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突围?中国史上最大毕业潮 听他们聊聊求职(图)

观察者网 0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编辑/冯雪、陶立烽】

6月底,当新一届准大学生开始填报志愿,应届生也正在离开校园。有人早早为下一段旅程定下方向,有人依然在彷徨。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新高。另一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升至20.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坦言,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其实,对毕业生来说,每一年都称得上“最难就业”,但每个人的“难”又不尽相同。

去年为考教师编放弃不少offer的小孙,今年重回职场却发现连面试机会都很难找到;来自985高校的张帆,今年考公未能上岸,为保留应届生身份宁可延毕一年。

而学校背景并不出众的二本文科生小杨,凭借强大的自驱力,成功逆袭互联网大厂;从英国留学归来、迟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热热,干脆自己创业当起老板。

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业指导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贾利军看来,前几年的疫情无疑给就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但现在毕业生对就业期望普遍较高,也让找工作变得更困难,“如果认为就业大环境不好,可以暂时降低择业要求。”

人社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青年就业创业指导“百人专家团”成员、上海创就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骁建议,若暂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年轻人一定要把握好这段空窗期,多参加培训或志愿活动,保持工作和学习状态,“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3年6月25日,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图源:视觉中国

“去年拒offer的时候,脑子里好多水……”

小孙是英语师范生,硕士就读于浙江某一本院校,2022年毕业。去年考教师编失败后,她找过工作,当时有考研机构和上市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权衡再三,小孙拒绝了这些offer,保留下应届生身份,今年再战教师编。

“本来觉得第二年努力一下应该能考上,但大家明显感觉到竞争比去年更大了,我距离进面还差几分。一想到全职备考那么久,分数还没去年裸考高,对我的打击还是挺大的。”

来不及多反思,小孙立刻整理情绪,加入求职大军。她的首选是外企行政,但投了很多家公司都杳无音讯,“可能这些公司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有理工科背景会更好一些。”

她随后把目光转向跨境电商,却发现这类公司更倾向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一些传统外贸公司的规模、薪资又不能让人满意。

经历过两年考编求职,小孙感觉今年找工作要比去年难得多。

“去年我因为疫情被困在上海,解封后就一直在面试,线上面试居多,不管offer好不好,都拿到了8、9个,但今年以同样的条件应聘,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例如跨境电商,去年基本上投了简历对方马上回电话,但今年就会卡实习经历、更强调商务英语背景。我投了几百家企业,简历改了好几轮,还是没人回我。”

小孙偶尔会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一次她写道:“真的没想到,去年放弃的上市公司、考研机构,今年连门槛都够不上。”

评论中,不少网友感同身受:

“去年很多岗位都被我拒了,今年找不到那种了。”

“感觉去年拒offer的时候脑子里好多水。”

“没毕业的时候就收到了上市公司的offer,嫌人家起薪不高又是异地给拒了,结果一路躺平到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

好在一番波折之后,小孙终于拿到了某四大行柜员岗的offer,开出的薪资也符合她的期望。



2023年6月10日,合肥,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在合肥体育中心举办  图源:视觉中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但另一边,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2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也比去年同期(18.4%)上升2.4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失业的统计标准,将16岁及以上人口划分成三类,就业、失业,以及非劳动力。非劳动力,即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并不在就业和失业统计范围之中。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6月15日表示,5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青年人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青年人中有2600多万人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人目前还在寻找工作。也就是说,青年人中失业总量总共600多万人。

付凌晖表示,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青年人就业有望逐步改善。

在贾利军看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递增,就业形势一直被称为“严峻”,“单纯看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历了几年疫情,就业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现在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普遍比较高,也就更难找到工作。”

贾利军认为,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校的教学研究和现实脱节,“高校设置的专业方向、教学内容和我们的国情结合度有多高?”

