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夹英文现在是真的觉得low ”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01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

" 腾讯终于给我发 offer 了。"

" 这个项目的 deadline 快到了,我不能出来玩了。"

" 明天有个 meeting,我们一起 brainstorming 一下。"

" 这个可以 pass 掉。"

知乎上至少有 20 个问题,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 如何看待回国人士说话会夹带英文。"

" 为什么有些人聊天时会中英文混用。"

" 为什么很多人在中文里夹杂 ENGLISH。"

等等等等。

当然这种东西是要分的。

比如有人说 " 怎么不把这个 PA 给 BAN 了啊 " 相信没什么人会觉得不爽。

但要有个中国人说 "Today 我要 go to 公司,拿 my 文件去你 home",大家多半会觉得这人精神有点问题。

今天早上,我刷到一个很有趣的答案。

答主认为,除去那些刻意显摆讲英文的或是整句整句彪英文的,其实现在很多人夹的 " 英文 " 并不是英文,只是发音和英语类似的中文。

你觉得奇怪,是因为这些外来词还在被语言吸收的早期,还没有完全成为汉语的一部分。用得久了,你不但不会觉得奇怪,甚至还会以为这就是一个中文词。

比如 " 歇斯底里 ",很多人以为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

但其实它是 hysteria 的音译:

很多词我们已经用习惯了,其实意识不到自己说的其实是英语,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评论:

。。。

02

有意去查了查,发现已经被同化,完全融入我们日常用语的 " 外来语 " 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吃完饭准备开发票,老板会让你把抬头给他。这个 " 抬头 ",其实是 "Title" 的音译。

再比如我们觉得一个人很有趣,会说 " 你真幽默 "。这个 " 幽默 " 也是 "Humour" 的音译。

还有 " 引擎 " 是 "ENGINE" 的音译:

" 迷你 " 是 mini 的音译:

威亚是 wire 的音译: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东西我们叫作 " 蛇果 ",以前同学专门给我科普过 " 蛇果 " 和 " 苹果 " 的区别。

长大才知道,这其实就是苹果的一种,原来在加州栽培,按照美国人简单粗暴的命名习惯,它被称为 "Red Delicious Apple"。香港人在翻译的时候,把它翻译成了 " 红地厘蛇果 ",于是被我们那传成了 " 蛇果 "。

。。。

至于什么 " 沙发 "、" 巧克力 "、" 麦克风 "、" 摩托 "、" 荷尔蒙 "、" 车厘子 "、" 卡通 " 就不谈了,大家一看就能知道是音译。如果细究的话,这些词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算上近代的日语借词,那这个数量就更多了。研究近代中日词汇互相影响领域的沈国威教授对此有过详尽研究。

沈教授对比了中日常用词库后,发现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有 16000 多条同形词。他具体研究了其中 6013 条同形两字词,得出结论:

里面有 2294 条词,本身就是汉语古籍里有的词,比如 " 正义 "、" 福利 "、" 条约 " 等。

1051 条词,是近代西方传教士学习汉语以后,利用汉字把西方著作翻译成汉语,然后在汉字文化圈里输出,比如 " 共产 "、" 改良 "、" 价值 "、" 同志 "、" 宗教 "、" 知识 "、" 自由 " 等等。

有 26 条,是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自创的词汇,比如 " 业绩 "、" 影印 " 等。

有 473 条,在中国古代典籍可以查到用法,但在近代被日本人拿去翻译西方书籍,导致原本词语的意思发生改变,最后又输出回了中国。比如 " 变态 "、" 同情 "、" 成绩 "、" 传统 " 等等。

520 条在中国古代不常用,但被日本人拿出来开始使用的词汇,比如 " 建设 "、" 阶级 "、" 秩序 "、" 治安 " 等。

还有 1650 条,古汉语里从来没有这样的用法,是近现代知识分子从日语里拿过来加入到现代汉语的词。比如 " 百科 "、" 病毒 "、" 暴力 "、" 版权 " 等。

