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竹鼠脱贫梦:疫情终于重击「野味养殖圈」?

UDN 0

  破碎的「竹鼠脱贫梦」:中国疫情终于重击「野味养殖圈」?

「党说卖竹鼠可以脱贫...但现在怎么办?」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舆论纷纷将酿成人类瘟疫的灾难矛头,指向中国长久以来遭人弊病的「野味文化」。当中,中国餐桌常见的野味竹鼠其庞大的养殖产业炼一夕面临崩灭危机,连中国竹鼠养殖户网红「华农兄弟」也难逃此劫,全面停摆和敏感疫情下,只能改采野果吃河鱼。

尽管竹鼠与其他野味一样,都有公卫、疾病、动保的疑虑;但对许多贫穷农村的竹鼠养殖户来说,自己却是在官方「脱贫攻坚」的号召下才投入竹鼠产业链,不料政策风向一转就让全员死在前滩上。如今中国上千万只饲养竹鼠,会以「防疫」之名被大规模扑杀吗?养殖户摇摇欲坠的后半生经济,又该怎么找到活路?

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武汉肺炎)确诊病例,截至4月初已累计超过146万人,至少8万5,000人因此死亡,且疫情仍在蔓延中。自疫情在中国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大爆发以来,市场里贩卖的各式「野味」,也被外界强烈怀疑是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至人体的中间宿主。

年初,中国「抗SARS老将」钟南山就曾如此推测。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切起源与中间宿主为何?至今仍未能有科学证据定论。但打从钟南山的一席话广为大众与媒体流传开来,包含竹鼠在内的中国野味产业链却已因此遭受巨大打击。

竹鼠是中国民间颇为常见,且极受喜爱的野味之一。业者号称肉质口感独特,可以炖煮、烧烤或煮汤等方式料理,尤其受到中国南方市场的喜爱。近年在各省地方政府推波助澜倡导下,由于入行门坎低、回本快,许多农村贫户也趋之若鹜地投入竹鼠养殖,市场更是连年看好,甚至有竹鼠饲养户「华农兄弟」,以各式竹鼠宰杀料理的影片因此窜红网络。

长期在广西畜牧局主持竹鼠养殖实验的高级畜牧师刘克俊表示,若以中国竹鼠养殖业最繁盛的广西为例,「全自治区有10万人从事竹鼠养殖产业,存栏1,800万只,产值20亿元,占全国的7成。」《彭博社》则报导,全中国的饲养竹鼠更有至少约6,000万只。

参照中国工程院2017年的数据,若扩大囊括饲养、交易、贩运、屠宰、野味、皮草、中药等各个环节,整个中国则至少有1,400万人靠着野生动物产业链求生温饱,产值高达730亿美元。

曾经靠着饲养竹鼠贫穷翻身的广西竹鼠户谢富杰向《中国新闻网》透露:若不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今年自己的竹鼠事业,「产值大概可以冲到400万人民币」。

随着中国疫情在2月大爆炸,遭受巨大舆论压力的中国官方,终于透过全国人大常会通过:将全面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与实用,声称要「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尽管该项决议,至今尚未落实成法上路,但中国的竹鼠野味产业链却已在一夕之间,从炙手可热的热门产业,沦为人心惶惶的「夕阳产业」。

光是2月,中国当局就至少强制关闭了2万户野味养殖户,其中包含孔雀、豪猪、竹鼠...等。广西千万只竹鼠,以及竹鼠养殖户的未来活路,也瞬间遭遇生存危机。

而靠着「吃竹鼠的100种理由」影片爆红的中国竹鼠养殖户华农兄弟,也在疫情爆发后,被中国网友视为箭靶,纷纷涌入华农兄弟的微博留言谴责:「你就不养这玩意儿,老老实实吃鸡鸭鱼牛羊,会死吗?」

华农兄弟的根据地在江西省全南县,由刘苏良、胡跃清以及谭海洋组成。刘苏良大约在2014年才开始投入竹鼠养殖事业,后来才与胡跃清合作拍一系列的影片,藉此创造之名度打开竹鼠销路,也因此成了网络红人。而原先计划今年扩大竹鼠养殖规模的华农兄弟,竹鼠事业却因为疫情而突然面临崩盘。「兄弟」之一的刘苏良也向中国媒体透露:

大概1月底接到通知,竹鼠生意就暂停了...