王骁表示,职场新人在求职中更多表现出的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人需要在不同工作中转换、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现象,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跳槽;结构性失业则是市场需求和供应之间不匹配,失业人员不具备企业所需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就会同时存在。”

“为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王骁说,“当前产业升级不断加速,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些传统的职业技能正在被慢慢淘汰。但作为家长和学生,他们可能无法主动预判这样的趋势,这就需要政府机构、媒体多加宣传。”

王骁补充说,近年来互联网、房地产等原本吸纳大学生就业较多的行业都进入转型调整期,招聘需求减少,也对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2023年4月24日,浙江金华,学生正在参加“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比武”   图源:视觉中国

“求稳是人之常情,应该理解”

求职越来越“卷”,学历贬值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考研、考公、考编。2023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74万,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突破250万,双双创下新高。

不少人为了“上岸”,不惜拉长战线。6月14日,“一批985毕业生选择主动延毕”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其中,有人为了读博,有人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找到更好的工作。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

张帆是湖南某985高校小语种专业的本科生,今年考公未能上岸,为保留应届生身份,她选择主动延毕。

“理论上应届生身份是保留两年,但目前(省考)几乎所有针对应届生的岗位都要求当年毕业。我主动延毕也是为了参加2024届的公考。同学里有和我一样(延毕)想法的,后来选择考研了,但考研也是为了将来考公。”

对张帆来说,拿到一个offer并不算困难,但她认为,以目前的形势,就业只能选择“降级”,“985的学历干大专的活。offer拿了不少,满意的没有。”

她坦言:“学院很反对延毕,但我偏好有编制的工作,将来(因延毕)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利弊就靠个人衡量了。”

张帆透露,自己的同学中,只有约四分之一在毕业后入职企业,和她一样“卷编制”的约有五分之一,多数人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如果自己明年还没考上公务员,也会出国。

毕业于太原一所二本院校的小杨注意到,她所在的班级有超九成同学走上了考研之路,考公的比例也在20%左右,“对于二本文科类专业学生来说,考研考公几乎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很少有人直接找工作的。”

王骁表示,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硕博生越来越多,很多人降低了自己的择业标准,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来本科生的岗位,本科生考研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而对于年轻人择业“求稳”的趋势,王骁也深有体会。他所在的机构近期对年轻人择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年轻人考虑最多的是“落到实处的薪资福利”,有近七成受访者选择了这项,还有逾四成受访者选择了“稳定的工作节奏”。

“前几年我们做调研时也有不少人选择这两个选项,但比例没有那么高。诸如‘学到新技能’‘符合我的兴趣’这些选项,今年占比都降到了20%以下。”王骁说。



2023年1月8日,“国考”公共科目正式开考,北师大三附中考点,考生等候进入考场  图源:视觉中国

他认为,“求稳”是人之常情,应该给予理解,“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低学历的年轻人,他们的择业取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和周围的人。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都希望孩子有个稳定的工作。社会对国企、公务员的认同度也特别高。此外,相对私企,国企和公务员确实比较稳定,福利和各方面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多。”

但王骁同时指出,政府、媒体应该对年轻人择业进行适当引导,让年轻人了解体制外也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发挥。

贾利军表示,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两年考公务员、事业编的比例在上升,反映出毕业生逐渐看重职业的稳定性。

“对这一趋势要一分为二去看。”贾利军说,“首先,毕业生不应该盲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务员队伍选拔出来的应该是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报考人数多了,选出优秀人才的概率也在上升。”

二本文科生逆袭大厂:不必学历自卑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调研时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显示,截至4月中旬,50.4%的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较2022年小幅上升。其中,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offer进程均处劣势。

具体而言,双一流、专科院校求职毕业生中已取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8.9%、54.3%;而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48.5%、46.1%。相较于理工科,文科生在求职上又更显弱势。

作为二本院校广播电视学的本科生,小杨深知自己的背景在职场上不具备优势,“找工作的大环境很难,毕竟刚从疫情中走出来,尤其是我们这种文科专业,可替代性也很强。我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学,大多也是进了教培行业,很少有人会选择新闻,或去电视台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小杨对考编兴趣不大,更向往体制外相对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考研失利后义无反顾走上求职路。

3月以来,她通过求职平台主动联系了900多家公司,“只有100多家给了回复,面试进了5、6家,最后拿到3个offer,包括一家小型美食类公司的内容运营岗、一家大型教培公司的直播运营岗,以及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媒介投放岗。”

综合考虑发展前景以及薪资后,小杨接下了大厂offer,尽管她知道这家公司的加班氛围比较重。



2023年6月7日,郑州,郑州大学体育馆内举办的一场毕业生招聘会  图源:视觉中国

小杨坦言,刚开始找工作时,她也是抱着“有工作、能挣钱就行”的心态广撒网,“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有些短视了。好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给了我建议,让我把目标确定在一些大公司、大平台或是最想做的职业上。四、五月之后,我才开始有目的性地投简历。”

