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 解放军增兵青藏高原 北京面临难题(组图)

多维新闻 0

在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的“世界屋脊”之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人口大国却以“街头打架斗殴”的方式给全球围观者上演了一场边境冲突。

尽管两国中高层都摆出了和平解决事端的姿态,却又不约而同地竞相往冲突地点输送兵力和武器。可以想见,在中印漫长且有争议的国境线两侧,将会形成长期性的对峙局面,并将伴以不定期的直接冲突。

如此势将牵引两国投注更多武器资源与军事人员,进而构成沉重的国防压力。不过在另一方面,也给已经许多未有参与战事的中国提供了一个练兵机会。

高原练兵

中国古语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当下这支军队已经有10个“千”日未有“用兵”。因为中国军队前一次参与的战争是1979年至1989年的中越战争。距今已有30年时间左右,总计约有“万日”,也就是10个“千日”。

长时间按兵不动以韬光养晦,成就了中国持续约有40年之久的战略机遇期。不过对于军队而言,却也延缓了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难免导致军人战斗意志消磨,甚至滋生腐败作风问题。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军队受到强力整顿,开启深度变革,侧重实战训练,不过其效果肯定都不如真实战场的考验。









而中印之间注定形成长期对峙局面的边境之争,或许为中国军队提供了一个练兵的机会。消息显示,班公湖及其附近区域拳脚棍棒冲突之后,中印两国都在向冲突点增兵和加筑工事。这是一种常规操作,不论进攻或是防守,或是仅仅作为军事准备、战略威慑,都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军事人员。

在“世界屋脊”的中印交界之处,也确实是一个适合练兵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于此地是中国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因为海拔过高,导致低温、低压、缺氧、强风、强辐射,运动困难,动植物稀少,几乎完全依赖后方补给。但是“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青藏高原的艰苦环境,反而更能锻炼军人的作战意志,提升军人面对真正战争时的生存作战能力。

中国历史上有过“以战练兵”的先例,而且距今不远,正是30年前的中越战争。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高强度战争之后,两国断断续续的零星和局部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989年。特别是1984年至1989年的“两山轮战”,中国抽调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十年文革曾经中国军队造成巨大冲击,而经中越战争之后,这支军队得以总结教训、重整编制,并因此提升了实战能力。因此,如果中国意图在青藏高原练兵,不排除将采取轮训方式的可能。


事实上,不论是北部边疆、南海岛礁,还是青藏高原,守边军人的生存与生活条件往往比较恶劣,尤其需要向其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而在青藏高原前线与印度对峙的临战时期,更需如此。

工事之争

在中印对峙过程里,中国的后勤补给将承受较大压力。由于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属于中国,中印实控线距离印度更近,后勤压力将大于印度。空运物资承重比较有限,铁路铺就困难,中国的补给线将主要以公路运输的方式,而且需要横穿整个青藏高原,经历漫长、蜿蜒、颠簸且不安全的道路。







中印边界问题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至今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甚至频起冲突,在未来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内或许都难以和平解决,或者控制局面。这也是体量相当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中国南海地区,由于中国国力拥有压倒性优势,容易掌握局面,遏制中小型国家的冒险冲动,防止极端事态。但印度是一个拥有核武器、人口过10亿的大国,在南亚区域军事外交风格一向比较强硬和蛮横,对1962年中印战争时的败绩耿耿于怀,容易在边境对中方做出挑衅性、冒险性行为。这也是中印边界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

中国将不得不在中印边界地区长期备战,但是因为补给困难,消耗太大,还需寻找其他应对之策。

其实,青藏高原的边境守卫与南海地区的守卫有同理之处。青藏高原的群山险峰与南海海洋都不必驻防,需要驻防的只是中印领土交界处的部分谷地、缓坡、隘口等争议点,以及南海的岛礁。

中国通过天鲸号挖沙船增大和加固岛礁,修筑防御工事等做法,实现了对南海地区的更有效控制。而对于中印争议边界的重点区域,其实也可以进行定点布防,修筑工事。而且,如果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大承载量且能在高寒环境下飞行的运输飞机,将可避免长途陆路运输的巨大消耗,减轻后勤压力。

事实上,包括此次在内的多次中印边境冲突,起因都是中方或印方修筑公路、堡垒等工事。所以,中印边境冲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军用工程建设的比拼。就此来说,如果中方能够解决空运的难题,将形成对印度的更大优势。

港媒揭现场照流出内幕和被俘中方人员身份现状


中印边境局势再度紧张,两军发生对峙,港媒日前披露了,在冲突中被俘获和受伤的解放军的身份。







香港《南华早报》6月2日报道称,在两国政府都试图淡化冲突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印度军方已将在喜马拉雅山边界争端引发的肢体冲突转移到社交媒体平台上。

报道称,5月31日,一则贴有照片的帖子在中国军事网站上流传,照片显示几名印度士兵在班公错湖(Pangong Tso)边境地区被解放军士兵用拳头和棍子打倒。

而一天前,印度方面在社交媒体YouTube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显示印度军队抓获了一名中国军官。

与解放军关系密切的两名独立消息人士说:“受伤的中国军官是一名翻译,他被印度军队扣押,但在中方呼吁增援后,他被释放,受了轻伤。”

消息人士称,双方士兵都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宣传他们的“英勇行为”,而他们的指挥官则希望淡化争议。


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受伤的印度士兵的照片是由一名中国士兵发布在他的个人社交媒体账户微信(WeChat)上,而不是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

报道称,这些照片配有中文说明,称中方“只有一人受伤,但有数十名印度士兵受伤”。

该消息人士称:“北京不想让人民认为中国士兵在战斗输了,但同时警惕不让事件升级。”

据悉,印度与中国部队5月5日和9日在拉达克(Ladakh)地区班公错湖(Pangong Tso)及锡金中印实际控制线(LAC)一带发生互殴、丢掷石块等大规模斗殴后,双方谈判破裂,中国又增兵5,000人到拉达克班公错湖、狄姆乔科(Demchok)和加勒万谷(Galwan Valley)等地的4、5个冲突对峙点。紧张局势一直持续至今。

5月31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以及美国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都流传一段中印军队对峙的视频,视频只有2分钟左右,但是内容极为震撼。

视频显示,一群印度军人在湖边俘获一名解放军士兵,这位士兵头部受伤。此外,印度军人还狠砸一辆解放军军车。另外,视频也显示,一群解放军士兵也在集结,跟印军相互扔石头。

视频中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不清楚,极有可能是5月5日中印军队在班公错湖发生冲突的画面。

5月31日当天晚些时候,社交媒体上又流传出解放军将印军打伤的照片。照片显示,至少有5名印军躺在地上,其中1人被打的头破血流,衣服上也沾满血迹,表情痛苦,另2人被绑上绳子。旁边则有数名解放军士兵,其中至少有4人,手持疑似钢管的长棍。由于另有2名解放军戴着口罩,因此被认为是近期所发生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2032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