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拜登默克尔泽连斯基同提“核战”:谁能阻普京“发疯”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自9月以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持续失利,伊久姆(Izium)、利曼(Lyman)等前线重镇再度易主,赫尔松(Kherson)亦开始了战线收缩。负面军情排山倒海而至,对反动员舆论未平、甫承认“四地公投”的俄罗斯来说,不啻是一大的政治负担。

在此氛围下,外界渐有谈论俄罗斯“可能核冒险”的声音,就连俄罗斯内部亦传出了鼓吹使用核武的言论。例如利曼失守后,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Ramzan Kadyrov)便于10月1日在Telegram上发文,“在我个人看来,应该採取更严厉的措施,甚至在边境地区宣佈戒严,及使用低当量(low-yield)核武器。”

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于10月3日回应称,卡德罗夫有权发表意见,但俄罗斯的军事做法不应受情绪驱使。佩斯科夫指出,应对核武器问题採取“平衡的态度”,而不是基于情绪,且任何使用核武器的基础都已在俄罗斯的核理论中确立。

当然,如此发言并未杜绝俄罗斯使用核武的可能,而是意在替卡德罗夫的发言降温。一来,9月21日普京(Vladimir Putin)宣佈战争动员时,便曾宣称“将用一切手段保卫俄罗斯和人民”,俄罗斯前总统、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亦曾于9月28日表示,俄罗斯有权在必要时使用核武器;二来,所谓“俄罗斯的核理论”,也是允许在“外力使用常规性武器对俄罗斯联邦进行侵略、导致国家生存受到威胁”后,进行核打击。

故即便佩斯科夫的发言看似有意缓和“核风险”,其实依旧保留了俄罗斯使用核武的政治空间。而伴随战局持续变化,近期又有三位国家领导人对核战提出了示警。



2022年10月4日,一名被徵召入伍的俄罗斯人在俄南顿河畔罗斯托夫(Rostov-na-Don)一个靶场携带弹药。(AP)

 

三位领导人的核战叙事

首先,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9月27日,其曾呼吁西方国家认真对待普京的言论,即21日宣佈战争动员时,普京对西方“核勒索”(nuclear blackmail)的批评,以及宣称“将用一切手段保卫俄罗斯和人民”的表述。彼时默克尔指出,不要认为普京的言论是虚张声势,严肃对待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政治智慧的象徵,有助保留行动或制定新策略的空间。

10月6日,默克尔二度公开呼吁“只有在俄罗斯的参与下,欧洲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同时再次呼吁各方认真看待普京的言论,“我们都被强烈建议应认真看待这些说话,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将其归类为虚张声势”。

第二位则是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10月7日,拜登在纽约民主党活动中表示:“自甘迺迪时代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我们一直都没遇过可能发生(核)末日的情况。”其随后警告,若普京于俄乌战场使用战术核武,结局可能就是世界末日。如此表态,是拜登迄今就核风险作出的最严厉评论。



2021年12月,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卸任前,在柏林发表演讲。(Getty)

最后一位则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0月6日,其呼吁北约应“先发制人打击”(Preemptive strikes)俄罗斯,以吓阻普京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北约必须做些什么以防止与吓阻俄罗斯使用核武。重要的是,我必须再次强调我对国际社会的期望,先发制人打击、先发制人行动,这样俄罗斯就会知道他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而不是反过来,先等核武攻击,接着说他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然此一说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先是俄罗斯外交部指控泽连斯基试图挑起核战争,佩斯科夫亦随后表示,世界各国都应重视泽连斯基的声明,尤其是美国、英国与欧盟,因为泽连斯基的呼吁“无异于号召世界大战”。

对此乌方发出澄清声明,称泽连斯基是希望北约与西方在俄罗斯全面入侵前“实施预防性制裁”,并保证乌克兰“绝不会呼吁使用核武”。泽连斯基本人亦在10月7日表示,自己的原意是加强制裁,之所以引发误会是翻译问题,以及俄罗斯的夸大渲染。泽连斯基接着指控,是俄罗斯官员屡向公众“放风”使用核武的可能,“即便他们未准备好,而且不肯定是否真的动用核武,光是讨论就非常危险。”

综上所述,三位领导人的核战叙事互有差异,而导致此一现象的关键,是三人对俄乌战争的迥异认知。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右)10月6日再次访问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AP)

 

普京的核战算盘

在默克尔看来,欧洲的和平稳定不能排除俄罗斯参与,故其一向力主稳定欧俄关係,也推动了北溪-1与北溪-2的建成、俄乌洽签《明斯克协议》。如今眼见俄乌战争撕裂欧俄秩序,其自然不乐见局势恶化,故要呼吁外界重视普京讲话,并主张“核威胁并非虚张声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默克尔代表了要对俄乌战争“止损维稳”的声音,认为对俄罗斯的惩罚与反制、对乌克兰的援助与支持,不能凌驾在欧俄关係的整体大局上,更不能以打破核禁忌为代价。

