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难收手,东部起纷争 中国力撑两线强硬出击(组图)

多维新闻 0

正当中国与印度在青藏高原陷入一场难以收拾的边境冲突之际,其东部区域的局势也渐趋紧张。但不论是在西部还是东部,中国都展现了比较强硬的姿态。

中美军机频现台海

据台湾媒体报道,6月26日13时30分左右,中国大陆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这也是中国军机本月第8次进入台湾西南空域。

另据台防务部门公开信息,前几次分别为:6月9日多架苏-30(Su-30)战机,6月12日运-8型机,6月16日歼-10型战机,6月17日运-8、歼-10型战机,6月18日歼-10、歼-11型战机,6月19日歼-10型机,6月21日歼-10型战机。

对此,中国军队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春晖表示,“中国军队战备巡航完全正当合法,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角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









中国军方此举,应该与美军的动作有关。当天上午,美军EP-3E“白羊座”电子侦察机出现在台湾西南空域,经过巴士海峡相关海域向南海方向飞行。台媒报道称,这是美军军机连续第6天在巴士海峡相关海域飞行。

中日再争钓鱼岛问题

6月22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会通过决议,将中国钓鱼岛所在的行政区由“登野城”更名为“登野城尖阁”。该议案由石垣市市长中山义隆提出。他解释称,因为与石垣市街中的另一个“登野城”的地名相同,为了避免行政手续的事务性错误,因此改名。

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被问及此问题时表示反对,并称“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并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当天,中国海警局官方微博消息称,“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第二天,中国自然资源部网站6月23日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布我国东海部分海底地理实体标准名称的公告》,同时命名钓鱼岛附近海域的55处地点和25个暗礁。是继1983年公告南海岛礁名称后的又一波命名。

此举又引来日本方面的强烈抗议。

新疆话题争议再起

经美国参议院与众议院均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于2020年6月17日正式将其签署落地。

中国人大、政协、外交部随后齐声抗议,紧随其后发布了新疆反恐专题片系列的第三部即《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

显然,美国方面运作已久,中国方面也早有准备。在中美博弈渐成两国外交主轴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在新疆话题上展开了又一轮交锋。

而且除了在新疆话题上的交锋,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在中美台湾问题上,中国的反应都可谓“迅速”、“强硬”、“密集”。似乎不论哪一个方向打来一拳,中国都能够随即打出一套凌厉强势的“组合拳”。

尽管这几套“组合拳”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至少很快赢得了相当的声势,甚至能够在这些交锋过程中,在相关争议性议程上有所进展。例如,在台海领域展现了更多的存在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地形进行了命名。

不过,在这些问题的背后,美国始终如影随形,是中国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最大压力源头。随着中美博弈持续加剧,中国周边形势未来可能更为紧张。中国能否顶住这些压力,并维持其整个国家继续向上发展的态势,考验着这个国家的智慧与能力。

【中印冲突】美国的角色与中印关系的走向











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美国从来都不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钓鱼岛问题如此、台湾问题如此、南海问题如此,中印边境的冲突也是如此。凡是能给中国带来麻烦的,美国似乎都乐此不疲。

那么,视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的美国,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对于中印这次边境危机,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5月27日在推特(Twitter)上发文说,美国愿意调停。他说:“我们已经告知印度与中国,美国已经准备好、愿意且能够斡旋或调停中印现在激烈的边境争端。”

当时,中印刚刚爆发2020年以来的第一次冲突,冲突发生在中印班公错对峙地区,一名中国军人被印方士兵持械打伤,随后中国军人“以牙还牙”,印军有72人被殴打致伤,至少5名印军士兵被俘虏。
















但是特朗普的“司马懿之心”,遭到了中印两国的拒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27日在记者会上说,目前,中印边境地区的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中印之间有完善的涉边机制和沟通渠道,双方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印度官方与民间媒体也一致撇清跟特朗普的瓜葛。《印度报》 (The Hindu) 5月29日刊文称,莫迪政府跟北京当局正试图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边境问题。内容援引了中国《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观点称中印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同时提防美国对亚洲地区安全局势所抱的不良动机。

还有印度媒体称,特朗普此前还提出愿意出面调解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新德里当局对此给予回绝。《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还证实称,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没有进行任何沟通,两人最新一次围绕新冠病毒疫苗情况进行电话交流的时间,停留在2020年4月4日。

北京和新德里都明白,特朗普的“热心”,背后是美国对华遏制的战略目标,以及显示美国亚洲存在感的目的。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印关系因边境争端、西藏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印巴冲突的中国如何站队等,经常会呈现出被称为“龙象之争”的局面。美国自然不会错过任何展示自己存在的机会。

美国想以“调解人”的身份介入中印边境冲突,这是最直接的和明面上的。事实上,在中印的地缘政治冲突中,美国从来都不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

华盛顿特区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研究员杰夫·M·史密斯(Jeff M. Smith)在2020年5月15日为《外交官》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在边境地区的侵犯活动促使印度更加亲近美国。美国在之前的中印边境争端中向印度提供了情报,比如在2017年中印洞朗边界事件中美国就向印度提供了情报。2018年,印度通过签署《通讯兼容性和安全协议》扩大了与美国的军事情报和资源交流。

2017年中印洞朗边界事件期间和之后,美国还帮助印度军队采购美国制造的攻击直升机、侦察机、重型运输机和火炮。史密斯写道:“如果边境再次发生类似洞朗的长期事件或意外升级事件,印度很可能会再次希望美国提供外交和情报支持,并相应地调整其印太战略。”

多年来,美国及其盟友一直试图说服印度成为其更紧密的军事和经济伙伴,以与中国的崛起对抗,并形容这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制衡最大专制国家的一个机遇”。