03

当然也不止汉语如此,其他语言也会吸收外来语。

比如你在美国到了一家餐厅,服务员告诉你他们的套餐 50 美元一份。

你说 " 我不想吃套餐,我想单点 ",这个单点叫作 "a la carte",很显然这不是英语词汇,而是来自法语。

你点菜的时候想吃鹅肝,你当然可以说 "Goose liver",但菜单上一般不这么写,它叫 "Foie Gras",来自法语。

你点完菜,服务生会和你说 "Bon Appetit",意思是祝你用餐愉快,这当然也不是英语词,同样来自法语。

事实上你去美国高级餐厅吃一顿饭,基本没办法避开法语词汇,因为高级西餐普遍受到法餐的影响,有些美国高档餐厅服务生会以会说法语为荣。

还有,你想去某某广场,找一家随意的餐厅吃饭。

这个某某广场叫 "PLAZA",来自西班牙语。

随意的小饭店叫 "Cafe",来自法语。

送小孩去幼儿园,幼儿园叫 "Kindergarten",来自德语。

庆祝节日,节日是 "Fest",也来自德语。

甚至我们都学过的 "piano",也是来自意大利语的词汇。

当然也不止从印欧语系吸收词汇,英语也会受日语的影响。除了 "Typhoon"、"sushi"、"tsunami"、"Origami" 以外,甚至 "EMOJI",其实也是日语 " 绘文字 " 的音译。

说回汉语。

无论 " 幽默 " 也好," 百科 " 也罢,在这些词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一定有不少人反感,觉得这些词会让汉语变得 " 不纯粹 "。

但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再回头看看,你会觉得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现在用这些词的人绝对不会觉得自己在用外语,因为这些外来词早就成了汉语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汉语一直积极吸收外来词,才让我们的语言一直保有旺盛的生命力。毕竟只要是活着的语言,就一定会吸收融合外来语。

我相信现在流行的 "P 图 "、"PPT"、"LOW"、"EMO",在几十年后一定也会在汉语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事实上这些词在汉语里的用法已经有了变化,和英语原来的意思已经有不小的差别了。

当这些词有了自己的固定用法后,你就很难找到一个简洁恰当的词语去翻译它了,也没必要强行去翻译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其承载的是大家想要交流的意愿,大家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能听懂的话倒也没必要太过上纲上线。用得舒服就行。