至于拜登与泽连斯基则代表了“打落水狗”的相反声音。对拜登来说,俄乌战争是拖垮俄罗斯的天赐良机,军事、经济场域如此,舆论宣传亦然,故所谓“世界末日说”并非意在缓和局势,而是要借“俄罗斯威胁论”的模式,对普京政权进行舆论放血;泽连斯基则是已在西方支持下“打出威风”,如今正是亟欲对俄报复的激动时刻,故会藉着俄罗斯“可能核冒险”一说,要求北约对俄罗斯“先发制人”。两人看似都示警了核风险,其实目的都是利用“核战”的舆论热度,达到军事与政治目的,让俄罗斯更加腹背受敌,毕竟若要缓和局势,美国只要减少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乌克兰也宣佈重返谈判桌即可,但双方显然都没有这么做的打算。

而正因默克尔的声音是少数、拜登与泽连斯基反是多数,莫斯科的核冒险可能正在上升。对俄罗斯来说,核武原本只是“虚张声势”的存在,意在吓阻北约派兵介入乌克兰战场,而非真要用来决一死战;但伴随北约军备与情报系统实质下场参战、俄军战情失利频传、国内反动员与反战败声浪涌动,这一选项开始有了“假戏真做”的可能。



2022年9月30日,左起由俄罗斯委派的赫尔松州首长萨尔多(Vladimir Saldo)、由俄罗斯委派的扎波罗热州首相巴利茨基(Yevgeny Balitsky)、俄罗斯总统普京、顿涅茨克领导人普希林(Denis Pushilin)及卢甘斯克领导人帕舍尼克(Leonid Pasechnik)出席协议签署议式,并一同向在场人士挥手。(AP)

从普京的视角来看,决定是否动用核武的关键,恐怕不是发动核打击后的可能死伤,也不是核武库的可用弹头数,而是使用核武对政权存续的正反助益。平心而论,就眼下局势来看,使用核武与否,普京政权都有被推翻的可能:如若前线持续失利,导致顿巴斯通往克里米亚的陆桥被截断,则赫尔松与克里米亚(Crimea)的失守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在此情况下,再不用核武或其他方式取得前线优势,强硬派的不满或将升高为对普京政权的反噬;但若普京决定发动核打击,取得前线优势,其结果必然是让俄罗斯面对更严峻的外交环境与制裁泥淖,则部分西化派精英亦可能响应西方号召,策动“颜色革命”推翻普京政权。

故使用核武与否,存于普京一念之间,也就是其对局势变化与自身政权韧性的动态评估。若普京认为强硬派逼宫的可能性小于“颜色革命”,则不论俄军如何溃退,其都不会贸然对乌克兰发动核打击;反之,若普京认为前线失利已然危及自身政权,必须祭出核武以换取权力巩固,则其恐怕也不会犹豫太久。毕竟普京的垮台意味着两种极端结局:若由强硬派接手政权,则俄军在乌克兰核冒险的概率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若由西化派掌政,俄军恐将直接停战与乌克兰和谈,最终不仅四地公投结果可能作废、也可能失去克里米亚。故与其由他人按下按钮、或让俄罗斯彻底输掉2014年以降的战略获益,还不如自己来按。

