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私校光环背后,是亚裔在精英教育下的迷失(组图)

留学全知道 0



为了在爬藤赛道上更有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顶尖私校,期待能离爬藤梦更近一些。

本文作者的女儿,目前正就读于加拿大一所顶尖私校。她认为,在北美顶尖私校的光环背后,亚裔孩子想要更好地融入北美精英教育,其实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亚裔家庭需要对个性化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注重英文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观的改变。

........................................

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很多家庭都有一个爬藤梦,但是,在考藤校这件事情上,亚裔学生已经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是亚裔家庭对名校有着宗教信仰般的执着和热情,另一方面是藤校最不喜欢的就是亚裔学生,他们不断挤压配额,录取标准也是一再提高。

哈佛歧视案最终以亚裔的失败而告终,可以预见,今后的爬藤之路会愈加艰难。

怎样才能增加进藤校的胜算机率呢?国内家长们在公立国际部、国际学校以及出国留学中纠结,很多人寄希望于美高。



那么,入读国外顶尖私校是否可以离藤校梦更近一步呢?也许是这样。

北美顶尖私校和常春藤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学生的名校录取率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排名前十的顶级美高,简直就是常春藤的预备学校。

但是,对于亚裔学生来说,这个答案并不是“yes”或者“no”那么简单。

我的孩子就读于加拿大最好的私校之一,这么多年过去了,基本上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上有惊喜,也有困惑、担忧乃至焦虑。

我的最深体会是,在追逐名校的道路上,无论是学术成绩还是课外活动获奖,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是特别难,而最难也是最核心的是,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在多大程度跟私校相契合,这最终也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成为美国名校所欣赏和喜欢的人。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能够进入海外私立名校的孩子无疑都是优秀的,那么,如何在人才济济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少数人呢?

在中国的学校里,考试分数是评判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在加拿大的私校里,很难用成绩把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因为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保密的,学校更不会公布学生成绩排名。

而且学校似乎并没有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虽说每个学年都会给各科成绩第一的学生颁奖,但是,仅此而已,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不会特别表扬或者推崇成绩优异的学生。

当然,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很忙碌,一天紧张的学习结束后,各种课后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家都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要做。



学校里有功课全优的学霸,在奥数、写作、辩论、科学、机器人大赛中频频获奖,这些大都是亚裔孩子;白人学生对学习不太关注,他们更加痴迷于音乐、艺术、戏剧、体育,其中一些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学校也不乏入选国家队的奥运选手。

亚裔家长往往喜欢比较,也习惯于竞争,总是希望给孩子找出几个攀比或者追赶的目标来。但是,学校里的学生们形形色色,各有特色,感觉不到竞争的氛围,没有谁是大家公认的最了不起的人物。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这所学校的孩子里谁是最优秀的?我的孩子在这所学校是属于最优秀学生之列吗?

我们讨厌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希望给孩子个性化教育。但是,在真正的个性化教育面前,反而有点不适应,陷入了迷茫。

因为我们所理解的个性化教育往往有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学术成绩是最重要的,只有保证学习好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个性发展。

比如,突出的学业成就,至少有一到两门特长,同时还能考上名牌大学,这是我们眼中的优秀孩子的标配。



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其实并没有统一的优秀标准,每个学生在性格、学术、兴趣爱好上都是差异化的,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

个性化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自由探索的时间,尽可能创造一起机会来激起孩子在学术、体育、艺术等领域中的兴趣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从而让孩子们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这也是顶级私校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我女儿有个同学很喜欢编程,靠着自己在家自学,获得了谷歌青少年编程大赛第一名,Phillips Exeter Academy和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两所顶级美高主动发来入学通知书,她说她不想离开她的朋友和家人。她现在正兴致勃勃地自学大学计算机和金融课程。

这个孩子显然不太符合我们亚裔家长的优秀标准——虽然她的数学天赋很高,却没有兴趣参加任何数理化竞赛;她对学校的功课并不是太在意,学习成绩一般,而且似乎也没有要去名校的远大志向。

但是,她凭着对计算机领域的热情和专注,未来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这就是个性化教育追求的结果。



亚裔家庭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由于受到某种“优秀标准”的约束,我们的特长培养往往是表面化的,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缺乏真正的热情和钻研精神。

敢不敢放手让孩子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不可以不要用我们眼中的“优秀”来框住他们?这对很多亚裔家长是个挑战。藤校招生官说亚裔学生的优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原因也就在此吧。

