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时评:美国、伊朗矛盾激化,中国坐收渔人之利?

京港台:2020-1-6 05:34| 来源:VOA | 评论( 70 )  | 我来说几句


时评:美国、伊朗矛盾激化,中国坐收渔人之利?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突发!中东战争再开打

  

  1月5日,在伊朗的玛瑟赫德市,苏莱曼尼和其他人的棺材被抬上了卡车。周围是悼念的人群。

  华盛顿 — 

  伊朗“圣城军”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美军炸死后,美国和伊朗的矛盾高度激化。很多观察人士担心,特朗普政府此次的“斩杀行动”可能让美国进一步陷入中东困境,无暇真正实施其“印太”战略,从而缓解中国的压力。同时,美伊冲突还会将伊朗进一步推向中国。与此同时,在中国,已经有人说,如果美国和伊朗打起来,中国将再次赢得5到10年的发展机遇。

  美国或再次陷入中东泥潭

  苏莱曼尼死后不久,伊朗政府誓言报复。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将成为美国和伊朗较量的战场。

  星期六(1月4日)伊拉克几处地点遭到袭击似乎提供了验证,虽然伊朗并没有宣称对此负责,也没有任何组织立即声称对这些袭击事件负责。但路透社的报道说,得到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真主党旅(Kataib Hezbollah)4日向伊拉克政府军发出了警告,要他们远离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

  另外,为了应对伊朗可能的报复性袭击,美国领导的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多国联盟表示,美军已经暂停了多年来在两国打击伊斯兰国和培训两国地方力量的行动。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项目主任乔恩·阿尔特曼(Jon Alterman)1月3日在给媒体的评论中写道,苏莱曼尼被杀,美国有可能被进一步拖入中东的战事中。

  他说,伊朗一定会做出回应,让自己站在未来几年美国外交政策考量的最前沿。而美国也将被拖入十多年来五角大楼一直试图逃脱的阴影战中。他说,采取这一行动的结果是,美国将在军事上进一步困于中东,尽管特朗普总统宣誓要离开该地区。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1月3日在题为“美伊(朗)冲突和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的报告中说, 在苏拉曼尼死后,美国和伊朗的紧张关系很有可能升级为重大的冲突。

  1月4日,美国继续向中东地区增派部队,为当地的紧张局势做好准备。预计,再过几天,这只快速反应部队的3500人将部署完毕。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之前表示,这一部署是“针对美国人员和设施受到的威胁程度增加”而采取的“一项适当和预防性的行动”。

  将无力顾及与中国的竞争?

  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升级,令观察人士觉得这可能会影响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一直推进的“印太”战略的实施。

  总部设在日本(专题)的《外交官》网站1月4日一篇题为“美伊(朗)冲突对特朗普总统的亚洲政策意味着什么?“的文章说,苏莱曼尼的死亡令外界关注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将注意力从亚洲、从美中竞争中移开,转向中东。

  作者在文中写道:“可以肯定的是,朝鲜(专题)和中国政策等重大问题将继续引起华盛顿的注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期待中东是否可能再次使美国的注意力转移,从亚太重心、特别是与中国的竞争的努力中转移的问题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不是从言辞上,而是从高水平的时间和关注度方面去衡量。”

  文章说,如何平衡美国在中东和亚太利益的需求是自小布什总统以来的美国历届总统都要面对的两难困境。文章说,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包括中东在内地区拥有全球利益,但是,亚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不断扩大。因为伊拉克战争,小布什政府被批评对中东“过度投入”,而奥巴马政府甚至在叙利亚危机的时候因为纠结于“亚洲再平衡”战略,则被批评对中东“投入不够”。

  中国不少评论人士认为,因为美国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国赢得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他们至今都把9·11事件视为美国政府对华态度的转折点。2000年总统竞选期间,小布什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上任后承诺竭尽所能保卫台湾(专题)。9·11事件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中国表示支持小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而小布什政府也意识到,中国在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问题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朋友,不再把中国当成对手。

  印度(专题)英文报,《印度斯坦时报》1月3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说,伊朗问题可能会导致特朗普政府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无法真正实施,从而为中国留下空间,缓解了中国的压力。

  2017年年底,特朗普借其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次亚太之行,宣示了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度斯坦时报》的文章说,特朗普政府还需要进一步给“印太”战略增加实质性内容。但是苏莱曼尼的死亡,给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带来风险。 “与伊朗的紧张关系让美国政策制定者分心,可能会导致印太战略流于言辞,而非实质。”

