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祛魅,这届年轻人只想要「一帆风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略大参考,作者|小遥,编辑|原野

01 终于有人祝我活得轻松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生活的简单轻松,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刚刚毕业的朋友,少经受挫折和磨难,不经受挫折和磨难更好。希望你们一帆风顺。”

今年国庆假期,李健在音乐节上说出这番话后,现场响起了欢呼声。

音乐节结束后,有现场观众将记录了李健说这段话的现场视频发布至各个社交平台。10月8日,#李健 希望大家少经受挫折磨难#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话题下,有人说,自己听着听着很想哭,有人说,李健在取得了成功之后依然能够对世界抱有一丝恻隐之心,是一件极其宝贵的事情。毕竟,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与挫折,和父母诉苦时,永远不会得到理解,他们只会说,“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为什么不行”,或者“现在多吃点苦,以后就会好了”。

2021年,白岩松在与青年人对话的节目《对白》中说到,“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会吧?”,言论很快引发关注,无数青年人的怒火被最后一句反问点燃。一时间,这个节目片段被各种剪辑传播,那段时间在B站上搜索白岩松,出来的几乎全是恶搞视频,而白岩松说这句话时的画面也被做成了表情包。

白岩松从此成为众矢之的,公众形象由权威主持人变成了充满“爹味”、高高在上的“伪君子”。

2021年6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中回应,自己说这话是在2020年12月,那时候没有躺平的概念,如果知道躺平现在如此流行的话,自己不会喊大家加油,而是特小声地说起床了。并且表示,自己是跟骂自己的人站在一起的人。2022年1月,他在《开场白》节目中再次回应,称有很多误解,并在最后说,“如果骂了一通白岩松能让大家舒服一点,也算帮上大家忙了。但是我们相信时间,更多的时候,他在做什么,他在说什么,(会被理解)”。

尽管如此,网友还是不接受这样的解释,认为他是在狡辩。此后白岩松出现的视频下,总会有人提到王朔对他的评价——一句非原文、更直接和具有贬低意味的总结:“一个自我标榜清高的肉喇叭,最爱炫弄高超的演技,永远紧锁眉头扮演社会良心”。

与之相反的是,作家余华自近些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便一直受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

他们说:“余华老师太懂年轻人了”“喜欢余华的原因是,他从不高高在上地批判,总是自然而然地理解”。

比如,他年初在回答“如何看待年轻人不上班、不上进、只上香”的问题时说:“现在如果再有人来告诉你,你要努力工作,你要有上进心,你就会得到很好很好的回报,那是鸡汤你知道吗?那个已经不是事实了,时代已经变了。在我年轻的时候,说实话你只要努力工作,你只要始终保持上进心,基本上大部分人是能够得到回报的,现在不是那么回事。”

又比如,在10月11日《河边的错误》映后会上,余华被问到如何评价年轻人的发疯文化时回答:“所谓发疯,我觉得就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地自我放大,今天的很多人,他们的那种生活的状态,不要觉得好像我已经走投无路,其实你可能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你的人生进入了死胡同。”

没有爹味的说教,没有陈旧的价值观,没有把自己的成功都归咎于自己的努力,对自己一直有着很清醒的认知,总是对年轻人持理解、鼓励的态度,这大概就是余华在年轻人中能够有这么高的评价的原因。

02 一帆风顺的人生成了顶级人设

下辈子投个好胎,成了最近年轻人喜欢开的玩笑之一。

投胎一志愿是有钱人家备受宠爱的孩子,比如王诗龄。

前段时间,一张李湘注视王诗龄照片爆红,让本就因晒出的日常充满奢侈品牌而话题度很高的王诗龄再次吸引大众视线。一段李湘谈对女儿的教育的视频也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在视频中,李湘说:“我想我女儿,她以后的朋友一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然后她会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最后她会选择一个她喜欢的地方生活,我希望我的女儿未来是这样的”。

而王诗龄的父亲王岳伦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出了对她浓厚的爱意,提到她因同学的评价减肥,他说自己很心疼,并随之落泪。

再结合此前关于王诗龄的那些信息,比如出身美术世家,爷爷每年都会为她画生日画像,自己也拥有绘画天赋,网友们的羡慕终于爆发——9月19日,#下辈子我当王诗龄#登上微博热搜,当天的浏览量接近1.5亿。

看起来,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王诗龄都得到了毫无保留的爱,网友感叹道:“她这辈子最苦的时候是参加《爸爸去哪儿》”。

投胎二志愿是前段时间很火的“顶配人设”——江浙沪独生女,人数比较多,投胎难度较低。

宠爱与顺遂是她们人生的关键词。江浙沪独生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家里很有钱,父母十分疼爱,她们的人生一帆风顺,不用吃苦便可以过上岁月静好的日子。有人说,她们吃过最大的苦大概就是学习了。