本科四年间,小杨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在学业之外,她积累了两段大平台的实习经历,实习成果丰硕,这也成为她简历上的加分项。

在她看来,实习对应届生很重要,“应届生最大的劣势就是缺经验,我找实习时,会考虑往将来想做的工作上去发展,比如说我想做运营,运营可以分为产品、社区、直播等很多类,我就会在实习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那条线。我之前在某平台做直播运营,尝试后发现这个强度身体接受不了,那么未来找工作时就不会再考虑这类岗位。”

小杨认为,二本文科女生在找工作时不必自卑,“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一开始我也会有学历自卑,跟HR谈薪资的时候,我也会担心是否薪资要得太高,配不配我的学历,后来发现完全没这个必要。学历和简历都只是敲门砖,面试时的表现,以及给HR的整体感受更重要。”

她建议,学校背景不出彩的毕业生可以多尝试社会招聘渠道。

“找不到工作,那就自己当老板”

对多数毕业生来说,常规就业是必经之路,但另一部分人也在调整发展路径,并不认为企业或体制内才是归宿。

热热本科毕业于辽宁某211高校历史系,去年底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就着手找工作,但过程并不顺利。“我觉得现在学历贬值太严重了,我又属于大龄应届生,根本找不着工作。”

但热热所谓的“大龄”,也不过是26岁。本科毕业后,由于要准备留学和语言考试,热热“gap ”(空档)过一段时间,期间也没有长时间工作实习的经历,这成为她求职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感觉一些企业特别不友好,他们会觉得你玩了很多年,不愿给你从头开始的机会。”

求职屡屡碰壁,也不愿卷考公,热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大学期间,她就兼职做着跨境电商,原本担心找到工作就要放弃副业,现在干脆专心投入其中,目前月盈利也能稳定在2-3万元。今年,她还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男友开了一间人工智能工作室,主要业务是APP开发,但尚未盈利。

“尽管全年无休,但我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因为赚的钱全是自己的。”热热说。她也不打算再入职企业,“我比较向往自由,喜欢自己当老板的感觉,一旦你创业了,就再也不想给别人打工了。”

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自主创业之外,更多无法在企业获得期望薪资和待遇,或是向往自由作息的毕业生走上灵活就业之路,短视频博主、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形态成为他们的选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灵活就业是年青人包括大学生就业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过去十几年,灵活就业人数从几千万上升至约2亿人,规模快速扩张背后是国民经济结构、互联网技术,就业形态等发生客观变化,这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表现。

但卢峰指出,灵活就业自身也存在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需要一个逐步演化、完善的过程。



2023年6月25日,杭州,参加毕业典礼的学子在浙大校园拍照留念  图源:视觉中国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贾利军认为,对于想要求职的年轻人来说,如果认为就业大环境不好,可以暂时降低择业要求,“年轻人也应在就业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不能什么东西都‘等靠要’,现在很多就业岗位对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小杨也认为,求职道路上自驱力强、主动出击非常重要,“我有一个朋友是985毕业的,各方面条件都好得多,但她找工作就很难,感觉她一直停留在想这个层面,很少主动出击,又或是常常耗在一家公司上面,一直等消息。这样就很容易陷入内耗或是纠结。”

对于暂时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王骁认为,社会应该重视对这部分人的帮扶。

“这部分人也许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选择灵活就业,若灵活就业得不到尊重和认同,他们可能‘自愿失业’。时间长了,又会受到来自父母家人的压力,被迫去找不稳定的工作,再被迫失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对他的自我认知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在16-24岁的年轻人中,这种‘疤痕效应’正在扩大,这是值得大家警惕的。”王骁说。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年轻人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要根据时代发展提升求职技巧,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据我所知,现在一些求职者会通过大众点评找工作,或是直接去有关企业的抖音和视频号下留言,引发企业关注。”

如果确实在短期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王骁建议求职者一定要把握好这段空窗期,保持工作和学习状态,“比如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或是参加一些培训和专业组织,积累个人经验,多发展一些人脉,将来也可能为求职提供资源和支持。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小孙、小杨、张帆、热热均为化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1349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