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医生发了一张照片,获赞10万!网友泪目

环球人物杂志 0

努力前行。

作者:李璐璐

编辑:冯群星

最近,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在微博晒出一张照片,获赞超10万。

网友们激动留言:“替陶医生开心”“不自觉地眼里含了泪”……

照片中的陶勇穿着手术服。初识他的人大概很难想象,手术服下有一条触目惊心的疤痕,从他的左臂一直延伸到左手手心。

一张日常分享获得超10万点赞,是因为陶勇的医者仁心和永不言弃,也反映出公众对好医生的珍视与深深敬意。

七天的光明

“一直以来,医学就是我的信仰。”陶勇的家乡江西,历史上曾是沙眼重灾区,他的母亲就是一名沙眼患者。

小时候,陶勇陪她去南昌治疗,看到医生用细针从母亲的眼睛里一粒一粒地挑出了20多颗结石,心就揪了起来。妈妈常对他说,担心自己会失明。

“我那时就觉得,当眼科医生特别有价值,可以帮人解除痛苦。”陶勇说。

20年后,陶勇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他总是以慈悲的心怀对待病患。

·患者给陶勇送来锦旗。来源:陶勇微博

有一名患白内障的老阿婆让陶勇记忆犹新。

2009年,作为首都眼科专家,陶勇回到家乡江西,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免费复明手术。

当时,所有医生都吃住在一列火车上,每天有专门的大巴车从山里送来村民检查。其中有位王阿婆,驼背几乎呈90度弓,眼部情况也很糟糕。

考虑到治疗环境和条件,陶勇不建议她做手术,可王阿婆很坚持。

原来,王阿婆的丈夫已经过世多年,唯一的儿子也在意外事故中遇难。最近,她肚子里长了瘤子,感觉自己已时日无多了。

“王阿婆想在临走前,再看看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照顾她的乡亲。这个愿望朴素而真实。”陶勇被打动了,为王阿婆做了手术。第二天,老人的视力恢复到了0.5。

等陶勇启程回京时得知,王阿婆在手术一个星期后,安详地过世了。她请人转告陶勇,谢谢陶大夫给了她七天的光明,完成了她的临终夙愿。

一位老人,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在黑暗与光明的边缘记挂着的,是爱与希望。

她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医生的信任,让陶勇有机会能给她这七日的光明,而这短暂的光明又反射回来,将陶勇照亮。

她让陶勇感受到了专业之外的东西——医生所能带给病人的,不只是解除病痛,还有生命的期盼与希望。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陶勇治疗过的患者中,有家徒四壁的眼部恶性肿瘤儿童,有曾因为手术风险大而被拒绝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还有因煤矿瓦斯爆炸导致眼外伤的工人……

他做了上万例眼科手术,亲手帮无数的眼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重新拿起手术刀

2020年1月,陶勇在出诊时被一名患者持菜刀砍伤。

当时,他身体多处骨折,神经肌肉断裂,失血近1500毫升,命悬一线,经过7个多小时的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此前的人生里,陶勇堪称医学生的范本:27岁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31岁在葡萄膜炎专科门诊开诊,37岁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多人为陶勇惋惜,年纪轻轻就成为主任医师,却遭遇了猝不及防的伤害,从此不得不告别手术台。

陶勇也经历了内心的无助和茫然失措。上过这么多次手术台,“一下子手废了”。经过脑水肿、脑出血以后,他也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熬夜工作。

陶勇的家人一直陪护在他身边,安慰着他。父亲对他说,自己小时候上山砍柴,不小心砍伤了腿,只能忍着痛一瘸一拐地走了30里路回家。

陶勇听后对父亲说:“我会坚持走完这条路。”

他庆幸自己走了过来。“这些年帮助了很多重症、疑难症患者,看到过很多悲惨的经历,发现在特别黑暗的地方总有人性的坚强闪耀。”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陶勇在微博上开了“陶勇说”短视频栏目,向网友科普眼病相关知识。

·陶勇的科普视频。来源:陶勇微博

“想听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科普”“想了解人工泪液”“从小见风就流泪是什么问题”……

网友的留言他都会认真看,并选取一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视频录制讲解。

今年5月,陶勇重新拿起了手术刀。他的右手功能基本正常,一些难度大的手术可以和同事一起完成——在他心里,手术刀从未放下。

陶勇曾经一天能做十几、二十台手术,但现在一天只安排一到两台手术,其他时间用来指导和培养年轻医生。

看上去,他做的手术少了。但他说,目前朝阳医院眼科33名医生,“整体手术量比过去提升了三倍,团队‘作战’效率明显提升。”

·陶勇在病房里。来源:陶勇微博

科研,成为陶勇新的工作重心。

“眼科现在走向了精准医疗。过去很多疾病靠观察,而未来会进入分子检测层面,可以通过眼内液体的检测查出早期疾病。科技是一把更厉害的手术刀,AI辅助和精准诊疗是眼科未来。努力前行。”他对人生充满信心。

陶勇医生,祝一切都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8/18/12472931.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