二、亚裔学生的课外补习,有必要吗

虽然私校比公校有着更高的学术标准,但是在亚裔家长看来,学校教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学生的知识不够扎实,所以,亚裔学生的课外补习很普遍。

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然而,私校的学习时间并不多。

跟海外公立学校相比,私校的暑假和春假更长,平时的假期也更多。我女儿学校一年的上学时间大概也就200天左右。不仅如此,每天上午9点才上课,下午3点就放学了。

而且私校的课程设置非常广泛,除了英文、数学、科学等学术方面的课程,艺术、体育、戏剧、音乐课也占有很大比例。

不仅学术课的占比无法与国内学校相比,知识的系统性也远远不如国内。小学没有课本,由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材料。中学开始有了课本,但是,老师并不会把课本的内容都讲完,只是挑选其中一些内容来讲。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作业是很少的,节假日更是不可能有作业,到了高中以后作业量才会增加。

这样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下,可想而知是学不了多少知识的。跟国内繁重的学业相比,西方确实可以说是快乐教育,即使是顶尖私校也不例外。



那么,学生的学术能力如何建立呢?既然学习那么轻松,为什么有那么多科技牛人和大咖出现,为何他们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呢?

原因在于北美学术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于训练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不去讲太多,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

比如我女儿学校的历史课正在学习二战史,通常是老师讲一些背景知识,或者是老师指定几篇文章让学生提前阅读,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诸如二战发生的原因,二战对世界带来的影响等等。课后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收集资料,写成一份研究报告。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老师还会采用采用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女儿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宗教课的作业是分析达芬奇的著名油画《最后的晚餐》,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从宗教、艺术、历史、政治、道德的角度来讨论这这幅画,课后要求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角度写成一篇文章。



这种教学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做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整个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资料,怎样阅读分析资料,怎样撰写研究报告。

这种教学方式训练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的是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

虽然知识面远远不如国内的学生,但是,这里的学生拥有自己探索知识和获得知识的能力,一旦对某个知识领域感兴趣,完全可以自己自学。

当然,探索和研究能力并不会体现在考试分数上,也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注重成绩的亚裔家长仍然会选择让孩子上课外补习班。

课外补习显然也是有效果的,我们会看到亚裔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优秀。但是,成绩优异在成为一种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一种负面效应,因为这跟整个学校奉行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学校认为亚裔学生太过注重成绩和分数,选择课外补习是不相信学校的学术能力。

女儿学校的老师曾经不解地问我:“我们是加拿大最优秀的学校,有最好的老师和教学方法,也有最好的教学资源,你们的孩子将来都会很棒的,你们为什么还要到外面补课呢?”

三、亚裔孩子学好英文有多难?


欧美的顶尖私校大多重文轻理,注重人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的熏陶,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学术优势其实也主要体现在人文学课,因为涵养人文精神、进行价值观和灵魂的塑造是培养精英的基础。

其中,英文在所有课程中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对亚裔学生来说,英文也是最难的课程。因为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学校教育之外,更多是需要家庭环境的滋养,亚裔孩子显然在这方面处于劣势。

让我们来看看顶尖私校的英文课要求有多高,有多难。

首先是需要大量、广泛以及深入的阅读。

英文课的阅读覆盖面很广,从诗歌、小说、历史到新闻乃至学术论文。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学名著,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老师会挑选一本文学名著要求精读,学生需要花整整一个学期来详细解剖这部作品,最后达到全方位的透彻理解。

学生不仅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以及作品的逻辑结构,还需要梳理书中主要人物的关系、性格特点以及命运发展,同时还要结合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作品产生的意义及传达的思想。

课堂上以学生的讨论为主,课后老师会布置一些写作任务。

有时候会要求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以作者的口吻改写作品的其中一个片段,打分的标准是看是否贴近原著。有时候老师会让学生挑选其中一两个人物进行角色分析,或者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作品的意义。

这些作业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首先,需要学生一遍遍地阅读和分析作品,达到深度理解的程度。

其次,需要很好的写作能力,英文课的很多作业其实就是一篇小论文,需要有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要运用丰富的词汇,还要考验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亚裔学生来说,英文的阅读和写作还不是最难的,因为可以通过在家多练习或者课外补习班来提高。

亚裔孩子的英文瓶颈,其实是体现在口语上。由于缺乏日常练习的家庭环境,亚裔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这一点足以影响日后在职场的发展。



