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忧的“全职儿女”,全靠父母赶上好时代?(图)

纽约时报中文网 0



202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招聘会。去年16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达到近20%,是中国自2018年开始公布这一数字以来的最高水平。


时报最近一篇报道谈到了美国正在出现的代际财富转移:婴儿潮一代抓住了房价和股市上涨的东风,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的下一代已经开始从中受益。这让我想起最近在中文社交媒体看到的不少打着“全职儿女”标签的内容创作者。这些博主退出职场,回到父母家,大多数人的长辈经济宽裕,退休金和房租收入远超子女在大城市打拼挣的工资。无论中美,看起来只要上一代人赶上好时候,下一代人大体上能衣食无忧。

婴儿潮一代是美国经济最富裕、可能也最幸运的一代人:他们出生于“二战“后至1960年代,伴随着战后的经济腾飞成长,在1980年代开始成家立业、买房买股票,之后正好赶上美国房市和股市大幅增长。现在,这代人掌握着美国140万亿美元财富的一半。随着他们陆续步入生命的最后一程,有些人给他们的继承人留下了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各种资产。他们的后代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拥有了优越的物质基础,而且几乎不需要为此缴纳遗产税。

中国有一个类似的黄金年代——可能是在中国2001年“入世”、中国经济随后迅猛崛起的20年间工作创业;也可能是在2010年前后房价暴涨前在中国的核心城市买房。我自己在2003年买房时,广州房价平均一平米3000多人民币,我作为一个刚工作的编辑,用两年的薪水可以买一套80平米的房子。十几年后,我身边的年轻同事听到这些数字,就像听天方夜谭似的。如今他们想要买房,没有父母的支持甚至连首付都凑不出来。

抓住了经济黄金周期的中老年人可以成为“全职儿女”的后盾。豆瓣去年年底出现了一个名为“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群组,现在拥有近4000名成员,在一个讨论为何回家做全职儿女的帖子里,有人回答说,“因为全家的退休金比自己上班工资多。”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普通人并没有数额可观的家产可以继承,如果不是出身于前10%的家庭,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这三座大山可能会压得他们永远抬不起头。时报的文章讲述了一位53岁的面点师的故事,时薪20美元的他省吃俭用,预计在退休时能有19万美元储蓄,未来可能还可以继承到一小笔遗产:一套他与快80岁的老母亲合住的房子,贷款在他父亲七年前去世前已经偿清。但他从父母患病的经历中发现“老年真的很昂贵”,不断地问自己“我的钱够不够用?”

我周末送孩子上中文学校时,华人家长往往凑到一起就开始聊养老,讨论如何买长期护理保险,万一哪天自己或家人重病时不至于倾家荡产;哪家华人老年公寓既干净又便宜。其实,我们都还得再工作二三十年才能捱到退休拿社保金的年纪,但恐慌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赶上好时代也许可以让下一代人安枕无忧,但剩下来的大多数人始终感到脚下的土地如同浮沙险象环生,对此中国人应该深有同感。就在很多“全职儿女”在视频中展示着他们健身和吃吃喝喝的悠闲生活时,我发现,最近这几个月中国社交媒体中年轻人交流摆地摊经验的内容也多了起来。

最近中国刚公布了两个数据,一是青年失业率首次突破20%,二是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8.8小时——以五天工作制来计算,每天要工作近10小时。就业和工作环境如此艰辛,对于家底比较厚的年轻人,回家“啃老”成了更轻松的选项。可是当农村老人一个月100元的养老金只有城里老人的一个零头时,能有后路可退的人只会是极少数。更多人仍然要以一己之力克服毕业找工作的难题,实现在陌生的城市里自立的目标,也要在人到中年时承受长辈就医养老、子女就学的压力。

对于富人阶层,普通人可能难免会感到“羡慕嫉妒恨”,但在面对如今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时,最主要的反应也许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无力感:人们已经不再奢望实现阶层跃迁,“卷”工作和“鸡”娃都只不过是不希望看到一代不如一代。然而,很多人可能会发现,无论如何努力,自己的终点可能只是富人的起点;自己缴的税不算少,却看不到切实的福利和保障,他们还能怎么奋斗下去?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文学城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0718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