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巨大的不确定里,过着非必要的基本生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01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曾说过,因为被迫流亡:

我的生活在世界大战爆发前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临时感觉。我每做一件事总要告诫自己,这件事还不是真正算数的。

他在维也纳租了一小套公寓房间,但那里也仅仅是一个临时歇脚处;

他写作,但他把它们当作在真正开始创作前的试笔;

别人都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但他还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初学者、一个在自己面前还有许多时间的起步者。

他有意避免在一个地方久住,以避免和某一个固定的地方在感情上依依不舍;他宁愿住最狭小的房间,买最简单的家具,以便可以随时出去旅行。

茨威格总结道:

我们的生活无意之中已经变成临时性的了,不能再作长远安排。

这种生活的临时状态,我想,最近滞留在三亚的8万多游客,应该深有体会吧。

自8月6日起,三亚开启了全域静态管理,全市范围限制人员流动,机场的航班全部取消,据报道有8万人滞留在三亚。



昨天(8月6日)下午,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三亚已成立订单退订工作专班,酒店为滞留在住游客提供半价优惠续住服务,游客在完成7天风险排查后经评估后可离岛。

但8万多人的计划已经被打乱,即使半价,有些酒店还要2800块一晚。

由于滞留人员太多,三亚回程机票暴涨,今日直飞上海一票难求,公务舱一万多元。



有人调侃说:现在被关三亚的,和几个月前被关上海的可能是同一批人。

虽然是玩笑,但大家都明白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想都觉得心酸。

好不容易熬过了封锁,想着来三亚享受阳光、沙滩、大海和自由,没想到又一次遭遇变故。

“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就像一个网友所说的:

疫情都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出去玩的时候都应该有点这方面的思想准备,意外赶上了就好好配合,也没什么可过多抱怨的。

到底是“好好配合”,还是“过多抱怨”,因人而异;但我们的生活早就进入了某种临时状态,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疫情防控虽不是战争,但在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打断并管控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我们和平时代的“新型战争”。

在这种状态中,我们都得像茨威格说的那样,培养和练习一种“临时观念”,以便在遭遇不确定性时,心情不致过于沉重。

02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有个河南人,怕疫情回不了老家,提前在老家把年过了。

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信仰和图腾。为了那短短几天的热闹,十几亿中国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回家过年,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DNA里的笃信!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家过年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都成了一件那么不确定的事,成了一件那么奢侈的事?

有人说,这种情节,最出色的作家都不一定写得出来。

有人说,这也是历史。

没错,这是我们时代的新历史和新文学。无比真实,又异常魔幻。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变了?

这种变,不是指出门戴口罩,到处验健康码,隔三差五做核酸。

而是一种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由自己把控的不确定性。

前段时间,我回了趟安徽老家,参加外甥的婚礼。

他们的婚礼,本来想在今年正月里办的,可女方妈妈没同意,说要到今年腊月才能办。

后来出了点状况,双方约定好6月办。可当时受上海疫情波及,在浙江打工的女方一家都没办法回老家,于是婚期一推再推,直到定在了7月8日。

在我们皖北,结婚是要请唢呐班子演奏的。唢呐班的人跟我姐和姐夫说,都往后推好几次了,不能再推了。

可我姐和姐夫也很委屈啊,能不能举办婚礼,什么时候举办,早就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以前结婚,都是找先生推算,又是生辰八字又是阴阳风水的,非得要挑一个好日子不可。可到了现在,没有疫情爆发的日子,就是结婚的好日子。

红事还能挑日子,白事就没辙了。前几个月,我们附近一个村子,有位老太太去世了,可她儿子在疫情期间的上海回不来。家人把她冻在冰棺里,等待儿子回来。可上海一直没“解封”,最后等了一个多月,家人无奈,只能下葬。

下葬时,都没有儿子扛幡棍子,这在我们那里被认为是莫大的遗憾。

死都死得不是时候。

03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类似的诗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体可感。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止是随口一说的俗语,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下个月可能真的做不了了。

所以,抓紧时间结婚,抓紧时间过生日,抓紧时间旅行,甚至,抓紧时间过年啊。

在不确定性成为了常态的当下,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有无数的非必要在等着我们。

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旅行、非必要不回乡、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参加、非必要不举办、非必要不承办……

我们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里,过着一种非必要的基本生活。

可出门看一朵花,必要吗?下楼斩一只鸭子,必要吗?和爱人在公园里散步,必要吗?回老家过一个热闹的新年,必要吗?办一场可以回味多年的婚礼,必要吗?来一场久违的旅行,必要吗?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些“非必要”是过分的吗?是奢侈的吗?

不过分,但在如今的环境里,真的奢侈了。

明天会发生什么,老百姓心里都是没底的,我们的生活早就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说不定突然宣布全城静默,又说不定健康码突然变黄,又说不定来玩的时候好好的结果回不去了……

就连制定下个月的计划,心里都是惴惴不安的。

茨威格说:我的生活无意之中已经变成临时性的了,不能再作长远安排。

于是,我们被迫活在了当下。

可这已经是疫情第三年了,我们还像2020年初一样,说静默就静默,说红码就红码。

啥时候是个头啊?

要做手脚滴 发表评论于
坐等这奇葩的清零自残蠢举啥时结束,国外早就不当一回事了,身边凡是认识的朋友都得过了,有人第二次得,根本没事一样。习猪就是要驯服中国人,几千年难遇的大好机会让屁民偷着乐吧。
luckystarweiwei 发表评论于
国外哪儿有巨大的不确定?!都歌舞升平了好吗
luck86 发表评论于
其实现在在国外,也是一样还活在巨大的不确定里,中国过去两年已经够消停的了。
读者A 发表评论于
天朝人民,继续偷着乐、要世人抄作业
tsingdao355 发表评论于
啥时候是尽头?全国67%的人都得过新冠,就是尽头

中国的问题是得过新冠的人太少了,死于新冠的人太少了

所以夸大了新冠的恐惧,得过,死过,就知道新冠没那么可怕
梦回长池 发表评论于
哈哈,开一个非必要的会,选一个非必要的书记,不同意,坚决支持习蝉连任,把加速和清零事业进行到底。
XM25 发表评论于
开一次非必要的会,选一个非必要的总书记。
鬼不灵 发表评论于

上上下下都唯一个人马首是瞻, 亲自部署清零, 14亿人,不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肠胃, 还是如草芥的屁民, 都要感恩。 牢骚话都不敢大声说, 2022年? 更像是1822年。
赵Q 发表评论于
清光,封光,测光,老习这新三光政策比起鬼子狠多啦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停止清零政策,就当流感应对就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想不开1 发表评论于
机票为什么涨?这不是发国难财吗?
kybluegrass 发表评论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中国疫苗有效性「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