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才女科学家堪称传奇 却加入了美国国籍(组图)

澎湃新闻 科技

不久前,美国显微学会MSA公布了2020年杰出科学家的获奖者名单,其中,物理学家 David N. Seidman 与华裔女生物学家庄小威分别获此殊荣。





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

说到庄小威教授,她曾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后赴美求学,被业内评价为“有天赋的、执着的科学家”,而当我们翻开这位天才女性的人生履历,堪称传奇。

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5岁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29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31岁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34岁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40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

她在哈佛大学授课期间,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其中就包括了哈佛博士毕业典礼上演讲的首位中国留学生何江博士。



庄小威教授同何江博士

在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合影

从小到大,庄小威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她天赋异禀,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出众的才智,但就其人生选择和个体经历而言,真正引领她走向科研巅峰的,却是一颗不畏困难、淡泊名利的心。



天才少女的求学之路

庄小威出生于江苏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和母亲都曾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父亲庄礼贤是空气动力学家,母亲朱仁芝则专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

充分继承了父母优良基因的庄小威,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过人的天资。在同龄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她就已经牙牙学语,她的家人敏锐地注意到了孩子的与众不同,于是经常给她读一些唐诗宋词。

在父母的知识熏陶下,庄小威5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读唐诗宋词,精通1000个汉字。虽然不会汉语拼音,却跳级成为了科大附小的二年级生。



图:庄小威全家福,左一为同年庄小威

从小学到初中,庄小威在班级里,一直都是年纪最小,却最聪明的那一个。

她的表妹至今仍对小时候的事情记忆深刻:“她记忆力超强。小时候我爸爸教她学中国象棋,什么是将、士、象,每个棋子该怎么走,不用多,只教一遍她就全都会了,惊得我爸爸直咂嘴。”



图片来源自网络

受父母的影响,庄小威从小就对物理抱有浓厚的兴趣,6岁就知道大气会对水杯产生作用力。到了初中,更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中轻松斩获第一名。

当初教过庄小威的老师们,无一不被少女出众的天资所折服,即使30多年过去,提起庄小威这个名字,老师依旧有印象。

“首届22个学生是全国招生,虽然只有十二三岁,却是百里挑一的智力超群。班里男生比较多,女生只有5个,庄小威就是其中之一。她上课非常专心,学习特别刻苦用功,求知欲强,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



图片来源自网络

15岁时,她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规早慧青少年教育平台,这座校园里可谓是卧虎藏龙。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少年班走出了1589名毕业生,为科技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输送了众多尖端人才。

但即便是在群星璀璨的中科大少年班,庄小威仍一如既往地名列前茅,是一众小天才里的佼佼者。

随着课程的深入,庄小威对物理的兴趣与日俱增:“物理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真的觉得物理非常的美,非常严谨,很合我的口味,任何东西都有它的逻辑推理,不要死记硬背。”

因为喜欢,庄小威也愿意花时间,别的孩子总想着放假,庄小威一有空闲就满心满眼地投入到研究物理定律上。

加之少年班对学生的学习限制很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完全凭兴趣爱好。在中科大的那几年,庄小威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的天赋初露端倪,两门功课几乎每次都是满分。

当时的同班同学提到她,无不为她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佩服她能一心两用,一边听《三国演义》,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竟然丝毫不干扰。



图片来源自网络

庄小威自己并不十分在意分数,但奈何努力和天赋到位,好成绩手到擒来。一不小心,她就考了个四大力学课程满分,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

据说这个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成为中科大物理系的一个传奇。



图片来源自网络



她的“挫折”与“前进”

中科大毕业之后,庄小威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很多人肯定会想,天才的人生一定没有烦恼,但事实是,成功于任何人而言都绝非易事,庄小威在前进的道路上同样遭遇过挫折,但这些挫折却激励她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她说:“其实挫折是挺多的,只是失败的你没听到。”



图片来源自网络

1997年,25岁的庄小威已经顺利拿下了博士学位,在学校里,庄小威是公认的学习狂人,她的导师、华裔科学家沈元壤对她十分欣赏,鼓励她找教职。

斯坦福大学得到消息,很快抛来橄榄枝,表示对她各方面很满意,准备给她留个职位。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让庄小威也不免洋洋自得,别的同学还在读博士后,自己已经是斯坦福助理教授了:“我开始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但原以为铁板钉钉的一件事,却临时变卦了,斯坦福大学表示,她还没有做好准备,无法胜任助理教授,但愿意给她一个机会来校就读博士后。

虽然这个结果不算差,但对于庄小威来说,斯坦福大学的拒信无疑是一次打击,大哭了一场之后,庄小威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虚荣心作怪,过于急功近利。

