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专家预测失准!瑞银列美经济未陷衰退十大理由

经济日报 0

基于联准会(Fed)猛力祭出一连串升息,去年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都一口咬定,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难以避免。然而,今年上半年过去了,至今美国衰退还没看见影子,高盛、摩根大通策略师已纷纷改口说,“软着陆”几率增加,衰退不至于在短期内降临。

尽管许多分析师仍担心衰退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降临,瑞银集团(UBS)列举下列十个理由,说明为何至少目前为止,美国经济衰退仍是一场虚惊:

一,货币政策没那么紧缩

Fed已把政策利率目标区间的上限从0.25%提高到5.25%,预料下周将升抵5.5%。同时,Fed也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持有债券到期后不再把本金投入债市。但瑞银团队指出,Fed目前的政策仍“相对宽松”,许多指标显示货币政策的“限制性”仍属温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足以把经济推落衰退。

二,财政支出提振成长

美国联邦政府在2020年疫情期间大撒币,协助撑起经济,但也导致国债暴增数兆美元。2022年财政支出缩减,但过去六到九个月期间,随着联邦赤字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百分比率递增,财政支出与一年前相比呈现逐步攀升情况,瑞银认为“这意味财政政策今年来对经济成长变成顺风,而非逆风”。

三,家庭财富仍宽裕

政府发放的振兴支票、扩大版失业津贴、“工资保障计划”等措施,协助美国家庭在疫情期间累积财富。今年通膨降温,也让许多民众保有超额储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最近显示,美国消费者此刻的乐观度回升到近两年来最高,其来有自。

四,消费者和企业未过度举债

瑞银团队指出,美国经济虽处于周期末段,但私部门未见到债务异常多的现象。诸如家庭债务相对于可支配所得的比率,或企业债务占GDP的比率,都没有高得离谱。这显示债务仍控制得宜。

五,“信用紧俏”梦魇未成真

今年3月硅谷银行(SVB)倒闭引发一阵银行动荡,许多分析师警告银行可能被迫缩减对顾客授信。但信用紧俏预言并未成真,银行持续放贷,甚至贷款给信用不良的企业,从近几个月来所谓“垃圾债券”发行量回升可见一斑。

六,劳动市场紧绷支撑成长

瑞银团队说,人力需求或许是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最大主因。官方数据显示,自2020年5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以来,已创造了超过2,500万个工作机会,另有大约1,000万个职缺待补。

七,疫后经济仍是待解谜团

新冠肺炎疫情可谓百年一见,政府以强大的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因应,使美国经济进入史无前例的未知领域,也使疫后经济展望更难以预测。瑞银团队说:“疫情期间和疫后的经济,是经济学家和投资人前所未见,使人更难断定经济现在表现如何、衰退可能性多大。”

八,经济历经“滚动式衰退”

全球疫情爆发之初,货物需求暴增,服务和旅游需求崩落;疫后复苏使情况恰好反过来。这种情况正是所谓“滚动式复苏”:制造业景气由盛转衰,服务业则景气勃兴,诸如此类。瑞银说:“去年秋季,制造业产出开始萎缩,形同陷入衰退。但2023年货品支出回升,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应能避免景气坠入深渊,年底前可望展开复苏。”

九,服务业韧性增强

ISM制造业指数在6月降到46,比前月的46.9更低,且连续第八个月走下坡。指数低于50表示景气萎缩。对照下,6月的ISM服务业指数升到53.9,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51.3,且已连续六个月呈现景气扩张。由于服务业撑起美国近四分之三的经济,服务业韧性更强,保护整体经济免于向下沉沦。

十,景气扩张时期拉长

瑞银指出,过去40年来,平均景气扩张时期变长,已降低衰退风险。1854年至1982年,经济扩张平均持续2.8年,1854~1919的扩张期平均2.2年,1919~1982平均3.4年。但自1982年以降,扩张期平均持续8.6年。瑞银说:“经济活动的演进导致扩张期延长,这在疫后经济不太可能突然转变。”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7/20/12424913.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