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招股书告诉我们,越是精英就越抠门(组图)

互联网的那点事 0

 
  文/小互

  来源:互联网的那点事

  你的十年,我心疼

  前几天,摩拳擦掌准备上市的知乎公布了招股书。看完之后,我哭了。

  我印象中的知乎是个什么地方呢?“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人均985,年薪百万。”虽然这个段子有点夸张,但不得不承认,知乎用户的平均学历确实比一般平台要高,说是“精英社区”也不为过。

  按道理来说,像这些精英人士,收入水平肯定是不低的,消费能力也应该比较高吧?但事实却是,知乎根本没有从这帮“精英”手里赚到多少钱!

  招股书显示,2020年知乎的总营收为13.52亿元,毛利润7.58亿元,以7570万月活计算,相当于每个常驻用户每年只给知乎贡献了10块钱的毛利。如果算上成本,直到去年知乎都是亏的。



  而且,这点可怜的毛利中62.36%都来自于广告,真正属于用户付费的部分只有23.68%。相比之下,B站用知乎3倍的用户数实现了其7倍的收入;快手用知乎7倍的用户数实现了其20倍的收入。

  换句话说,知乎“精英”的抠门程度,是B站“二次元”的两倍,快手“老铁”的三倍。

  想从他们手中赚钱,怎么就这么难?

  越是精英越抠门

  哪些人的钱最好赚?简单来说就是“人傻,钱多。”

  以这个标准来看,知乎的主体用户显然不是所谓的“高净值客户”,人家根本不吃你这套。

  就拿这两年知乎上流行的带货软文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知乎有些答案,表面上是正正经经回答问题,实则是给商家写的软文,只是商品链接插入地比较巧妙,如果放在一般的平台,可能大家都信以为真了。

  但知乎不行,聪明人一看就是知道是“恰饭”回答,直接“反对+没有帮助”抡脸上了,答案排名便一落千丈。有的还会在评论区调侃一句:答主带带我,有钱一起赚。



  很多平台能赚钱,都是利用了用户冲动消费的心理。比如双十一剁手节、氪金手游限定版套装、明星选秀投票……无一不是如此。把人“忽悠瘸了”,就会把拐买了。

  而一旦用户理性起来,钱就没那么好赚的。知乎的调性决定了它要引导人们思考,思考多了就会变得理性,理性起来就会“抠门”。这就是知乎盈利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赚不到钱,是东西没卖对。既然知乎用户渴望知识,那么卖给他们知识不就行了吗?

  实际上,知乎确实是这么做的。2019年知乎正式推出盐选会员,198元一年,可以看到一些精选的付费内容,以及一些行业资深人士的讲座等内容。

  这种模式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根本不合逻辑。试问,是不是越牛逼的人越有资格分享自己的见解?那么他都这么牛逼了,还在乎这点分成吗?反倒是“半桶水”的人,最喜欢不懂装懂,搞一些付费的内容骗钱,真正牛逼的人向来是无偿分享的。

  看到这可能有人不信,有赚钱的法子自己闷声发大财不好吗?哪有人会公布出来,这样岂不是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

  但事实上确实有这种人,而且就发生在知乎上。

  2011年,有一个大三的学生在知乎上提问:手头有6000块钱,想要做点小投资,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没过多久,有一位“大神”回了一句话: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当时比特币的价格是3美元一枚,而现在价格已经暴涨到5.6万美元一枚,足足翻了18000倍。如果那个大三学生将6000元全部买了比特币,此时早已是千万身家。

  甚至,如果知乎的创始人听从了这位用户的建议,不做知乎,把投资拿来买币,现在恐怕已经富可敌国,利息都比知乎的营收高。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远见的,无论是当年的那个学生还是知乎,都没有把这个答案放在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这个答案有多正确,于是点赞量从个位数涨到4万多。

  是不是觉得很讽刺?知乎竟然还没它的用户会赚钱!所以不要骂知乎的用户抠,他们创作的内容价值远超几百块的会员费,只是没有变现而已。

  对了,那个回答问题的大神,就是国内最大的区块链资讯平台“巴比特”的创始人——长铗。

  知乎,初心不再

  现在的知乎,确实挺尴尬的,作为一个以优质内容见长的平台,竟然要靠“狗皮膏药”似的广告赚钱。

  要知道,广告是很容易让用户流失的,属于盈利渠道中的“下策”。稍微有点追求的内容平台,比如快手、B站、豆瓣等,都不敢投放太多广告,怕招来用户反感。

  但知乎,却是换着花样把广告塞进用户的眼睛里。最初是文末的贴片广告,然后是信息流中伪装成普通问题的广告,到现在各大品牌商的软广经常挂在热搜上,让人防不胜防。

  比起畸形的营收结构,知乎更大的隐患是优质内容的流失。以前我还能在知乎上看到行业精英的干货,但现在却充斥着大量职业写手洗稿的内容,以及一些段子手“抖机灵”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还能得到更高的赞量。

  而那些正经回答问题的人,互动数却寥寥无几,仿佛大家来知乎不是学知识的,而是看热闹的。

  扩大用户群体必然带来内容质量下降,这几乎是所有内容平台的通病。当然,如果铁了心“下沉”,让知乎朝娱乐化的方向发展,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路。

  只不过,这样的知乎,再也找不到那个“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初心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216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