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那个偷外卖的“大学生” 我并不同情他(组图)

凤凰WEEKLY/雷叔电影 0

这几天发生了一件令人唏嘘的新闻:南京一名大学生,因为多次偷外卖,被刑拘了。据说,出事的小区多次出现外卖被偷的现象,于是安装了监控。最后查到有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青年男子连续两天在同一时段,偷拿了外卖。曝光的监控中,男子煞有介事地看着小票上的信息,似乎真是在寻找自己的外卖。


‍当警察找上男子住的合租房时,被偷走的一份鸭血粉丝汤正摆在他桌上。当天他偷了两份外卖。而至于一共偷了多少次,他说自己也不记得了。警方透露,偷外卖的男子名为周某,是南京某“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在这个小区里租房准备考研。“自以为偷外卖无人追究,就成了习惯”。

涉案金额不大,但也抵不住次数多。男子因为“多次偷窃”,被刑事拘留。然而,更加让人心情复杂的是,据警方给出的消息,这名大学生家境不好。为了供学习最好的他上学,家里的三个兄弟姐妹都辍学了。贫困、辍学、名牌大学、偷外卖。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着实吸睛,以至于新闻下的评论也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困难的人很多,偏偏他选择了错误的路。


也有人觉得:偷食物的,不应该被深度追责。一个人偷钱,是他的错,一个人偷食物,是这个社会的错。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否则写下面这篇文章的同行也不会收获这么多赞赏和在看。





甚至有人开始责怪南京警方,觉得将偷窃者刑事拘留这件事情大题小作,不光荣。




〓 文章配图用的是因为偷一片面包被判9年的冉阿让


大学生偷外卖,

就该网开一面吗?

同情周某的这种心情,也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真的是因为家境贫困,没钱吃饭,饥饿到不得不偷取食物以裹腹,那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有人在新闻下评论,称周某为当代冉阿让,还有人觉得我们应该多读“美国老太太偷面包”的故事,学会反思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先说冉阿让的故事。

雨果的笔下,冉阿让的一生十分悲苦。从小失去父母,被姐姐抚养长大,姐夫去世后,冉阿让成了唯一的经济收入,却又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几天没吃饭,孩子们饿得直哭。

为了让姐姐的7个孩子们吃饱肚子,冉阿让打碎了面包店的玻璃,偷了一块面包,也因此被捕,判处了19年的苦役。


再说“老太太偷面包”的故事。案子据说发生在1935年,纽约一名老妇人因为偷窃面包被捕,送上了法庭。面对指控,她供认不讳,老妇人嗫嚅着解释自己偷窃的原因:“我的孙子们,已经2天没有吃上饭了。”

因为没钱缴纳10美金的罚款,她只能选择拘役10天。

审讯结束后,一旁旁听的纽约市长拉古迪亚突然起身,为老人捐款10美元,并呼吁在场的各位罚款50美分,“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审讯结束后,他还致信罗斯福,推动完善了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乍一看,这两个故事都是跟周某的案子很是相似:关键词都是贫穷、偷窃食物、判刑……但细细探究就会发现其中差别。

首先,周某本人真的是贫穷到吃不起饭吗?据报道,周某是名校本科生,正在备战考研。如果是在校生,大可以住学校,如果是毕业生,大可以回家备考。在饭都吃不起的情况下,却能支付南京每月大几百、小一千的房租,并不合理。而就在饭都吃不起的情况下,周某还决定奋战考研,而不是先工作解决自己的温饱。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已经不再是投资行为,而是消费行为了。从一个家境贫困的人的角度出发,这笔消费也并不理智。其次,就算周某是因为生活艰难,那么被他偷的外卖小哥就不难吗?

报道视频中,快递小哥也说,这不是第一次被偷。认认真真工作,冒着酷暑大雨地将外卖送到地方,最后却被偷了,配送费拿不到不说,还要赔偿顾客的饭钱,说不定还得罚款。

同情周某的人多了去了,谁来同情外卖小哥遭这一遭无妄之灾呢?

难道不是本科学历,没有准备考研,家里不贫困,就活该被欺负了?‍


‍最后,即使周某真的很穷,他真的走到必须偷窃这一步了吗?且不谈家里3个兄弟姐妹辍学都在供养周某,即使真的分文没有,那周某真的就走到绝境了吗?本科毕业,即使在备战考研时每周腾出2天兼职,保证自己的温饱也是没有问题的。别说什么没时间、没面子,不论什么兼职,在正常人的价值判断中,都绝对好过去偷窃。周某不是冉阿让,我们所生活的也不是悲惨世界。

就像微博网友@楼千里 说的:我们社会存在很多问题,但偷外卖肯定是他个人的问题。





偷就是偷,读书人的偷也不例外

舆论在周末持续发酵。谁成想,今天下午5点左右,事情有了新的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反转。

根据@澎湃新闻 的报道,“偷外卖”男子是因为此前订的外卖被人拿走,遂产生报复心理,从而多次偷他人外卖,并非像外界传言的“因饥饿偷外卖”。

此外,负责这个案件的警局表示,这个偷外卖的男子并非姓周,而是叫李某某。他也并不是此前报道中的“名牌大学生”,而是已经工作两年,有稳定收入。

之前报道中最受争议的家境问题,警方通报中是这样写的:李某某,他的父母和大姐在老家务农,二姐、三姐在北京、海南工作。

↓ 滑动查看警方通报全文  


此前,这条新闻之所以能点燃舆论场,正是因为大家脑补出了一个寒门学子可怜弱势的形象。

由此衍生出了许多奇怪的脑洞和议论:

一个连饿得偷盒饭的大学生都在坚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这些吃货还有什么理由天天刷手机而拒绝读书呢?

