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偷研“禁术” 被世界吹爆 这位中国女科学家太酷

英国报姐 0

王贞仪,这个一直以来鲜为人知的清代女科学家,最近却因为一个乌龙,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很多外国友人为她的事迹折服,他们说道——

“为了赞颂Wangzhenyi杰出的贡献,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在2000年2月8号发现了第43259号小行星,并将它永久命名为Wangzhenyi。”



只可惜,这确实是一场外国友人闹出来的乌龙。

对于无数仰慕王贞仪的外国人来说,她如此有名,还是一位主攻天文的科学家,又有一颗行星以Wangzhenyi为名——这是一个多浪漫的故事!

只不过,43259号行星,实际上是以目前还在世的王振义院士命名。



——但,行星是乌龙,太空之中,却的确有她的名字。

200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纪念她,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以她的名字命名。



在《Nature》中,她曾入选“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在儿童科普读物《STEM界的女超人》,将她的出生和过世都列为了时间线中的大事件。

在畅销书《勇往直前:50 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中,王贞仪也身处其中。

在维基百科上,“王贞仪”的词条被创建成了14种语言,被多次编辑,十分详细。



王贞仪短短29年的人生故事,却在之后的200年,一直被全世界传颂着。

因为,在那个时代,她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





她出生于1768年,清朝乾隆年代。

在那个时候,在世界的另一端,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欧洲开始了一场科学革命。

但这一切和遥远东方却没有什么关系。



那时,作为女子,王贞仪可谓一朵奇葩。

与她身世相近的世家女子,就算已经跳脱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概念,大多也都是以诗词歌赋作为自己的才华。

她们学习的,是《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等专为女儿家而写的书籍,让她们能够被好好教化,以后能够更加贤良淑德知书达理,成为一个被夫家赞颂的好妻子。

但王贞仪,读的却不是这些。



王贞仪可以说,是出身科学世家。

她的祖父是知府,却精通历算,著述甚丰——历算,就是天文、历法和数学。

父亲不擅长科举八股文,屡屡科举不中,却偏偏精通医学药理,成为悬壶济世的名医。

家教影响,耳濡目染,王贞仪小时候就被父亲教授着,对这些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的“无用知识”,十分感兴趣。



但,真正影响到她的,是十一岁时,祖父的过世。

前去奔丧的她,却在伤心过后,被祖父的满库藏书所吸引:数十书柜、万卷藏书——那并不是为“女子”所准备的,而是祖父收集了一辈子的心血,无数有关科学书籍。

那是中国古代所有科学家的智慧结晶,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整整五年,她窝在祖父的藏书阁里遍览群书。

“贞仪幼侍大父惺斋公,公细训以诸算法。即长,学历算,复读家藏诸历算善本十余种,潜心稽究十余年。”

“于书无所不窥,于学无所不闻。”



从打开第一卷书的那一刻,王贞仪的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轨迹。

她与家人一道在全国游历,她甚至开始接触当时极为罕见的西方科学,甚至自己在家中研究天文学。

古代将天文视为上知天命的渠道,认为星星的轨迹将会代表人间的命运,因此牢牢把控在朝廷手中。

然而,在王贞仪却在花园中,靠着自己“建模”,开始慢慢探究天文的秘密。





一个圆桌,是地球。

一块圆镜,是月亮。

房梁上的一个水晶圆灯,是太阳。

如果将这称之为“建模”,或许有些简陋。

但王贞仪,就靠着这样简陋的模型,不断移动,不断变换方向,观察着三者之间的位置与关系,研究出了月食的原因。



“新月之时,月在日、地之间,地影蔽月,则生月食,故月食常在望(农历十五)。

虽每月必有朔望,但不一定见月蚀,只有在黄道与白道交点附近,才有蚀象发生。”

20岁那年,她靠着自己研究写出了《月食解》。

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现代天文学所知的月食原因,不谋而合。



在晴朗的夜,她就坐在花园之中,看着星星的变换。

在看不到星的时候,她就用同样简陋的模型,一次次自己模拟星的轨迹,通过大量的运算,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她记录了无数行星的轨迹,写下了《经星辩》,正确的推导出了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和土星的旋转方向。



而除此之外,她还反驳了“天圆地方”的理论。

在那个时代,她率先写出了《地圆论》,从六方面反驳天圆地方,广泛地应用天文地理术语宣传地圆观念。

“人居地上,各以所居之方为正,遥观异地皆斜立,其人立处皆当倾斜,而今不然,岂非首戴皆天,足履皆地。”

为什么会产生天圆地方的说法?是因为人们站在土地上,才会觉得脚下土地为方,天空倒扣为圆。

但——如果你到了去往广阔无垠的天,那就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任何人都是头顶是天,脚下是地,方圆之说自然不成立。



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一个突破性的认知。

而另一方面,在《岁轮定于地心轮》中,她更是直接点明了“日心说”。

她阅读了哥白尼的理论,并且摒弃了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地心说”,开始阐文将这个学说。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她的这些理论,都惊天动地,每一个都能打破“世界观”。

然而,她写下的这些文章,却简明扼要,以最简单的方式,为这些与她有着共同思考方式的人,理解最前沿的科学。



除了这些天文学的成就,她在数学方面,也颇有造诣。

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数学进行了简化,用更明确的方式写出了乘法和除法,让更多的初学者更容易学习。

《象数窥余》《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

她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书籍,翻译了西方的筹算法学说《西洋筹算增删》,让中国有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数学,能够不在一开始被吓退。



天文、医学、数学……她精通的这些学科,让科学家这个名号当之无愧。

她甚至鄙视风水迷信,在《葬经辟异序》公开表示——

这些风水一类的事情,完全是骗人的。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她接受的不是女德的教育,而是科学的教育。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德风亭集》

那么——在科学面前,无论男性女性都有同等的天赋,女子凭什么要低人一等呢?

这样的思想,让王贞仪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宣传女权思想。

“今世迂疏之士, 动谓妇人女子不当以诵读吟咏为事, 夫同是人也, 则同是心性, 六经诸书皆教人以正性明善、修身齐家之学, 而岂徒为男子辈设哉!”

——大家都说,女人不应该做这些诵读吟咏的事。

但,大家都是人,有异样的心性,那么那些正性明善、修身齐家的事情,又凭什么只有男人才能做呢?



“岂知均是人, 务学同一理。”

“男女非相殊, 异德各宜保。”

王贞仪自己开设了私塾,甚至还教授了男学生——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当时闻所未闻,她却没有在意任何人的眼光。





从十八岁开始下笔著书,一直到二十五岁嫁人。

这七年时间,她写下了几十卷在当时有着重大科学意义的“论文”。

29岁那年,她因病离世。

而她的闺中好友,委托人将她的大量手稿整理成册,流传了下去。



她的人生很短暂,却很绚烂,如同流星一般划破天空,照亮了天际。

无论是那个年代,还是现在,她的所作所为,永远让所有人惊叹。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

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207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