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留:求你们别宣扬鸡娃了!中国家庭都不敢生了(组图)

北美留学生日报 0

近来,电视剧《小舍得》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毕竟孩子问题关系整个社会。

别说广大家长们了,就连没有养娃焦虑20出头的成年人,都看得上了头。

剑桥英语、奥数、社会实践……仅仅是为了小升初,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接踵而来。

以成绩、升学为由,以家长们的鸡娃焦虑为依托,剥夺了孩子们原本在童年里已经仅剩无多的快乐时光。

这种“全民鸡娃”的风潮,已经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家庭。

为了让孩子上择数(剧中全市颇具分量的奥数培训机构),家长动用所有关系人脉,上至教育厅、下至择数房东、桌椅赞助……

仅仅是为了一个补习班名额。



从农村转来的、已经是班级第一的米桃,

因为一时的成绩起伏,家里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痛下决心让孩子上培训班不落于人后。

当这样的风气占据了社会上风,

当各类补习班培训班以升学焦虑把优秀的学生“圈养”起来,

当学校成了家长眼里“固守课标”反而被家长轻视的地方,

教育不公平在变本加厉的滋生。



由成绩、分数、升学引发的焦虑,不断被培训机构借势在家长心里埋下种子,催成参天大树。

孩子们的声音被密不透风盖得严严实实,越来越微弱…

谁来救救孩子?





剧中的田雨岚,代表了真实世界中的大部分鸡娃系家长。

不是不爱孩子,恰恰因为爱之切,才急迫地想把自己的人生观强加到孩子身上。

原生家庭的经历让田雨岚自己深知没有物质、文化文凭不如人之苦,

怕孩子以后跟自己一样被轻视、站在社会鄙视链的末端,所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一份格外沉重的爱——

“我都是为了你好。”



殊不知,这样一句话,往往成了孩子心底挣不开的枷锁。

为了让家长不对自己失望,回馈家长这种“变形”的爱,孩子只能逼迫自己消化这一切。

可当仅剩的周五足球活动都要被补习班占满的时候,



剧中的子悠终于“醒悟”:

“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



“而是考满分的我。”

你每次都说你是为了我好,但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从来不管我开不开心愿不愿意。

妈妈,我觉得你从来就没想过让我高兴,你每次看到我没有写作业你就难受……

如果将来我有了小孩,我绝对不让他去上什么辅导班,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呢?

这是这个孩子心底的声音。

一个被压迫的快要直不起腰抬不起头的孩子,心底真实的呐喊。

这个时代所谓鸡娃,其实“鸡”的是家长。

田雨岚心情表截选

却忘了真正的教育,是有教无类。

是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

是用教育缩小或消除人的劣根,引人向上发展。

但家长往往一门心思扑在孩子的成绩上,却因此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不是只有成年人才有面子有自尊,孩子默默消化掉的那些伤害,可能远比家长自认为的要重得多。



校内比成绩,校外比培训班。

好不容易上了金牌奥数班,等着子悠的却是一个格外暴躁、有失师德的老师。

对比、用粗暴的话贬低孩子,日以继日重挫孩子的自尊心。

这是比成绩落后更严重的心理伤害。

可一向重视孩子的田雨岚,这次却选择默不作声。

默认只要成绩提高了,孩子就能默默消化掉这些负面情绪。

实际上,这些伤害只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积越深。



家长们潜移默化中,成了行走的“人间焦虑制造机”。

自发摸索出升重点中学的鸡娃“套路”。

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被“鸡”成牛娃。

孩子却往往因为成绩不好,被家长单方面下定义失去了当一名“好孩子”的资格。

好孩子=成绩好的孩子。

这就成了孩子们的噩梦。



而培训机构激化家长的育儿焦虑,呼吁家长一味砸钱,上演粗暴填鸭的“骗局”,

对孩子身心健康根本不在乎,

那更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生娃容易焦虑,养娃更容易焦虑。

于是另有一些人,他们为了避免育娃焦虑,

干脆选择不生娃了。



据近日人口专家董玉整教授预计,按照目前趋势——

“十四五”期间的年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1000万大关。”

他建议,放开生育越早越好,但在生育政策调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生育政策配套的完善。

“实行自主生育,而且越早越好。”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仅为1987年(近40年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的58%左右。

2020年公安部发布的新生儿户籍登记数量仅为1003万,更是创下历史新低。



一个现实是,现在不想生育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14亿的人口大国,一年的出生人口数量照这个趋势,可能用不了几年,我国人口就会出现负增长。

细究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年轻父母有各种生娃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向,社会的鸡娃大势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学区房、各类学费、特长班……



这就好比在一个剧场,

一个观众突然站起来了,

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最后都站了起来一样。

身陷其中的时候,这种从众反应,很难逃得过。



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你认真算过这道数学题吗。

据调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把一个孩子抚养到成年上大学,最少得花80万,最多得花800万,中等花费也要280万。

如果还想送孩子出国留学接受更为优质的国际教育,至少又得花几十上百万。

教育子女成本这么高,这些在高阶高薪家庭里,或许不算什么。

然而对于普罗工薪阶层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养活自己就不容易了,再负担一个孩子,更是举步维艰。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只会选择少生育或者不生育。



有人由衷发出疑问:育娃内卷怎么破?



当鸡娃成了全民内卷,个人便很难从中独善其身。

但好在大环境已经在变了。

3月31日,教育部直属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官网中国教育考试网发布公告称:

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MSE)



此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不久前也表示,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找回自我,才是缓解当下鸡娃焦虑的正途。

而家长们面对的,则是如何从“被鸡”的大环境中脱身的重要修行。



你以为孩子需要的,不等于他真正需要的。

你认为你爱孩子,不等于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爱。

可孩子的一生,却都将在这种“偏差”的影响下,在寻求补足自己的路上前行。

有时候,孩子的想法比家长的看法重要得多。

倾听孩子的声音,或许胜过一切“鸡娃宝典”。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908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