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把一个偷外卖的大学生关进监狱,是南京的光荣?

如果确实困难,我们可以发动网友,一起来帮扶他!

……

善良是一种优点。然而,过度善良和过度共情,也容易被人利用,酿成灾难。

我们可以体谅家境差的个人,但偷就是偷,无关学历,家庭,谁都没有义务为他的过错买单。

更耐人寻味的是,通报里说,该男子是因为有一次被人偷了外卖就产生了报复心理。

再结合其他信息,李某某身上笼罩的“贫穷”、“困难”、“成绩优异”、“家庭唯一的希望”的光环,都破灭了。

他只是众多犯盗窃罪中平凡第一个。值得追问的,就变成了那句老生常谈——“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品格其实是一种选择

事实上,就算家境贫寒可以令看客多一分宽容,但是,个人的选择,还是看自己。

还记得这位外卖小哥吗。




他叫阿龙,今年31岁,是一位脑瘫患者,前段时间曾因为没能进行人脸识别,被美团封号扣钱一事上了热搜。

深夜的南昌街头,一拍摄者问他,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他回答,因为要跑单啊。

“我现在就跑一个平台,因为另一个被封号了。”视频中小哥说话很吃力,他羞涩底解释自己的难处,但全程都带着憨厚的笑容。




视频发出来后,很多人都被小哥乐观的精神所打动,更有热心的网友想要给他帮助。

但是当网友给他捐款时,阿龙却摆手拒绝说:“这钱我不能要,我要凭自己的努力赚钱”。




其实,阿龙刚开始找了很多工作,都被拒绝了,后来成为骑手,有时候他讲话,顾客听不清,就会收到差评,他也经常不被理解,被投诉形象差,甚至被骂“你这样的人还出来送餐”。




听到这样的歧视和辱骂他怎么可能不难过呢,他侧脸看着镜头,他抿着嘴,几欲落泪,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倔强地说:“没关系”。

品格其实是一种选择。

在逆境面前,你可以选择更轻松的路径,但是也可以选择坚持和善良。

无论是因为贫困,还是其他原因,都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当李某某选择了偷窃的那一刻,他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好在他也还年轻,如果一个年轻人能早点接受教训,明白一个正值盛年、有手有脚还有文凭的男人此后应该怎样立足社会,这个结局也不算太坏。

生活也许是苦的,但至少,我可以做自己的那一点点甜。

命运也许不公,但要看到,你永远可以选择光明和努力。

相关报道:他偷外卖是他犯罪,关我什么事?

前两天看了个新闻,说南京有一所“知名大学”大学的本科生,复习考研的时候一直偷别人外卖,因为是连续犯罪,所以已经被刑拘。



这边新闻还没回过神来,那边大声呼喊的已经来了。

先是一个哥们写文章,说他偷外卖没错,反而是我们错了,我们都有罪!



然后又有一个哥们写文章,说这人偷外卖,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但不是偷外卖大学生的耻辱:



总之我是看明白了。

就因为这是个大学生,所以他偷别人外卖没有错,反而是我们这些不偷不抢的人错了,是我们把他逼成这样的,他就是当代冉阿让,我们现在则是生活在《悲惨世界》的社会环境里。

这样的论调,数千人打赏,数十万人点赞,上千万人阅读...



如果让这些人再写下去,我都能想象出他们会写什么。

“这国怎?”

“定体问?”

有毒吧???

1,他真的完全没办法,只能偷东西了吗?

很多人看了标题,立马就会这样联想。

然而根据光明网的报道,他不是饿得不行,而是:

周某交代,他发现现在外卖都放在门卫窗口,偷过一次,没被发现。他便胆大了起来,每天就不买晚饭了,回家时路过随便顺走一份外卖,拿到什么吃什么。他以为东西不值钱,也不会被发现,却没想自己已经涉嫌刑事违法。

至于他家里,有三个姐姐,都已经在工作了。一家最少三个劳动力,说不上富裕,但怎么也不算吃不起饭的地步吧。

也别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人至少还能在南京脱产租房考研,住小区里。

而我大学后面几年暑假,除了学费几乎所有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

暑假学校宿舍不让住,市区又没地方可以去,最惨的时候只能去民工伯伯多的那种类似工棚的大工地凑合一晚,第二天起来继续找工作。

去云南支教,一起去的同学都坐飞机或者至少卧铺,我只能买得起硬座的火车票,然后就是50个小时一个人坐硬座。

有的时候,手边只有一百块,最近的收入要过十天才能拿到。

上海的物价懂的就懂,这100块根本不够吃饭。

我就饿着,一天只吃一顿最便宜的吃的,乃至于大学是我人生最轻的一段时间。

——即使这样,我都没偷别人外卖,甚至从没有过这种念头。

因为我知道,偷东西是犯罪,是不对的。

我的经验是,别说是“名牌大学生”,就是一个普通有手有脚的成年人,真的愿意做事愿意打工的话,在南京这样的城市里,绝对不可能落魄到一口饭都吃不起的地步。

拿冉阿让作类比的,不是蠢就是坏。

这是2020年的中国,不是19世纪的法国!

