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上市74年的东芝为什么倒塌?背后“黑手”揭秘(组图)

新闻来源: 央视 于2023-10-03 8:22:5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东芝倒塌背后

提起日本东芝这个品牌,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并不陌生。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一度被视为“日本之光”,曾打造出横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然而就在近期,9月21日,东芝对外宣布,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完成对东芝的要约收购,东芝最快将于今年内退市。昔日的制造业巨头为何会节节败退直至倒塌?除了其自身经营不善、财务造假等问题,这背后还有一只隐秘而关键的“黑手”。

9月25日,标普全球评级宣布,将东芝的长期评级下调两级,至“BB-”。四天前的9月21日,东芝刚刚发布声明称,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已从东芝股东手中募集到78.65%的股份。从9月27日起,该财团正式成为东芝母公司及其最大股东。

上市了74年的东芝最快将于今年12月摘牌退市。在标普看来,东芝可能有义务偿还该财团通过贷款筹集到的收购资金,这将大大恶化东芝的财务状况。近150年的基业,如今轰然倒塌,令人唏嘘,这个百年巨头究竟为何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东芝,东芝,新时代的东芝。20世纪80年代,东芝的这句广告词曾风靡中国。当时,东芝彩电、东芝洗衣机和东芝电冰箱,还是大多数家庭向往的“三大件”。

实际上,在东芝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曾创造过多项“第一”。比如日本的第一个灯泡、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冰箱、第一台电视机、第一个电饭煲全都来自东芝。而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也是东芝研发的,而且保持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长达7年之久。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半导体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供应方。



荷兰财经记者 伍尔夫伦:由于日本大公司没有破产,这意味着他们在争夺市场份额时,总可以超越其他所有人,总是会赢。也就是说美国或欧洲公司根本竞争不过。

日本企业用“质量相同却价格永远低10%”的策略碾压同类美国产品,而东芝、日立等企业,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佼佼者,也给美国同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美国企业家 赫德: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想要为自己公司拉投资,而你的公司如果打算进军日本市场,或者与日本企业竞争,或者是日本人的目标市场之一,那么你是不会找到投资的。

当时,美国对日本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大量日本科技产品涌入美国市场,美国社会则沉浸在一种对日货既追捧又敌视的复杂情绪里。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约翰逊:如果你是消费者,短期内买日货很划算。长期看(对美国而言)就是灾难。

1983年,美国商务部警告称,美国只在飞机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领先,在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智能机械技术等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本。

1985年,在世界十大半导体厂商中,有一半是日本企业。这一年,美国召集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五国政府代表在纽约的广场酒店开会,讨论如何解决美国严重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问题,会议产生了一项联合协议,又称“广场协议”。“广场协议”旨在通过政府干预货币市场,使美元相对于日元、英镑、法郎和德国马克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从而促进美国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一时间,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本人惊喜地发现自己手中的日元购买力大增,甚至有“一夜暴富”的感觉。当时,很多日本人在美国大肆收购高档住宅、高级酒店以及高尔夫球场等固定资产,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也都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汇率大涨带来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停滞。

而对东芝而言,1985年更是企业由盛转衰的关键一年。

美苏冷战时期,东芝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以35亿日元的高价,向苏联出售了4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让美国海军失去了探测苏联潜艇水声的优势。1985年,此事被东芝内部人士曝光,立刻成了美国对东芝动手的绝佳理由。美国政府开始声讨东芝,称其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起初,面对美国的指控,东芝还矢口否认。可当美国威胁要动用所谓“301条款”制裁后,日本政府被迫于1986年签署《美日半导体协议》。从此,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只能限价出口美国,企业利润逐年下滑。



1987年4月,美国又对日本价值3.3亿美元的存储器加征100%惩罚性关税。1987年6月30日,美国国会大厦前,几名美国议员轮番举起长柄大锤,砸向一台东芝牌收音机,要求美国政府禁止进口东芝产品。很快,美国就通过了《东芝制裁法案》,取消一系列采购合同,并在2至5年内禁止东芝所有产品向美出口。

面对美国高高举起的大棒,时任日本首相、69岁的中曾根康弘为了缓和日美关系,不得不前往华盛顿向美国道歉。

同时,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和机床事业部的两名部长被日本警方逮捕。随后,东芝董事长和总经理等多名高管辞职。东芝内部的许多技术文件,也被美国中情局以调查为由带走。

当时东芝的继任董事长青木幸一在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紧张地作出“不会再犯”的承诺。



