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8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美英法意德联合声明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辞职!(组图)

新闻来源: 新华社/参考消息/观察者网 于2023-05-27 9:47:1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5月26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场集会上发表讲话。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5月26日电(记者石中玉)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26日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宣布,他定于27日辞去塞尔维亚执政党、议会第一大党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职务,并将成立新的政治运动。

  武契奇当天在一场集会上发表讲话说,这是他作为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讲话的最后一个夜晚,明天将会有其他人接任这一职务。他同时表示,他仍是塞尔维亚前进党的忠实一员。

  武契奇宣布,他将于今年6月底成立包括塞尔维亚前进党在内的新的政治运动,以加强塞尔维亚的团结和提高政治能力,致力于克服塞尔维亚未来2到3年的危机。



  5月26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场集会上发表讲话。

  武契奇还表示,政府只能通过选举产生,不会组建过渡政府。

  塞尔维亚5月初发生两起枪击事件,致使包括多名儿童在内的18人丧生、数十人受伤。枪击事件发生后,塞尔维亚多地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暴力事件,并要求进行变革,重组内阁。

  武契奇2012年当选为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2017年首次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在2022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武契奇赢得连任,任期为5年。


“数十万人”雨中集结,武契奇发表“告别演讲”

当地时间5月26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大型集会上发表“告别演讲”,并宣布他定于27日辞去塞尔维亚执政党、议会第一大党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职务,将组建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武契奇还表示,近期组织抗议活动呼吁他下台的反对派都是“秃鹫”和“鬣狗”,这些人想利用本月初出现的枪击案悲剧,试图在没有选举的情况下通过武力掌权,而他绝对不会让这些人如愿,“政府将只能通过选举和人民的意愿选出”。

据美联社报道,该集会组织者表示,共有“数十万人”在雨中参加了这场“塞尔维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会”。有分析人士认为,武契奇试图利用其政治影响力,以人数规模来盖过反对派抗议活动的风头。



5月26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大型集会

综合塞尔维亚《达纳斯报》、美联社消息,5月26日,由武契奇与塞尔维亚前进党号召的名为“充满希望的塞尔维亚”大型集会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塞尔维亚议会前举行。据报道,部分塞尔维亚国企与政府机关宣布放假一天,号召员工参加集会,多家学校也为了集会而缩短了当天课程。

从当天午后开始,多批满载乘客的巴士车陆续抵达集会现场,人们开始在塞尔维亚议会前的广场草坪上搭建帐篷与看台,警方则派出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最终,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民众高举塞尔维亚国旗和标语表达对武契奇的支持。该集会组织者表示,共有“数十万人”参加了这场“塞尔维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会”。

当日晚间,这场集会在塞尔维亚国歌《上帝,给我公正吧!》的演唱中正式开始,来自黑山、波黑塞族共和国以及塞尔维亚各界的代表先后上台发表演讲。19时左右,贝尔格莱德上空下起瓢泼大雨,但大量热情的民众并未因此离场,而是在雨中继续等待武契奇的到来。



5月26日,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民众冒雨参加武契奇号召的大型集会

抵达现场后,武契奇先是感谢了现场所有头顶大雨的集会参加者,随后呼吁人们降下旗帜与横幅,为本月初两起枪击案的遇害者默哀一分钟。

5月3日,贝尔格莱德一所小学当天上午发生枪击案,一名13岁男生在校园内开枪,共造成8名学生和1名安保人员死亡,6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5月4日,贝尔格莱德南部一个小镇发生枪击事件,致至少8人死亡,13人受伤。

两天两起枪击案震动塞尔维亚全国,暴力事件随即引发抗议示威,反对派人士呼吁民众走上街头,敦促政府采取控枪措施。反对派还借机指责武契奇政府“助长暴力和仇恨言论,加剧塞尔维亚社会分裂”,要求武契奇为首的多名政府官员辞职。

在提及这一系列抗议活动时,武契奇表示,毫不在乎枪击案遇害者的反对派政客正在试图“利用这场悲剧”,“他们一直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推翻我,推翻塞尔维亚政府”。

“这些政客将被载入耻辱史,因为他们利用了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武契奇说,“那些政客只配得到鄙视。”

此前,武契奇曾公开表示,他掌握的“东方情报联络人的信息”显示,“有外国支持的革命者”参与了这些所谓的“反暴力集会”,而他将这些外国势力的行为明确定性为“颜色革命”。

