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市要做下一个深圳 却步步下滑 还能翻盘吗(组图)

楼市黄大大 0

现在的青岛,真的好低调。

这座北方第三大城市,难得一次上热搜,还是因为疫情,网传一大波韩国人往青岛逃难。事后证明,是谣传,这些韩国人是回来复工的。

前阵子,国家统计局核减了2018年的GPD数据,山东被调低了接近1万亿。

青岛的数据也下调了。修订后的GDP数据,直接减少了1052.12亿。排名也因此被无锡和长沙反超。



2019年数据为初步测算(单位:亿元)

2019年初步核算的数据出来后,青岛又被宁波甩在身后。排名已从全国12名,下滑到第15名。

目前尚存的悬念是,会不会再被郑州赶超。郑州近几年增速很快,还在“8%”一档。“北方第三城”易主,或许是早晚的事。

就连昔日它看不上眼的省会济南,在合并莱芜之后,也蹭蹭蹭地上来了。

青岛,能不急吗?

这两年,青岛选派一批又一批年轻干部到深圳挂职学习,先后定下“北方深圳”、“文化延安”、“东方巴黎”的定位,还多次喊话“只做省内勉勉强强的第一,并不光彩”……

连续被赶超后,青岛还能翻盘吗?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沿海省份呈现出“省会+海港城市”的双城发展模式。

山东的济南与青岛,就是一出典型的“双城记”。

青岛显然更为耀眼,堪称北方城市中绝对的明星城市。青岛风头最劲的时候,一度出现“中国青岛,山东济南”的尴尬说法,压得济南抬不起头。

这些年,山东的第一条地铁在青岛开通,山东的第一座4f级机场(胶东国际机场)落户青岛,山东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在青岛设立……

作为海权时代开放发展起来的新秀,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计划单列市,“一带一路”中唯一的海陆“双定位”城市。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这里就是经济外向性很高的地区,允许向外资提供独立的税收优惠、用地优惠。



胶东半岛一带还被称为蓝色经济区

 

来自海对岸日韩两国的外资,一度成为当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中,在青岛的韩国企业,最多时达到万余家。截至去年6月,在青岛注册的韩资项目累计达13010个,实际投资额197.4亿美元。



如今的青岛,居住着10多万韩国人。以城阳区、李沧区为主要聚集地

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青岛领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国内可以排进Top5,能跟珠三角掰一掰手腕。



图源泽平宏观                          

 比郑州所在的中原城市群、成都重庆携手的成渝经济圈,还要高出一头。

青岛还有个优势,人口吸引力大。不像河南、河北等临近省份,山东人去外省务工相对较少,青岛和胶东半岛也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北方的大学生,除了报考北京、天津,青岛也是一个优先选择。 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也是985高校,综合排名不如山东大学,但录取分数并不比它低,其中就有城市加持的原因。 于是,济南虽贵为省会,但显得很尴尬。



图源第一财经 以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来看,济南均排在27个省会的最后一位。在将莱芜合并前,济南一度位列青岛、烟台之后,屈居省内第三城。



2017年,济南GDP数据还只排在全省第三位 2018年11月,多个城市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等,其中就包括济南。

当地城建,就连当地官员都忍不住公开吐槽,“就像一个农村大市场”。



这方面,青岛宜居很多,濒临黄海,依山傍海,空气清新。老城区很有特色,新城区通过旧改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和建设水平,在山东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如今,局面开始出现了新变化。

 在强省会战略下,济南开始加速崛起,发奋图强。 2019年年初,济南“吞并”莱芜,用一种“物理”方式直接将GDP总量提升了1000多亿,甩开烟台,直追青岛。 甚至,济南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它和青岛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据初步核算,青岛GDP11741.31亿元,济南GDP为9443.4亿元。



青岛、济南两个城市近四年GDP数据 按照2018年修订GDP数据来看,济南仅调减183.6亿元,而青岛GDP缩水了1052.12亿元,调减程度仅次于天津。 此外,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有着青岛难以比拟的结构性战略优势:处于统合各个板块的中间地带,高铁时代下,陆路交通更为发达。



