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诊医生:老人重症乃至死亡,多数是被耽误的(图)

底线思维 0

观网读者“暮雪”是山东某市下一个社区门诊的医生,在防疫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期间,曾接受观网采访,详谈自己在门诊坐班的观察与了解。

这两日,“暮雪”继续同观网分享了其接触到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治疗情况。她在聊天中指出,相比往年冬季,今年老人去世的数量有所下降;而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之所以出现重症乃至死亡,大部分原因是——“被耽误”,也因此,子女对老人病情上心与否,十分重要。

防疫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期,接近二十天左右的疫情,我们社区门诊接诊的病例超过平时门诊量的四倍以上,接诊新冠病例超过7000例。因此,我们获得的信息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此外,因为我们要负责出具逝者最后的死亡证明,所以对于周边老人的一些情况,我们比较清楚。

实际上,每年冬季,流感都会带走一部分老人。就我们周边的情况来看,2019年流感爆发,带走不少老人;2021年冬季统计前后,也走了16个;今年冬季走的人反而不多,截至目前,和新冠关联的是3个老人。

而农村的防疫情况,也比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想象的好多了,很多村医私下反馈今年走的老人实际比往年反而少。



村医为居家老人听诊(资料图/新华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个主观原因,就是对新冠的畏惧,大部分人都重视这次“流感”,一有症状就来门诊或者卫生室处理。

很多子女对父母很上心,不断找我们预约,给老人打“运德素”以避免重症、缩短病程。其中有的还是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慕名而来,就怕老人熬不过去。

事实证明,老人感染病毒后,只要子女上心,早期及时干预积极治疗,预后都挺好的。比如我遇到一位病人家属,家里二老都是高龄老人,都“阳”了。他送二老去医院拍片,典型新冠肺炎征象。二老来我们门诊治疗,他全程陪同,一天和我打四五个电话汇报情况,老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反馈给医生。最后,老人们都恢复得特别好——这不全是医生的功劳,主要还是孩子特别孝顺。

值得再三念叨的是,子女上心,对于老年的救治真的非常重要,有的时候甚至能带来“奇迹”。

有位女性患者,91岁,重症肺炎入院治疗八天,一直不退热,医生让病人家属做好后事准备。重症肺炎,俗称“白肺”,这老人说是肺部面积被炎性细胞浸润七成以上。家属不死心,送来我们门诊就诊。我看了肺部CT片,不是双肺,实际上还有一个肺浸润面积比较小;再观察老人,思路尚可,表达清楚,求生欲很强,手还非常暖和。于是,我和家属说,可以一试,但也得做最坏的思想准备,我们一天天来,治疗一天观察一天。家属完全同意。



资料图来源:上观新闻


鉴于老人已经输液八天,我们不再采取输液,改成口服中成药加雾化,再加肌注“运德素”。结果“奇迹”出现了,老人第二天退热,第三天能吃饭了,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目前看来,算是基本稳住了!我们就感叹,幸亏老人免疫力强,阳气还算旺盛,关键是家属也给力,不放弃!

话说回来,农村的第一波疫情也相对平稳地度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村医们都有丰富的治疗流感经验,且不墨守成规,敢用药,也善于用药。村民们感染后去输液,早期都会加适量的激素和抗病毒药物,后期添加抗生素,大多也都会开中成药,极大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可能。

此处有一个常见的误解需要说明:一些人大肆批判村医在治疗新冠感染时“滥用抗生素”或者“滥用激素”。

这几年政府非常重视村医队伍的建设,多种渠道打造这支队伍,提升村医的素质。其中大部分都取得医师资格证,最不济也有“乡村医生证”,并不是“江湖郎中”。他们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几乎都是全科医生。而且,村医本就是当地村民,常年和村里人打交道,属于村民的家庭医生,他们了解父老乡亲的身体状况,知道这人是不是过敏体质、用什么药更有效。

因此,他们不需要查这查那,根据听诊和经验用药速度快,不会耽误患者病情。对于患者什么时候需要用抗生素、该用多少的量,他们心里也都有分寸——诊所输液一般持续五天左右,不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有的地方仅仅输液三天,之后就改成口服。

至于“感染新冠病毒后,该不该用抗生素”,从已有的救治经验来看,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基础病和气管炎病史的青壮年,不会用抗生素;有基础病、慢阻肺的老年人,一般会用,为了预防机体抵抗力弱的时候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用抗生素是为了预防并发症,而不是治疗新冠——目前抗新冠病毒压根就没特效药。

说到底,救人第一,疗效说话。

可以说,在这波防疫中,一线基层医生在分级诊疗中起了关键作用,我们承担了大部分轻症、部分中症的治疗,减少了危重症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医院的压力。至于卫生院这一级,好多病人反映,疫情最高峰时过去,要不停诊(估计医护全“阳”了),要不就是没药,最后还是折返到村卫生室去输了几天液才康复的。

就我个人在一线门诊的接触、了解来看,老人之所以会出现重症乃至死亡,除了一些人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尤其是有慢阻肺、肺心病、心衰的情况外,大部分是被耽误的。老年人肺炎和青壮年肺炎表现不同,发热不明显,甚至有的没表现出发热和咳嗽的症状,只是单纯表现精神很差,食欲不振,家人这才发觉不对劲送来就医。这离全家大部分人阳康大多已经过了二三周以上的时间。



有的病人不知道听哪位“专家大神”说的,不吃药,在家硬扛,咳了一个月才来门诊,最后拖成了肺炎。

有的是老人自身执拗,其实不差钱,但节俭惯了,不愿去医院,对这病的严重性也缺乏科学的认识。有一个老人出现高危低钠血症,我反复解释、催促去住院,床位医院也腾出来了,听说她孙女都跪着求她去,她都咬牙不松口,十几个小时后被儿子强行背上车送去医院,结果可想而知,非常遗憾。

此外,也有部分原因是子女粗心不上心,耽误了老人治疗。尤其是高龄老人感染,基本上生死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老年人行动困难,没子女帮助,怎么就医?

我们小区有三位老人去世,分别是91岁、79岁和74岁,情况也差不多。他们都有严重的基础病,比如一个癌症术后,另一个有严重慢阻肺、肺心病;三个人里,两个人都是严重营养不良,体重八九十斤。

总体来看,没有一个患者是突然出现重症的,都是十几、二十天后才转重症。很多高龄老人发展成重症后再被家属急吼吼地送去医院,有时还不一定能立马住上院。转危重症后最后能救过来的实在不多,很多家属不愿让老人继续遭罪,直接放弃插管,老人回来几小时后就走了。

因此要再次呼吁:新冠感染不可怕,早期积极干预和有效治疗,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患病早期一定要去医疗机构就诊,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大都有治疗流感的经验,没必要一股脑地往大医院挤。

一旦病人有重症倾向,他们也会积极联系上级医院转诊,因为医联体的缘故,这个转诊路径非常畅通,甚至可能比病人自己去医院效果更好。因为在转诊过程中,我们会和上级医院清晰说明病人情况,需要马上住院急救,一般情况下,上级医院都能给予照顾,想办法留出床位。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8784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