不久之后,庄小威收拾好心情,决心就读博士后,重新启程。

就这样,庄小威来到了斯坦福,她在这里认识了知名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教授,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图片来源自网络

跟着朱棣文教授,庄小威的的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单纯的物理转向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不过对于庄小威而言,从小和物理打交道的她,对生物一窍不通,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带给她截然不同的挑战。后来她就常自嘲,“我那时连DNA和RNA的区别都搞不清,是完全的无知者无畏。”

跨学科意味着从头再来的选择。庄小威能够卸下以往的成就,踏踏实实虚心求索,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刚开始的两年里,庄小威都处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受挫、碰壁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就。虽然有时也为现状感到焦虑不安,但她心里知道,急功近利于科研工作而言是大忌,因此自己一定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踏踏实实、不断奋进。

她告诫自己:“凡事都要看得长远一些,眼光不要太过短浅,不要急功近利。”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庄小威的努力下,她在生物学领域逐渐崭露锋芒,并积极地投入了自己的满腔热血,立志要闯出一番新天地,填补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空白。

就这样,庄小威一直沿着既定的道路稳步前进,2006年,她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实验室。研究室的生活是异常枯燥的,除了吃饭睡觉,庄小威几乎是全天候待在研究室里,潜心研究,寸步不离。

2003年,31岁的庄小威凭借研究单个分子特性的杰出才能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哈佛大学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长威廉·科比对她发表评价说:“庄小威在科研方面多才多艺,她的成就让我们感到骄傲。”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作为女科学家,庄小威还鼓励更多的女性投身科研、不要害怕做科学。她认为,科学事业和家庭生活并非不能平衡,虽然自己工作很忙,但这不代表自己无法享受家庭的温馨和温暖。



与诺贝尔奖只差“运气”

物理和生物领域的双重学术背景让庄小威的科研生涯迸发了更多的可能。

她创造性地通过改进的荧光光谱技术来研究单个分子,从而揭示复杂的生物过程,其中就包括了研究流感和艾滋病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等。新冠肺炎的出现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这项研究的价值。

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美国发展,庄小威选择了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这也一度引发了许多讨论。

到了2012年8月份,40岁的庄小威回到了中国,成为北京大学第二位大学堂顶尖学者,3年后,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图片来源自网络

庄小威对待科研勤奋严谨的态度,使她能够在研究生涯中一直保持高效的输出。她多次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logy》、《Neuron》、《PNA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截止到2015年,她发表的论文他引超过12600次,可见其突出成就。

而说到她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当属2006年,庄小威实验室发明了基于单分子荧光检测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即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法(STORM),并应用该方法实现三维超高分辨率成像。



图片来源自网络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国际上也有其他实验室团队做出了类似的成果。2006年8月,庄小威的 STORM 发表在《自然·方法》上,一天后,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发表了类似原理的 PALM 在《科学》上。

最后,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获奖的理由正是对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同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研究,诺贝尔化学奖名单上却只有美国科学家,而没有华裔科学家庄小威的名字,一时激起千层浪。

该领域的很多专家都为庄小威打抱不平,认为奖项评选不该厚此薄彼,并且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贝齐格“在技术的持续推动上后继无力,只有庄小威真正推动了这种方法的巨大发展”。

北京大学副教授席鹏不无遗憾地说:庄小威没能获奖,我大感意外。这说明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其实不仅没有消失,而是日常可见。



图片来源自网络

对于这一质疑,诺贝尔委员会给出的解释是:贝齐格早在1995年就对这一技术提出理论设想,并发表论文,并且,PALM 论文的投稿时间比 STORM 论文早了将近4个月。

虽然最终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论起成就,庄小威实至名归。

不过她本人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太多表示,抛却虚荣心,心无旁骛做科学,成为了她人生的关键词。她表示,自己从小到大就想做科学家,如今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此更要摒弃外界的干扰,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做好事情。

多年来,庄小威一直坚持为科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联合培养博士生。曾经有学生问她:“老师,您是如何向诺贝尔奖努力冲刺的呢?”

庄小威回答说:“我不想向诺贝尔奖努力,我觉得做研究首先是你喜欢做,其次对人类有贡献。做任何事情都不应为任何一个奖项去做,那样就没意思了,所以这绝对不是我的人生规划。”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仅仅只得益于天赋,更和她的努力与坚持密切相关。纵观庄小威的人生道路可以发现,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专注、自律、高瞻远瞩的目光, 以及迎难而上的勇气一样必不可少。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原文地址: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11059

本页面专为移动设备优化,以便让你能够在Google搜索结果快速打开。点击下面链接访问更完整版本。

https://www.oneplusnews.com/news/5e9471bc648072185a2002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