一家人上错船成难民 却成加拿大最有名华裔家族(图)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0

提到难民,很多人难免带有成见,觉得难民都是一无所有、靠接收国政府救济度日的人群,简言之是纳税人的负担。此前,德国接纳难民时,华文世界关于难民会毁掉德国的评论就层出不穷。如今,拜登要改变难民政策,难民会毁掉美国的说法又甚嚣尘上。其实这种看法不单目光短浅,也不符合事实。

难民和移民一样,在过去几十、上百年中,都是美加社会、经济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中不乏杰出贡献者,比如爱因斯坦。

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UNHCR)加拿大分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成年难民通常在抵达加拿大5年内收入就达到当地中等水平,20年后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即超出其获得的公共福利和服务费用。

难民对加拿大的忠诚度普遍更高。对加拿大有强烈归属感的难民比例达95%,高于加拿大本地出生人口中有强烈归属感的国民比例(91%),最终选择入籍的难民比例也高于通过家庭团聚或经济技术移民等方式来到加拿大的移民。

在加拿大,若论最有名的华裔家族,非伍家莫属。这个家族出了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也是第一位少数族裔总督伍冰枝(Adrienne Clarkson),还出了第一位亚裔参议员利德蕙(Vivienne Poy),伍冰枝的哥哥,即利德蕙的丈夫伍卫权(Neville Poy)也因其在整形外科手术领域的成就和对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加拿大勋章(Order of Canada)。



伍冰枝,1999年至2005年担任加拿大总督

鲜有人知的是,伍冰枝也是难民出身。1942年,年仅三岁的伍冰枝和父母及哥哥以被交换的战俘身份离开日本占领的香港,却阴差阳错来到加拿大。那时排华法案尚未取消,加拿大政府特批他们一家以难民身份入境和居住。五十年后,这个家庭不但成功融入加拿大社会,并且成为加拿大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少数族裔家庭。

身为历史学家的利德蕙,在《英雄与赌徒--伍氏传奇》(Heroes and Gamblers——Tales of survival and good fortune of the Poy Family)一书中,讲述了伍家从伍冰枝的祖父伍耀培于19世纪末离开中国广东四邑前往澳洲,其后代分别在中国、澳洲和加拿大开枝散叶的家族史。



利德蕙所著的《英雄与赌徒》中文版封面

一、祖辈漂洋去澳洲

自19世纪中期起,中国南方沿海一带的年轻男子就盛行到海外淘金。伍耀培生于广东四邑一个叫水仔口的小村落,成年后在家里安排下与当地一个女子结婚,婚后不久就告别父母妻子,漂洋过海去了澳洲。

伍耀培的名字按粤语发音本是Ng Yiu Pui,因中西姓名顺序不同,初到澳洲登记时他的名“培”(Pui)被误当作姓,后来Pui又变成了发音近似但更符合英文拼写习惯的Poy,他的子女在当地出生登记时也沿用了Poy这个姓氏。

这种将名误作姓并沿用至后代身上的情况在19世纪抵达北美和澳洲的华人中很常见,这也是为何一些三代、四代华裔的姓氏常常和他们的中文姓氏看不出丝毫关联的缘故。

伍耀培到澳洲几年后,又与当地一个一半华人血统一半英裔血统的女子露依莎·关(Louisa Coon)结婚,婚后他们共同经营一家杂货店,养育了8名子女。后来杂货店经营出现困难,伍耀培和露依莎的婚姻也出现危机,伍耀培独自返回四邑老家,直至过世都没再去澳洲。

伍耀培与露依莎的长子伍英才(Bill Poy)成年后前往中国寻找父亲,被父亲在老家的原配黄氏视如己出。当伍英才意识到父亲不会再回澳洲后,便在香港停留下来。

因家境贫困,伍英才在澳洲没能读完高中,但凭借流利的英语和粤语双语优势,加之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他在香港如鱼得水。他先在加拿大贸易委员会驻香港办事处当电梯服务员,后来晋升为行政文员组长,他还在赛马场当了一名业余骑师,得以结识香港当地名流。

伍英才在香港结识了林美娥(Ethel Lam)并与之结婚(林美娥也是利德蕙母亲的表妹),先后生下伍卫权和伍冰枝两个子女。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伍英才加入香港义勇军华人摩托通信兵小队,林美娥则带着子女四处东躲西藏。

二、交换战俘,全家成了加拿大难民

香港沦陷6个月后的一天,伍英才突然接到加拿大贸易委员会通知,让他携家人搭乘交换战俘的船只离开香港。1942年春,伍英才一家登上一艘日本运输舰前往非洲莫桑比克。

伍英才拥有澳大利亚和英国国籍,他原以为自己和家人会被交换回澳洲,但由于美、英、加、澳等国政府之间讯息交流的误会,他们一家从日本运输舰上下来后被错误地安排登上了开往美洲的轮船,最后和加拿大外交官及传教士等人员一起乘坐火车从纽约抵达蒙特利尔。

