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名单上的美企扩大在华投资,为何逆风而上?(图)

美国之音 0



美国储存芯片龙头美光科技尽管上了中国监管机构的黑名单,仍加码投资中国逾43亿元人民币(约6亿元美金)扩厂,同时也斥资27亿美元在印度设立半导体封装厂。分析人士表示,美光着眼于经济复苏以后的中国市场,预期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政府可能会改变对外资的政策,因此此时追加投资实际上是给中国政府一个很好的面子。但如果期望中国因此撤销对美光的禁令,则是“不太了解中国政府”。

投资逾43亿元人民币


美光公司日前宣布,未来几年将投资中国西安封测厂逾43亿元人民币,除了收购台湾半导体封测公司力成集团旗下的力成西安半导体封装设备,也计划在美光西安工厂增建新厂房,引入新生产线,制造行动DRAM、NAND及SSD产品,强化现有工厂的封装和测试能力。

美光执行长梅洛特拉(Sanjay Mehrotra)在声明中表示:“这项投资计划彰显美光对中国业务与中国团队成员坚定不移的承诺。”

美光表示,将会向力成西安全体1200名员工提供新的劳动就业合约,新的投资项目还将额外增加500个就业岗位。这使美光在中国的员工总数增加至逾4500人。

这是美光受到中国监管后的最新具体行动。香港媒体《东方日报》称美光为了继续经营中国市场而“买保险”。

今年4月,中国表示要对美光进行国安审查,外界视为是芯片战争中,中国对美国打响反击的第一枪。

今年5月,中国进一步宣布境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者应停止采购美光产品。

《华尔街日报》6月17日报道,美光公司预计,中国的禁令或使该公司在华收入半数不保。但即使美光被列为黑名单,它并未如外界预期的将对中国投资却步,反而反其道而行,加码投资中国。

商业与政治考量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史鹤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美光在中国扩厂行动。

首先,这是美光的一个商业决策。正如美光在声明中所言,美光筹备投资西安工厂项目已有一段时间,力成西安的设备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美光全资的厂房中运行,该协议目前已到期,美光预计一年内完成收购。所以如果美光不追加投资的话,它原先的投资价值就会减弱,因此现在追加43亿人民币的投资是为了保证它原来的投资价值能持续发挥效益,以免被主要对手韩国三星与海力士甩下。

其次,虽然中国政府对美光的产品下了封杀令,但主要是禁用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而实际上,美光很多产品是反销回美国的,所以受封杀令的影响有限。史鹤凌估计美光的商业思路是继续在中国投资,利用中国很好的基础设施和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来继续生产产品,然后反销回美国,或者是销售到其他国家。如此一来,美光既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又能大部分规避中国政府的禁令。

史鹤凌表示,第三个原因可能是美光最近对中国政府一系列政策判断的结果,因为中国经济在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底下的官员,每个人都在强调要加大力度引进外资。

根据高盛6月18日的最新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成长率(GDP)将从6%下调至5.4%,明年的预测从4.6%下调至4.5%。报告说,主要是因为信心持续疲弱和房地产市场乌云密布,中国经济层面的逆风强于预期。

日前瑞银也预测中国今年的GDP从5.7%下调至5.2%。美银的预测是从6.3%下调至5.7%。投行纷纷下调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情势持续低迷。

给中国面子

史鹤凌表示:“中国政府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改变一些对外资的政策,那么(美光)这时候追加投资,实际上是给中国政府一个很好的面子,意思就是说我响应你的那个号召来追加投资。”

他说,从商业角度来讲,上述3个理由加总起来,美光做出追加中国投资的决定是有其道理的。不过,史鹤凌也说,美光在整个中国芯片的生产上并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国市场没了美光,还有其他三星、海力士或中国自己生产的芯片可以选择替代,所以美光期待用追加投资来换取解除封杀令的机会很小,“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美国企业,美光对中国政府可能不太了解,所以才有这样的期望”。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刘孟俊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曾是美光最大的市场之一,2018年时,美光在中国的营收为1192亿元人民币,占美光当时总体营收的58%。但在美中贸易战后,美光在中国的营收规模与占比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时,美光在中国的营收降到228亿元人民币,占比只剩下10.8%。

