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在即,全国各地的传统都在吃啥?

食研所 0

提及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月饼。

看似月饼已经一统“中秋美食”的江山,但其实,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中秋美食的江山里,“各路诸侯”从来都没有打算俯首称臣,反而总在中秋时节跃跃欲试,“挑战”月饼的“君主权威”。正因如此,月饼节,啊不,中秋节就变得更好吃了。

说江南人是全国最会吃的,大概没人会举手表示反对吧?

密集的水网、丰富的物产、富庶的经济,如同三驾马车,拉着江南地区在通往“美食王国”的大道上风驰电掣、一骑绝尘。为其“保驾护航”的,便是江南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养成的“不时不食”的饮食信仰。

千百年的传承,让江南人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江南诸州,苏为最大”,苏州人四时八节,有吃不完的美食。立秋刚过,苏州街头上就有了剥卖鸡头米的小摊。

图 |@下厨房

鸡头米,是“水八仙”之一,“水八仙”是苏州人秋天心头的白月光。

嗅着桂花香,趁着金风爽,苏州人拎上菜篮子就去寻那一口“秋鲜”了。横山荷花塘的藕、葑门外黄天荡的荸荠、梅湾的吕公菱、南荡的芡实……逐次被苏州人兜在篮子里,上了八月十五的桌。白花糖藕洒上新鲜的桂花,就是千万苏州人中秋赏月时最喜欢吃的焐熟藕。至若水红菱,生吃鲜脆清甜,制成菱粉,可做精致的苏式糕点,中秋夜多吃,据说会变得聪明伶俐。

图 |@张家港文体广旅

苏南地区,因着太湖之利,中秋夜赏月时,怎么也得吃一两只螃蟹,既是风雅生活的传承,又是节日的仪式。

浙江嘉兴人丰子恺曾在文章里回忆幼时中秋夜全家吃蟹的场景: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

这份精细与风雅,弥漫在江南的角角落落,为了吃蟹,宁波上海一带甚至发明了专门的吃蟹工具——蟹八件。阳澄湖的大闸蟹到了他们桌上,吃得干干净净,连蟹脚中都一丝肉屑不剩。上海作家张爱玲,晚年久居美国,对于上海的记忆,无非一场蟹宴。

图 | 誰最中國

同样是依江而生,抖不落一身烟水气的南京,在中秋节这天,却偏爱一只桂花鸭。南京养鸭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就“城以养鸭,周数百里”,南京人民吃起鸭来,更是盛名在外,号称“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出南京”。

桂花鸭,其实就是盐水鸭,但又不是普通的盐水鸭,必得是中秋前后桂花开得正好时卤好的鸭,才有资格叫桂花鸭。《白门食谱》有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有桂花香也。

图 | @零食皇阿玛

南京人把中秋夜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吃罢桂花鸭,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妙不可言。桂浆之名,得于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兮酌桂浆”。团座聚饮“圆月”后,还要出游街市“走月”,这是只有六朝烟雨才能浸出的诗意。

讲究、精致、诗意,是江南中秋的底色,与江南相比,很多地方的中秋,朴实到乍听之下,让人怀疑是为了摘取“搞笑诺贝尔奖”而来的,但了解之后就会明白,食俗不同、食物各异,但对于节日的祈祝,各地却是相同的。

还是从长江流域的城市说起。

上图|南茜笔记

江西省会南昌,一个以辣闻名的南方城市。很难想象,这个曾被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疯狂点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中秋节这天,必吃的食物居然是……一只柚子。当其他地方的人,手握月饼,对月长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南昌老表啃着大柚子,高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画面,你能忍住不笑?

南昌人就忍得住,而且把这独特的习俗传给了子孙后辈。大概因为谐音梗,在南昌不扣钱?柚,谐“佑”,柚子,谐“有子”。佑,是为了乞求上苍的保佑,有子,便可以人丁兴旺。中秋节的柚子,吃了之后,大人还经常把柚子皮剥成花瓣一样,扣在小孩子头上做帽子,顶着这样一顶帽子赏月,不知月在头还是柚在天,倒真是有“天人合一”的乐趣。

图 |胡岛

后来了解多了,才知中秋吃柚子,并非南昌独有,在广西等地,也有这样的习俗。广西中秋还有吃糍粑的习俗,中秋舂糍粑,糍粑黏结成团,预示着全家的团结幸福;糍粑香甜,预示着生活的甜蜜和顺;糍粑做成圆形,预示着团圆喜庆……

