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秃头、尘肺病…「早安打工人」为何刷屏?

无相财经/爱范儿 0



成人的世界多么不易。

1“早安,打工人”

近日,“早安,打工人” 火了。

朋友圈,抖音,豆瓣等平台上,到处都是打工人的自嘲。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早安,打工人!”

“皮革厂会倒,小姨子会跑,只有你打工到老。早安,打工人!”

“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打工人!”









每一个热词的背后,都暗藏着公众情绪的微妙变化。

“打工人”之所以能火,和不少打工仔们的“996”、内卷化、入不敷出的生活现实,是息息相关的。



2

内卷化时代

这两年,“内卷化”这个词非常流行。



什么叫“内卷化”?

简单点说,就是指人在投入精力与成本后,却不能获得相应回报的状态。

再简单点说,就是你怎么努力也没用。

近日,一篇 “幼儿园内卷”的文章大火。

作者描绘了一幅社会奇观——从成年人到幼儿全员“内卷”。

他举例说,中国家长如果要把孩子送进一所优质幼儿园,即便不考虑户口和片区限制,也要排队摇号,摇号中签的概率远远低于在北京摇到车牌的概率。

而且,即便被抽中,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要面临的是多门功课繁重的作业,更为激烈的同龄人竞争。



幼儿园的世界尚且如此,成人的世界更是多么不易。

在热文下面,一条热评如此写道:

“家长们不是想让孩子赢,而是怕自己输……”

是的,现在打工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养老要钱,孩子也要钱,猪肉也是越来越贵,可偏偏几年了,自己的工资还没怎么涨。



就算是985的名校高材生,也会为找不到工作发愁。

豆瓣上曾经有个 “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小组简介中写道“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成员们会在群组里分享自己的失意和挫折。

如今小组成员数量已经超过10万,这一数字庞大到令人吃惊。

读书——大学——上班这条 “正确的路”,早就拥挤不堪。



名校学子尚且如此,“打工人”更是情何以堪。

在以“奋斗”为底色的社会中,“内卷”往往贯穿一生。

面对这样的恶性竞争,有人选择了“主动下沉”。

前两年兴起的“佛系”与“丧”文化是就是这一心态的影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文艺作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

日本电影《濑户内海》中,高中生濑户有一句内心独白:“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



“虚度青春”看起来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实际也反映出年轻人面对无休止的内卷斗争时的疲惫心态。

除了“下沉”,也有人选择“退出比赛”,另寻赛道。

有些人发现,卖煎饼果子不一定就比大学生工资低,去工地搬砖,一个月也有大几千,送外卖的不比坐办公室的差。



3打工人的职业健康

打工人面临的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有时候也有健康的问题。

就说说农民工吧,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有时像候鸟一样穿梭于城乡之间。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4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亿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

报告还发现,农民工呈现高龄化的趋势。

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占比逐年提高。



中国当代词人左何水有一首词这样描写农民建筑工:

万丈高楼砌楚辛,几多惆怅度黄昏。异乡校外儿八岁,留守田间父六旬。城镇化,筑功勳,险恶不惧惧求薪。医疗社保无承保,缘是乡籍农户身。

这首词基本概括了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和身份的尴尬。

你想要别人的钱,别人就要你的健康。

高强度和超工时的工作,提早透支了他们的健康和未来。

他们很多人看起来明显比实际年龄苍老。

一些从事高危行业的农民工不幸患上颈椎、腰椎病、尘肺病、噪音性耳聋等职业病。



据《工人报》的报道,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尘肺病患者600万人。

由于职业流动性大,没有签署正规劳动合同,加上中国职业病防治的制度不完善,他们患上职业病后,很难获得社会救助。

农民工是打工人的一个主体,容易被关注到。

更多的码农、司机、白领、都有或多或少的职业病,这些基本都被忽略了。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数据,中国已经有超过 2.5 亿人正饱受脱发的摧残。也就是说,平均每 6 人里就有 1 人头秃。



最近,网易数读出来一个“秃发地图”。



发现秃头大军遍布大江南北,江浙沪的打工人不出所望地全部光荣上榜。

北上杭深等互联网发达的城市,纷纷中招。

在广州程序员搜索“头顶脱发是什么原因?”的时候,北京的程序员已经在搜索“植发后还会脱发吗?”

