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本硕生,转读烹饪技校,那些重新读专科的人(组图)

每日人物 0



人要向上走,似乎是一种共识。它告诉我们,要去考公、考研、卷实习、卷大厂,哪怕34岁,也可以踩着线考编上岸。任何回头、放弃,都会被视为“高开低走”。

但事实上,想卷并不容易,就连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存在着不少困难。许多人为了就业,为了做想做的行业,甚至不惜放弃已有的本科学历,重新高考,去读一个专科,只因为专科更好找工作。与社会时钟相反,这是一种人为选择的“学历降级”。

而否定自己曾经的选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那些“本升专”的人来说,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更高,包括以年计算的时间、熟悉的社会关系、已经学完的专业……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决定回头,重新选择一次。


决定行动的时刻

“我该选什么?”

在做出“本升专”的选择前,一个个失眠的夜里,这个问题无数次出现在穆木的脑子里,她躺在深圳出租屋的床上,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她24岁,即将从海外教育学硕士毕业,本科学历是一所985大学,手握高中政治和语文的教师资格证,还有过一段深圳学校的实习经历。在很多人看来,她站在就业金字塔的高处。

然而,2022年的秋招对她而言,是残酷的。

穆木做出过不少尝试。她跟着室友,投了多个大厂。字节停在一面,拼多多留在二面,被问到“如何看待狼性文化”时,穆木回答:“不想加班。”空气停滞了一秒,她意识到:“一定会被刷了。”她还参加了一些考试,选择国考,跟600多人竞争同一个岗位;参加老家的山东省考,一个档案馆的普通岗位,打听后才知道,月薪只有3千多元。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广东的选调生考试,六个人进入面试,她的笔试成绩排在第一,最终,她还是放弃了。

如果拉个excel表,穆木的秋招日程丰富得很,能排得很长,但前后忙活了几个月,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offer。

事实上,秋招的寒意,也吹向了每一个人。牛客网数据显示,从2021到2022年,各厂裁员,缩减HC,“0 offer”“泡池子”“毁约”等关键词,不断出现在社区讨论之中。国考、省考等考试同样难上加难,名校硕博生,即使是一个普通岗位,也能“抢破脑袋”。

穆木原本想的是读博。2021年6月,她向心仪的导师发出读博申请,最后也不顺利,失去了名额。

从那之后,焦虑困住了她。晚上失眠,甚至需要吃药缓解,再后来,连导师的邮件,看了都会心慌、手抖。她不得不找了好朋友,全程口述,再让她帮忙输入、发送,看回复。

把可能的选择都尝试了一遍的她,依旧在想: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出路?

疫情时,她每天在家做饭,这段经历反倒令人安心。尤其是油焖鸡,与店里的味道能做到“百分百复刻”。又一个失眠的夜晚,她突然想起,母亲曾开玩笑说:“不如你以后就当个厨师。”

弦在那一刻松了。她真的想去当厨师——放弃硕士学历,重新去读一个烹饪技校。

放弃原有的本科甚至以上的学历,重新读个专科,能做出这样“极端”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曾经自己的否定。

在郑州三甲医院做了5年护士的段慧,选择在28岁的时候辞职,放弃护理本科,重新跟职高生一起,参加了高考,去读一所专科,学临床医学专业。

只有这样,她才有可能实现从护士到医生的跨越。

这是一种本省范围内的单招升学方式,只考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课。段慧护理出身,并不难考,她考了470多分,比分数线高了一百多分,她的成绩,足够上分数最高的口腔专业。

没办法,护士的工资太低了。从入职外科开始,段慧的工资一直是两三千元,最多的一次,只有3800元,就连资历深的老护士,年薪也不过五六万元。相比之下,科室内工作了10年的医生,已经付了4套房的首付,买了一辆车。

换个工作的想法,很早就在她的心里。

真正打动她的是偶然的一次医美经历,她做了双眼皮,打了瘦脸针,看着那些操作仪器,她想着,“也许自己也可以做个医美医生”。

有时候,就连理工类211大学毕业的程序员,也会想去重新高考,考个专科文凭。

在1200公里外的江西,选择半路出家去学中医前,陆心远从一所理工类211毕业,做了5年的软件开发。在南昌,他月薪8千多,算是不错的数字。但这两年,他收入缩减,腰不行了,颈椎坏了,胃也不好了。

