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年入7万 孩子适合送到什么样的社交圈?(组图)

凤凰WEEKLY 0

“这届家长太难了!”最近知乎上一条宝爸求助贴,引来了千万人围观,热度一度盖过特朗普与肖战。矛盾也很突出,他一年只有7万的收入,老婆却想让孩子进一年5万的私立幼儿园。


宝爸很困惑,他觉得大可不必:

有多少钱多少能力办多大事,难道送孩子上一年1万学费的普通幼儿园,就一定没出息吗?
宝妈很委屈,她觉得老公不理解自己的深意,“没出息,没作为,更没有眼光和格局”。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做出这般极端的选择,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能理解。不管现在的都市白领平日里多么光鲜亮丽,一旦有了孩子,最后都逃不过被“育儿焦虑”传染:
“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该不该砸锅卖铁买套学区房?”
“你们小区里的幼儿园太差了,名字里没有凑齐国际和双语的,不值得念。”
“三点半放学的学校不行的,没有用素质拓展、思维培养班来充实孩子的每一天。”





圈子真的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吗?

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都很冷静,结论出奇一致:圈子不同,不要强融。虽说现在都提倡富养,但是富养不是拼圈子,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伪富养,只能助长焦虑和攀比。


〓 “橘”外人的心酸有谁懂?图源:知乎网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家长面临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时,都很难做到这般冷静和气定神闲。

“圈子”,这个中国特有的概念也是深入人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受到良心的熏陶的和影响?

“就算是一个最与世无争的人,有了孩子以后,也会不自觉的开始攀比。”张翠花说,她希望自己尽可能地为女儿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条件与教育环境。


在她心底,选择交一年5万学费的家庭,与交2万学费的家庭根本不在一个阶层:不单是消费能力,更是指眼界格局和整个家庭环境的综合影响。对此,王富贵深有同感。

他是中产推娃一族中坚定的一员。为了给3岁的孩子,选一个称心的幼儿园,王富贵夫妇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家附近五公里的幼儿园都跑了一遍。夫妻严格分工,各自把关自己的领域,对幼儿园进行全方位考核,其中名校外语专业毕业的妻子就负责把关幼儿园的英语水准。

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坚持面试全程和老师用英语交谈,因为这样就能发现,哪些幼儿园的老师发音标准、语法正确,哪些是糊弄事儿的。

他回忆起自己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看到的场景,“动画片、玩具是最常见的话题”,但是和睦之中也有区隔,“聊喜羊羊、熊大熊二、猪猪侠的,与聊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纵队、小猪佩奇的往往自然而然地分成两堆儿,各聊各的。”


因为没有英文名,其他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和自己一起玩;其他小朋友寒暑假去的是欧美日韩南北极,没跨出国门的就根本找不到共同话题……

跟和自己有最多共同点的人交往,或许是人类的本能。
02
中产育儿鄙视链:

你的孩子减负去吧,我的孩子要上清华北大

然而,这一场看似孩子的比赛,实则还是父母的战场。

看这位妈妈晒出教育账单,孩子还没正式上学,就砸出去27万多元。


再看看这位妈妈的暑假开销,花式培训班、花式海外游学,再来点出行交通、餐饮费算下来轻松过8万。


〓 总之,有问题要补习,没有问题创造条件也要补习;有钱要补习,没钱创造条件也得补习。育儿还不是一场单单比拼砸钱的竞赛。比出钱更难的,是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还有脑力。

还记得上海5岁男孩长达15页的简历吗?简历里高亮写着:作为典型的“复(旦)二代,我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史上最强的幼儿园简历,光是日常阅读的英文书目,就有408篇!这份简历里,更戳心的细节是,复旦家长们会亲自设计课程,根据孩子能力的提升情况来增加难度。


网友点评道出关键:现在的学校,面试孩子,同样也是筛选父母。


确实如此,在现如今的一二线城市,想要孩子念上最好的幼儿园,简历筛选通过后,还要再闯三关:笔试、孩子面试、家长面谈。在海淀区某国际幼儿园负责招生工作的黎丽透露,来园里考察的家长,通常会询问幼儿园主要生源的家庭背景,而该园大部分幼儿的父母或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或是私企老板、金融、IT企业高管,几乎没有普通工薪阶层。