而这个大学生,有钱租房子,住在小区的合租房里,比我那会条件好太多了。然后因为贪小便宜,拿别人外卖,怎么就变成全社会的错,所有人的罪了?

恕我无法理解。

果然,昨天晚上警方通报结果出来了:



这人不但有工作,而且他的兄弟姐妹都有工作。

有手有脚有工作,但就是要偷人外卖,然后这样的情况,某些自媒体还真敢把他写成当代冉阿让。

真的,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2,这大学生惨,被他偷外卖的就不惨吗?

且不说这既不是在校大学生,也不是贫困大学生。

就算真的像某些自媒体说的,这是个贫困大学生,他就能拿外卖了吗?

依然不能。

我以为这是常识,没想到竟然有几十万人需要强调这种常识。

因为就算他再惨,那些东西也是不属于他的,当他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后,总有人会替他多承担,那份过于沉重的后果。

而且,被他偷拿外卖的人就不惨吗?

每天点外卖吃的人,又有几个是大富大贵的?

还不都是那种最普通的上班族,估计还不是大公司的员工,因为大公司有食堂。

——这其中,很可能有比这大学生条件更差的人。

你们觉得这大学生无罪,没有错,那那些外卖不翼而飞之人的不幸,他们等不到外卖的怒火,又找谁去发泄呢?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忙碌了一个上午或者忙碌了一整天,点的外卖过了一个小时还不来的绝望。

尤其是同事都吃完了去休息了,你还饿着肚子的时候。

尤其是当你打电话给外卖小哥,外卖小哥告诉你早就送给你了的时候。

我告诉你,会发生什么?

被偷外卖的人,会觉得外卖小哥在说谎,然后被饥饿冲昏了理智,和外卖小哥大吵一架,最后把人给投诉了。

外卖小哥被投诉,会被扣工资。

而上班族饿着肚子,则会影响一整天的心情。

如果两人脾气再爆一点,还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冲突。

这能怪谁?

如果这样都不能怪偷人外卖的大学生,我真的不知道怪谁了。



一个事实是。

看到新闻上大学生毕业考研的时候偷外卖。

他们会说:

“这是社会的耻辱!我们每个人都有罪!放过那个大学生!”

但如果他们自己的外卖,真的被偷了。

那我们可爱的网友们,就会互联网断案,死刑起步了。

3,偷外卖危害不大吗?

也许和其他更恶劣的犯罪比,确实不大。

但这些偷外卖的行为,伤害的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种社会共识——

外卖大概率是没人偷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共识,外卖小哥才敢直接把外卖放在小区门口,放在无人货架上,放在公司前台。

我们的防疫工作才会做得那么高效,才能取得那么大成功。

然而,现在出了个偷外卖的新闻,并且几十万人支持这个偷外卖的人无罪。

这会让人怎么想?

是不是以后外卖也要做一个类似“丰巢”的东西。

外卖小哥把外卖放进去,取外卖的人扫码花一块钱才能取出来?

——这种对全社会信任的消耗,远比他偷外卖这件事本身的危害大。

很多时候,人与人的信任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根本经不起消耗。

4,偷窃,是犯罪。

偷窃是犯罪,是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的方式。

我们应该明白,在绝大多数时候,秩序是对几乎所有人的保护,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

所以《幽闺计》里说

“宁作太平犬,不为离乱人。”

说的就是社会秩序,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结果现在。

每每有犯罪,都会有一些人,想尽办法给罪犯洗白,想尽办法给不遵守秩序的人脱罪。

这人偷拿外卖,因为他是贫困大学生,不怪他,怪社会。

这人把自己妻子打成重伤,是因为他妻子给他戴绿帽子,不怪他,怪受害人。

这人绑架富豪,是因为他从小贫困,看不惯富豪横行霸道的样子,不怪他,怪国家保护私有财产。

...

类似的论调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了。

哪个罪犯,没点苦衷呢?

就像每次柯南破案以后,随着萨克斯声音响起,每个之前看起来穷凶极恶的罪犯,都会跪下来,诉说自己的悲惨经历。

但这难道就能成为他们犯罪的理由吗?

如果可以的话,那也不要法律也不要法庭了,每个人就比惨吧。

法律就是法律。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大多数人的幸福,离不开一个人人遵守规则,不讲人情,少谈例外的法制环境。

通往法制之路还有很长,但至少我们要向那个方向前进,而不能倒车。

不是吗?

所以,我想对那个双十万加的作者说。

在南京偷饭大学生面前,你觉得你有罪是你的事。

不要代表我,我觉得他有错,而不是我。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857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