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会带来多大改变?习的两个目标

德国之声 0

专家认为,尽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却并未带来多少变化。一些专家表示,中国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是出于自身利益。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14个月有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通电话。

中国强调,其核心立场是推动和平谈判,同时也承诺派遣一名特使前往乌克兰,并与冲突的各方对话。

泽连斯基称,与习近平的通话是"长时间和有意义的"。

泽连斯基在推特上写道:"我相信这次通话,以及任命乌克兰驻华大使,将对我们的双边关系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

中国立场会有变化吗?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首次对外公开的习近平与泽连斯基的这次通话受到美国、欧盟、法国和德国的欢迎,--俄罗斯则表示,欢迎任何有助于尽快结束冲突的举动。

然而,克里姆林宫称仍须实现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

白宫补充说,这一通话能否带来俄乌之间的和平协议,目前做出判断还为时过早。

一些专家也持类似的谨慎观点,认为就中国在俄乌冲突的立场而言,此次通话并无新意。

在北京的独立中国分析人士吴强向德国之声表示:"一方面是以叙旧的方式在谈中乌友谊… …既没有对乌克兰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任何实质和平主张,也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所有政治立场都是过去一年多来旧的立场。"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

"修复损害"?

还有专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习近平与泽连斯基的通话,推动"和平缔造者"的叙事,同时修复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本周的争议言论造成的损害。

在接受法国电视台TF1采访时,卢沙野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权提出质疑,称他们没有有效的国际法地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政治学者庄嘉颖表示:"卢沙野的表态在欧洲引发很多人的不满,因此,有些解读认为,在此时机与泽连斯基联络是试图表明,中国严肃对待欧洲对于主权和和平的忧虑。"

然而,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次通话远超过控制卢沙野表态带来损害的范畴,而是北京希望借助俄乌冲突,塑造自身作为全球性大国有能力推动和平进程的形象。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冯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助教表示:"这是一个向国内传递中国在国际上很重要、能推动和平进程的形象的机会。"

她向德国之声表示:"这也是向全球南方国家发出信号,这些国家在观察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举动和记录。如果中国真地成为推动俄乌向前进的力量,对北京而言,将是在全球塑造这一形象的巨大机会。"

冯儒莎补充说,与泽连斯基的通话仅仅是北京在不断发展的局势下塑造自身形象的一个步骤。

对中国中立性的质疑仍存

中国不断强调自身在乌克兰战争中的中立性的同时,分析人士以及一些国家领导人则仍对北京的真实意图抱有怀疑。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在接受德国之声独家采访时,对中国作为调停者的可信度提出质疑,并强调北京要成为真正的调停者,前提必须是对俄罗斯的侵略作出谴责。

自去年2月,北京与俄罗斯通过在多个领域深化双边关系,来建立"无上限的伙伴关系"。

尽管北京没有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但也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或者将冲突定性为"战争"。

尽管中国2月试图通过推出一项12点和平计划塑造其"和平缔造者"的形象,但却缺乏向俄罗斯施压的行动,令外界对其真正立场产生很大疑虑。

东华大学的冯儒莎表示:"中国的文件内容没有显示出北京改变对这一战争立场的迹象。"

冯儒莎指出,该文件几乎忽视了有一场针对乌克兰的战争正在进行。而在许多欧洲国家看来,北京与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进行了对话,--就好像这一项上打了勾,以此显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是中立者。

冯儒莎向德国之声表示:"我们必须谨慎关注中国在此次通话后如何行动。"

尽管对中国作为调停者的可信度一直存有质疑,但一名前乌克兰外交官表示,中国对这一战争保持模糊立场符合各方的利益,因为如果北京与"并未赢得这场战争的占领者"结成联盟,那么将损害乌克兰的利益,对世界也将是灾难性的。

乌克兰前驻奥地利大使舍尔巴(Olexander Scherba)表示:"我认为,中国对此保持模糊是合乎逻辑和谨慎的。"

欧盟对华的困境

欧盟和一些欧洲国家对习近平与泽连斯基的通话表示欢迎,德国政府称之为"一个好的信号",但东华大学的冯儒莎认为,欧盟仍面临在一些国家存在质疑的情况下如何应对中国的困境。

她对德国之声表示:"我认为,欧盟需要保持对俄罗斯以及中国清晰、强硬的立场,也需要谴责缺乏实际行动。"

