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不为人知的学校,改变了3260个孩子的命运(图)

视觉志 0

有人说,「贫穷」二字要分开来看。 贫,是暂时的金钱匮乏,它并不可怕。 穷,则意味着穷尽一切,仿佛丧失了希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短暂的「贫」并不可怕。因为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重要的是,在摆脱贫困的路上,总有人会向你伸出援手,他们耐心告诉你:不要怕,有我在。不要放弃,你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能在未来帮助他人走出困境。



想到这些,是因为看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的人艰苦奋战在一线,有的人默默做着身体力行的事。大家的努力,都是为了给更多人的生活,送去一抹光亮和希望。 而这种善意的传递,如今依旧在发生。 01

王永锟前往一所乡村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教学和生活用品。



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这些年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人前身份体面、光鲜亮丽的王永锟,原本可以在大城市换一套更大的房子。但他更多想为那些处于贫困中的孩子,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建立一个活动中心。



正当学生们在操场集合,准备领取物资的时候,身为支教老师的杨少敏,发现学生陈小天旷了半天课。



她来到陈小天的家里,发现只有奶奶和妹妹在家,他们并不知道小天去了哪里。直到邻居告诉说,陈小天喊着要去打工,马上就要坐上去县城的大巴车。 杨少敏拦住了车,用力把陈小天拽了下来,她愤怒地说:你才多大啊,打什么工?跟我回学校去! 一路上,陈小天都在抵抗,他带着哭腔抱怨着: “我要去打工,我要去找我爸!”“读书能比吃饭重要啊?”“我爸已经两个月不给家里寄钱了,也不来电话。”



最后这句话,让杨少敏一时语塞。支教两年来,她意识到这里的孩子比较“早熟”,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想着为家庭分忧了。甚至为了让家人吃上饭,可以放弃学业。 陈小天当晚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然而对面传来的,是一名在武汉抗疫的北京女医生蔡莹的声音。 蔡莹善意地告诉小天:爸爸的喉咙做了个小手术,不方便说话,生活费已经帮忙寄过去了。让他好好学习,不用担心钱的事儿。



作为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抢救完病人、安抚好家属的蔡莹终于可以休息了。和家人视频的那一刻,一向冷静的她突然泪目。因为在电话那头,女儿哭着说想妈妈,丈夫也在担心自己面临感染的风险。她稳住情绪说:妈妈很快就回去了好不好?妈妈给你唱睡眠曲睡觉好不好?



陈小天就像是一个交汇点。 交织在他身上的,是三个成年人各自的时空。他们有的事业有成,有的是救人于水火,有的则将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国华的孩子。 就像陈小天回家当晚,发现了老师杨少敏给自己留下的一张毕业照,里面是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 老师告诉陈小天: 照片上的哥哥姐姐们,也因家里困难,差点没法读书。但他们没有放弃,也受到了社会的帮助。现在,他们有的是很厉害的医生,有的成了建设社会的人,还有我,成了你的老师。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那就一定要继续读书。 因为知识,能把你变成你想成为的人 。

《国华的孩子们》微电影于11月26日上线,由真实故事改编。

02 你知道国华纪念中学吗?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在这所学校毕业的孩子,有哪些默契的品质? 关于其中的答案,我们一一来揭开。 2002年9月,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先生和女儿杨惠妍女士捐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它面向的,是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如今,国华中学共接收3260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总投入已超过6亿元。 就像蔡莹、王永锟和杨少敏,他们如今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和贡献。可曾经,他们也因贫困面临辍学的可能,他们想寻找出路,却因年少而力不从心。 直到遇到了国华,人生才开始发生逆转。





就像王永锟的经历。 来到国华之前,他有些自卑和怯懦,但随着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他发现国华的魅力,不仅在于学生高考成绩的卓越,更在于对学生三观的塑造。 简单来说,国华是在帮助孩子们打开内心,用更辽阔的视野,去认识这个世界。 入学前,学校会举办夏令营活动。老师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设置游戏和室外素质拓展,帮他们迅速了解彼此、打成一片,以缓解离家的不适和孤独。 国华有一门课是校长亲自主讲的,名为「思齐课」。王永锟对此印象很深:校长第一节课讲拿破仑,告诉我们要学会见贤思齐,哪怕是出身糟糕的人,也可以拥有梦想,这在当时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



学校不仅注重学习成绩,更在乎孩子们的综合发展。每个星期,学校都要求男生跑一万米,女生跑八千米,在适应长距离奔跑的过程,孩子们不仅释放了压力,也学会了为目标而坚持。这种收获,也持续指引着他们日后的人生。 王永锟很感激自己的班主任郑丽,身为学生会主席的他,曾因无法兼顾社团和学习,而导致成绩下滑。 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循序渐进地问了一个问题: “永锟,我知道你很聪明,但你知道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吗?” 王永锟不知如何作答。 郑丽坦诚地告诉他:“这是值得你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今天我希望把这个问题传给你。” 即便毕业多年,已经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的王永锟,依旧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或许是一个和自我对话的过程。



在国华,他渐渐学会了如何坦诚面对自己。 无论是丰富的社团活动,还是有趣的室外拓展。无论是别开生面的「思齐课」,还是和老师来一场朋友之间的对谈...... 我想,这些都是国华纪念中学尤为可贵的地方。 “我觉得学生缺的不是知识,不是学习能力,也不是方法。缺的是所谓的三观的教育。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运转规律是怎样的,人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王永锟眼中,国华不仅指引他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如何树立了自己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关于「为人处世」之道。 就像——“杨国强叔叔总跟我们说:我不在乎你们考多少分,能不能上清华北大,我在乎的是你们一定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03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而国华这所「不为人知的免费高中」,不仅没有让人丧失对生活的信念,还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有希望、有力量地活,在未来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 近年来,碧桂园在脱贫攻坚战中持续发力,扶贫工作向全国多个区域辐射展开,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力。 在教育扶贫方面,碧桂园扶「智」也扶「志」。 正如杨国强在国华纪念中学的校碑上,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

 

十八年前,许多家境微寒的学生来到国华,接受全免费的优质教育。 多年后,孩子们变成大人,他们不仅在各行各业独当一面,同时也在帮助弱势的人,向社会传递着希望。 正如援鄂医生蔡莹,原本可能因照顾女儿待在家中。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和同事们一起前往武汉抗疫,因为—— “我的母校告诉我,要感恩、要回馈社会。” “在国华,学会做人做事和回报社会,是比学知识、学技术更重要的教育。国华的生活,带给学生们的是思想和修养的蜕变,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是国华的价值观。我会带着这个「初心」,在医生的岗位上继续坚守与奉献。”



此谓——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相信未来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会铭记国华的教导: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每次看到这些话,内心充满温暖和希望。这群人,这些事,真的应该被刷屏。

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这所不为人知的学校值得让更多人知道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832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