  美国智库国防重点(Defense Priorities)的政策主任本杰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如果美国进一步陷入中东,对中国确实有利。

  他说:“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是希望避免于美国在亚洲陷入军事竞争的。如果美国让自己进一步陷入中东的泥潭,没有能力真正转向特朗普政府希望的大国竞争,与中国的竞争。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让中国看到了温和的希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力量项目负责人葛莱仪( Bonnie Glaser)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说,“如果美国和伊朗开战,对美国为美中竞争所作的努力来说肯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已经有网友问道:“本拉登给我们争取了10年的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然后阿拉伯世界又给我们争取了10年,然后这次美国跟伊朗干起来,能不能给中国再创造1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会不会从这个角度来讲,反而对中国比较有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台湾公视采访时在被问道如何看待上述说法时表示,虽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制定政策和战略时应该“立足自身”,“强身健体”,“关键把自己的事做好”,但是,外部有机遇,中国也应该要抓住。金灿荣还强调说,中国总的来说,是希望伊朗和美国的矛盾得到控制的。

  美伊(朗)战争,将会把伊朗进一步推入中国之手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是新美国安全中心的资深研究员。他去年6月在《纽约(专题)时报》发表文章说,美国在中东的对手不是伊朗,而是中国。

  他当时警告说:“美国对伊朗发起战争,将会把这个国家进一步推到中国手里,后者已经占到伊朗全部能源贸易的近三分之一。尽管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制裁,加上北京与华盛顿贸易谈判的复杂性,可能会削弱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关系,但双方最终将找到进行合作并挫败美国的方法。”

  2018年5月,美国白宫宣布退出奥巴马政府2015年与世界大国签订的暂停对伊朗制裁的伊核协议,逐步重启所有制裁,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相反,中国与伊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用卡普兰的话说,在美国考虑与伊朗开战的同时,中国人正在参与到当地的贸易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瓜达尔是“一带一路”倡议海事方面的关键,但中国在伊朗的兴趣既有陆地,也有海洋。中国目前在中亚建起的各种路线,已经将中国与伊朗连了起来--这是欧亚大陆一个无可匹敌的组合,伊朗在那里是一个人口和地理方面的组织点。

  2019年底,中国、伊朗、俄罗斯海军在印度洋北部的阿曼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三国40年来首次举行联合军演。

  除此之外,伊朗通讯社12月31日报道,中国银行将向伊朗提供37亿美元(约合257亿元人民币(专题))的资金援助,用来加快伊朗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扩张。有人认为,与伊朗和俄罗斯的联合军演,以及向伊朗提供资金援助,显示中国已经公开、坚定支持伊朗。

  在美伊(朗)问题上,中国政府除了严词谴责不会有其他行动

  但是另有分析人士认为, 中国在美国和伊朗的紧张关系上,中国除了会严厉谴责美军在巴格达的空袭外,并不会采取其他行动。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星期五的一篇文章说,即便是中国与伊朗关系密切,苏拉曼尼的死亡对美中关系,甚至眼下贸易谈判的影响相当有限。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伊朗专家阿德南·马扎雷(Adnan Mazarei)的话说,尽管中国与伊朗关系密切,但是,仍然会把美国当成自己大的贸易伙伴。他还说:“而且,近来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会使他们(北京)极不愿意出来发表任何宣言”。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东部副主任的马扎雷说,“这三个国家(美、中、伊)都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贸易政策。”

  最新的报道说,中国贸易代表团已重整计划,将在1月13日,赶赴华盛顿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于1月16日返回 。

  美国智库国防重点(Defense Priorities)的政策主任本杰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除了考虑美国的情绪外, 中国也有其他的考量。

  他说:“总的说来,美国不破坏该地区,不制造更多的紧张局势符合中国的利益所在。如果美国这么做, 这将会根本影响能源航运的价格。我相信,中国是希望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的, 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纽约时报》1月3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说,俄罗斯和中国可能会强烈反对美国发动袭击,但是,就像他们不会干预美国入侵伊拉克或推翻利比亚政府那样,中俄也不太会介入美国与伊朗的冲突。

  除此之外,中国与伊朗在的区域对手沙特阿拉伯维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中东保持微妙的平衡。2016年,中国领导人称在中东将坚持“不寻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填补权力真空”的三不原则。

相关专题:伊朗,美国,以色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军事动态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20: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