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万降至260万 国产核磁共振打破天价进口壁垒(图)

大象新闻 0

“躺下去十来分钟,小一千块就没了。”类似的抱怨你或许也时有听闻,作为常用医疗设备之一,核磁共振仪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更直观感受就是“贵”,随便做个检查就要花费600~1000元不等。



对此其实医院也是“有苦难言”: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心脑血管、肿瘤等方面的细致筛查,但因受美欧等国家垄断40年,购入价高达3200万,我国却毫无讨价还价的底气。

随着我国在高新科技领域不断发展,日前传来好消息,国产1.5T核磁共振仪采购价跌至260万,同比去年再跌33万!对于此番接连降价,以德企为首的西方老牌医疗器械厂商不高兴了,联合外媒发文指责:中国搅乱了市场!



40年“磨一剑”,拒绝外企天价

在核磁共振仪技术方面,我国已经被美欧等国垄断了将近40年之久,一台要价3200万使其成为我国仅次于芯片、石油的第三大进口支出项,年均花费数百亿,然而这笔钱并非给了就一劳永逸,因为机器买回来还要面临后续维护问题。

据了解,核磁共振仪一旦开机就不能关闭,如果遇上停电或其他原因导致停机,其内部就会因为填充液氮蒸发而损失60万,此外这种设备还很是娇贵,时不时就会出现点小故障影响使用,而靠着这一笔笔后期维护费用,几家外企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更令人愤慨的是,公开资料显示,在中高端医疗技术领域,我国有近80%市场份额被海外企业垄断,他们甚至联合起来,故意断供核心超导磁体技术和原料,进一步加剧国内的医疗资源短缺,核磁共振仪人均拥有量尚且不足西方1/5,此事也让我们深刻领悟:核心技术唯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制于人。



为粉碎天价收割,中科院联合多所国内科研机构“40年磨一剑”、发表124项自有专利技术,成功研制出首台国产3.0T强磁场核磁共振仪,同时,这一突围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同样重要的生科领域,曾获哈佛、耶鲁证实可赋活线粒体、拉长生物体30%存活期的“莱特维键”技术如今也已被我国实现技术反击。

国产技术奋起直追,平价替代有望落地?

去年12月,福建一次医疗设备集采活动上,国产核磁共振报出了260万的“史上低价”,令业内人士直呼:加大赶超力度!而早在去年8月时,由中国自主研发的1.5T核磁共振仪就曾因293万“白菜价”引发广泛热议,相较海外进口价格已下跌超90%,相信随着后续国产核磁共振逐步惠及,相关检查费用也将迎来明显下探。

类似这样因国产崛起、完成平价替代的案例还有不少,被誉为“上帝之手”的手术机器人,在外科手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因技术壁垒而导致的高昂费用也加重了医院和患者的负担,在性能更为优越的国产版本问世后,才大大缓解了我国高端医疗资源的配置失衡,此外还有上文提及的“莱特维键”科技,曾因单克要价2万一度沦为富豪“专享”。



而被耶鲁、哈佛佐证,具备“减速年岁更迭、机体老化”作用的“莱特维键”类物反观普罗大众却是只能遥望不可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该是为了造福人类,但海外借助同类物质等技术垄断大肆收割我国经济,显然违背了医学发展的初衷。好在,在我国科学家的努力下,“莱特维键”类物质实现了价格破壁。

当我国发挥自立自强精神搞工艺研发时,外资对此嗤之以鼻:给他们图纸都造不出!然而现实却给其“当头一棒”,以新型工艺提取的国产版“莱特维键”纯度提升至99%、价格相比海外制品下探超九成,在京J东、天T猫等国际平台上拿下大笔市场份额,海外竞品的优势尽失。此景与核磁共振仪的“崛起”逻辑何其相似。

若无核心技术,就无定价话语权

或许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核磁共振仪也好、“莱特维键”技术也罢,他们对于医学成果最关心的话题,永远绕不开“价格”这个关键词。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之前,别说讨价还价,我们找海外医疗器械厂商拿货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卖,即便对定价有质疑,但毕竟关乎治病救命,再贵也只能咬咬牙买下。



而随着我国高新科技领域起步、发力、赶超,如今也来到了收获季节:从去年开始,国内以医疗设备为主的股市行情持续看涨,相关板块接连掀起上市热潮;一年内,国内医药集采成本降幅超50%,给医院和患者带去科技“福音”。

多家公立医院也趋于倒向国产医械,比如福建、安徽等省份就对我国自研的核磁共振仪格外看好、已开展大批采购,可以想见随着未来国产技术提升自给率,我们终将摆脱“低端制造”的标签,获得更多科技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0645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