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2000年!战国时期古墓惊见最古老粽子 馅料完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在河南省信阳市的城阳城遗址中,考古专家意外地发现了一批战国楚国贵族墓葬,其中包含了一些用槲叶包裹的圆形物体。经过分析后惊人地发现,这些物体竟然是超过2,000年前的“粽子”,成为目前中国考古界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粽子。

据陆媒报导,这座被称为8号墓的古墓呈现“甲”字形平面,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墓室被水浸泡,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埋藏环境,有助于古文物的保存。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的考古发掘负责人武志江表示,在他们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用叶子包裹的圆形物体,外部是宽大的槲叶,内部则包含了水稻、黍等作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与寄生物考古实验室主任蓝万里表示,“这些包裹一共有40个,都保存完好,直径大约在10至15公分之间,厚度大约在3至5公分。它们都是用麻绳或茎秆捆绑起来的,外形像是厚厚的圆饼”,另外经过体视显微镜的检测后发现,其中39个包裹里面是没有去壳和煮过的稻米,而另外1个则是黍米。

蓝万里表示,他们还对照了同类的现存植物叶子,根据叶子的形状、边缘、大小、脉纹等特点,判断出圆形包裹外面的植物叶子是槲树的叶子,“槲树是壳斗科的一种植物,在豫西地区,还有用槲树叶子包粽子的风俗,也叫做槲包”。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爱尔兰人吃的土豆就不用去壳。为什么不早点引进?
京西观察使 发表评论于
吃白米饭死得快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zhanglao9 发表评论于 2023-06-25 14:44:21
战国时间没有什么好吃的。粮食主要有粟,稻子,菽,黍,麦这几种。主流的去壳技术,就是把粮食放在一个大桶里,用一根粗木棒不停的戳,纯粹人肉去壳。这种劳作叫做“舂米”。粟米比较好去壳,麦子和稻米最难去壳,哪怕舂米舂很久,也顶多只能去掉外面的毛刺。其口感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江南地区人们“饭稻羹鱼”被视为野蛮人的饮食习惯,文明人根本看不惯。而麦饭则是连粟米都吃不起的穷苦人家的选择。我们现在天天吃白米饭,比当时富豪的生活水平还要高。
================
张老九恶毒攻击中国老祖宗。
弟兄 发表评论于
还以为是粽子
liu-fu 发表评论于
也许是丢到水里祭奠用的。
zhanglao9 发表评论于
战国时间没有什么好吃的。粮食主要有粟,稻子,菽,黍,麦这几种。主流的去壳技术,就是把粮食放在一个大桶里,用一根粗木棒不停的戳,纯粹人肉去壳。这种劳作叫做“舂米”。粟米比较好去壳,麦子和稻米最难去壳,哪怕舂米舂很久,也顶多只能去掉外面的毛刺。其口感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江南地区人们“饭稻羹鱼”被视为野蛮人的饮食习惯,文明人根本看不惯。而麦饭则是连粟米都吃不起的穷苦人家的选择。我们现在天天吃白米饭,比当时富豪的生活水平还要高。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根据描述,应该是储藏稻米的方式,不是吃的粽子。
ttyz99 发表评论于
没有去壳的稻米怎么拿来吃?这个应该不是粽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