无论是什么样打工人,都是一个归宿——用健康换钱。



打工人,真的很难,难到要用表情包去麻痹自己。

今天是星期二,

距离周日还有5天

加油,“打工人”!

「早安打工人」这个梗,为什么能刷屏朋友圈?

早安,打工人!

热爱上网冲浪的你,一定也听说过这句话了,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等社交平台,都能看见它的身影,甚至还有各种改编版的打工人语录。人们早起打招呼的方式突然就从「早上好」变成了「早安打工人」。



这句听起来如日剧中二台词般的话,征服了一位又一位网上冲浪学者,纷纷以打工人自称,整个交流气氛仿佛也变得亢奋了起来。但,为什么打工人能成为近期最热门的梗呢?

「打工人」戳中了时代情绪

要了解一个梗为什么能火,首先还是要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各种打工人语录开始: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这句略带亢奋的话,透露出的似乎是昂扬向上的情绪,但互联网梗从来都不会这么简单,一句话、一个词汇所包含的常常是多种含义以及情绪。

我要悄悄打工,然后惊艳所有人!早安打工人!只要我够努力,老板一定会过上他想要的生活!早安打工人!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打工人!

看多了打工人语录后,就会发现它在昂扬的背后隐藏了打工群体的生活现状与情绪。付出辛苦劳动,只能换取微薄的报酬,说到底还是为老板工作、为老板赚钱,更为无奈的是打工的竞争也越来越强。



打工人被改编为多个版本,也有网友借打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说是亢奋,不如说是打工群体认清现状后的躺平式自嘲,是调侃也是一种积极的苦中作乐。简单的「打工人」三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打工群体的生存环境与认清现实后的无奈自嘲情绪,处处都透露着一股丧。打工人成为流行梗的原因,和此前社畜、内卷等词汇被一代又一代网上冲浪学者应用的原因一样,都是戳中了时代情绪,引发了共鸣,大众对于竞争越来越剧烈,社会变迁越来越稳定的环境的无奈。这也是诸如佛系、丧情绪在互联网大为流行的原因。除了打工人对环境和情绪的精准指代,让它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互联网构建了一个人人都能表达的环境。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绝大部分人都有表达的基本意愿,而打工人这种流行梗正是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最佳表达工具之一,普及度高且描述精准。



太宰治此前作家太宰治被误读为「抑郁教父」,其丧系语录在网易云评论区、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大为传播,也是因为他笔下的句子精准地传达了现代人的时代情绪——丧,哪怕其中部分句子并非出自太宰治的作品。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你来时携风带雨,我避无可避;你走后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 太宰治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今年正月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衣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太宰治



最广为传播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一直被认为出自太宰治作品《人间失格》,但书中并没有这句话,甚至于太宰治本人也并非热衷于「丧」,除了《人间失格》,他更多的作品是表现积极向上的情绪。在缺失上下文语境的互联网,无论是作家金句还是流行梗,都只是大众表达情绪的工具,大众在金句、流行梗中表达自己的情绪映射,打工人语录是,被误读的太宰治语录也是。而流行梗、金句的流行乃至各种新词汇的创造,都互联网有着巨大的联系,互联网不仅传播流行梗,更创造流行梗。

造梗,互联网是一流的

互联网不仅仅大量传播流行梗、金句,同样也是流行梗不断被创造的成因。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的媒介环境学派奠基人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这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媒介即讯息。在书中麦克卢汉预示媒介的变革将对社会以及个人产生巨大影响。



马歇尔·麦克卢汉互联网的兴起正是这一学说最好的印证之一,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的生活被分成了线上和线下,疫情期间线上生活甚至成为了主流。而智能手机出现后,生活又再次被一个个 App 所分割。回望一天,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在微博、微信、B 站等 App 切换,而时间就这样流过。



手机屏幕和 App 们所组成的媒介,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表达方式,今天充斥于各大社交媒体、音乐、电影平台的金句和流行梗,正是媒介环境变更所带来的影响之一。B 站作为鬼畜文化的发源地,对于主流语境、金句乃至歌词的解构在创造已经是常态了,正如打工人一词是对「打工」一词改编得来的,打工人语录改编视频在 B 站迅速登上了日榜第一,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 600 万。



