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期刊:中国放弃清零将引发"海啸"、160万人丧生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彭博信息报导,上海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Nature)发表研究论文指出,大陆若放弃清零政策,让具有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变异株任意传播,可能引发感染的”海啸”,导致160万人丧生。

研究论文指出,大陆3月的催打疫苗行动所达到的免疫水平,不足以预防Omicron疫情的爆发,将使加护病房被淹没。论文指大陆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低,而且大陆依赖效果较差的国产疫苗。

论文指出,大陆若不采取普筛和严格封城措施,可能在5月到7月之间爆发大流行,造成1亿1220万有症状的病例、510万人住院、160万人死亡。

相关新闻:世卫吁中国改变“清零” 研究警告冒然放弃恐百万死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但疫情仍在肆虐。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周二罕见表态称,中国的“清零”政策无法持续,应改变作法。与此同时,中国及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指出,在没有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放弃清零,恐危及百万人性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周二(5月10日),针对中国“清零”政策罕见表态。

谭德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考虑到病毒的表现还有我们现在对未来的预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他补充道,世卫已与中国专家讨论过此问题,并表达了“清零”政策“不可持续”的想法。

他说,“转变非常重要”,如今对该病毒更加了解,也有更好的抗疫工具,是时候改变策略了。

世卫紧急事务主任瑞安(Mike Ryan )接著表示,自2019年底武汉爆发疫情以来,中国已通报15000人死亡——这个数字比起美国的近100万人、巴西的66万多人和印度的52万多人相比,相对较低,考虑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想要采取强硬的措施来遏制新冠病毒传染,是可以理解的”,但还需要考虑清零对人权的影响。

对于中国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数,外界对官方统计的可靠性一直有所质疑。

瑞安称:“我们需要在控制措施与其对社会、社会的影响之间取得平衡,这并不总是容易校准的。”

中国坚持“清零政策”,该政策导致数百万人持续被迫封锁在家。上海自3月底以来,已经封城超过一个半月,居民的愤怒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疫情持续的北京则严阵以待。

过去2个月,严格防疫措施引发许多争议,包含强迫患者带至环境不佳的方舱医院、强制规定封锁在家“足不出户”、防疫工作人员或警察过度强硬“执法”等,受到许多中国民众批判。

中美研究:冒然放弃“清零”风险高

面对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大多数西方国家已陆续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疫情以来一直“清零”的台湾,自4月底疫情爆发后正逐渐转向“共存”。外界关注中国未来是否可能松动立场。

近期有中国及美国的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中国不采取任何保障措施、冒然放弃清零政策,恐面臨超过150万人确诊死亡的风险。

根据路透社周二(5月10日)的报道,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中国复旦大学,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的支持,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研究透过模型预测,若没有适当的保障措施,例如加强疫苗接种和治疗支持,根据搜集到的有关全球数据,对重症监护的最高峰需求将超载15倍,可能导致约150万人染疫死亡。

然而该研究也指出,中国完全放弃“清零”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风险,但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大大减轻影响。如果重点关注疫苗接种——中国80岁以上老人只有约50%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并在保持部分限制的同时提供抗病毒药物,死亡人数可能大大减少。

熟悉该项研究的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高本恩(Ben Cowling)博士表示:“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提供了摆脱‘清零’的机会。我想不出现在还有什么可以等待的。”但他也警告,过渡必须是渐进的。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

中国防疫专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人,日前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撰文谈上海疫情。该医学专家团队表示,上海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封锁在所难免,“病毒扩散到其他地方......可能会产生难以想像的严重后果。”

该文章称,“上海和其他城市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将有助于度过目前全国人口免疫屏障尚薄弱的短暂阶段”,并指出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中,仍有约4900万人尚未接种疫苗。

4月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则曾表示,中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平衡,“‘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臨严重挤兑风险”。

