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浙江天才少女爆红背后,谁在制造神童?(组图)

谈心社 0



昨天,一个名字突然空降在微博热搜榜上:

岑怡诺。

14岁神童,号称能一天“作词300首、诗2000首、写15000字小说”,曾四次参加演讲比赛获奖,还是两个品牌的创始人。

这样的简历来自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让吃瓜网友大跌眼镜。

然而,最引人非议的还是这个孩子的演讲片段。

网上,一个6分钟的演讲大会视频流出:




“神童”迷雾

岑怡诺突然火起来,起源于一张“亮眼”的简历。



岑怡诺的简历

其中,她的个人成就洋洋洒洒地列出了10多项,最让人质疑的就是其“超凡的创作能力”。 

一日成诗2000首。 

微博截图:网友计算,岑怡诺需要在1分钟内写出约1.4首诗,才算达到要求。 

网友戏称,日产15000字的创作速度,定能成为起点小说网的金牌畅销作家。 

她曾在中国国际新闻网发表过数篇文言文作品。 

除此之外,她最出色的能力莫过于演讲,曾参加过综艺《超级演说家》的录制。

 

演讲中,她有理有据地讲出了中国人对手机的依赖,语言表达能力令人叹服。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故事疑点却越来越多。

 

首先,日成诗词两千首的成文速度明显不合常理。

 

她的父亲出面澄清,这样的逆天神速“并非造假”,状态好的时候,3000首也不在话下。

 

晚些时候,也许是顶不住压力,他又对新京报解释:

 

女儿的简历并没有造假,作诗源于学校组织的一次挑战赛中,8个半小时写100首诗的任务,仅仅是比拼打字速度的即兴发挥创作比赛。

 

她的书籍也并未公开出版,仅用于内部传阅、交流学习。

 

另一方面,简历中的两个品牌,“如清丽琅”和“宇宙超能量”,股东正是她父亲本人。

 

简历其他内容,同样经不起推敲。 “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习会”查无此社。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则更加离谱。《新京报》调查中,这家杂志社并非国内公开发行的出版物,注册地点在中国香港。

也就是说,这只是一家私人公司,和官方机构一点关系也没有。 很快,岑怡诺又被扒出其实没上过几年学,是创业家导师姬剑晶的徒弟。

部分网友为她唏嘘不已: “口才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一股传销的味道”。



网友对岑怡诺的评价/微博截图 她本应成长为良才,却被别有用心的成年人培养为赚钱的工具。



“起跑线焦虑”,正在压垮孩子

其实,岑怡诺虽算不上“真”神童,但天资至少不差。

面对镜头,滔滔不绝几十分钟,遇到冷场也毫不慌乱...... 

比起很多站在镜头前连一句话也说不完整的孩子,像她这样不怯场,本就是一种才能。

如果踏踏实实学习,或许我们看到她的场合,就不会是贩卖成功学的舞台,而是《诗词大会》《主持人大赛》…… 

再看看她如今的“小大人”模样,不由让人惋惜。

 

好端端一个孩子,怎么就走歪了?

很多网友猜想,岑怡诺走偏,盲目追求成功的父母难辞其咎。 即便面临巨大争议,她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依旧对女儿“辉煌的成就”赞不绝口,作为炫耀的资本。

因为在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很多父母心口的一块巨石。



电视剧《小别离》里,学生方朵朵每天五点半就要起床背单词,连刷牙时间都不放过。

 

2019年,《小学生学习情况大数据报告》显示: 全国小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每月平均7.3本,多为英文绘本和百科读物,这个读书量接近成人的20倍。 前几年微博上有个很火的段子说:孩子小学二年级,词汇量2000够不够用? 答:在美国应该够用了,在海淀可能不够用。 笑话背后,折射出的是与日俱增的社会和同辈压力,以及父母对子女前途难以平息的焦虑感。 有的家长已经“走火入魔”,到了迷信的地步。 

去年,江苏盐城惊现“天价辅导班”。



图源:扬子晚报网。图为盐城的天价补习班

在当时的爆料贴中,葛姓老师自己租房,开设了全科的中学补习班,其中物理化学每门在3500~3700元之间。

而想被葛老师单独辅导物化,费用就会高达25万一门。

把补习费炒成买房的价格,不得不让人质疑它的合理性。 

但即便如此,天价补习班仍“有价无市”,报名当天要取号排队,很多学生家长都连夜排队。 扭曲的补习班乱象背后,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 

如果说交钱上天价补习班,好歹能学到东西,那前段时间爆出的“量子波动速读”,则更像是一笔彻头彻尾的智商税。 所谓的速读,就是让孩子们戴上眼罩,把书拿在手里快速翻页,一本几百页的书,只需要短短数秒就能“读”完。



       荒谬至极的方法,还有不少家长信以为真。 岑怡诺的成就,或许非常符合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争气。 出版个人著作、日作诗词千首、顶着数个头衔,在各个城市间奔波演讲,同时享受着群众们赞赏的目光。

岑怡诺在演讲中说道:“我要让我的父母因为我而感到幸福得不得了,骄傲得不像话。”

这样一个挣钱又挣面的孩子,可能会让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父母感到羡慕,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也去拜个大师。  但这种成功学,究竟是“弯道超车”,还是揠苗助长,还有待思量。



请把儿童的创造力还给他们 

这个时代的孩子,有一方面是幸福的。 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丰富的学习渠道。乐高、平板电脑、出国旅行......这些都是上一代人的童年所没有的精彩。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不幸的:无休止的补课,沉重的升学压力,就连兴趣班也不再只看兴趣了,除了琴棋书画,还有演讲、主持、跆拳道...... “全面发展”的魔咒之下,孩子们好像越来越难感到快乐。

仔细看网上流传的岑怡诺的“诗”,宇宙洪荒、天下繁华,却缺少了点真实的思考。 

岑怡诺发表的文章《宇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之前走红全网、让很多成年人动容的一篇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小邵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一场暗恋。 开头一句“我还可以见到她,这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离别。”让人惊呼看到了杜拉斯和马尔克斯的影子。



图源微博@我们1班王悦微

 

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但胜在细腻真挚,有自己对于感情的独特思考。 在一篇名为《沙漏》的作文中,他甚至开始了对时间和存在的探索。





老师说,小邵对于历史和哲学都很有兴趣,父母平时也会帮他买书,带着他读《万历十五年》这种比较艰深的作品。

但在小邵考上了当地录取率极低的中学后,父母特地叮嘱老师,“不要让他轻飘飘了。”

都说出名要趁早,但有的家长,显然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著名作家郑渊洁,小时候并不擅长写作文,早在二年级时,他就在作文中展现出了自己离经叛道的一面。

老师让写“我的理想”,同学们写的都是科学家、航天员、警察......郑渊洁,很实诚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掏粪工。


郑渊洁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开明的父亲,能够在家对他进行教导,让他能够自在地发挥写作才能,这才有了后来的童话大王。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作家、艺术家,但他们都能自由自在地生长,直到思想成熟。

毕加索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小孩子对于世界,本就有独特的感知和想象,大人要做的应是鼓励和引导,而非按照自己心中的刻板标准,对他们进行改造和雕琢。


小邵的随笔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就像一条河,它们的流向不是注定的。

有人是少年天才,长大却谱就一曲伤仲永;有人看似平庸,最终也能顺遂一生。

有人会费尽心力去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也有人认为,平凡快乐的童年就足够美好。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想看到下一个岑怡诺式的人造神童。

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不要让年轻一代的目光变得黯淡而功利,或许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777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