观察华农兄弟的官方 Youtube 频道,可以发现最后一只竹鼠相关影片,是在今年1月。中国疫情大爆发,华农兄弟惨遭网友围剿后,影片也都陆续调整成挖竹笙、砍香蕉、采野果等较为平实的内容。4月9日的最新一支影片,则是改为吃鱼。

「如果不能养了,我们怎么办...还有对扶贫方面的影响有多大?」广西竹鼠户谢富杰无奈表示。根据报导的实况走访,中国许多竹鼠饲养场确实卫生状况堪虑上百只竹鼠挤在一大笼子,从养殖场、运贩到餐厅小贩的活宰现场,过程中的卫生检查环节松散但这一方面除了与整个产业的短视近利与积习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地方父母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带头鼓励的结果。

由于竹鼠养殖的专业门坎低,饲养相对容易、产量高且成本低的种种优势,广西政府在2018年就将竹鼠列入地方的「特色产业」,透过法制补助、奖励并推广竹鼠养殖产业,尤其希望号召农村穷苦人家透过饲养、交易竹鼠「脱贫攻坚」。

根据《中国新闻网》,广西竹鼠养殖户里近2成都是贫穷人家;每养一只鼠,至多可以获得120元人民币的补助,远远高于其他家禽家畜。在官方推动、市场需求下,许多农村贫户纷纷寻求补助与借贷,投入竹鼠养殖。但如今在「革除野味陋习」的大旗下,「相信党、跟党走」的竹鼠户又该如何是好?竹鼠又会否因「防疫」而被预防性地大扑杀?

虽然中国政府承诺将「补助、辅导、转型」竹鼠养殖,但截至目前却没有更进一步的政策只是。无所适从的竹鼠户与千万只竹鼠,当前最可能的解套方式,则是透过列入目前仍在起草中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才能不受野味禁令的限制。但这当中却又牵扯了「野生动物」与「畜禽」的定义争议「人工饲养」的竹鼠,究竟算不算「野味」?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官方2月在记者会上的说法,所谓「畜禽」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满足人类食用与使用需求,经过长期驯化过程,且广泛生产(2)外表型态与「野生动物」发生本质上的变化(3)形成稳定的疾病防治系统(4)符合国际惯例。

在《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常见的鸡、牛、鸭、鹅等饲养动物已经列入,由《畜牧法》规管且不受禁食禁养禁交易的限制;但以竹鼠为例,一来是当前中国竹鼠养殖的检疫,仍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二来是竹鼠养殖的历史与产业成熟度,都远远不及上述的常见陆生动物。况且,怎样才算是「符合国际惯例」?似乎也未有具体共识。

像是积极游说竹鼠加入豁免名单的刘克俊就认为,「人工饲养的竹鼠跟野生竹鼠不一样,应受严格管制但不该禁止。」另一方面,也有舆论担心,在未有良好配套措施下,若断然全面禁制野味则可能导致市场地下化,更难掌握管制。

疾病生态学家、同时也是NGO「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主席达斯札克(Peter Daszak)也曾向《华盛顿邮报》表示:广义来说西方人其实也吃鹿肉等野生动物,但真正的症结点还是在于「落实管制与检疫」。

不过也有反对意见质疑,在中国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下,许多养殖场就算饲养与繁殖过程「合法合规」,但动物的来源却常常是走旁门,透过非法猎捕而来,也连带增加了经由野生动物感染病毒的风险。

但如果最终,竹鼠养殖仍逃不过官方开铡的大刀,扑杀就能确保免于瘟疫的太平盛世了吗?

2003年SARS爆发疫情不久后,在广东野味市场中贩卖的白鼻心(又称果子狸)身上发现了SARS冠状病毒,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的白鼻心,有成千上万只随即被大量扑杀。但其后却发现,其实白鼻心仅是中间宿主,并非病毒源头。包含麝香猫、貉与鼬獾的其他「野味动物」身上,也都陆续发现了SARS病毒,因而遭到扑杀。

当时中国官方因应SARS疫情危机,也曾经宣布「禁止野生动物的捕猎、交易与任意食用」。但这项高调宣扬的禁令,却在3个月后,中国国家林业局却又颁布通知,将果子狸、貂、鸵鸟、仓鼠等共54种陆生野生动物,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允许农场人工繁殖、交易与食用,变相解套。

但微妙的是2003年该份名单中,并没有将竹鼠列入,但仍可以另依据法规,取得县级以上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核发获得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的许可证。中国野味文化也在看似雷厉风行的整治下,不久又重回市场与饕客的餐桌上。竹鼠养殖也摇身一遍成为农户脱贫翻身的首选产业,在过去近10年风生水起。

而这次的武汉肺炎危机,北京看似坚定表态「禁绝野味」,会不会又是一场短暂的「共体时艰」而已?煎熬等待政策尘埃落定的千万中国竹鼠户,有的甚至来不及等到结果,就已经宣告破产。

对他们来说,这个鼠年确实很不好过。

×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11/9344626.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