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造2艘超级航母?美媒:第一艘或2021年下水(图)

国防时报 0

美媒爆料称,2025年前,中国将有两艘更大的航母下水,第一艘或在2021年底前下水。这两艘“超级航母”与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的性能不相上下,将部署电磁弹射器和更加多样化和性能强大的舰载机。

  

  在美国,没有威胁就没有了敌人,没有威胁就没有了压制的目标,美国政府的正常运转,要依赖于某个地区某个大国的威胁,而日渐强大的中国往往被列为首要目标。这是美国政客的皮条逻辑、生存之道,如此乏善可陈难以称道的老把式、老套路,为何美国政客总是乐此不疲呢?

  根本一点,有威胁才有预算。

  “中国威胁”的论调历经多年而不衰,事实上,没有“中国威胁”这种论调的传播,美国政客们的军费开支可能早就一落千丈了,美国的军工巨头们早就日落西山了。中国军力的发展间接蓄养着美国政客中的“阴谋论”者,在相同政体的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此理等同,此道通用。

  这就是“中国威胁论”在亚太地区大行其道的原因,这也是美日印澳结盟频频举行军事活动的成因。

  美国是靠“军火”发家致富的,因此“军费阴谋”在美国从来不曾低头,中国实在无法忽略,实在不能无视这一点;而一丘之貉的美国媒体,如此鞍前马后地盯梢中国军力的动态,也就不难理解。

  

  实际上,正是这些政客和财团的“军费阴谋”,招致了当年的“9·11”袭击事件。试想,美国没有庞大的军费开支,何来独霸全球的军事力量,何来遍及全球的军事基地?安分守己自扫门前雪,还会招致“9·11”这样的人祸之灾吗?

  美国政客们代表的是背后大财团的利益,他们不会心系世界太平,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家的钱袋子足不足。我们为“9·11”遇难的美国人祈祷,也为美国政客“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感到悲哀。

  尽管美国政客不惜以“阴谋论”诽谤中国,但拉中国上航母赛道并不是其目的。要知道,中国的航母技术和规模一旦强劲发力,美国的海上霸权必定受到前所未有的制衡。

  然而,中国发展第三艘、第四艘航母,也必然是有步骤的安全规划,毕竟只有实力才能让自己真正安全,只有实力才能真正令人生畏,也只有实力才能无视别人的威胁论。不论美媒是否关心报道,这个道理,中国人自己是心中有数的。

  


  中国历来不会威胁别国,但自家孩子强壮有力,就看不得别家孩子茁壮成长,美国政客这种心理实在有些不可救药。

  辽宁舰,山东舰的“下水”,以及美媒所谓的两艘“中国超级航母”,已经证明了中国的航母技术突飞猛进,甚至可以说,不上赛道已在赛道。

  美国政客的“威胁论”“阴谋论”,好行小慧、弄巧成拙,正在一天天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第三艘,第四艘,超级航母……”,这些也绝不是中国海军的终点。

  当然,“威胁论”“阴谋论”也不是美国政客的终点。只要中国在崛起发展,只要中国军力在增长强大,不论特朗普还是拜登,美国政客的这两招独门绝技就会换汤不换药,日印澳等小跟班也仍旧亦步亦趋紧跟其后。美国政客及其背后的军工财团,利用中国的发展从中渔利,只有甚嚣尘上难有水静波息。

  

  航母是一项尖端精密、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的基础在一步步夯实,但差距仍然显而易见,航母舰载机弹射动力的难题解决是关键,从滑跃式到蒸汽弹射,再到核动力电磁弹射,这段路我们走了很久,一直在不断地寻求创新突破。

  在一档央视军事节目中看到,我国的“创新团队”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常规动力的支持下,直接实现电磁弹射。张召忠在节目中大体讲解了这个技术突破的原理,常规动力的航母实现电磁弹射舰载机,这突破了目前航母采用核动力支撑电磁弹射的瓶颈,相当于航母弹射技术从一级跨越升级到三级,这比起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成本更低。

  舰载机的关键是电磁弹射技术;而另一个关键,那就是飞行员,突破技术瓶颈,更要突破人才瓶颈。

  舰载机飞行员在条件极限的航母甲板上作业,面临极高的难度和风险,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热血赤胆的拼搏精神。

  