无论怎样,她们的人生总有保底:即使学习不好,江浙沪独生女还有被送去海外留学的机会;即使工作不顺,江浙沪独生女还有回家继承家产的选择。

短视频平台上网友所演绎的江浙沪家长,大多对孩子没有太大的期望,即使回家坐享其成也没有意见,并不相信人一定要去大城市历练一番才会有成长的道理。“我就盼她一生开开心心,家里还有两套拆迁房,她也苦不到哪去的”,这样的观念大概是江浙沪独生女幸福的根源。

当然,每次有人提起这种说法的时候,总有人反驳,应该说得更加准确一些,是江浙沪中产及以上家庭的独生女,甚至这种家庭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也不是每个出生在江浙沪的独生女都过上了这么幸福的生活。还有很多人表示对这种标签化的做法很反感,但很显然,这并不妨碍这一群体在网络上被大范围讨论与羡慕。

另一个人生顺遂的代表,是近些天凭借综艺表现翻红的蔡国庆。

他因为在《披荆斩棘3》“可云”(注:《情深深雨濛濛》中的角色,因为孩子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变成疯子)一般浮夸、刻意的表演过于搞笑而出圈,得到新的外号“蔡可云”,也重新被年轻人关注。

在喜欢他的年轻人看来,他在综艺里表现出的样子是自信、单纯、快乐的,从不内耗,已经55岁了,眼神里却还有着大学生般“清澈的愚蠢”。这感染了很多人,他们说,希望自己到了这个年龄也能这么快乐。还有人表达了自己的羡慕,因为“一看就是顺风顺水了一辈子,才会这么自信、阳光、快乐”。

有人甚至真的去查了他的履历,然后发现果真如此——蔡国庆幼儿园开始登台表演,10岁在国宴独唱,11岁出版唱片,13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登上过23届春晚。他说:“我的人生没有低谷期,只有平淡期”。

这些在社交媒体上被广为谈论与羡慕的人生,归纳起来就是一个特点:一帆风顺。

03 苦难的祛魅

“梅花本来就香,不是因为苦难。”

在李健10月8日的那条热搜下,很多人为这句评论点了赞。还有人打下长长的文字,试图论证苦难在当今已经失去了意义。

仿佛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苦难不值得被歌颂。

前些年在互联网上流传过一句话,据说是余华说的,但能找到的出处是知乎上的一个高赞回答:“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出处存疑丝毫不影响它的走红。大家就是喜欢这样的电子鸡汤。于是,越来越多的类似的话,被整理在一起,形成真假难辨的名人语录。比如,据说是王朔说的:“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还有归到王小波名下的:“人必须吃一些苦,虚掷一些年华,以此来变得崇高,这种想法,不但有害,而且有病”。

这种流行的出现,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那些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道理长大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吃了十几年的苦却还是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

因此,互联网上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一个事实是,很多如今拥有理想生活的人,并非个人能力如何出众,更多是因为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比如,在北京房价还没破万的时候买了房子,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前台,还掏出嫁妆钱入股,后来公司上市了。

于是,“电梯理论”也被更多人知晓。一个人乘坐电梯去往摩天大厦的顶楼,在电梯间里,他顺便做了几个俯卧撑。顺利到达顶楼后,他将成绩的达成归结为自己努力做俯卧撑,却忽略了电梯的存在。放到具体生活中,电梯相当于时代红利,而俯卧撑就是个人的努力与吃过的苦。

在一些人看来,如果电梯不再运行,再怎么吃苦,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所以,他们开始不再接受PUA。

今年暑假,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母亲在出游时故意给女儿买无座车票,并搭配文案“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无座慢车,给我好几个白眼,下次继续”,视频中,女孩在火车狭窄的过道,一会儿倚靠着旁边的座位,一会儿坐在放在座位下空隙的行李箱上,有人经过时,她就侧过身子为他们让路。

评论区很多人不解,她回复道:“我想,我吃过的苦,她也得感受一下”,她还说“我还没让她捡破烂呢”。但这种人为制造的苦难,显然不符合如今的互联网语境。争议与攻击蜂拥而至,最终,事情以这位母亲将账号设置为私密账号结尾。

更早些时候,知乎上也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引发讨论。

问题内容是“儿子每天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上下学,我想让他吃点苦作为宝贵的锻炼,我怎么样才能让他理解我良苦用心呢?”,并在描述中说“当年我在农村每天上下学走很久我也没说过什么啊”。

底下的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没有投胎到权贵之家,投胎成你的儿子,他这辈子往后吃苦的机会有的是,能稍微轻松一点的日子也就是成年之前的这段时光了。别没事找事,很困难吗?”