时任东芝董事长 青木幸一:该不当行为源于东芝机器对遵守法律和限制的随意态度。我们正在做出非常坚定的努力,并采取严厉的纪律处分,以确保东芝集团不再发生此类不当行为。

东芝还被迫投入1亿日元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刊登“谢罪广告”,声誉严重受损。

日本《产经新闻》则评论称,“东芝事件”的发生让日本“切腹自杀都不足以谢罪”。

1989年,美国再次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迫使日本开放其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

值得一提的是,中情局档案显示,早在“东芝事件”发生前,挪威的康士伯公司从1980年起就曾把类似机床卖给过苏联。而美国《洛杉矶时报》则报道称,挪威警方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除东芝外,法国、意大利和西德等“巴统”成员国的公司,也曾向苏联出售过精密机床等先进军工设备,但在美国眼里这些都不算“通共”,这些企业也没像东芝那样受到美国的严厉制裁。

对此,英国历史学家希尔在《剖析恐惧:美国的“黄祸”政治》一文中分析称,美国政治受对日贸易逆差影响颇大,两党都将日本汽车和电子行业崛起视为对付对方的“楔子议题”,“痛击日本”在当时获得广泛共鸣。也可以说,美国制造业在衰落,而政客们很容易将日本指定为“罪魁祸首”。



“东芝事件”后,东芝半导体业务持续衰落,最终在2018年将其芯片业务出售给美国并购公司贝恩资本。而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的占有率也从之前的50%以上,跌到10%左右。



美国经济学家 沃尔夫:美国政府总会保护那些足够强大且有能力动员参众两院议员,并推动政府采取行动保护他们利益的产业。

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提出“胁迫外交”的概念。在他看来,胁迫外交就是使用威胁或有限武力,迫使对手停止或扭转已经采取的行动。

长期以来,从经济制裁到技术封锁,从政治孤立到武力威胁,美国都称得上是胁迫外交的“集大成者”。而东芝则并非这种“胁迫外交”的唯一受害者。

法国德西尼布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能源巨头。2010年,德西尼布被美国指控联合其他三家公司,在1995至2004年尼日利亚建造液化天然气工厂的一项合同中存在腐败行为。戈里是当时德西尼布派驻非洲的销售主管。2006年,戈里被传唤至华盛顿。



德西尼布前驻非洲销售主管 戈里:当我被他们传唤时,他们给我看了一封电子邮件,并问道,你记得在1995年发了这封邮件吗,或者你收到了这封邮件。显然我不记得了,但是他们有非常非常详细的记录。

而对德西尼布的调查,美国政府是通过一家名为“司法风险联盟”的美国私人审计公司进行的。该公司在全球至少7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这里是该公司在法国的分公司,法加尔领导的团队主要负责调查涉嫌腐败的公司的内部信息。

“司法风险联盟”法国分公司主管 法加尔:我们的职责是帮助公司及其律师,获得(美国)相关部门要求的文件。

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获取这些文件的呢?2008年,“司法风险联盟”的员工带着几台算力强大的计算器来到德西尼布公司。



“司法风险联盟”法国分公司主管 法加尔:我们想要所有的电子邮件,所有的发票,所有的财务文件,所有的协议,所有的合同,以及全部金融数据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清单,他们会直接把自己的电脑连到公司的服务器上,或者将他们的电脑连接到被调查对象的手机上。

除此之外,美国司法部门还会提供一系列“关键字”。

“司法风险联盟”法国分公司主管 法加尔:一般会有“回扣”这样的词,或者这里还有“贿赂”,甚至还有“酒”。

经过这样一番“搜查”,美国司法部门可谓“收获颇丰”。最终,德西尼布不得不认罪,并接受罚款3.38亿美元,相当于该公司营业额的近5倍。



德西尼布前驻非洲销售主管 戈里:如果德西尼布想继续在石油领域做生意,我觉得公司没有太多选择,毕竟这是一个被美国主导的领域,只能遭受美国司法部的“搜刮”。

1993年,克林顿在就职演讲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必须担负起带领全世界的责任”。既然要当世界警察,就得配有武器,而臭名昭著的《反海外腐败法》及所谓“长臂管辖权”,便是美国常用的一种经济制裁武器。

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反海外腐败法》,并在之后的40多年里,逐步扩大该法案的适用对象和管辖范围。到了1998年,美国国会直接修改法律,使《反海外腐败法》具有域外效力,同样适用于外国公司。在该法案授权下,美国政府几乎可以追诉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美国也真正扮演起“世界反腐败警察”的角色。

