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飞机延误“薅羊毛”牟利两千多万 北京警方批捕9人

界面新闻 0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打击经济犯罪总体情况和侦办的典型案例。

会上,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大队大队长皮佳和介绍,针对北京多起航空延误保险诈骗线索,经侦总队组织多部门、多警种合成作战、循线追踪、深挖串并、链条打击,于2022年9月成功破获北京市首例航延险诈骗案件,涉案9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批准逮捕。

据了解,2019年以来,该犯罪团伙以境内外免费乘机旅游、发放旅游补贴为诱饵,通过互联网广泛招募乘机人,并垫资购买高延误率、高取消率航班机票。同时,在乘机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采取人名混淆录入、重复录入和单次飞行重复投保多家保险公司的方式,代乘机人购买多笔大额航延险产品。待所乘航班发生延误后,以乘机人名义向保险公司报案申请理赔,骗取保险理赔金。据统计,该案共涉及24家保险公司,乘机人900余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航空延误险(航延险)一直是差旅群体在春夏多雷雨季节时的标配,航延险的购买途径主要为两类,一类是高端信用卡自带的权益,另一类则是通过携程等OTA购买。

以众安在去哪儿网上销售的航意航延组合险为例,该产品保费为50元,其中包含航空意外伤害保险保额500万元;航班到达延误4小时及以上,保额300元;航班返航/备降,保额300元;航班取消,保额100元等保障。

在网上有大量利用航延险“薅羊毛”的攻略,也存在较高逆向选择风险。有旅行爱好者向界面新闻分享,他一般在买机票前会关注该航班的延误概率和出发、到达两地的天气状况,如果显示有雷雨则一定会购入航延险。同时,他办理的信用卡也会赠送航延险。“每当这种时候,多延误一小时都是在赚钱。”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 2020年4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接到某保险公司负责人陈先生的报警,怀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险诈骗。

警方调查后发现,嫌疑人李某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为此她在网络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没有极端天气。 之后,李某从亲朋好友处借来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为逃避系统核查,李某虚构不同身份购买机票。为了更具隐蔽性,李某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四五个身份。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

警方介绍,购买一份延误保险的保费大概是40元左右,保险公司因飞机延误而赔付的金额为400到2000元不等。如果延误时间长,赔付费用甚至可以达到7000-8000多元。 经初步统计,从2015年至今,李某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当年4月29日,南京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有财险公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航延险本来是被定位为引流产品,但因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后来已不再做了。

界面新闻注意到,目前多数航延险的保额较之前有所下降,并把延误一小时起赔延长到三小时起赔。另外,保险公司也在投保时有明确规定,该保险仅可购买一份,超过一份不赔。

但现在对航延险的风险控制手段仍相对单一,前述财险公司人士介绍,因为行业内投保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共享,因此无从知道该投保人究竟投保多少份航延险保单,同时不同产品之间也缺乏联动。

对于现状,该财险公司人士建议:“现在定价方式主要根据延误时间多少和赔付额设置,其实应该从航班延误风险入手,结合季节不同进行差异化定价。对于投保时间和理赔材料,也应该有更严格的限制。”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0706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