苦难祛魅,正在成为新的流行。很多年轻人在意识到父母对苦难可能存在过度追求后,转而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加倍去及时行乐。

他们不愿再遵循父母那一辈人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买舍不得吃的消费习惯,而是学会享受当下、及时行乐,想买的就买,想吃的就吃。其中典型代表就是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的普及。是的,这届年轻人不仅不愿亲手洗衣、洗鞋,还懒得刷碗和扫地了。

这两件电器都是早已进入中国市场,但2013、2014年左右才开始受到欢迎,近些年成为了提升幸福感的“神器”。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05年到2022年中国洗碗机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4.3%,而从2014年到2022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45.5%。据《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统计数据,2013年到2018年,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销售额由8.4亿元增长至86.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66%,2019 年短暂降温之后又于2020年出现爆发,销量重回6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94亿元。

年轻人甚至带起了“懒人经济”这门生意,为的就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轻松。

比如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外卖、打车,以及前一阵很火的白人饭和预制菜。年轻人想要生活得更加便利、轻松的需求足以让新兴事物迅速成长为一个行业。

另一个更重要的风向是,如今的毕业生不再一门心思想要在大城市打拼,回老家过慢节奏的生活也成为了一种选择。

选择了后者的人也并不会因此觉得低人一等,反而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的安逸与美好:通勤只需十几分钟,回到家可以直接吃父母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周末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逛商场、看电影......总能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

豆瓣上一个名叫“拜拜啦一线城市”的小组中充满了厌倦一线城市的生活、已经回到或者计划回到老家的人,有应届生在小组中发帖提问,“想一步到位,跳过‘逃’,直接‘留’在老家,问问前辈们,年轻时去大城市是必不可少的经历吗?”

下面的回复中,很多人都提到了大城市生活幸福感不高、攒不下钱的缺点,而谈到回老家时,他们用了“躺平”“舒服”的字眼。这也是组内的主流观点:逃离一线城市,是为了生活质量,也可以活得轻松点。

可见,活得轻松一些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他们愿意尝试各种方式去实现,或者接近。

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电影《小妇人》里,乔把自己的书稿送到出版社,编辑给了她一条修改意见:“这个国家刚经历了一场战争,人们想要的是娱乐,不想听说教,道德训诫现在可没有销路”。

越是难的时候,大家越是排斥苦难。哪怕只是从别人的一帆风顺中获取希望,也是一点继续前行的力量。

iask 发表评论于
钟安山 发表评论于 2023-10-21 10:12:32
中国大部分年轻一代(特别是城市和沿海省份的年轻人)的物质生活质量--衣,食,住,行已经超越美国。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他们的吃苦精神,抗压能力肯定不如上一代。
=====

吃着改革开放红利,外加铁工基和房地产的巨型负债,让这些年轻人靠着父母的过分呵护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少年,以致啃老的青年。 然而这种好事等到该他们自立的时候,变成了今天的种种失业,断供,无力内卷和摆烂躺平。 投资发债已到尾声,中国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中国大部分年轻一代,也是最后一代,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柳小波 发表评论于
钟安山 发表评论于 2023-10-21 10:12:32
中国大部分年轻一代(特别是城市和沿海省份的年轻人)的物质生活质量--衣,食,住,行已经超越美国。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他们的吃苦精神,抗压能力肯定不如上一代。
=====

韭菜不算中国人的话,你说得有道理
钟安山 发表评论于
中国大部分年轻一代(特别是城市和沿海省份的年轻人)的物质生活质量--衣,食,住,行已经超越美国。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他们的吃苦精神,抗压能力肯定不如上一代。
柳小波 发表评论于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2023-10-21 02:45:09天道酬勤。
======

现在没人喝这种鸡汤了
中国年轻人早意识到投胎更重要
柳小波 发表评论于
没有韭菜吃苦,领导拿什么养小蜜?
老北京炸酱面 发表评论于
好日子是执政党向全国人民许诺的,有问题吗?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时代红利?文革和文革前,大学生保分配,但发配到荒芜之地就不算红利了。上山下乡能算红利吗?农民不能进城市打工也不算是红利。
四十年经济快速发展,贸易战开打把红利断了。想开点,把苦日子当当代红利吧。真正拥有红利的只是那些权贵子弟。
iHuyou 发表评论于
忽悠别人躺平自己背地里卷起来比谁都狠,这才是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虽然巨讨厌白眼儿怂那个大尾巴狼,但是李健更是个伪君子。
yddjh0033 发表评论于
台湾前总统陈水扁:有梦最美, 希望相随!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天道酬勤。
视角 发表评论于
这届年轻人已经搭上了上一代的电梯,之所以觉得苦,只是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假象,让你觉得自己做做梦,也应该到达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