山东的中部是高大连绵的泰沂山脉,青岛靠东,济南处于省的中西部

 随着陆权重要性的回升,青岛作为海滨城市,交通优势、政治资源也有所收缩。



相比济南,青岛的高铁通达度稍显逊色 经济上的阵痛,跟青岛比较依赖投资驱动有关,这一点,天津便是前车之鉴。

但归根结底,还是不得不提到整个山东的通病——官本位思想。 因为,青岛的对手不在北方,而是众多的南方强市,营商高手。 2019年5月公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青岛排在12位,同比下降了3位,远远低于一些南方城市。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TOP15

在一些企业家的印象里,青岛乃至山东的营商环境并不算好:审批流程缓慢、复杂,到了省一级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敢“第一个吃螃蟹”。

这与南方优秀城市的营商环境相比,差距明显。

南方城市普遍更重商贸文化和契约文化,富有开拓精神,不少官员也是企业家的范儿,更重视使用市场化方式办事,以数据说话,政府的手很少“乱伸”。

这也是为什么青岛政府,不断选派一批又一批年轻干部,到深圳挂职学习。

因为城市经济的竞争,最后都要落到企业的竞争。没有大而强的企业,城市经济就难有起色。

曾经,青岛海尔是中国企业顶礼膜拜的偶像,张瑞敏是中国企业家之神。

如今,海尔市值1000亿,远低于格力的3000 亿、美的的3600 亿。更不用说,阿里巴巴、腾讯的市值,已经高达3 万亿。

这是望尘莫及的差距。

现在,在招商引资的时候,青岛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相比杭州、成都、长沙等城市新星,青岛更是缺乏互联网产业基因。

哪怕贵为山东经济最强市,其第三产业发展也乏善可陈,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占GDP10%。

不容乐观的还是青岛的产业结构。

青岛在家电、石化、机械等传统行业实力强大,结构老化,近年来饱受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冲击,后劲不足。青岛目前的头部企业依然只有海尔、海信,影响力大不如前。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伴随着新一轮经济普查与2018年数据的修订,青岛遭到了一次暴击。

人们发现,原来安徽上海广东等省份,居然还隐藏了实力,经济数据不减反增。

而山东、天津、河北等省市,则出现大幅下调。这一调整,青岛就从12名滑落到16名,被无锡、宁波、长沙所赶超。



关于2019年GDP的排位是初步核算数据,图源西部城事 现在,郑州的数据还没公布,跟青岛应在伯仲之间。 身后,新的追兵,已经兵临城下。佛山、泉州、南通、东莞,都后劲十足,济南、西安等强省会城市,也虎视眈眈。 青岛若不能强力奋起,失落将在所难免。

 

不过,青岛手中,仍然有一手好牌,并非没有机会翻身。

放眼整个北方,青岛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天之骄子,经济底蕴深厚,背靠山东省,腹地深厚,也足以和一些南方强市PK。

就像所有福建人都爱去厦门投资,相应的,整个山东省的购买力也爱往青岛涌入。

这也是上一波全国楼市热潮中,青岛楼市出现疯狂局面的原因。

这方面优势,《青岛日报》去年5月的头版文章就说得相当直白:
以青岛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以青岛的体量,如果我们是省内勉勉强强的第一,也不光彩,如果是第二,那就更等而下之了。




青岛的心气是很高的,绝对不甘于久居人下。

2018年6月,青岛先是迎来久违的“高光时刻”,举办了上合第18次领导人峰会,在国际的舞台上秀了一把。

去年10月,支持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的文件出台,又给青岛打了一针强心剂。

要知道,去年7月的中央深改委会议,青岛和深圳同时被委以重任——前者是“建设上合示范区”,后者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一时间,“南深圳,北青岛”被频繁提及,备受瞩目。

经济强势、城市宜居,光是这两个因素,足以让青岛底气十足。

整个山东省,正在刮骨疗毒,痛定思痛。

有人说,要破解“南北差距”的命题,山东省是最大的希望。这也是山东的历史使命。

国家把山东定为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也隐含这一深意。

而青岛,是山东的经济和改革的希望,绝对的先锋。

怕疼治不了病。

这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以及拥抱世界的格局和眼光,非常考验执政者的功力。

青岛能不能探出一条新路,打造优异的营商环境,是它重拾荣光的关键。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463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