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徐少华再扮唐僧:34年后,女王终于等到这句表白

创意社 0



01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

视频中,61岁的徐少华身穿袈裟,给我们再现了当年《西游记》中唐僧的神话。

只是,年过耳顺的他,在时间的侵蚀下,早已没了当年的盛世美颜。

更让人唏嘘的是,视频中,他饱含深情地唱的那首歌,正是《西游记》里趣经女儿国单元的插曲——《女儿情》。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当年,他一心向佛,空许来世,让红颜独守空城,抱憾而终。

而今,他凡心初动,似水柔情,但已无佳人在侧,添香掌灯。

当这段跨越千年的遗憾,迎面而来,不知会惹多少人唏嘘感慨。

也不知会有多少人追忆过往,沉浸在别人或是自己的故事里黯然神伤。

毕竟,在这整整34年里,他们的故事已经被无数人竞相传唱。



1980年,初涉影坛的徐少华,凭借电影《精变》中的“傻公子”元丰一角,迅速走红。

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一小生”。



没过多久,他便被导演杨洁看中,成了《西游记》里的第二位唐僧。

剧中的他,面若冠玉,清秀端庄,将“白胖和尚”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且生动。



其中,趣经女儿国一集,更是将人性的挣扎,刻画的入木三分。

以至于,不管是戏里的他和朱琳,还是戏外的我们,每当提及唐僧和女儿国国王这对有缘无分的旷世怨偶,便满是唏嘘感慨。

02

剧中,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儿国国王,初登大宝。

大殿之上,她遇到了清秀俊朗的天朝高僧。

只是那一眼,她便沦陷了。



一个温文尔雅,一个倾国倾城。

四目相对,即便是久修得道的罗汉,也不免为之一颤。



后来,两人同游御花园。

看鸳鸯戏水,观蝴蝶双飞。

面对女王的疯狂暗示,他言语回避,眼神躲闪,只留的满头大汗。

当女王娇嗔地喊着“御弟哥哥”,一本正经地问:“不去取经行不行?”

他没了往日的坚定,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迟疑了一会之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一番机锋禅辩,刚回到住处的他,便收到了国师提亲。

不可多得英雄气,最难消受美人恩。

寝宫里,面对女王的柔情攻势,他坚定的佛心终究还是败下阵来,只留下一句:

“来世若有缘分……”

可对于一个即将成佛的人来说,哪里还会有什么来世呢?

也许,迫于世俗的原因,两人注定只能有缘无分,这才让突然杀出的蝎子精,搅了一席美梦。



两人再见,已是送别的长亭。

注意到故意放慢脚步的女王,一直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唐僧侧身低头,目光流转。

短短一瞬,诉不尽万语千言。



交接通关文牒,两人四目相对。

看唐僧屈身施以俗礼,女王眼眶微红,似有千般柔情。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如果,他不是发下弘誓大愿,想要救万民于水火的得道高僧;

如果,她不是肩负一国兴衰,不能弃万民于不顾的一国之主;

也许,他们还能修得一世情缘。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有的只是诀别时马上的回眸,以及长亭外的秋水望断。



03

村上春树曾说: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其实,也不是所有相爱的两个人,最后都能在一起。

有些人仅仅是遇见,就已经花光了我们所有的运气。

不管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女王,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徐少华和朱琳。

当年,自女儿国一别之后,徐少华离开了剧组,朱琳也回到了原来的峨眉电影制片厂。

可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两人的情感传闻却甚嚣尘上,

媒体也开始大篇幅报道两人拍戏期间的趣闻轶事。



“朱琳假戏真做,情陷徐少华……”

“朱琳三十多年痴情未嫁,皆因‘御弟哥哥’……”

类似的消息铺天盖地,一时间,这对在剧中让无数人意难平的怨偶,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一点点糖。



2005年,《西游记》原班人马在《艺术人生》重聚。

现场,主持人问朱琳:“这部戏再重播的话,你还看吗?”

朱琳大大方方地说:

“其实,我的目光锁定,就是御弟哥哥。

我今天最想说的就是:

自女儿国一别,至今已经二十载,御弟哥哥,别来无恙。”

一语言毕,朱琳眼眶微红,笑容僵硬,屈身向着台下的徐少华行礼示意。



而镜头一转,台下的徐少华早已泪流满面。



主持人追问:“为什么感情这么深啊?”

朱琳哽咽着说:

“虽然是一个有头无尾的爱情,但却是一段人间佳话。

其实,人这一生是有很多七情六欲的,也会碰到很多诱惑,但像女儿国国王这样识大体、明大义,最后把爱情当作一种憧憬,一种追求,一种享受,我觉得就是进入了一种境界。

女儿国国王做到了,我希望我也能做到。”

寥寥数语,说的很委婉,但听得明白的人,真的很锥心。



一朝西游旅,半生抱憾事。

当年,由于两人都已结婚,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在现实中并没有再续前缘。

虽然,朱琳也曾承认,在拍戏时确实假戏真做,但也仅仅只限于戏里。









更多地是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场戏,让其显得更加真实。



就像想表演喝水,必须要先把水喝下去一样。















两人发乎情,止乎礼义。

也许,这段“不合时宜”的遇见,只是为了给我们呈现一场美妙绝伦的视觉体验;

只是为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段拿得出手的经典;

仅此而已。



如果说,它还非要有别的意义,那可能就是,他们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无奈;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才是真正的美满。

若是真有来世,希望我们的相遇,都能不早不晚。

既没有错过的遗憾,也没有得不到的不甘。

相遇之后,与君执手,共沐白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188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