与此同时,他家里开了家中医诊所。爷爷年纪大了,不能常坐堂,长辈们总劝他回来,“到了交给年轻人的时候了。”

他心动了,重新高考,考上中医专科。32岁的陆心远,成了当地县中医院里,年纪最大的专科实习生。



▲ 段慧在家备考时的书桌。图 / 受访者

与现实拉锯

穆木的“本升专”决定,让父亲惊讶。

在父亲眼里,女孩子得有个标准的模板——读好学校,找个离家近的编制内工作,早点结婚生子,安稳过一生。

她也曾是家里“最出息的孩子”。从小到大,她都是应试型选手,中考、高考超常发挥。“撞了大运”考上985后,穆木每次被人夸奖,父亲嘴上谦虚,说还行吧,脸上的笑却一直挂着。

这些年,她一直按照社会时钟而活。做出的,都是社会评价体系里“你应该这样”的选择,比如读研、申博、考公、去大厂、当老师。

直到学当厨师的念头冒出来后,穆木才发现,这才是她自己想做的事。

叛逆的事,她也做过几次。高中时,穆木读寄宿学校,她会爬墙,偷偷出校门逃课。其实,她也不觉得名校有什么了不起,相反,更愿意像做建筑生意的父亲一样去赚钱。

有一件事,能说明在她的内心深处,实际上很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关心。大学时,她申请去做交换生,但父亲并未关注。落地的那天,国内正好有留学生失联的新闻,周围的人一打开手机,电话里全是父母的关切。但她家没来电话。一周之后,父亲电话里的第一句是:“奶奶家的WiFi密码是多少?”

亲戚们更是无法理解她。过年吃饭,听说她不想做教师,长辈们都觉得她疯了——这么好的工作都不要?

重来一次的选择,确实并不容易。社会有固有的时钟,信奉“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任何回头、重启,都会被视为浪费,在选择背后,都要承受一些拉锯与代价。阻力最大的,往往就是自己的亲人。

走通父亲这一关,全靠穆木的母亲。

她母亲的一生,也做出过许多被迫的选择。读书时,母亲的理科分数很高,却因为外公的反对,“女孩学不好理科”,转报了文科。高考后,先填志愿,再出分,又被按着报了山东师范大学,还是老的理由,“女孩读师范好,以后做个老师”。就这样,浪费了高分,与山东大学错过。

最后,理科成绩优秀的母亲,如今成了一位高中语文老师。

母亲有过遗憾,对穆木很宽容,让她尽力去尝试。而对于亲戚的不解,也干脆不多解释了,不接茬、也不反驳,任由聊天慢慢转向下一个话题。

除了亲人这一关,放弃已有的学历,也意味着也放弃已经获得的工作和收入。这对于人们的选择,也是一种考验。

已经做护士多年的段慧,选择重读专科,她的父母“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也意味着,她得不到任何经济帮助。而临床医学专科,一年的学费是一万八,加上生活费,三年少说也要10万元。

当了五年护士,段慧有一点积蓄,能够交第一年的学费。但这之后,就要靠兼职赚钱了。她去了一家医美机构做假期工,在手术室里当护士,每个月能拿5000元。同时,她还做销售,给机构拉客,介绍身边的人去做医美项目,提成是每个单子五五分。“拉两个客户,就能把一个项目的钱赚出来。”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重读专科,她的成绩很好,原本可以拿奖学金,但为了兼职,有时不得不请假缺课,最终影响了评比。

想办法攒钱,也是一个与现实拉锯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愿意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多少代价。

当程序员好几年,陆心远其实没攒下钱。在决定读中医的前一年,他开始做剪辑副业,关注了几个接单平台,加特效、做动画、处理字幕,一般1分钟,定价在200元到400元。那段时间,他给公司做过宣传片,给大学生做过期末作业,还剪过婚礼素材。

专科开学后,三十多岁的他继续接单,下晚自习,坐在床上干活。专科学校跟曾经的高中差不多,晚上10点半熄灯,他的工作时间一下子缩短了。为了赚更多的生活费,陆心远有时会在周六的假期里出校,做婚礼摄影,一场跟拍500元,多了能1000元,这还是他大学本科练就出来的技能。