他称,“动态清零”为加强疫苗接种,加快药物、疫苗的研发留出了时间窗口。

wenzun8224 发表评论于
伟大的新中国传承着千年古国的“人亡政息”的光荣传统,现在正处在“胡不食肉糜”灿烂辉煌的时代!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中共提出在疫情中保护弱势群体的思路本身是正确的。执行过程当中的问题可以学习深圳和广州来解决。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其实我觉得ZG的政策是为了竞争,宣传是为了洗脑,问题是国内可以洗,国外洗不通,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最重视人权,保护每一条生命,西方政府的做法是草菅人命。其实,这两个中间有很多其它的选项,中国不用学习西方,但是事实证明中国现在的清零也是不可持续的,最后只好用各种新发明的名词来自圆其说,比如动态清零,异地清零,反正就是我的地盘上没有
zzlbentley 发表评论于
其实中共的小算盘别人都清楚,避免更多的新冠死亡人数只是一个幌子,连几千万人的饿死中共都瞒得住,连64证据确凿的平民屠杀都不追究,每年中国心血管糖尿病近亿的死亡数,武汉当年新冠的实际死亡到现在都没有公布真相,还会在乎区区几百万老年患者的新冠疾病死亡?更何况新冠就死亡率来讲,只要大致符合其他国家统计,不会有太多国际质疑。现在问题是,如果学习其他国家采取半开放政策,则会暴露出很多其他问题,包括疫苗有效率,重症死亡统计异常,进而导致民众对疫苗可靠性以及之前数字准确性的质疑,甚至引发对于中共强制清零政策追责,这将是对于中共集权权威的严重打击,对习包子的双重打脸,领袖权威绝对高于屁民的生命
Vhuang 发表评论于
这个模型大致是准确的。说明了一下放开不行。问题是清零也很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搞出来Omicron疫苗能(也许结合清零)迅速清光病毒。这和放开让全民通过染病而获得免疫力是一样的效果。但避免了放开导致的医院失去救治能力而导致的大量无谓死亡。问题是这疫苗一时也搞不出来。
tesuji 发表评论于
其实中国的疫苗是不错的,如果使用西方的疫苗,用美国的死亡率做参照,如果中国躺平,死亡数目应该是数百万计,关于清零的争议归根到底是中西方对死亡的观念不同,英国早早就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观点是有其根源的。
visa888 发表评论于
不是一直说国产疫苗很牛吗?现在为了证明现在的清零政策,又说作用有限。 有真话吗?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可以理解上海疫情爆发后需要采取强制隔离的要求。看看台湾这几天的乱象就知道。
OldPortland 发表评论于
These brick houses, officials and scholars are talking nonsense! How many people die from the flu every winter, millions!
北1 发表评论于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真是不称职,说出这种不专业的胡话!
加拿大小毛驴 发表评论于
14亿人口的基数,死亡160万人,死亡率是多少?答案是千分之一点一。吓唬小孩儿呢?
newyorkmimi 发表评论于
看了许多评论,这一个评论最好;‘哈哈哈 那就继续清零呗 高兴就好’
何西2017 发表评论于
疫苗作用有限
何西2017 发表评论于
的确如此,看美国死了多少做参考
两勺咖啡 发表评论于
让世卫或者其他国家下指导棋?他们够资格吗?
土拨鼠拨土 发表评论于
这意思就是说中国人打的是伪疫苗。没有疫苗前搞清零可以理解,有了疫苗还要搞清零,而且病毒的死亡率也没有一开始那么高,这又是什么神思维?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Nature坏了良心刊登这种掩盖真相的文章。中国疫苗效果不行,又不肯进口mRNA疫苗才导致目前的恐怖局面。
红米2019 发表评论于
Here is the paper:
******nature***/articles/s41591-022-01855-7
河西海龟 发表评论于
说的好像清零以后中国人都不死了。
smart321 发表评论于
美国都死100万,中国死150也很正常,现在这么搞,死的人数也不比150万少多少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哈哈哈 那就继续清零呗 高兴就好
泰傻 发表评论于
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康辉
fonsony 发表评论于
香港七百万人短时间内死了九千多人、
玄野 发表评论于
谭书记率先反水了。
gunit 发表评论于
再接再厉封吧,我是吃瓜老江
dust2013 发表评论于
这种御用文人发这文章的绝对没安好心。先不说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每年中国流感死亡有统计的也快100万了。这种持续封锁的可行性又有多大?除非政府解决民生,否则就闭嘴
轩辕剑 发表评论于
伪科学!
为了维稳犭者头,什么下三烂的手段都厚颜无耻的使用。
“自2019年底武汉爆发疫情以来,中国已通报15000人死亡——这个数字比起美国的近100万人、巴西的66万多人和印度的52万多人相比,相对较低,”二者数据是如何统计的?可以相比吗???
“论文指出,大陆若不采取普筛和严格封城措施,可能在5月到7月之间爆发大流行,造成1亿1220万有症状的病例、510万人住院、160万人死亡。”这个“160万人死亡”又基于何种方法统计???
搅浑水的一派胡言!
tamany_me 发表评论于
无论疫苗或药物现阶段如何或者现在是否显效,人类最终还是需要摆脱愚昧落后的手段,追求科学的方法来最终解决防疫,第一是防护=较有效的疫苗,第二是治疗=较有效的药物,可是我们看到,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完全背离这种路线或者直接说是背离科学方式的,复旦论文只是一个模型,因为他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他又不能用“抗疫就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来解释,所以明显捉襟见肘,没有可信性。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台湾打疫苗副反应而死亡的总人数超过得新冠而死亡的总人数。为何打疫苗?很奇怪的结果。
谷惠子 发表评论于
与俄罗斯一个德性。俄军在乌克兰耗着是为了普京的面子。中国非要清零也是为了习总的面子,因为习总刚在奥运会表彰大会上说过如果防疫也有比赛,中国会是金牌。