"如果欧洲不能按照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推动和平进程,包括尊重领土主权完整,那么,中国将会按自身的议程来予以推动。"

欧中之间的信任仍然脆弱,一些乌克兰专家认为,在当前时机下,中国安排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的目的之一是,为参与将来可能的和平谈判奠定基础。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访问研究员波伊塔(Yurii Poita)表示:"中国正在做准备,建立通讯渠道,向乌克兰派遣特使,或许以此更好地了解局势。"

他说:"这或许是为北京未来参与和谈创造条件。"

然而,波伊坦认为,由于俄罗斯是北京非常重要的战略伙伴,北京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公平的调停者。

他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正与美国处在一场战略竞争中,而其经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补充,中国最终仍将倾向于俄罗斯。"

习近平的两个目标

《新苏黎世报》指出中驻法大使卢沙野的争议言论或许不像北京所言仅是“个人意见”;《科隆城市报》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想借对乌克兰释出善意,实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习近平与泽连斯基的通话有助于缓解俄乌之间的冲突吗?

《新苏黎世报》刊登题为“习近平的‘反外交官’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观”评论文章:“具有咄咄逼人形象的‘战狼’外交官代表了中国希望被视为的样子——即作为一个值得被尊重的大国。同时,他们也暴露了北京的帝国主义世界观,围绕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的争议就说明了这一点。”

“所谓的‘战狼外交’是习近平担任领导人时期的产物,这个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战争电影《战狼》,意指那些特别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海外中国官方代表。这些‘反外交官’将其角色定位为:以大声抗议来反击对中国的批评,并传播共产党的世界观,他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内民众推崇。不过,‘战狼外交’正在损害中国在国际间的声誉,但北京的统治者也能接受这件事,因为他们不是希望中国受到喜爱,而是希望中国受到尊重。”

评论写道:“这不是卢沙野第一次以‘战狼’的姿态引起关注,但这一次,他的行为在上级的眼里过了头。中国承认以前属于苏联的国家为主权国家,而且不把如克里米亚等被俄罗斯武力吞并的领土视为为俄罗斯领土。中国外交部事后急忙收拾卢沙野留下的残局,称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也删除了其网站上的卢沙野受访稿。”

“中国正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争夺影响力,但卢沙野的言论已经在这些国家中激起了对中国的恐惧和不信任。而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对于卢沙野的表态也是如此反应。”文章提到,自从习近平不顾战争,与普京宣布两国间“无上限友谊”以来,欧洲对中国的怀疑情绪持续增长。

“中国官方称坚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如果中国不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这些话就显得很空洞。因此,卢沙野的言论很可能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观:中国的统治者从大国势力范围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把较小的国家视为大国的棋子。”

尽管北京试图把卢沙野的言论定性为他的个人意见,但作者认为这不应该被视为个人失误,毕竟他仍具有中国大使的身份。文章称,虽然进展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正试图软化领土完整的原则,为此它引入了‘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的概念”。

“这些有可能构成使用武力的理由:如果一个大国入侵另一个大国的势力范围——正如北约在普京和中国统治者眼中所做的那样——这就产生了‘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这应该让南中国海周边的国家特别深思,中国的行为已经多次表明,它不把国际法放在眼里。”

国际社会对于本周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多持肯定态度,但《科隆城市报》刊登的“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策略”评论却不这么乐观。作者称:“在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仅一天后,接踵而来的是幻灭感: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国元首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对话主要是北京的一个巧妙举措。特别是因为最近的外交丑闻,这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时刻”文章提到,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一次采访中质疑前苏联国家的主权,从而引起欧盟的极大不满。因此,作者认为“现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止损的问题”。

评论提到,习近平想借机完成两件事:“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主要可以通过向基辅派遣特使的提议实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面对布鲁塞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和平调解人,但目前为止还不用做出任何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他也有可能间接地帮助他的‘老朋友’—— 俄罗斯统治者普京。毕竟乌克兰军队目前正在准备大举反攻,现在中国便能通过外交干预进一步推迟反攻日程。”

“事实是北京从莫斯科的依赖中获利,它对让俄罗斯政府陷入生存危机没有任何兴趣。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更迭,甚至是4000公里长的(中俄)共同边界上的动荡对习近平来说都是最糟糕的情况。”作者在最后呼吁:“为了证明批评者是错误的,中国领导人至少要把‘房间里的大象’指出来: 莫斯科是这场冲突中的侵略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文学城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60400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