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红解释:中国政府为什么爱做长期规划(图)

CHINADAILY 0

两年前的9月30日,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自然之瑰宝,是集合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生命共同体,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近日,中国日报外籍记者石花姐(Stephanie Stone)、内森(Nathan Williams)与骑行爱好者、社交媒体评论员杰瑞·格雷(Jerry Grey)一起,畅聊国家公园的成立为中国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

在中国生活过多年的外国人发现,近10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惊。

杰瑞曾在2014年和2019年两次骑行到宁夏,对比5年来的变化,杰瑞感慨道,那些映入眼帘的康庄大道、整齐新房,让他感到“简直像来到了一个新世界”。



杰瑞骑行的照片

他认为,中国政府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不只看重眼前的经济成本,更在乎这些投入对人民生活的长远影响。

石花姐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之旅正是见证了这一“成功秘诀”。

对武夷山来说,武夷岩茶声名远扬的同时却给当地的土壤、水质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带来了破坏。

平衡好茶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关系,成了当地官员的共识。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后,政府决定在不扩大现有茶叶地的基础上,让原有茶商继续经营,同时为当地老百姓提供生态补偿。

在这趟旅程中,石花姐切实地体会到了国家公园在建立与管理中的复杂性,“它不只是简单地在一片树林周围画个圈,而是需要顾及生态保护、人民需求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需求。”

此外,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运用科技的力量。

在位于吉林和黑龙江省交界处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采访时,内森参与了森林巡护,跟随护林员维护“天地空”一体化监测设备,了解了中国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保护野生东北虎等物种。

从1956年中国设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至今,时代的发展呼吁着新的生态保护要求,国家公园的概念也因此萌发、成熟、落地。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的自然与气候律师蒋博雅接受中国日报采访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的自然与气候律师蒋博雅表示,国家公园是生态保护的重心,这意味着国家将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也将实施最全面的保护政策、调动最多的资源,从而加强对国家公园的保护。

杰瑞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讲述了国家公园的保护对其他领域产生的连锁反应。

作为中国三大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成立使长江下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受益匪浅。时隔40多年,曾经一度被认为已经“消失”的长江江豚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这再次证明了,我们在国家公园内所做的保护工作带来的连锁效应远远超越了国家公园本身。”

近些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环境危机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挑战,彰显大国生态责任。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完成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作为最美国土和有生命的国家宝藏,中国的国家公园将在保护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方面注入不竭动力。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2853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