有不少家长参加完孩子的择校面试后感慨说,比当年自己高考还紧张。

最害怕的情况就是,孩子面试过了,自己却挂了……

北京最近就有这样一位家长,眼瞅眼瞅着娃升学的不确定性,自己直接上场黑进了幼升小系统,把学生的“录取”结果全改了。


〓  网友感慨:有这技术,能把车牌子摇号“摇跑偏”一回吗?没有一个中国家长是容易的,自孩子出生前很多年,赛跑已经开始。

从射精前就要开始筹备学区房,孩子出生后更是每一步都不落人后。无论教育部和学校如何提倡减负和快乐教育,中产精英们比谁都要坚定——“你的孩子减负去吧,我的孩子要上清华北大”。

相比平民阶层,更有能力为后代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中产阶层,内部分化非常严重。在一个年收入5万至过百万都被视作中产阶级的国度,即便同为中产子女,童年也是不平等的。

有钱不是问题的核心,资源、眼界、格局,处处皆战场。

在此,凤凰WEEKLY总结出了“中产阶级育儿五大鄙视链”,看看你家在第几层?

















在教育方面谈论投资回报率,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从幼儿园鄙视链到旅游地的鄙视链,每一条鄙视链的背后,都是中产家庭的生活写照——拼全家之力,供养一个孩子。下面这张地铁站海报或许会让人感觉不适,但是它多少反应了现实的真相。


这是一家高端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海报海报上,三个孩子趴在一堵高墙边,希望看到墙外风景。一个孩子站在平地上,纵使她抬起头,墙沿仍遥不可及;

一个孩子站在几本叠摞的书上,踮起脚尖,只能奋力地看到一点点“外面的世界”;

第三个孩子则站在一个由该培训机构logo搭建的、比第一个孩子个头还高的台子上,不仅轻松俯视外面的世界,甚至只要他愿意伸脚,就可以轻松跨出“围墙”。

“看了很不舒服,赤裸裸地炫耀歧视,然而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一位在北京生活的中产朋友算了这样一笔账:早教20万/年,国际幼儿园20万/年,国际小学30万/年,直到本科研究生,刚好700万。

算完以后他不禁心有余悸,“一个能养好就很好,再来一个怕是得卖房。‌‌‌‌”

但是也还是要咬牙硬撑,“我的养娃预算就是700万,从有孩子那天起,我的余生都在填这个坑。”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少中产家长都选择咬牙挥舞钞票,跑步入场。

有人指出过这样做的不值——“你为孩子教育花的钱,可能他用好几辈子才能挣的回”。

的确如此,中国台湾地区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名中国台湾女生,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从事企划工作,28岁时,工资是3.9万新台币,也就是9300多元人民币。而她的父亲31岁时,从事同样的工作,工资是3.8万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9000多元。


〓  图源:公众号正解局20年过去了,相比父辈,她的薪水仅仅上涨了300块,上扬幅度仅仅是3.3%。然而,这20年间,她的家庭投入过多少教育资本,房价和物价又上涨了多少?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根据新的数据报告,六成海归年薪低于10万元。平均月薪仅比国内毕业生高不到1000元。以成本相对较低的一年制英国研究生为例,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开销在30万元左右。以当前的薪资差价,一个普通海归学子,工作25年才赚回留学费用。

人们对于教育报以太高的期待,毕竟卢梭曾说过: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底层人们期待寒门教出贵子,能改变整个家庭的阶层和命运。

中间阶层恐惧孩子阶层下滑,“一代不如一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中,超过七成属于接近下层的边缘层,随时都有滑落至底层的危险。

上升通道狭窄,但下滑通道畅通的很。
03

在教育方面谈论投资回报,根本是个伪命题。期待以高额的教育投入,换取孩子通过学习逆天改命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即使有,也大概率只能失望结局。

比阶层焦虑更值得警惕的,是不要在育儿教育竞赛中,遗忘了初心,让孩子沦为攀比的道具。

想想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不是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

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就绝对能称得上是好父母了。

而老编辑我就不一样了,虽然在上述的育儿鄙视链中妥妥垫底,但是以目前的稿费收入来看,我很有可能会没有孩子。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223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