过去20年里,印度与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都保持着密切关系,特朗普甚至力邀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席下一届七国集团(G7)峰会。印度外交部官员当地时间6月3日表示,莫迪已经接受了邀请。

印度外交部消息称,美国和印度两国领导人在电话交谈中谈及新冠病毒大流行,并就中印两国最近的边境僵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很多人看到美印走近,认为中印之间的边境冲突可能会使印度完全倒向美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的棋子。这可能是对印度大国梦和战略雄心的低估——不管其他国家的人怎样认为,“大国思想”在印度国家内部根深蒂固。

早在独立前1944年,印度政治领袖、首任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就坚信印度注定成为世界大国。“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印度的国际地位“应与美国、苏联和中国相提并论”,尼赫鲁所说的,已经成为印度这个国际的集体意志。

印度1947年独立后,跻身世界大国行列一直是印度政治家们的理想,无论国内政局如何动荡,这一点从未改变。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更是一直在公开表示,印度有望在该地区和整个世界发挥更大作用。

另外,印度还是“不结盟运动”的首个发起国,自独立以来就奉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已经成为印度外交的核心价值,即便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遭遇屈辱性惨败,印度也奉行高度独立的外交政策,没有倒向美苏任何一方。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印度可能在中美世界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的对抗中进行“政治投机”,谋取国家利益,但除非在国家安全上遭遇到来自中国的致命威胁——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印度不可能片面倒向任何一方,这不符合一直抱有“大国梦”的印度国家战略目标,以及这个自视甚高的国家的国民心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印度不会跟美国,以及美国的盟友走的更近。就在6月,印度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重要的国防协议,允许两国使用对方的军事基地。

《纽约时报》报道,预计印度还将邀请澳大利亚参加它与日本和美国进行的海军演习,以加强所谓的四方机制——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印度——对抗中国预计将在该地区部署的海上力量。

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觉得,他们使印度靠拢西方的目标将要开始实现。这自然是美国梦寐以求的结果。

那么,印度是否已经准备好——或者是否真正愿意——与一个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更胜自己一筹,且在军事上更地理优势的相邻大国——中国进行一场战争,或者走向全面对抗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6月23日,中印军长级会谈持续了11个小时,印度方面表示,双方同意结束对峙,分阶段脱离接触。在6月15日的边境流血冲突中,印度士兵死亡20人,150人不同程度受伤。

据悉这是1975年以来,中印边境冲突首次有人员死亡。印度国内群情激奋,有民众公开焚烧中国领导人的画像以示抗议,还发起抵制中国商品的运动。

但在针对中国民族主义抬头的时候,印度的决策者还是保持了足够理性。这或许因为,他们明白中国对印度的国家安全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

很多人认为,印度在中印边境的躁动,背后的中美对抗大局:

在西太平洋,中国和美国摩擦不断增多,朝鲜、台海、南海紧张形势不断,一直对中国意图和实力有猜测和疑虑的印度乘机“发难”,判断解放军或无力西顾,或无力陷入两线作战困局。 与此同时,美国加大拉拢印度力度,使印度成为美国再平衡战略中“印太地区”力量均衡的关键战略伙伴,也促使印度增加了信心。

这一背景与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前的局势十分接近。当时,中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对外则同苏联的矛盾公开化,导致安全环境恶化,在西部边境力争不出现冲突。

印度学术界对中印边界冲突的研究,拉贾戈帕兰(Rajesh Rajagopalan)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在较为系统利用印度方面的资料后认为,印度决策者决定以武力将中国军队“赶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决策者相信:中国当时面临各种严重的国内外问题,不会向印度发起进攻。

但问题在于,1962年印度决策者,不仅错误的认为中国不会在西线开战,还错估了自己的实力。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克拉布特里(James Crabtree)6月5日在CNBC的节目中表示,新德里可以与其他同样担心中国影响力扩张的国家巩固关系,例如澳大利亚、越南、日本,和英国。

虽然他警告印度要小心避免与北京对立,但他说:“印度有很多选择......这就是这个新的、略显混乱的国际环境的好处,很多其他国家都想和印度做朋友。”这一点印度人自然心知肚明。

确实,不排除印度有一些政治力量,认为可以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攫取利益。在印度民族主义抬头,以及不甘于1962年屈辱性失败心理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中印边境线上的一些军人自信心爆棚,做出铤而走险的投机举动也在可以理解的范畴。身兼国防部长的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伊特利,就曾强调:现在是2020年,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但显然,2020年的印度决策者相比1962年,更加务实和理智。这是中印边境冲突没有继续升级的关键因素。相信他们明白1962年失利的教训,即便心有不甘。尽管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但印度尚未实现军队的现代化并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与中国的军事实力还有差距。

有观点认为,近日与中国的冲突可能会促使印度接受美国的游说,进一步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除此之外,印度也可能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共同组成联盟反制中国。这是美国梦寐以求,和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

那么,未来中印关系将走向何方呢?笔者认为,对此没必要过分担忧。因为,中印这两个崛起中的核武大国,双方明显都没有真正开启战争战略意图,也看不到印度一定要与中国对抗的诉求和决心。在中美之间的对抗中,继续保持不结盟的外交战略,更符合印度自身的利益。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印边境线上的摩擦不断的情况,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难以结束。但真正意义上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印也没有更多理由走向全面对抗,游走于中美之间,于印度而言更为上算。莫迪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以及特朗普都有良好互动。

2020年是北京与新德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纪念,在这种两国关系重大年份里,中国方面惯例要开展的友好促进活动。根据中印两国领导人的约定,2020年印度莫迪还将再次访华,举行第三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印两国的关系,不太会像2017年洞朗对峙一般按下暂停键。可以预期,眼下不断见诸媒体的边境冲突,大概率不会触动中印关系的大局。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433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