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财富自由并不难?6万字高层文件透露财富流向

智友学院 0

胡润最近列了个财富自由的标准。一线城市入门级是1900万元,二线城市是1200万元,三线城市是600万元。

他有一套算法,比如一线城市入门级19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6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

这个标准高不高?

其实很高。

做一个比较。这个星球上最会投资、最懂财富增长的人是谁?巴菲特。我们看看他来达成目标要多久。

假设巴菲特25岁时存了10万元(当下中国刚工作两年时年轻人的情况),然后开始投资,要达到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1900万,需要25年,也就是50岁时才能实现。退两步,实现三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600万,也需要21年,46岁时才能实现。

注:巴菲特过去60多年每年的收益情况都是公开的,据此可以做一个净值模拟和财富增长的计算。这中间没有考虑使用杠杆等情况。来源:韭菜说

这是全世界最懂赚钱的人的财富自由速度。可能比好多人想像的慢,50岁在一般人印象中可是临近退休的人。就这,年化收益率已经高达23%。

从巴菲特实践来看,胡润的财富自由标准,一般人很难企及,即使实现时,也基本老矣。



但另一些人认为胡润标准其实不高。一线城市1900万资产,三线城市600万,就是两三套房子的事,这样的普通中产不少。

认为不难的人,其实是及时上车、较早买房的人,赶上了经济和房价的高速增长期。认为难的人,是上车较晚甚至没有机会上车的人。

这是两个代际的区别。财富普遍性的快速增长时代过去了。

有一个很有寓意的段子:

三个人坐电梯,一个不停原地跑,一个不停撞头,一个不停做俯卧撑。

电梯到顶后,三人被问到:你们是怎么上来的?

一个说我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撞头撞上来的,一个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搭上了高速行进的电梯。

中国经济40年高速增长就是这部“电梯”,它是财富增长之源,把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都带到财富更高层。

近二三十年,GDP增长率加上通胀,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这构成了财富增长最主要的基石。

但现在变了。中国的GDP由两位数下降为6%甚至更低,财富高速增长不是常态。

看看巴菲特,要认清并接受慢慢变富的现实。

很多人嚷着价值投资,但最没有耐心。贝索斯曾经问过巴菲特一个问题:价值投资这么简单,但为什么别人不跟你做一样的事呢?巴菲特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未来财富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

1.全球货币周期。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货币大放水是否出现拐点?长达40年的利率下行周期是否逆转?通胀魅影会不会再度袭来?这些直接影响各项资产的定价。

2.中美博弈。拜登上台后,非常明显使用了打群架的策略,各国动手,欧洲叫停中欧投资协定,日本和美国一块发声明指责中国,棉花事件背后是美欧英加的联手。拜登跟特朗普的孤立主义不同,打群架给中国的压力不小。中美博弈进程会深刻影响市场预期。

3.十四五规划。这是中国未来五年最重要的路线图,资源往哪里投,钱和人往哪里流动,都藏在里面。读懂了十四五规划,也基本读懂了未来五年的财富密码。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态势和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纲要6万多字,核心是一句话:要素重组与资源大转移。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两个阶段:

1.投入更多的要素,比如劳动、资本,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2.到一定阶段,投入更多资源和要素的拉动力不明显了,必须要提高把要素变成产出的转化效率。

就如炉子烧火。开始时不断加柴,火就能更旺。加柴到一定程度,炉子塞满,再加火也不会更旺,这个时候就要用鼓风机或是换燃烧效率更高的燃料,提高转化能力。

中国现在就到了第二阶段。

过去40年是第一阶段,不断把越来越多的劳动、资本投进炉子里,获得了高速增长。

但这种情况从前几年发生了变化。光是投入量的增加,推动不了发展,必须要提高要素转化为财富的能力。这是第二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十四五规划本质是解决第二阶段的问题。它谋求的不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大规模增加,而是要把要素和资源放到更有效率、更能产生回报的地方。

因此它的核心是:要素重组与资源大转移。

未来五到十五年,人流、钱流、资源流在全国范围内将进行大调整大迁移,一些行业和区域会汇集更多资源,另一些会减少。大分化开始,红利与陷阱并存,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会提高。

普惠式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但人、钱、资源汇集的地方会有大机会。这是我们解读十四五规划的关键。



人、钱、资源会往哪里流?