-END-

历史又一村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的玻璃心! 整个国家巳经彻底疯了!连这也要管。整个文化,自由,精神大倒退。没救了!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按照文中的歪理,英文都源自于中国。
发表评论于
long time no see 现在都成了很普通的英语了。
香的花生米 发表评论于
这个对老移民来说是自然现象,因为人的大脑有时就捡快的,中文、英文那个在脑子出现就说那个,当然环境因素除外,我儿子女儿学法语学英文,他们就法法英英的对话,到我面前就中中英英的混着讲,没有中文拿英文代替,我不会法语。但国内有时觉着我们做作,说话要夹杂英文。
stvw 发表评论于
只要听者懂点英语,中文夹英文大多是最佳表达方式(正式文件、出版物例外)。因为许多内容的中文表达不及英文贴切或生动。
逐风 发表评论于
有的时候确实有点难。我国内有个发小跟俺一样,是个体育迷。喜欢NBA和英超。俺在美国都是听英语的包括各种人名队名地名。他是一个英文字都不懂,还好俺的中文过关。但有的时候交流起来还是挺费力的。人一急不知如何译成中文。
一带一路 发表评论于
中文夾英文明显半吊子,中文肯定不好英文肯定也不好;因为他们不能完整的用一种语言叙述事情
tintin9999 发表评论于
谁能告诉我阿米托佛是什么意思?
知我是谁 发表评论于
恶意解释:文化侵略,善意解释:语言同化。
Radianz 发表评论于
如果对某人来说某个英文单词最能反映某个生活经历片段,实际蹦出来英文是自然反映。 许多人是在英文环境下生活工作多年的。
本人孩子美国出生,一小为了让他学好中文在上学前在中国由长辈抚养。 上学后希望家里一直讲中文。但随时间,在辅导孩子作业及教育过程中不知不觉最后全是英文,因为这样和他沟通最有效。结果他现在中文几乎不会。
语言和长期生活和工作有直接关系,本来就是交流工具。 许多美国的事在美国用中文单词替代也感觉不顺,和怪怪的,不是么? 看你在那习惯生活了。
高崎 发表评论于
习惯就好了,日文里就有很多外来语,而且每年都在增加。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明白作者的想法,认同多数网友的观点。这种现象是社会走到这个阶段的必然现象,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现象。总会有人不适应,百般挑剔。就像某些观点认为的那样,作者写出这篇文章,对参与到这种文化现象之中的人,称之为Low, 自己难道不Low吗?因为你自己就在中英文混杂啊?是不是很funny?
mudanxianzi 发表评论于
鸡同鸭讲
徐宿淮 发表评论于
中文夹英文的反而是国内没出过国的职场人,我回国都是100%的中文,除非有个词一时没想起来中文。反倒是他们不时加几个英文词。他们人人都有洋名,Peter最多。而我只有中文拼音名。
size0 发表评论于
外国地名,人民,常用药品拉丁名字,另外外国人创新出来的理论,产品以及概念,并在国际上流行使用的术语,都应该使用外国文字,没必要翻译!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就没必要使用英语的。当然,中国要想关门自己玩,全中文最好。问题是,关上门,也就没了外来语的进口,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也许,关上门自己玩最合适中国。
size0 发表评论于
feature, function, attribute, equation, 等等用英文在工作中交流方便,中文翻译都是会意,有些不准确。还有药品等,paracetamol,在新冠期间准确掌握药品拉丁名字很重要。跟只能感性思维的人说不清道理!
size0 发表评论于
把外语完全翻译成中文,会意的,翻译得好还行,有些全是按发音变成中文,特别是外国人民和地名。到了国外,得重新学习一遍。有毛线效率啊?!中国人能读韩语拼音就该能读懂字母,Florence 就该是Florence, 什么佛罗伦萨,翡冷翠啊,多此一举!更不要说数理化和工程里的英文的,查资料,交流,还是英文快!语言是什么?首先是交流的工具。工具基本功能是什么,好用,方便,高效!什么叫low,在中文中用这类英文才是low!
柳小波 发表评论于
“中文夹英文现在是真的觉得low ”
~~~~~

这个low用哪个中文替代好?请在十秒内完成。(十秒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离谱了)
hombre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在美国华人之间这么说没什么问题。在中国就没必要了。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英语好的人夹带一些英语词是可以的。但是要妥当。如果对方英语不好就别那样做。人家听不懂会对你很反感的。
已经4段 发表评论于
汉语除了在古代影响了日本,几乎对现代文明没啥贡献,很少进入其他语言,确实是中共执政,背离了世界潮流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回到上海与过去的同学在一起,谈起中国刚出现不久的新生事物上海股市。他们说的热火朝天。说实话很多我听不懂,需要心中翻译成英文才能猜测他们说的是什么。就如同现在的NBA没想到在中国有众多的粉丝。看到他们说的那些明星的名字都不知道说的是谁,需要猜测英文原名是什么。遇到中文外号那就完全没法猜出他们说的是谁。
ajaja 发表评论于
作者举的所有这些已经被汉语吸收的例子有个共同点是已经有了固定的对应的汉字来表达。
被很多人反感的甚至觉得脑子不正常的是那些有非常常见的固定的中文词汇,而他非要用英文单词夹在中文里面。比如这样的:

娃在一个fortune 100的tech做intern。今天是最后一天 。她的manager对她的工作很满意,隔壁组的manager专门schedule了一个meeting感谢她的一个project给他们组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赢得了新客户,告诉她director把她的成果报到了他们的sr. Director那里。

娃收摊的同时查了一下他们公司的organization chart,看看sr. Director 是哪里毕业的, 还查了sr. Director的上级,i.e. VP, senior VP都是哪毕业的。
嘟嘟囔囔大总裁 发表评论于
妒贤忌能的办法真是多,由习大大领队,一往无前。
ctrls 发表评论于
马克思主义,句号
kelvin219 发表评论于
中文翻译有些有歧义,直觉上英文更准确些,这确实是养成的一定的双语种思考习惯造成的,跟显摆没关系
cczz 发表评论于
写标题的人自己骂自己也很low。因为中文加英文
天台坐客 发表评论于
我们现在用的很多工作和专业词汇当初出国时中国根本没有汉语的翻译,有些在国外也是后来才有的。你要我现在回去不补中文怎么可能不夹英语?
较瘦美美 发表评论于
老中闲人多,超喜欢管别人的闲事。
worley 发表评论于
楼下说的对,咱们说stock option, 说restricted stock unit(RSU)习惯了,说成中文,对方反而听不懂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還是NMSL CNMB 最有中國特色
worley 发表评论于
交流双方感觉自然就行,如果美国的两个华人交流显然说offer和brainstorming更自然。说聘书和头脑风暴有点奇怪。
ETFonly 发表评论于
中文夹英文现在是真的觉得low---说这句话的人,自身就够差劲,不咋地,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中文夹英文。
maina 发表评论于
不是吧,要成为汉语的一部分就必须要用对应的汉字,不能用汉字表达的不算。
dropfrog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蛮中肯的,娓娓道来,不偏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