中秋是个喜庆的日子,但在隔壁广东潮汕,因为历史原因,这个节日多少有些“悲壮”的色彩。中秋这天吃芋头,这个习俗,年轻一代的潮汕人可能已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芋,在潮汕方言中,与“胡”同音,吃芋头,就是杀胡头的意思,意在告慰祖先。当然,芋头并不是潮汕人唯一的中秋美食,祭完祖、烧完瓦塔,再吃点糕仔,才是潮汕中秋节的常规操作。

上图| @冷水养葵

当南昌人吃起柚子,潮汕人吃起芋头,同一轮圆月下,浙江人也吃起了南瓜,生动注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夜全家团圆,浙江人的饭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一点南瓜可以增强饱腹感。

有的地方,中秋夜人们还相互鼓励去偷南瓜,偷得南瓜后,再送给新婚夫妇,谓之“偷瓜送子”。偷,本是羞耻的事,但在中秋的圆月下,偷成了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体现,不免叫人动容。节日的乐趣,不正是在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谊之中吗?如果没了这份温情,即使珍馐满桌,又有什么意思。

当然,中秋这样普天同庆、阖家团圆的大好节日,怎么也不能少了以“安逸”、“巴适”著称的四川人。四川人过中秋,与广西有一俗相同——吃糍粑,缘由也大同小异。老人要吃糍粑,孩子们最盼的,恐怕还得是“舞流星香球”和吃鸭子吧。

其实,中秋杀鸭子,在福建、云南、贵州部分地区也有此俗,但四川川西地区独领风骚。四川人中秋吃的鸭子,必得是当年生的仔鸭,中秋时节肥瘦适宜,最好过节。鸭子要前一天就杀,收拾干净后加盐码味腌渍一夜,第二天煮熟后用稻草熏成茶色,再卤熟,就是四川人中秋餐桌上的主角烟熏鸭。

吃烟熏鸭,要配上麻饼或蜜饼,这饼在四川历史悠久,最为地道,皮薄心多、馨香味素,配上鸭子肉正好相宜。但作为火锅的发源地,四川平日里都少不了火锅,节日里就更得吃火锅了。是以,中秋那天,四川的每一家火锅店都是满满当当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圆圆的锅里,翻滚沸腾;圆圆的桌上,热火朝天。这才是节日该有的样子。

上图 | @黔东南的布依绣娘;下图 |誰最中國

与四川人的火辣相比,安徽合肥人的中秋,要“清淡”的多。合肥人过中秋,桌上最多的,不过一份“无私藕”。传说,以前皇帝将整座合肥城赏赐给包拯,包拯拒绝了,但皇帝依然坚持,于是包拯要了一段护城河,中秋的时候,河里的藕挖出来吃不完,就加上糖送给邻居。包门美德,被合肥人纷纷效仿,于是就有了中秋吃藕的习俗。

中秋吃藕,这件事其实不止合肥,南方还有些地区,也会在举家团圆时吃藕,但比合肥人吃藕要“豪华”一点,裹上鸡蛋面粉,中间夹些碎肉,炸至表面微黄出锅,就是香喷喷的藕合子。

如果说吃藕,还有些“时令”的意味在其中,那山东和关中地区的中秋,就多少让人有些迷思了。山东庆元、冠县、莱阳、广饶等地,在中秋这天祭拜完土谷神之后,还会吃一种叫“麦箭”的东西——名字朴实中透露出一丝霸气,但其实就是把白面煎饼卷上各种馅,呈秸秆状或筒状,蒸熟后再吃。想来应该有一种乞求来年丰收的意味在其中吧,毕竟,山东可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破万亿的省份。

一旦洞晓了山东的“秘密”,同样以农业闻名的关中地区在中秋这天吃“团圆馍”似乎就不足为怪了,毕竟在仲夏的时候,八百里秦川处处都是一片繁忙的麦收景象。如果当年的新麦子,不为这一年第一个大团圆的节日做点贡献,那丰收的欢乐、团圆的喜庆,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放了!

自唐代起,中秋就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历经一千多年,中秋在中国人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重要的是,节日背后中国人对于自然时序的感知、对于团圆欢乐的期许、对丰收的庆祝、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正因如此,各地人才对中秋格外重视,拿出最地道、最时令、最能表达喜悦之情的食物,欢庆这个节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秋,就这样铺开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整个秋天,也变得异彩纷呈——呈喜、呈欢、呈团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9/29/125201571.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