上面有了习总的愿望,自然就会有马屁精在自然上论述清零如何英明正确了。城里这些挺俄的五毛也都清一色地支持清零。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过去两年不引进mRNA疫苗,光顾着庆功了
ethanyy 发表评论于
好像在和两年前的国人跨时空对话。
超级电脑 发表评论于
台湾现在正在做从清零政策到放弃清零政策的实验,大陆可以坐等台湾的实验结果再做决定也可以。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这种事情不需要争论。一切都听习胖的错不了。中国还有几百座城市还没有封掉。一定至少要都轮一遍才行。不然上海郑州有意见。
size0 发表评论于
欧美疫苗施打的数据证明疫苗保护重症和死亡有效,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高风险人群。另外,西方的数据也证明青壮年就算不打疫苗,感染后也普遍可以扛过变种。如果灭活疫苗保护力不足,中国应该马上购买mRNA疫苗,给老人以及高风险人群施打。当然打疫苗有风险,但是感染也有重症和死亡风险,科普工作做好,让人们自己选择。相信老人和高风险人群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njfox 发表评论于
皇上做愚蠢决定时总喜欢找点科学依据。当年钱学森也证明了亩产万斤的可行性,这篇文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能让包子坚持清零,加速灭亡。
红烧茄子- 发表评论于
中国每年自然死亡人口超过1000万,增加16%的死亡应该不至于使医疗系统崩溃。
是否坚持清零,应该交由全国人大决定,只要是人民的选择,人民自然会接受后果。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放弃清零160万人丧生,但2020年封城清零,多死了近500万。

citybiker 发表评论于
扯犊子,俺们有莲花清瘟加白云山板蓝根护身,小小病毒,能耐我何?
Panda44 发表评论于
嚇吓老百姓,毫无科学根据。
maina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问题就在于不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先不说最终放不放弃清零,如果允许自由发表意见,一定会有很多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数据和研究来告诉大家,即使不清零也不是非大量死人不可。面对噢米克戎,不清零也不“海啸”的国家多了去了。认为自己一放松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差的,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极端不自信的表现。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人命关天最重要。给欧美机会转移供应链
shakuras2000 发表评论于
没有人要求中国马上放开
中国应该做的是,让复星生产mRNA疫苗,加速接种;生产呼吸机,短期培训护士医生
这些去年就可以开始做了,现在的情况应该是智商正常的人都能预测到的,可惜上面自我催眠了
sunychen23 发表评论于
上海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和张weiwei一个地方出来的吧,信用度为负值
天台坐客 发表评论于
一句话,包子不能走,加速师是最宝贵的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说的是对的,按中国的国情,清零是必要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解决燃眉之急再说。
MuYuXin 发表评论于
上海死亡率0.086% 1亿多人染疾死亡不到10万
北卡山人 发表评论于
中国每年正常死亡人数大概是14亿人口除以80岁的平均寿命,即1750万人。新冠死亡只不过占总数10%,而且新冠死亡的人口中85%就是本来要正常去的老年人。所以净增加死亡人数也就20万。清零搞得很多正常人口无法得到及时医治而死亡,恐怕不止20万吧?加上清零的巨大经济损失,根本不划算
挺没劲 发表评论于
要狠得下心死个几十万才敢完全放开,这还是说在全部接种最好疫苗的情况下。全面放开,即使全部接种也会有几亿人会被传染,低死亡率也最终会死很多人。完全放开肯定不可能,但像中国现在这样把这个当做唯一而且最致命的病毒来防范也是非常不可取的。起码要能正常就医,保障正常供给。看看台湾这波怎么样吧,也可以给大陆一个借鉴。
mudanxianzi 发表评论于
抗疫大革命,灭四害,搞运动。最后经济完蛋,饿肚子
lanxf126 发表评论于
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包子亲自指挥,中国百姓就玩完了。
打印 发表评论于
鬼政策再执行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