当然,眼下局势应还不到核冒险的时候,如今俄罗斯“放风”使用核武,大体仍是“虚张声势”策略的体现,目的是恐吓北约放弃对乌军援,从而迫使乌克兰坐上谈判桌,进行某种实质妥协。然若默克尔的“止损维稳”始终无法成为主流、甚至连与美乌的“打落水狗”平分秋色都做不到,则俄罗斯恐会加大吓阻姿态,例如开始进行核战相关演习、动员核打击相关部队等。而一旦局势寸寸滑向核冒险的泥淖,最终恐怕便难以避免“弄假成真”的结局。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有什么看不透的?使用核武是个政治宣言,而不主要是因为军事目的,俄国是一定会做的。
俄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作为一个经济规模不大的国家维持这种水平的核武是很费钱的,但也表示俄国对核武的重视。而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居然敢于东扩,很明显是说你不敢真用。美英法三国核武总和都没有俄国多,凭什么有胆子一直东扩?还不是认为俄国核武就是摆设?
因此俄国一定要使用,作为一个警告。
世界上只有美国使用过核武,没人相信美国不会再用,这就是区别。
一旦俄国使用核武,可保俄国几十年内不需要担心军事威胁,而且北约会解体,毕竟多数欧洲国家没有东扩的需求。
而且如今小型核武可控,甚至污染相对小的中子武器,在杀死对方大量军队情况下获得完整的武器系统。方式也可以采取演习进行大气爆炸的方式,欧洲首先就是污染受害者。这会受到世界谴责,但也表示了俄国的决心,欧盟肯定不会再趟北约的浑水。
马克龙要去中国访问,从其批评北约的言论来看似乎是想学戴高乐,舒尔茨本来也说十一月去中国,但又推迟了,这些都表示了两个欧洲大国希望走出第三条路的态度,他们希望中国介入,那就不能不继续北约的模式。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北约东扩,这个事情不改变,战争不可能结束,这意味美国必须出卖乌克兰,或者打核战,两者必须选一。
慢慢溜达 发表评论于
扔几个核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几个核弹扔出来还没有解决方案,或者还不能下定决心灭了对方,那就去死吧,这种蠢货还有什么活着的必要
Wenosoul 发表评论于
关键是现在普廷也不知道他按下发射键后,发射出的核弹是否会折返回莫斯科自己的头上,现时报!接下来后,他和他家,就像萨达姆那样,会受到美欧国家如影随形的追杀,直到击毙,现世报。所以,他按下,表明他已经豁出去、告别以前所有的辉煌。问题是:他舍得吗?他会疯吗?
Sunset_beach 发表评论于
本来俄乌战争是欧洲的战争,印度巴西中国印尼愿意置身事外保持中立。如果只是仍几枚小当量战术核武器,欧洲当然会遭受核辐射,但也对欧洲以外的影响也不太大。当年美国在内华达州自己扔了好多个核弹,还率领军队观摩,现在的中子弹核辐射小得多,除了杀伤太残忍,对环境的影响也没啥了不起。但如果扔很多大当量的战略核武,那全世界都会被污染,人人受害,那大家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必须反对。
___1984___ 发表评论于
核战爆发,哪个国家都跑不离地球,大家都被影响。
起码在美国大家能领到碘片,五毛粉红到时候连藏身之地都没有。碘片虽然中国生产,但绝对发不到你们这些韭菜手里。
当你们垂死挣扎,从辐射到肿瘤内外溃烂,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忘记是你们祈求普京打响核战的。
不为什么为什么 发表评论于
核战不是玩笑,别说谁怂不怂,如果核战发生是全人类的事,有些人唯恐事不够大,怂恿这个怂恿那个,自以为可以渔翁得利,打到你家门口,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
裘千里 发表评论于
美欧执意不出兵,
毛子发疯预料中,
核弹横飞谁最怕,
两家红线已开通。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默克尔把自己献给普京,就能给普京消火,世界和平了,老逼养的不要脸
XM25 发表评论于
吓斯基白登吓不着,普京自己先怂了。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放心吧,普京很怕死的,他的命可是要比楼下的老炮之类值钱百万倍,人死了,权力财富,甚至子孙的性命,就都没有了,他再发疯这个还是想的明白的。
京城老炮1950 发表评论于
不要着急,耐下心来静静地等待。暴风雨来临前夜的平静,闹钟在滴答滴答的倒数着.......
=================================
seewhatisee 发表评论于 2022-10-09 14:32:44 普京动用核武器的条件已经都满足了,普京为什么还不动手?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玉石俱焚,一切从新开始可能就是布兰登和葡京都希望看到的。说不定核战并没有说得那么可怕,试一下让大家涨涨见识也无妨。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呵呵,常规战争打垮大鹅的任务交给乌克兰完成,核战争抹掉大鹅的任务交给美帝完成。
不管常规战还是核战,大鹅都是小菜一碟。
战争打到今天,痛在普京身上痛在默克尔心上。
这场战争代价惨重,但是,对世界和平和历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义,人类要进步,要走向文明社会,就是必须付出的学费,无法绕过滴。
平安之夜 发表评论于
定点清零普丁。
黄绿海 发表评论于
普京會啟動核武嗎?
普京要扔幾個戰術核彈,可能性很大。原因是俄國人喜歡用核彈,特別喜歡在家里用,比如挖坑修溝的時候。所以俄羅斯被烏克蘭打急眼了,扔幾個到烏克蘭的可能性很大。
有點麻煩的是中國也是烏克蘭的核保護國之一。當烏克蘭遭到核攻擊,中國理應有所反應。不過中國有沒有膽識反應,誰也不知道。還有俄羅斯應該也不會在乎中國的反應。所以中國因素可以排除在外。
烏克蘭遭到核武攻擊,其他國家一定會回應,特別遠離歐亞大陸的美國,一定以北約的名義進行核還擊。這樣一來,俄羅斯可能也討不到多少便宜。
俄羅斯最後的選擇就是戰略核武。所謂的戰略核武,就是大家一起毀滅。一旦按紐被按下,帶核的飛彈就會自動向事先設定的目標飛去。一旦按下,就不可能終止。沒有停止鍵。世界上所有首都和大中城市都在目標清單上。紐約,華盛頓,北京,上海,巴黎等是絕對在攻擊之列。
當俄羅斯發出核威脅之時,美國不但沒有被嚇倒,反而拱火更積極,惟恐俄羅斯下不了決心。
是不是美國人活得不耐煩了,不怕死?
事實并不是美國人不怕死。那美國為何又不嫌事大呢?
唯一的解釋是俄羅斯的戰略核武程序已經被美國人修改了。因為戰略核武程序不像其他啇用程序,每年測試一下是否導彈向芝加哥飛去。有可能所有美國城市都被從目標表中去掉了。到真正發射時,本來應該飛向美國的導彈,在天上繞一圈又回來了,或者改變軌道飛向美國不喜歡的國家。
諸位,有這種可能性嗎?或者攔截通訊命令,讓導彈轉向?
seewhatisee 发表评论于
普京动用核武器的条件已经都满足了,普京为什么还不动手?
gdx2015 发表评论于
一定要逼普京用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