武契奇还称,自从塞尔维亚拒绝“把科索沃拱手让出”以来,西方就一直在给塞尔维亚“制造麻烦”。他此前已明确表示,2014年乌克兰政变的情况不会在塞尔维亚重演,没有人可以不经选举上台。



5月26日,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的大型集会上发表讲话

在26日的讲话中,武契奇宣布,这是他作为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讲话的最后一个夜晚,明天将会有其他人接任这一职务,但他仍是塞尔维亚前进党的忠实一员。

“明天我将成为塞尔维亚全体公民的总统,而不是某个政党的领袖。”武契奇说,“从明天开始,优秀的人将接管我们党的领导权。”

武契奇还表示,他将组建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治运动,邀请政治家、知名知识分子、艺术家等各界人士参与,以便在未来两三年的危机年中拥有“拯救我们国家的支持和基础”,“这对塞尔维亚的未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针对反对派要求现任政府下台的口号,武契奇呼吁进行对话,但明确表示不会组建“过渡政府”,“政府只能通过选举和人民的意愿来组建”。

武契奇的讲话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在讲话结束后,武契奇立即宣布,由于科索沃发生的突发情况,他将马上召开塞尔维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



5月26日,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的大型集会上发表讲话

26日当天,武契奇因科索沃局势紧张而下令塞尔维亚军队进入全面战备状态。

路透社报道称,科索沃北部兹韦钱塞族区塞族民众与科索沃阿族警察发生冲突,阿族警察在冲突中使用了催泪弹和震爆弹,并闯入了兹韦钱区行政大楼。目前兹韦钱区已经被科索沃特警封锁。

塞尔维亚防长米洛什·武切维奇表示,该国武装部队将执行总统的命令,并在最困难的地方履行(民众)对军队的期望,捍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由和独立,捍卫所有公民的自由,捍卫所有公民的生命权和财产权。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但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的主权。

延伸阅读:美英法意德发表联合声明:要求科索沃立即收手!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及其欧洲盟友26日谴责科索沃当局升级与塞尔维亚的紧张关系,称其在塞族地区以武力安插市长“破坏了改善与塞尔维亚紧张关系的努力”。

报道说,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批评科索沃当局以武力强行进入市政建筑,并呼吁科索沃当局领导人阿尔宾·库尔蒂改弦易辙。

布林肯发表声明说,科索沃的行为违背美国和欧洲的建议,“明显并且不必要地加剧紧张局势,破坏我们帮助科索沃和塞尔维亚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将对我们与科索沃的双边关系产生影响”。

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科索沃当局立即收手并缓和局势。

欧盟外交事务发言人彼得·斯塔诺呼吁各方“缓和紧张形势,立即恢复平静”。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6日,塞尔维亚科索沃,科索沃防暴警察推着聚集在市政大楼前的塞尔维亚人。(视觉中国)

另据美联社报道,此前,科索沃当局警察和当地塞族人发生的冲突导致十几人受伤。塞族在科索沃北部占人口多数,他们26日早些时候曾试图阻止最近当选的阿尔巴尼亚族官员进入市政大楼。上个月提前举行的选举遭到了塞族人的抵制,只有阿族或其他较小少数族群的代表当选市长和议员。

报道说,科索沃当局的警察发射催泪瓦斯驱散抗议的塞族人群,强行让新当选的官员进入办公室。若干辆汽车被点燃。科索沃塞族医院负责人说,约有10名抗议者受伤。警方说,有5名警察受伤,抗议者投掷眩晕手榴弹和其他物品。一辆警车被烧毁。

针对冲突,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说,他已让军队处于“最高战备状态”,并“紧急”向边境移动。他还要求驻扎在科索沃的北约领导的维和军人保护塞族人免受警察伤害。

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一场集会上发表讲话说:“我们将维护和平——但我告诉你们,塞尔维亚不会坐视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受到攻击。”

武契奇此前曾警告说,针对塞族人遭受的暴力,贝尔格莱德将作出回应。

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一个自治省。1998年,当地阿尔巴尼亚族分离主义武装与政府军爆发冲突。1999年3月,北约发起军事干涉,轰炸南联盟,迫使南联盟同意从科索沃撤军。

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北约主导的“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负责提供安全保障。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获得美国以及北约、欧盟等组织多数成员国承认。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网编:和评

鲜花(2)

鸡蛋(2)
58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