假设一家法国公司涉嫌腐败。只要公司某员工的薪资是以美元结算,或他们通过谷歌等美国服务器发送邮件,或者他使用的手机装有美国芯片,美国政府就可以违反《反海外腐败法》为由,调查、起诉该公司。



而事实上,他们的确是这么干的。法国阿尔斯通,曾在轨道交通、电力能源等领域拥有多个“世界第一”。此外,阿尔斯通还是法国的一个高度战略型企业,负责法国境内58座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的制造、维护和更新工作,负责法国75%的电力生产设备,还为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提供推进汽轮机。

2010年,美国司法部指控阿尔斯通行贿印尼政府官员,以达到装备一座燃煤电厂的目的。不同于德西尼布,阿尔斯通拒绝认罪,拒绝把公司内部资料发给美国或让美方人员进入公司调查。



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 德尼瑟:这刺激了美国人的侵略企图,他们一心想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想彻底清算那些被他们认定违反了所谓商业道德的人。

为了撬开阿尔斯通,华盛顿不惜动用了众多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

法国媒体调查发现,美国联邦调查局为了获取信息,曾截获阿尔斯通高管之间的邮件,并监听他们之间的电话内容,甚至还在阿尔斯通内部安插了“卧底”。这些“卧底”的上衣口袋里总是藏着一支录音笔,随时录下和同事之间的对话。

为了进一步给阿尔斯通施压,美国又盯上了该公司的高管。

2013年4月14日,当时负责阿尔斯通国际销售业务的副总裁皮耶鲁齐在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被联邦调查局逮捕。美国司法部给出的逮捕理由是,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塔拉罕发电站项目中,皮耶鲁齐和其他管理人员经由“中间人”向政府官员行贿。



皮耶鲁齐:他们逮捕我,其实是为了向阿尔斯通总裁施压。当时我和总裁的(业务)关系很近,逮捕我就意味着他们剑指总裁本人。

美国检方给了皮耶鲁齐两个选择:一是不认罪接受审判,为此有可能被判处15至19年有期徒刑;二是选择认罪,与美国政府合作,只需再关几个月就可以出去了。

最终,皮耶鲁齐没有顶住压力,被迫在认罪协议上签字。然而美国却并没有信守诺言,仍然监禁了他5年多时间,直到2018年,皮耶鲁齐才重获自由。

皮耶鲁齐被捕后,阿尔斯通迫于压力,被迫认罪,等待接受巨额罚款。



《阿尔斯通国家丑闻》作者 卡特伯恩:我们开始说,哎呀,罚款不会是个小数目,可能是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巨额。

当时,阿尔斯通恰好现金流不足,巨额罚款足以让公司破产。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阿尔斯通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表示可以收购该公司部分业务。

记者:一开始就是通用电气的目标吗?



通用电气前沟通顾问 唐吉:是的,它是公司的目标,因为阿尔斯通是通用电气在业务上的一个完美补充。

2014年,美国通用电气宣布,以123.5亿欧元收购阿尔斯通的部分业务,其中包括法国境内大多数核电站的部分控制权。同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阿尔斯通需支付罚金7.72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对一家公司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至此,阿尔斯通彻底被美国“肢解”。

2019年初,出狱后的皮耶鲁齐和一名法国记者合著的《美国陷阱》一书在法国出版,引起巨大反响。所谓“美国陷阱”就是美国利用其法律作为经济战的武器,削弱其竞争对手,有时是为了低价收购竞争对手。

皮耶鲁齐经过调查还发现,自1977至2014年间,在涉及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所有调查中,30%是针对非美国企业的,但它们所支付的罚款却占总额的67%。而在被美国罚款超过1亿美元的26家企业中,有21家是非美国企业。



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 德尼瑟:美国人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使国际商业(活动)更具道德化,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是,这么做可以给他们带来竞争优势,而这些罚款是真金白银,是流入美国财政部金库的真金白银。换句话说,通过缴纳这些罚款,我们为美国国防预算、社会和教育预算提供了资金。

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德雷兹纳曾撰文称,历届美国政府都一直在“滥用经济胁迫和经济暴力”,而制裁对象根本没有“敌我之分”。英国政治评论人士伊恩·马丁坦言:“任何一个美国的盟友都知道,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帝国的阴影之下。”

如今,不少“盟友”已经不愿事事都紧跟美国,甚至有时还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在《欧亚时报》网站看来,当美国的主要盟友都喊出“不再做附庸”时,恐怕就是美国主导地位走向终结的开端。

			
网编:和评

鲜花(0)

鸡蛋(1)
1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杂论闲侃】【博论天下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