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李强政府第一份经济成绩单够惨 3架引擎全没了(图)

联合早报 0

在一系列不利因素铸成的阴霾气氛下,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达到5.2%,实现了官方年初定下的5%左右目标,可见中央政府去年第三季以来紧急推出的各项救市措施,勉强撑住了大局。

这是李强接任国务院总理后,中国第一次公布全年经济增长数据。虽然他的任期去年3月才正式开始,但也算是他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

在当前环境下,堪称不易。不过,细看经济数据下的具体分项,可见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2023年中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基础设施投资只增长5.9%,不如预期。

出口仅仅增长0.6%,远不及2022年10.5%的增长,而且若以美元计算,出口更是减少4.6%,呈现2016年来首次下跌。

消费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抹亮色,去年的社会消费增长高达7.2%。可惜居民消费在中国经济的占比太少,还不到四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拉动力还不够。要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就得先解决薪金增幅、社会福利不足与就业问题。而暂停了四个月的青年就业数据也再次公布,官方修改了统计方式,不包含在校生的16岁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14.9%,从去年公布的最高点下滑,但仍然高企。

综合来看,中国原有的三大增长引擎:基建投资、房地产(2023年房地产投资负增长9.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5%)和出口,都在减速熄火中,有业内人士形容“三架引擎全没了”。

再回头看官方公布的5.2%增长,若换成美元计算,实际上是减少0.5%。这是中国以美元计算的名义GDP在29年来首次减少,代表着中美经济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达到5.2%,实现了官方年初定下的5%左右目标。作者说,虽然李强的任期去年3月才正式开始,但也算是他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彭博社)

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国国家统计局在星期三(1月17日)同时公布,2023年中国人口总数去年净减208万至14亿967万,这是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而且减幅较2022年的85万,又进一步扩大了。

坏消息叠加而来,让中国与香港股市星期三双双应声下挫。官方捧出了达标的5.2%增长,但是市场仍看不到中国经济会很快可持续好转的证据。中国经济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问题、经济转型期的阵痛、地缘政治的压力、以及信心不足的问题,让大家乐观不起来。

对于问题的症结,各方学者以及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到很多,例如“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

这其实说明,中国经济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中,国内因经济振兴态势不强等多种原因,虚弱的投资与消费信心一直没有办法提振;国际上,美国对中国采取高科技脱钩断链、制造业友岸外包的举措,也实实在在打击了中国出口的优势,削弱了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曾经一度深信外资离不开中国,结果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对中国与李强政府而言,2024年的形势只会更难。首先,房地产行业一时半刻还走不出低谷,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断链”和技术封锁更只是刚开始,红海危机造成运价暴涨,将让中国出口雪上加霜。中国政府寄以厚望的电动汽车、新能源与材料等绿色产业,这一年多来表现亮眼,但短期内还难以取代房地产的作用,弥补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缺口。

对于2024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多数国际机构预测为4.5%到4.9%不等,比2023年低,而且前提是政府将继续采取温和措施来推动增长,如再发行新一批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继续对消费与房地产提供支持。

实际上,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如果能稳定在4.5%左右,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拉动作用。乐观的分析认为,消费信心与投资将逐步企稳,房地产的供需数字也显示,该行业的难题两三年就会消化掉。至于国际投资方面,除了一些直接受到中美竞争冲击的美国企业正想方设法外撤,更多大型外资是处于观望阶段,已投入中国的资本不撤出,但也不加入新投资。

作为大型经济体,中国确实有很强的内生动力让人不忍割舍,对企业而言,一时的难关也不是大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民众与内外企业对国家所选择的道路产生疑虑,让投资者却步。一些人内心的疑问是:中国政府是否还相信市场经济?有商人私下说:“经济发展的问题都能应对,熬过几年就是了,但是政策的不确定就难说了,我们能怎么预测呢?”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index.php?app=news&act=view&nid=64617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