着眼复苏后的中国市场

刘孟俊表示,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重要性对美光来说已经不如以往,而且美光的产品以消费市场居多,真正应用在所谓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比重其实没那么高。

刘孟俊说:“所以它现在加码,可能是还着眼于经济复甦以后的中国市场。”

渣打虽然也下修中国今年的经济成长率,但表示第3季与第4季的成长速度将会明显优于今年上半年。

最近在台湾出版《破局-中共赤化与国际觉醒》的新书作者吴奕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对于以美国为主的G7国家的主要策略就是“政经分离”,意思是说,在政治上,中共要维护面子,并挟着面子对国内大内宣,以保护中共的权威性;但在经济上,习近平其实很清楚,中国的经济面临很大的问题,他对于外资出走其实非常焦虑,所以中共对于外企的处分或许并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直接。虽然处分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美光跟中共政权之间是否有一些默契或者私底下的协议,“我觉得可能还是会有的”。

双方两手策略

吴奕军表示,对美光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它现阶段还是需要中国这个市场,尽管跨国企业撤离中国的趋势已经很明确,但美光不像亚马逊(Amazon)、领英公司(Linkedin)这种网络企业,可以马上说走就走,美光无法断然抽离,可是它在把这项禁令的面子做给中共政权之余,它同时也在其他国家创造新的生产制造链,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吴奕军说:“就是双方也都是有一个两手策略的空间,跟一个彼此了解的程度。”

正如吴奕军在《破局》书中写道,从中国经济下行、政治趋紧、美中贸易战后,加上疫情爆发,以及中国当局战狼式的国际应对模式下,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大势已定,自动化辅助下的在地化生产制造将成为主流,无法逆转。

印度投资获准


为了分散风险,美光的布局除了中国,也斥资约37亿美元到日本广岛设立工厂,引进最新的极紫外光(EUV)芯片制造设备。路透社6月21日报道,美光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投资计划已获批准,将投资27亿美元建立半导体测试和封装厂,印度政府也将提供价值13.4亿美元的相关生产激励措施。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史鹤凌表示,2021年的芯片短缺影响了许多产业的发展。为避免事件重演,许多芯片生产商开始分散制造基地,美光也是如此。从财政的说法来说,就是用来“对冲”地缘政治的冲突。

他说,如果没有中国的禁令,他相信美光很多的投资最后是落在中国的。但因为中国的封杀令,让美光变成只在中国保证很小幅度的投资,而把更大的投资放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这也符合2021年芯片短缺后的新思维。

英特尔投资德国


史鹤凌表示,如果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将会对台湾将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为分散投资就意味着不会把更多的投资投在台湾,而是投在亚洲或者欧洲其他地方,如英特尔6月19日宣布投资约330亿美元在德国建厂也是循着相同思路。

这是英特尔在过去4天内宣布的第三笔厂房投资计划。英特尔在6月16日已宣布在波兰投资46亿美元建厂,18日又宣布在以色列投资250亿美元。

史鹤凌表示,对欧洲来讲,尤其是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德国来说,未来电动车的芯片使用量越来越大,他们意识到必须在欧洲建立自己的芯片生产能力。这样万一台海发生危机的话,就不用从亚洲进口车用芯片。

而从英特尔的角度,既然德国有这样的需求,就趁机向德国政府要求大笔补助,最后也获得相当于建厂费用三分之一的补助,同时又可以把产能扩展到欧洲,分散风险。这也是为什过去外界从来不把欧洲当作是一个半导体生产基地,但现在英特尔却要去德国投资设厂的原因。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1253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