B 站 UP 主创作的视频《早安,打工人》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通过 BGM 加视频画面等建立起了一套极为标准的短视频创作方式,各种手机剪辑软件的出现,共同降低了人们表达的门槛。在二次创造风潮越来越来流行的情况下,改词、造词、金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最佳的表达工具之一。同时也让人越来越热衷于造梗、造词。此外,金句和流行梗之所以能流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往往能用寥寥几字将一件事、一种情绪,以极为精准的语言表达,从而打动人。这种简短、精准的表达方式同样是互联网所追求的「确定性」以及即刻满足。



进度条其实满足了用户对于「终点」的确定性心理,它并不一定是真的在互联网平台上,随处可见加强用户对于即刻满足的功能设计,外卖送达时间、网上打车预计到达时间、进度条等等功能,让我们对即时满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外卖哪怕只晚一分钟人就会变得易怒、暴躁。同时,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方式与速度,每个人一天通过互联网能接受和发送的信息是海量的,任何信息要在这种信息过载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其指代意义的确定性、效率就成为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金句和流行梗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所催生出来的,它们不仅满足确定性、高效率表达,更满足人们对于情绪表达的即刻满足。



现如今的网络社交环境已经走向了商品化,互动走向了消费化,在社交平台,点赞就是社交货币,发一篇博文要精雕细琢,点赞不够就会焦虑:是我文案没写好?不够动人吗?还是图片没修好?曾有研究表明在发出社交动态的那一刻,我们分泌的激素可以飙升到 13%,不亚于一些人在婚礼当天「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的感受。而且,不少互联网平台都引入了智能算法机制,内容的传播和影响力是根据互动量决定的,点赞每多一个算法分发的用户就增加了一些,互动走向了消费化。



金句、流行梗则是社交商业化、消费化环境下的捷径,因为它们的普及度、表达效率、打动人心方面都更强。只不过金句、流行梗的大量传播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比如对作家太宰治、鲁迅的误读,甚至于鲁迅先生的话「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致台静农》」,成为大众抵制金句的流行梗表达。



图片来自:光明日报互联网对于媒介环节的改变的是巨大的,而新环境对金句、流行梗对金句、词汇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不仅我们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甚至是整个语言系统都在被重塑。

我们的语言正在被重塑

语言说起来并不复杂,它是被高度符号化的意象,即指代现象。结绳记事,是通过为绳子打上一个结记录一件事,而现代语言则是通过话语、文字表达一件又一件事。同时,语言和文字也会随着社会的迁徙、人群流动、以及文化的更迭而改变,OK 一词的诞生就是最好的印证,它源于美国《波士顿晨邮报》编辑的尝试,把「all correct」写成了「oll korrect」,再取其两字缩写为「OK」。



报纸作为大型传播媒介,自然而然地影响了社会乃至文化的变更,OK 在大量传播下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具辨识度词汇之一,不仅仅是英语国家流行,就算是以中文为主的我们,同样能快速理解这个词。互联网大大加快了语言的更迭速度,相比报纸,它的传播速度、传播信息量都前所未有的强大,而且在日益进步的科技的影响下,社会变更、人群迁徙、乃至文化交融碰撞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这也正是互联网金句、造词不断的重要原因,从鲁迅到太宰治、从内卷到打工人,我们「遣词造句」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少句子和词汇都失去他们原本的含义。



和以往相比,它们往往更简短、代表的含义却愈加复杂,「身而为人,我很抱歉」精准地将丧这一情绪呈现地淋漓尽致,内卷和打工人则暗含对竞争环境恶化的清晰认知。从语言表达这一角度来看,这些流行句式、词汇其实是加快了表达效率,以更少的词汇、句子更精准地表达了更多意象概念,同时听者也能快速理解接受。这也符合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媒介环境,追求效率的目的。而要论互联网加速语言表达效率的最高体现,恐怕还得属表情包,相比话语和文字,它加入了视觉意象,无论是指代的信息含义还是包含的情绪,都获得极大地加强。



呵呵表情包,原来是表意「微笑」以往我们要表达高兴,至少是几句话才能让对方感受到高兴的情绪以及高兴的程度,现如今则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表情包,就算是表达嘲讽,也仅仅需要一个「呵呵」表情包。这种效率的加速,促进了语言的更迭,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沟通交流,带表情包已经成为了常态,更别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 00 后们,英文缩写 u1s1、yygq,乃至我们看不懂的「厘米秀」表情包,都已经成为他们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708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