我们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来看。

十四五规划6万多字你可以一个字不看,但一定要把规划中的一张图收藏下来。



这张图是中国都市圈和城市带分布图,未来的要素和资源主要都是往这些区域汇聚。它们将成为中国的高光地带,与其他区域拉开差距。

这张图值得你收藏在手机里,当你择业、定居、投资需要对区域做选择时,看看是不是在这些地带。这非常重要。以后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从这些区域中再选取更重要的节点,有研究者绘制了这样一幅弓箭型的图。



中国最重要的5个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构成了一把弓箭,引而待发的箭射向哪里?太平洋的另一边。

弓箭图把国内区域格局与国际地缘格局融为一体,一图胜千言,是未来15年图景最重要的一个描绘。

在这些区域中,若从投资角度,有四个最值得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长三角-成渝

四个当中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列第一级,长三角和成渝列第二级。并不是后两者不好,是定位不同。长三角和成渝的定位是转型和升级,是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好。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是创新,探索怎么进行制度突破,把一区三制香港、澳门和珠三角的资源打通激活。一旦闯出新路,把广深港澳四大一线城市融成一体,这个未来世界最大湾区活力无可限量。

海南的定位,是另一个香港,是另一个迪拜,担负新时代开放的重任,亦是创新为主。

从变动量来看,粤港澳和海南会更大,当然不确定性也大些。长三角和成渝已经很好,确定性高,线性成长,但变动量不如前者。

由此,关于区域发展我们得出有如下结论:

第一,要素、资源更多向都市圈和城市群汇集。

之前中国城市化战略在到底是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上有争论,三年前发改委文件公开宣示,大城市、都市圈是方向。人口、资源、要素会从中小城市向都市圈聚集。

以交通为例,从十四五规划来看,中国轨道交通重点将从各大区域之间的连接(八纵八横高铁网),拓展为几大都市圈内部建设城际交通网。我的同事、智谷趋势合伙人黄汉城曾提炼出“长三角正变成一个省,珠三角正变成一个市”,非常形象。

十四五规划提到: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今后,都市圈内部轨道交通密度和非都市圈将是几何级差距。

人口更是如此,农村向城市、小城镇向都市圈的转移会加速。户籍屏障逐渐拆除,现在高层在酝酿人地挂钩的政策,也就是根据人口流入数量来分配土地指标,这一突破将极大打开都市圈的吸纳力。

第二,区域间分化会加大。

人口剧增与人口坍陷在不同城市上演,房价轮动上涨的现象将逐渐消失。

一直以来,中国楼市有轮动现象,一线涨完二线涨,二线涨完三四线涨,接力波动,循环向上。但现在不同,你不要以为大城市涨完就会轮着你老家了。你的老家如果在资源和人口流出区,比如鹤岗、个旧,可能一直都等不来轮动了。

轮动,本质是一种类通胀的货币现象,是资源平均化分配的结果。当资源和人口大转移大分化时,高光时刻只属于流入地。



要素和资源未来几年会流到哪些行业?

现在的共识是,从以房地产为核心的产业链,转向以科技为核心的产业链。但怎么转移,如何升级,还处于模糊地带。搞楼市刺激、土地财政,驾轻就熟,但科技创新还是探索期。

不过有几个重要的动向已露出端倪。

1.资源会流向与大变局紧密相关行业。

最近各地国资委出现了一股热潮,抢夺新能源车项目。

珠海国资委抢下法拉弟,合肥抢下蔚来、零跑,广州抢下小鹏,上海抢下特斯拉、威马,南京抢下拜腾,

再加上前段新能源车股价的飙升,这一切的背后有深刻的大变局因素。

第一,中国碳达峰,美国清洁能源,两国最高层发出强力信号,这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第二,特斯拉极有可能重复甚至超越苹果的中国故事。

过去十年中国最重要的全球化事件是苹果手机产业链的崛起。苹果研发在美国,但生产、组装在中国,围绕此,中国涌现了一整条产业链,包括电子器件、屏幕、摄像头、连接器等,它的后果是:

1)在此基础上诞生出了小米、华为、oppo/vivo等国产品牌,一步步超越国外巨头,成就国货霸业。没有苹果的产业链便没有后面国产手机的崛起。

2)中国建立起全球最全最完整的智能硬件产业链,有一个说法,硅谷一个设计点子,在美国需要花3个月才能找齐电子元器件,到了华强北只需要一天,马上拿出样品。没有中国的供应链,可穿戴智能设备前段不可能这么火。