一个从小在英文环境长大的孩子,怎么还有英文沟通问题呢?这也是我出国之前没有想到的,但确实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现实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亚裔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要在职场成为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沟通能力常常会成为亚裔的短板。

我一朋友是毕业于滑铁卢大学的优秀理工男,现就职于美国一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何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他最大的烦恼,也是他晋升为管理层的最大障碍。

他告诉我,职场对管理层的沟通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在不同场合或者面对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

他发现那些白人同事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优美、还很讲究幽默感;而他则显得太过严肃,表达方式太过单一,显得毫无趣味。所以,他现在尽可能找机会与同事一起喝咖啡、泡酒吧、看球赛,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北美有很多优秀的亚裔专业人士,但是管理层鲜有亚裔身影,沟通和社交能力弱是一大硬伤,印度人之所以能在少数族裔中脱颖而出,他们的优势主要是在表达能力上。

那么亚裔学生该如何突破沟通能力这个瓶颈呢?这就需要亚裔家庭重视孩子的社交,让孩子和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多多交往。

但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学习重要还是社交重要?这对亚裔父母来说是个难题。

四、亚裔学生的“性格问题”

常春藤大学拒绝亚裔学生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亚裔学生性格有问题。

一个直接的体现就是哈佛大学在“亲和力”“善良”“受人尊重”等性格评价中,给亚裔学生打了最低的分。

亚裔学生勤奋努力、学业优秀、为人谨慎,也很少惹是生非。为什么说性格有问题呢?其实深层的原因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



常春藤大学不喜欢亚裔学生性格,顶尖私校对亚裔学生的接受度似乎也不高,而其中价值观的冲突,最突出地体现在两点上:

1. 亚裔学生将考取名牌大学,作为人生目标;  

中学开始,女儿学校会给每个学生配有心理辅导兼升学顾问,有一次女儿要跟顾问讨论中学这几年的大致计划。

我让女儿顺便问问老师,如果要考美国的名校应该做些怎样的准备,诸如什么时候需要学习AP课程,需要考多少门……

“No!妈妈,你不要让我丢这个脸,我是绝对不会问的”,女儿一下子涨红了脸,对我大叫起来。

根据女儿的说法,很多亚裔孩子一进入中学就开始打听怎样考藤校,学校很不赞同也很反感,校长和老师已经一再劝说大家,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和探索的重要时期,每个人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寻找自己和发现自己,而不要只是盯着考大学这一件事情。

女儿的升学顾问老师还不只一次说:“我希望你们来找我的时候,是因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问题需要我的帮助,而不是老来问我‘怎样才能考上名牌大学’,你们的成长比考大学更重要。”

2. 亚裔学生太过强调个人的优秀;  

私校是非常强调社区(community)这个概念的,学校被看作是家庭和教职员工组成的社区大家庭,并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友爱、相互帮助的大家庭氛围。

孩子入学面试时都会被问到:为什么社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将如何为社区做贡献?

在这个社区大家庭中,家长们的贡献不仅仅是缴纳昂贵的学费以及各种慈善捐款,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平时还会在学校担任各种义工。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愿意为学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毕业以后也很乐意回馈学校。



但是,很多亚裔家庭似乎游离于这个大家庭之外。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亚裔家长显然没有白人家长活跃,很多亚裔孩子放学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对学校的活动不太热心。

学校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说:“你们亚裔父母很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名校,每年总是有很多家长要我写推荐信,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仅成绩优秀,还有各种竞赛获奖。

但是,我不看这些。我看的是这些孩子是不是真心爱我们这个学校,我更愿意推荐那些愿意为我们这个社区大家庭付出的孩子。”

个人的奋斗和优秀,考取名牌大学,在亚裔文化中是被鼓励的,在其他文化背景中,却可能被看作目的性太强、急功近利,只顾个人优秀,不愿为集体奉献。

正是由于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很多亚裔学生难以真正融入顶尖私校的文化氛围中,而“性格问题”背后价值观上的刻板印象,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

让孩子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深造,是很多亚裔家庭的美好愿望,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是只在技术层面去迎合名校的要求,还是从价值观层面去真正地适应西式精英教育?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方也,法学博士,长期从事制度比较研究。现退出职场,为自由撰稿人,以海外教育类文章写作为主,开设微信公号:方也的空间(ID:fangyespace)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747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