相比之下,穆木为了当厨师,主要靠节衣缩食。她一直降低自己的物欲,每天上班,她穿的是优衣库79元的T恤和裤子,还是4年前买的,外套是在深圳上班时发的秋季校服。她不化妆、唯一的化妆品是口红,一模一样的色号,有两支,每一支都用到凹陷才淘汰。



▲ 图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重新走进专科

朝着手里的豆腐下刀时,穆木手抖了一下,豆腐被拦腰切断,她心一惊,下意识地看向对面的三个评审。他们并不严肃,表情很柔和,其中一位还开玩笑地宽慰她:“是不是刀太沉了,有些拿不动。”

这是去年,穆木参加厨师资格证实操考试的一幕。年初,她先报名了西点班,学发面的原理、面包的种类、欧包和日式面包的区别,这些理论看得人发晕。

最后,她发现自己对西点兴趣不大,中途转学了中餐班。

这里是小班授课,有两个灶台,互联串换,轮着上台实操。三四个月的时间,2万学费,学一百多道菜谱,穆木不吃辣,她用4道辣菜,换了2道小吃,学会了小笼包和炸串。

结课之后,穆木报名了厨师资格考试。理论考试之后,还有实操两道菜。第一道就是文思豆腐,它是淮扬名菜,主要考验刀工,几分钟的时间,大刀先横切、再竖切,不能碎,还要切成几千根豆腐丝。

哪知道她把豆腐切断了,只能后面补救了。

第二道滑炒里脊丝,穆木心里一直不断默念评分点——油温要合适,台面要干净、还有不同佐料的配比。最终,两道菜加起来打了八十多分,成功通过。

重读专科,她也遇到了许多重新选择的人。比如三十多岁的崔志,初中没有读完就出来打工,有一次在网吧上网,看到淘宝网上的商户,他觉得是个路子,开始搞童装批发。现在来读烹饪专科,是为了多个一技之长。

有一次,穆木问他:“当初做生意,不会考虑赔钱怎么办吗?”

“赔就赔呗,能怎么办!”崔志几乎没有思考,直接说了出来。

穆木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做选择时,总要考虑后果和代价,学历,成了她下不来的高台,生出了很多顾虑。但跟这些人相处过后,穆木更加自如了。



▲ 穆木学习烹饪期间,拍下了每天的成果。图 / 受访者


走进医学院专科的段慧和陆心远,也遇到了很多相似的人。段慧所在的临床医学专业有140多人,其中有四五十人,都是重新来读专科的,他们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成为了一个群体。

在这些人里,段慧的经历很普通,相比之下,很多人都有故事。其中,刚生完孩子的于敏,直接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白天上课,中午和晚上回家带孩子;学影像的徐君,孩子正在上高三,不用她辅导学习,她一个人全身心住校,想要转到妇科做医生。

重新选择的人太多了。还有四十多岁的老邢,他从头考临床医学,只学了一学期,发现家里流传下来一个中医方子,是骨科秘方。他重新考试,去了另一所学校,再读中医。而刚结婚的阿春,嫁到的婆家是自己开医院的,所以自己也选择了重新来学医。等到学成,她就可以直接在医院就职,不用担心就业。

尽管,在一个充满同类的环境中,孤独与焦虑会被削弱,但一个工作多年的成年人,重新选择走进专科,也会有诸多不适应。

对陆心远来说,专科的规定与寄宿高中相差不大。每天早7点半早自习,晚上8点晚自习,一周七天,只有一天休息,其余时间一律不能出校门。住的就像高中宿舍,6或8人间,上下铺,不能有床帘,也不能做饭。

陆心远睡在上铺,最开始的一两个月,一直睡不踏实,他身高182,长得壮实,总担心自己从床上翻下去。之前上本科大学的时候,他早上时常旷课。但现在,起床铃会以一种急促、响亮的频率把人吵醒,他不得不拖着身体,去公共区域排队洗漱。

他也过上了天天点名的日子,一个教室只有三四十人,一个都不能缺席。同时,他年纪也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专科学校里也见不到女朋友。对方是个老师,两个人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广州,只能一个月坐一次高铁来见面。