特斯拉是不是在重复苹果的故事?围绕新能源车建立起一整条产业链,拉动中国自己的品牌崛起。

特斯拉的中国故事有两点甚至超越了苹果:

1)中国品牌的崛起速度超过了手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没建多久,蔚来理想小鹏电动三傻就出来与特斯拉展开了正面刚。

2)这是中国最有可能弯道超车的未来主流产业。特斯拉不比苹果,并未登顶,与后来者的差距也没那么大。该行业的规模、渗透力、影响力不输手机,汽车是唯一能与房地产拉动上下游产业链能力比肩的行业。它是中国实现产业强国梦的最佳战场。

从大趋势大变局的角度,才能把握行业演变的本质。



2.资源流向新核心资产的方式发生变化。

原有的核心资产房地产,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是信贷,找银行借钱,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是如此。有抵押物,安全,这种方式各方都接受。

新的核心资产科技行业,除了人就是电脑,没什么抵押物。这些行业要发展,靠信贷借不到钱,必须发展新的资本市场发展股市。

硅谷的崛起,与纳斯达克的发展密不可分。

为什么有原证监会官员说“党中央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我们要从中国大转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股市。

过去中国有多重视楼市,未来就会有多重视股市。核心资源会持续注入。这个基本判断一定要有,它比你去研究个股板块的走势更重要。

巴菲特研究了那么多企业,学习了那么多专业投资知识,最后他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生在美国犹如中了乐透,是最大的机遇和红利。 



我们概括分析了未来几年资源流向的变化。它对于个人投资理财将产生重要影响。

理财会变成一个更具专业性的事,闭眼投资的时代结束。

楼市。

仍是适合普通人的重要投资品种,但一定要改掉只围绕着你住处附近买房的习惯。因为以后没有轮动了,区域不对,你的老家可能永远等不来轮动。

要把钱投到资源流入地。外地当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要敢于打破信息不对称,自己可以多看多考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

投资房产考虑三个维度:

1.选择有未来的区域。

十四五规划已经列明了方向。

2.选择能用杠杆的区域。

房产的平均涨幅肯定会下降,实际上哪怕是过去几年,房产中位数涨幅没有跑过基金的中位数。只有加杠杆,能贷款,收益率才会可观。

三年30%多的涨幅,跑不过很多投资品,但如果是首付三成,就能有三年翻一倍的收益。一定要选择能贷款的产品。要记住,房产是普通人唯一能放心加杠杆的投资。

3.选择能上车的区域。

楼市投资困惑:好的区域有限购,不限购的不太好。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合理破限购是有方法的,这也是买房越来越具有专业性的一个原因。

有未来,加杠杆,能上车,这是当下楼市投资的三个要点。

股市。

这是强烈建议大家要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未来核心资产的红利将体现在这里。

这两年中国人正在进行理财大转移。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原来放在银行理财的钱流出;楼市严控,原来一门心思投资房产的钱在找新出路。

投资股票或基金是新趋势。但普通人面临着新理财方式的挑战。为什么大多数人买房能赚钱,买股票亏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房子流动性差,逼得你长期持有,能享受趋势红利。股票流动性太好,想卖随时可以,一下跌很少有人忍得住。比如春节后这一波震荡。

投资股票,本质上要与人性的弱点做斗争。

美国的长期回报,股票高于房产。中国核心资产转移之后,也差不多是这种格局。但你能不能抓住,取决于你的认知、学习和自律。

对中国人来说,彻底告别闭眼投资时代。胡润提出来的财富自由标准对普通人既可以说远也可以说不远。财富普遍性高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但大机会依然不少,只是需要去学习与发现。

美国在1960年代后,GDP长期降到5%以下,依然爆发了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消费等巨大财富机会。

一个伟大国家的主升浪永远在后面。从十四五规划看,中国的巨大变化还刚刚展开。

带领每个人快速上升的电梯,在山腰停下。美景和机会在前方,能继续前行、胜利登顶的,是聪明与勇气兼具的人。

人永远不能从认知之外的投资获利。达到胡润列出的财务自由标准,只有一条路,看清并抓住时代伟大的变化。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641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