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太空杀》:一场推理下的“社交狂欢”

有意思报告 0

幽暗的太空舱,密布的通道,十几个狭窄的房间,四散着数位船员。

“砰”…一声警报拉响。一具尸体呈现在众人面前。

“我看见了,是小黑杀的人。”

“你血口喷人,刚刚我一直跟小蓝在一起,他可以作证。”

一场唇枪舌战的辩驳就此展开。阴谋与谎言交织在真相之间。谁,才是真凶?

这不是谍战片,也不是小说,这是当下风靡于年轻群体的手机游戏《太空杀》里的场景。作为“狼人游戏”的动作版,它将场景移到了破旧、孤诡的太空船,将阵营更新为“船员”、“破坏者”两端。茫茫宇宙之中,双方玩家将展开一场孤独的“生死”较量,在谎言与阴谋中抽丝剥茧,还原真相。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推理游戏中,剧情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体验也更沉浸与刺激。这款游戏一经上市,便取得了国内App Store免费娱乐应用排行榜第5名的成绩。



同时,它在抖音和快手上也频频曝光,曾一度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宠儿”,包括“大老师游戏解说”、“胖叶泡面时间”等各大知名游戏达人纷纷实力“带货”。



是什么让它这么“香”?

01

要趣味,更要推理

对于“狼人游戏”类型的推理游戏而言,“香”的精髓,还在于严密的推理逻辑和趣味的推理形式。

毕竟,大家都是奔着化身侦探、完美“捉凶”的心态去的。推理逻辑是否严丝合缝,决定了游戏结局是否公平;而推理形式是否创新有趣,决定了游戏的可玩性。

《太空杀》用的是这样一种推理逻辑:由于所有人都需要做任务,“内鬼”也需要佯装做任务,因而你只需观察他们的行动,凡是鬼鬼祟祟、来回踌躇、伺机行凶抑或不跟随大众的,多半是“内鬼”。



但是这只是理想情况。由于游戏内设置了大量的房间,且房间内结构复杂、还有隐身之处,飞船上还遍布仅供破坏者使用的管道,方便“杀手”角色在各个区域内随意穿梭,以此制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所以要捕捉“内鬼”的行踪并不简单。

况且,船员们还有繁杂的任务要做,任务点分布在飞船内各个区域,所以“分头行动”是常态。如果船员周围没有同伴,那么便很容易成为凶手的行动目标。



船员做任务

而作为“杀手”一方的“破坏者”也不容易。除了正常的“杀人”外,他们还需通过破坏飞船上设施来制造各种随机的紧急事件,为自己“捡人头”创造机会。除此之外,“破坏者”还需在证词阶段“飙演技”,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一张嘴能否“瞒天过海”,决定了你是否被投票出局。



破坏者穿越管道,伺机行凶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场景设计还是任务逻辑设置上,《太空杀》都煞费苦心。从精妙的创造到严谨的推理,都对玩家的技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玩家不仅随时随刻都需要在水深火热中保持警惕,还得“身负重任”,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拯救或破坏飞船的使命。

这也是一场对手速、记忆力、方位感与推理等综合能力的考量。相比以往静态的“狼人游戏”,《太空杀》以全场景移动的创新丰富玩法,加深了破案的难度,对玩家的空间辨别、策略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正是场景的多元化、动态化,为《太空杀》平添了更多“随机性”与“趣味性”,让玩家的体验“更上一层楼”。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由“狼人游戏”类型的推理游戏构造的娱乐盛世。从线下到线上,极短的时间内,这一类型的手游端已经从蓝海变成红海,成为新一轮资本追捧的风口。

不过机会也意味着挑战。当《太空杀》凭借推理性、趣味性、创新性等多重“光环”,一路杀出重围,击败同质化的竞争对手时,它还需要面临“热度能否持久”的问题。毕竟,对于玩家而言,游戏想要留住他们,必须要持续带来乐趣与新鲜感。而开局即爆火的《太空杀》在后续迭代中还将为玩家带来怎样的惊喜,令人期待。

02

社交狂欢

如今,对社交属性的运营,已成为了游戏生长过程中的“杀手锏”。从线下面基、线上社群,到主播KOL与粉丝关系建立,再到电竞比赛,游戏正通过各种社交形式,联接着不同的人与圈层,不断完成着“次元”间的破壁。

而“狼人游戏”本身是自带社交光环的,或者说,它就是一种社交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它的生存空间。在一个固定话题下,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充分表态、深度讨论,这种机制打碎了传统社交中存在的陌生感和找话题的困难,主动引导大家进行分享沟通,人与人的“牵绊”便在这场论战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成熟完善的社区环境

现在,《太空杀》正通过探索社交+推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深玩家之间的“牵绊”,缔造一场大众娱乐的新“狂欢”。

众所周知,在传统“狼人游戏”中,玩家体验不平衡可能导致不同圈层的“割裂”。比如有功能牌的玩家可以carry全场,无视角的平民则或沦为无用的“炮灰”或“工具人”。而在《太空杀》中,每位玩家背负的责任和使命同等。从做任务、找线索到盘逻辑,每个人的每一步行动对于全局都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个体与群体实现了紧密的连结,深度的、平等的、良性的社交关系便在这种“强联系”下建立。

除此之外,《太空杀》还提供了独创的“躲猫猫”玩法,一反传统狼人游戏的“暗斗”,采用“明争”,即开局就直接公布身份,让游戏成为了“心理战”。这种玩法对玩家的抗压、合作策略、地图熟练度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量。因为船员需要躲追杀、做任务双线并进;而破坏者则需要在暴露自身的情况下仍然准确攻击。这种玩法相比传统狼人杀更为“猛烈”,激发了玩家“患难与共”、“危中求安”的生存意识。



“躲猫猫”玩法更多考验的是地图熟悉程度和玩家之间的心理战

动态场景的设置也让玩家的思考、交流和协作“更上一层楼”。穿梭于各色空间不断探索,在“如临其境”的音画交汇中享受组团协作的魅力,这相比传统“狼人游戏”静默式、单一性的语音场景,更加拉近彼此距离。

而“小红”、“小绿”等亲昵的代号和Q版卡通角色形象也让社交来得更“下沉”一些。“暗夜捉凶”的剧情背景遇上软萌反差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场视觉记忆的冲击,也让交友方式来的更“接地气”一些。



投票阶段,玩家以角色颜色互称,如小红、小绿

除此之外,《太空杀》还通过衍生产品提供了一种更为沉淀的社交关系,建立了一整条社交逻辑链,形成了良性的线上社群生态闭环。游戏APP中还设置了讨论区,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话题、标签来聚集和自己有相同兴趣或想法的人,讨论内容也不局限于推理游戏,最大程度发挥游戏的社交属性,触达并满足更多有社交与娱乐需求的用户。这都使得《太空杀》APP在核心用户群中得以快速传播。

可以预见的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型的社交游戏很可能会向着《太空杀》这种创新式玩法的方向不断发展。游戏和社区相互反哺,将创造出一个良性的闭环。而在保留“逻辑推理”内核的基础上,《太空杀》用做任务的独特玩法,也可彻底摆脱枯燥流程的束缚,快速打通新时代玩家群体,并引领新一代推理游戏的风向标。

声明:本文为第三方推广,经第三方提供内容并授权发布,其解释权归推广内容提供方所有。涉及文字及图片版权、产品服务和质量、活动权益等所有信息和一切法律责任由推广内容提供方负责。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927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