选择之后

走进房产门店应聘的那天,穆木只带了本科毕业证。在这里,学历并不重要,能够打动店长的并不是985的名头,而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会骑电动车。

这是她从烹饪学校结业后的第二份工作。她没有立马开始做餐饮创业,而是接着攒钱。穆木先是去了深圳,接了offer,重新做了一个学期的小学班主任,教语文课。

她觉得自己“本升专”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成了班主任后,她发现,教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她成为了“课代表”、“跑腿员”、“法官”和“志愿者”。她的电话,从一大早,直到深夜,从没停止过消息,内容五花八门。还有每天的疫情防控表,体温、核酸、电话,流调排查,“每天都有不同的家长填错,要再一个个打电话去问、去改。”

“一个班级有50个学生,就有100个爸爸妈妈,和400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穆木说。

她一直安慰自己,再撑一撑,再多攒一些钱。

第二份工作,就是家门口的房产中介。整个流程十分迅速,上午11点投递简历,下午1点面试,当天就入职了。她并不是这里最小的,还有两个,一个22岁,一个20岁,其中一个刚刚成为销冠。

现在,她每天的工作是骑着“小电驴”在周围几个小区、商圈转悠,直到完全熟悉。有时,还要联系房主,去对方的房子里拍摄照片,上架房源。

她做好了计划,做满两个月再辞职。之后,签证就能下发,她打算一边学语言,一边去餐饮店打工,慢慢做上厨师。

像这样,从专科、技校获得一技之长后,每个人都一定会面临新的选择,用新的专科学历,获得新的工作,融入新生活。

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陆心远发现,他甚至比当程序员的时候更忙了。现在,他已经在县中医院实习了三四个月,他们需要每个科室轮转,急诊科、针灸科,每个科室待上2个月,直到完成一年实习。

去年末,中医院的呼吸科、急诊科走廊堆满了发烧的老人,中药味冲透口罩往鼻子里钻。很多天里,他没有轮休,“完全被当成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正式医生在用”。这个曾经的程序员,也是第一次,生病没法请假,要带病上岗。

他为自己列了份时间表,一边实习,一边备考。入职中医院后,考助理医师证,不需要医院的编制,只要工作满两年,就可以再考执业医师证,无论是接着干,还是回自己的诊所,都算是“步入正轨”。

而没有家庭作为“托底”的段慧,毕业后的新路,走得并不顺利。她入职了一家医美机构,月薪5000元,医美与其他医院科室不同,没有助理医师证,就不能站一助的位置,直到现在,段慧还在做护士的工作。

她也开始准备助理医师的考试,但这些知识点,过于庞杂和生疏,她没在一线的医生岗位里工作过,外科、内科、妇科和儿科,四个科室的理论在她的脑子里是一堆纸塔,看着有体系、有模样,实际上内里经不起推敲,轻轻一碰就塌了。

去年8月的考试,不意外地失败了。段慧有些挫败,“走上医美的医疗岗位,为什么比登天还难?”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再考一次,她将备考期延长,几乎没有中断就投入到了下一次的备考之中,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比我当年考护理资格证,还要用心得多。”

段慧每天6点半起床,冲一杯浓茶提神,新报了网课班,开始系统地背理论知识,她准备了一面白板,一边画,一边站着背诵知识点。桌子就在窗户旁,许多个Vlog都记录着外面的黑夜一点点变亮。

对在努力着的她来说,虽然比以前更累,但更有奔头了。重新选择后的生活,似乎也在一点点变亮。

在朝着自己的餐饮梦想努力攒钱的穆木,也习惯了自己的新身份。她适应了做中介的工作,在店长身上,她看到了能拼的重要性。2月21日,是店长的预产期。下午1点进产房,2个小时前,她还在群里吩咐任务,嘱托“如果有租赁单子,一定要发过来对接看过”。

店长停下工作的时间,不到一天,晚上11点多生完。第二天早上8点,就恢复了工作,在门店群里继续分享“每日一图”,提醒店员关注最新的房产消息。

如今,她的朋友圈里也开始出现房源信息。一个曾经的同学来问她,真的做房产中介了么?

她回答:“你要是买房,我就是中介。”言下之意,是她还有许多种可能。



▲ 图 /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9476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