如前文说述,1942年时加拿大移民法案中的排华条款尚未取消,华人是不能合法进入加拿大的。但鉴于将伍英才一家从北美送回澳大利亚存在诸多困难,且伍家也无力负担从加拿大去澳洲的巨额旅费,加拿大政府做出特别安排,允许他们一家人入境停留,为他们安排了住所,并且给伍英才提供了一份在贸易商务部的工作。

伍英才夫妇原打算战争结束后返回香港。日本投降后伍英才只身返回香港,看到战火摧残后满目疮痍的故地,加之内战爆发,遂决定全家继续留在加拿大。

而此时经过加拿大几代华人争取平权的努力,加拿大终于废除了排华法案,准予华人成为加拿大公民,与其他族裔公民享有同等权利。伍家也因此得以成为加拿大公民。

三、加拿大首个少数族裔总督



伍卫权(右一)和伍冰枝(前排中)与邻家孩子一起在渥太华家中后院玩耍

伍卫权和伍冰枝兄妹在渥太华长大。在伍卫权的回忆中,他们一家是幸运的,当地人一直对他们非常友善,他们没有像父辈在澳洲那样受到过白人的歧视。伍卫权像当地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中学时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打工。伍家兄妹的学业非常优异,他们先后从渥太华有名的公立里斯加高中(Lisgar Collegiate Institute)毕业,且在毕业时都获得了学校颁发的特别荣誉。

高中毕业后伍卫权进入麦吉尔大学,之后成为整形外科医生。伍冰枝则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并荣获总督英语文学奖章。在多伦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她又前往法国巴黎索邦大学(Sorbonne)继续研读文学。

1965年,伍冰枝开始为CBC工作。在30多年的媒体生涯中,她曾担任记者、主持人和制片人,主持和制作过多档电视节目,包括以她的名字Adrienne Clarkson冠名的数个社会时政节目,多次获得加拿大广播电视艺术家奖(ACTRA Awards)及其他国际传媒界的荣誉。她还出版过一系列著作。

伍冰枝的英文姓氏Clarkson来自她的第一任丈夫,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史蒂文·克拉克森(Stephen Clarkson)。他们于1963年结婚。1975年这段婚姻走到了终点,但或许是因为“Adrienne Clarkson”这个姓名已通过伍冰枝主持的节目在加拿大家喻户晓,离婚后她一直保持了这个姓,甚至在她1999年再婚时也没有更改。

上世纪80年代,伍冰枝应安省政府之邀担任了安大略省驻法国和意大利代表,负责促进安大略省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1999年,时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提名伍冰枝为加拿大第26任总督。她成了加拿大历史上的第一个少数族裔总督,也是第二位女性总督。

在担任总督的6年中,伍冰枝给总督府带入一股新鲜空气,大幅提升了总督府在民众眼中的地位和好感。她频繁访问各地,举办各类会议活动,慰问加拿大驻外维和部队,并与广泛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见面,倾听他们的声音。虽然总督府开支大幅上涨招致对她的质疑和批评声,但她的功绩也深深地印在了加拿大历史上。

2000年,为一战中阵亡的加拿大无名战士修建的纪念墓碑落成仪式上,伍冰枝亲自撰写和朗读的颂词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军人。她也非常关注加拿大北方地区和在那里生活的原住民,专门设立了“总督北方奖”(Governor General’s Northern Medal),授予为促进人们对北方地区的了解和为北方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人。

她的继任者、第27任加拿大总督庄美楷(Michaëlle Jean)评价道:“[伍冰枝]为总督府注入了新的力量”,“[她]在全国范围内鼓舞了艺术家和提升了他们的成就”,“并与原住民社区紧密合作”。

按照惯例,伍冰枝从总督职位上卸任后,总督府委托一名加拿大画家为她绘制一幅肖像,永久悬挂在总督府中。来自纽芬兰省的画家玛丽·普拉特(Mary Pratt)完成了这个任务。在这幅肖像画中,身着北方原住民特色服饰的伍冰枝站在一片雪原中,注视着远方,神情凝注,目光坚毅。



悬挂在渥太华丽都总督府内的伍冰枝肖像画

从难民到总督,伍冰枝实现了她的父辈和祖辈们不曾有也不敢想的梦想。它不同于一百多年前伍冰枝的祖父伍耀培前往澳洲时的淘金梦,也不同于伍冰枝的父亲伍英才在战乱中带着妻小登上战俘交换船只时的逃难梦。但它却是真真实实的。它提醒人们:一切皆有可能,永远不要轻视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980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