  热血的中国人才有正在强大的未来,热血的中国才是真正强大的中国。

  在未来“海洋强国”的征途上,“威胁论”“阴谋论”不会止息,而中国航母的迎风破浪也不会止息。中国还需沉着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挑战,谨慎处理复杂的地区危机,稳增实力,克难克艰,走向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梅亮申)

  延伸阅读

  美国不卖!俄罗斯拒绝共享 中国用1年半攻破航母关键技术

  

  想必各位对“航空母舰”这种超级军舰不陌生了,它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当今世界能够独立建造航母的国家并不多,因为这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和后勤维护,一般国家根本“养不起”;而另一方面,作为“海上霸主”,航母的建造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会应用到很多高科技,所以,这种级别的武器,只有大国玩得起。

  


  航母又称为“浮动的海上机场”,而与舰载机保持“亲密接触”的就是航母甲板,光是这甲板钢,性能要求就非常高,起初我们国家也不掌握这种甲板钢生产技术。

  那么,航母甲板钢的技术难点在哪?要说到钢铁产量,我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NO.1,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不过,正如盖房子需要用到最基本的砖,建造航母也要用到专业的钢材。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航母所处的工作环境,比如海水侵蚀、电磁干扰、舰载机起降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和摩擦力等,这一切对航母甲板钢的性能提出超乎寻常的要求。

  首先就是抗腐蚀。一般的民用船只和军舰所用的钢板都要求具有较好的抗海水腐蚀能力,而航母常年漂泊在海上,吨位比普通的民用船和军舰高出一大截,作战环境也更加复杂恶劣,其抗腐蚀能力要求必然比一般舰船更高。

  


  其次是抗磁能力。由于地球本身就有磁场,这就使得用钢铁建造的舰船使用时间久了之后会受影响产生磁力。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受到敌人的磁干扰,从而陷入不利局面。所以建造航母的钢材不能添加太多的碳原料。

  更重要的一点是耐高温和抗冲击能力要好。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一两百米内的跑道上由静止到起飞的全过程,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可以达到上千度的高温,但一般的钢材最高温度只有350度左右,超过这个温度就很难保持钢的强度,所以这就需要甲板钢可以耐高温。

  而一架舰载机重量达二三十吨,降落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强的冲击力,没有强大的抗冲击能力,甲板都可能被掀翻。所以航母所用钢材强度一般在450兆帕~1100兆帕之间,简单来说就是每平方厘米能承受4.5吨到11吨的冲击力,可见航母甲板钢并不是那么容易造出来的。

  


  此前,掌握航母钢材生产技术的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毋庸置疑,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技术,但指望美国把这种特种钢材卖给中国,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俄罗斯与中国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军事合作,也不愿共享技术。

  相比之下,印度可谓幸运得多。别说是进口特种钢材,就算是其它先进设备,西方国家都愿意卖给它。以印度在建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为例,建造图纸就是由法国和意大利设计,雷达系统向意大利购买,燃气轮机则购买自美国,而建造航母所用的特种钢材,就来自俄罗斯。

  


  当然,既然我国没有印度的“好人缘”,买不到先进的特种钢材,我们唯有自主研发。实际上,要说起我国研制航母用钢,不得不提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为了修复这艘航母,需要用到大量的球扁钢。而负责研制这种特殊钢材的任务,就落到了鞍钢集团身上,2008年,研制工作正式开启。当时鞍钢采用边研发边生产的方式,不断进行试验调整,最终仅用了1年半时间就完成了这项研发任务。说到这,就不得不为我国的研发人员点赞。

  2009年5月,鞍钢为辽宁舰修复交付了200吨的航母用钢。三年后的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服役,想必各位也会为这一刻而感到自豪吧。

  但鞍钢的研发人员并没有因此放慢研发的脚步。在辽宁舰服役之前,2011年,鞍钢集团便又承接了最核心的航母甲板钢研制的艰巨任务。为了保障研制工作顺利进行,相关技术人员几乎24小时一直在厂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鞍钢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过去需要十年的特种钢产量。到2013年8月,鞍钢就完成了为首艘国产航母建造所需的甲板钢、球扁钢等关键型号的生产,共提供了70%的航母专用钢材。2017年4月,我国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2019年12月正式服役,被命名为“山东舰”。

  当然,航母钢材只是我国航母研发建造的一个缩影,航母本身是一项军事大工程,还需要配备一整套武器装备体系。可以说,正是有了我国相关科技、工作人员的巨大努力和付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独立自主研发和建造航母的国家,也有了不惧美国施压的底气。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6644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