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县城送外卖、进厂工作,晚上12点才下班

知识万象 0

2015年以来,农民家庭开始大规模进县城买房。

最迟到2020年疫情之前,只要充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6070后农民一代,都有条件为子代付上一套房的首付。这是他们勤扒苦做、省吃俭用的成果见证。

有父辈几十年积蓄做支持的8090后回到县城之后,结束了农村-大城市的流动状态,真正在离家乡最近的县城展开新生活。

在县城这个城乡的接点空间中,他们的新生活如何?是保留了土生土长的乡土印记,还是已经成功跃升为县城里的新市民阶层?

这关系到农村青年一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成败,也是我们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反思和优化的关键。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关注返乡青年的县城新生活,此为第一篇。

雒珊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腾讯新闻知识万象特约作者

一、因何返乡:不愿意让小孩再当留守儿童

2021年10月,我在豫西北一个村里调研,妇女主任的儿子小周哥帮我们做饭。小周哥结婚2年,有一个一岁的女儿。他平时住在县城里,每日开车往返于县城和村庄。我们对他进行了访谈。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返乡青年群体,确切地说是在县城生活的返乡青年群体。

小周哥当过兵,大专学历,之前在北京做些拍摄工作,工资还不错,最高的时候每月8000-10000元。小周哥跟我们说他身边至少有20-30个8090后从不同的大城市回到县城来。

在大城市工作挺好找的,而且工资高很多,他们为什么选择回来呢?

实际上,小周哥结婚后先在郑州工作了一年。他的妻子在县城的私立培训机构上班,女儿交给小周哥的妈妈帮忙带着。后来亲戚跟他说,发现他女儿不怎么开口说话,担心发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听到这儿,小周哥直接就从郑州回来了。“挣钱还不是为了家人,女儿要是不健康挣钱也没意义。”小周哥回来后和妻子一起带女儿,带了一段时间,女儿变得活泼开朗些,小周哥才松了一口气。小周哥说:“我们现在这代年轻人,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再当留守儿童了。”

小周哥身边大多数返乡青年主要面临两种情况:

一种是年纪大了考虑到结婚成家而回来,在外面大城市很难找到稳定的对象,还得依靠父母和家里人介绍本地女性,他们大多都单独住在县城的新房子里;

另一种是已经结婚有小孩了,考虑到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完整而返乡回来,他们不太愿意像父辈那样,为了奋斗拼搏牺牲家庭生活。到了他们这一代,只要有一点条件,都希望实现稳定且有较高品质的生活。

可以说,他们在县城里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不一样,既不同于父辈在农村的生活,也不同于之前往返于城乡的流动生活,他们普遍希望在县城里过上像城市市民一样的稳定生活。因此,他们把完整家庭生活的梦想安放在了县城。

二、县城工作:在“累得要死”和“闲得空虚”之间不停切换

2022年10月,为了要做博士论文研究,我刚好有机会进入豫东南的一个普通县城调研,在县城里更加近距离地观察返乡青年的生活方式。这个县里最近几年有不少青年返乡,他们大多数人基本告别了在大城市规律打工的生活节奏,回到县里后面临一个大转弯——忙闲不均。

为什么会这样?

像中西部大多数的农业县一样,这个县没有支柱性的工业产业,只有一些农业型产业,经济机会极其有限,工资水平很低,就业机会主要是不稳定的非正规职业,时而有时而没有,所以返乡青年也在“累得要死”和“闲得空虚”中不定时切换。

小玲的老公前两年回来想留在县城工作,但县城实在找不到什么工作,最近几年增加的就是一些跑快递、送外卖的工作(这两个工作努努力工资还能相对高一点)。小玲的老公先是找到了一个送快递的工作。刚开始还不错,工作一整天每个月能挣接近5000元,后面实在太累,从早到晚都在外面跑,而且不分严寒酷暑。户外劳动的强度劝退了小玲的老公。他不是个例,这个行业里虽然工资相对比较高,但年轻人在里面的流动性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辛苦。

后来小玲老公听说县城一个猪肉加工企业招人,做猪肉切割工作,工资比较高,就去了。去了没几天才发现,这个工作虽然不用风吹雨淋,但是在工厂里不仅要站一天,对体力耗费极大,而且工作时长很长,因为晚上收购的猪送过来的时间不确定,有时甚至要到晚上12点左右。小玲老公没工作几天就累得不行,小玲以为是他娇惯,看了他全是水泡的手才深以为然。

这么劳累的工作很多人还上赶着争取,毕竟这是县城月工资能接近5000元的工作。但这种工作实际上并不可能全年保持这么高的工资,他们一般只在旺季才多招临时工,淡季只保留较少的工人。所以到了淡季,很多人也就陷入没有工作的窘境了。总体上看,返乡青年留在县城要维系小家庭的生活,男性青年的月工资至少要达到5000元左右,而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农业县城,可能达到这种工资水平的就业不超过五种:销售业务、快递、送外卖、装修、大工厂旺季临时工,这些工作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机会不稳定、高强度劳动。

除了一部分在各个不稳定非正规职业里流动的返乡青年外,还有一部分则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创业者,他们要么进入了互联网行业,要么尝试在县城里开店。

前面的小周哥以及身边的朋友回到县城后大多尝试着视频制作和电商的创业,时间相对自由,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还能照顾家里。而开店的返乡青年们,主要也是处于两种极端状态:没有家庭支持的只能在小本行业里亲力亲为、起早贪黑,有一些家庭支持的能雇上员工,当起小老板,能轻松不少。

总之,返乡青年回到县城,必须适应县城的非正规节奏,他们的生活甚至还没有在大城市规律。都说回到家乡是慢生活,现在来看,返乡青年回到县城更多是掺杂了各种不确定性的生活。只有具有高学历的返乡青年进入体制内或少数的企业里,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三、弱生产性的县城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返乡,努力扎根于县城,希望在县城实现生产生活一体化,从农民过渡到市民化的生活,但中西部县城的生产属性很难支撑其目标。

根据笔者的调研,大部分中西部县城的特点是“去工业化”,也就是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产业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提供足够高的收入,甚至连创业都面临同质化竞争高度内卷的困境。

这样一来,返乡青年虽然为了生活梦想返乡,但一经返乡就会遭遇县城弱生产性的冲击,职业发展节奏被打断,家庭收入不稳定,进入了非正规的轨道中,也就偏离了稳定生活的目标。

最终,小周哥和小玲的老公这样的返乡青年,在穷尽了所有留在县城的办法后,还是只能选择外出务工。“现在已经在考虑让老公出去了,家里实在留不住”,小玲和她的老公已经做好了打算,小周哥也说道:“等小孩再长大要上学了,正是用钱的时候,没办法的话还是只能出去。”

弱生产性的县城支撑不了返乡青年稳定、完整的家庭生活,并且这种产业格局是改革开放后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以乡村工业和城市群为经济发展引擎,而中西部则以大规模低成本的劳动力参与东部的市场,获得充裕的经济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这种模式长期维系了下来,并各自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中西部县城近些年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结构性困境,从返乡青年的现实需求来看,落脚县城是城镇化进程中家庭发展目标的选择,但要维系县城的生活,仍然需要高度参与县城之外的市场,不论是远距离的东部沿海市场,还是近距离的省会中心。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9/29/125201570.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