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习近平还在找清零退路“但中国快没时间了”

美国之音 0


北京清华大学的学生手举白纸抗议严厉的防疫政策,悼念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死于火灾的至少10名遇难者。 (2022年11月27日)



华盛顿 — 2022年末将至,绝大部分国家的居民已恢复疫情前的生活状态。然而,中国是唯一的例外,极端的疫情管控让中国人在过去三年心力交瘁、怨声载道。就在过去的这个周末,人们的不满达到顶点,中国全境出现大面积的民众抗议浪潮。

从乌鲁木齐到上海,从北京到成都,高校里,大街上,人们高喊“解封”“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要文革要改革”等口号,还有人高呼“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在一贯严控言论自由和抗议活动的中国,这次示威十分罕见。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疫情应对的优等生,现在它变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恢复到相对正常社会的国家,”乔治城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法暨人权协调中心主任拉里·高斯廷(Larry Gostin)对美国之音说,“我想部分原因是中国领导层、特别是习近平的偏执。”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美国之音说:“不管从现在看到的民怨,还是从经济,从社会反馈都显示中国需要作出调整,而且是比较大的调整。”

尽管面对大规模的民众抗议,中国官媒新华社在11月28日发表清零三连评,表示要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该社评说。

公共卫生专家高斯廷说,习近平知道中国必须给清零政策找到退路,他似乎在等待一个能够“不丢脸而全身而退”的机会。

“但是中国已经快没时间了”,高斯廷说。

清零高于一切


刚刚获得第三个五年任期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经将“打赢抗疫攻坚战”与他的政绩联系在一起。这个政治因素,加上中国疫苗准备、医疗资源与民众心理调适都没有完成,导致中国领导人在疫情三年之后,仍然无法下决心放松清零政策。

这也带来了中国多年未见的巨大民怨。

今年4月,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最大的城市上海实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全程封控。突如其来的封城导致人们缺衣少食,次生灾害不断。

经济学家咸郎平的母亲在等待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死在急诊室外。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仅次于习近平的二号人物李强在封城初期慰问群众时,遭到群众质问,并有人大骂李强“有罪于国家、愧对先烈、愧对天地”。

11月,人们惧怕相同的例子正在北京上演。由于疫情数量不断攀升,北京几百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一夜之间,学校关门,商铺闭店,每个北京人如今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有家不能回”,或是“一夜之间失去了自由”。

除了大城市,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和小城镇,新冠带来的次生灾害每天都在上演。11月,一名甘肃兰州的3岁男童一氧化碳中毒,其父亲表示,在求救期间由于新冠封控政策延误了及时的送医时间。“疫情三年,就是他的一生”,这一标签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名58岁患有抑郁症的女子跳楼自杀,然而由于小区门被铁栏杆焊死,悲痛欲绝的女儿无助的跪在母亲身边,等来的不是救护车,而是母亲的最后一丝气息。

在广州,两名年轻女子被防疫人员捆绑起来,双膝跪地并双手反绑的一幕,再次引起了民众的公愤。

11月24日就在西方庆祝感恩节的同一天,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居民区发生火灾,官方报告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中国社交媒体上,民众质疑封控措施阻碍救援,表达对极端疫情管控措施的不满。而当局在发布会上强调火灾原因是“居民自救能力弱,对消防疏散通道不熟悉”,更是引起了巨大的民愤。“能说出这样毫无人性的话,今晚他们睡得着吗?”网民质问。

据投资银行野村(Nomura)估计,今年11月中旬,中国37座城市有约3.4亿人(约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处于某种形式的封控状态。

“清零政策对于中国来说是灾难性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是一次巨大的人权侵犯,不仅仅是封城,也是每个中国人手机上的健康码监控”, 乔治城大学公共卫生法教授高斯廷说。

中国所有居民的出行都要依靠健康码,而后台大数据对每个人的行程了如指掌。《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今年6月,当一些中国公民试图到郑州的一个村镇银行进行维权会董事,他们的健康码由可以自由出入的绿色变成了必须隔离的红色。人们担忧当局已经开始利用健康码进行社会控制。

经济损失

除了违反基本人权,清零政策另一个巨大的影响是中国的经济。

中国经济在10月遭遇进一步放缓。中国统计局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显示,长达一周的中国国庆节假期对消费促进作用极其有限,作为消费指标的零售总额自5月来首次萎缩,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加速回落。

此前,中国官方和许多投资银行预测中国在2022年的经济增长约在5.5%。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调低至3.3%。这减少的2.2%的增长率意味着中国将失去近四千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尽管如此,中国卫健委发言人米锋在11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并称“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

“现在的中国,国际贸易和旅游陷于停滞,供应链被严重扰乱”,公共卫生专家高斯廷说,“我认为,这个政策使得公众对习近平的信任降低,并且粉碎了所谓中国政策高效的泡沫。”

拜登总统的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周日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媒体见面”(Meet the Press)节目中说,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在公共卫生层面上没有意义。

“如果中国的目标是让所有人,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人都注射疫苗,那么一个暂时的封控可以理解”,福奇说。“但是他们在似乎没有什么目的和长期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冗长的风控,这在公共卫生层面上没有意义。”

社会撕裂下,什么是可能的退出机制?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仍然有庞大的人群对新冠没有自然免疫或是疫苗免疫,这让中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耶鲁大学的陈希教授说,中国政府的考虑主要有三点,一是从死亡率上,中国的疫苗、抗病毒药还没有落实到位,放开清零可能导致短期内死亡率的大量提高。第二点是从重症医疗条件的来说,医疗存在短板。此外,民众的心态也没有做好调整。

“这使它(政府)不敢下决心作出大的动作”,陈希说。



他表示,在引进疫苗方面,中国存在可负担性的问题。“如果是按照美国市场的定价,或者是国际市场的定价,我觉得中国医保可能很难负担”,他说。

“中国又希望能够不被卡脖子。所谓这些疫苗和引进的药品都可能存在国家安全问题。因为一旦不让使用或者提价了以后,中国就可能有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在谈判中,不仅仅要这个产品,还要产权,让这些谈判都变得旷日持久”,陈希补充说。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清零政策,而没有在过去三年致力于加强其医疗力量。

陈希说,新冠作为一个自愈性的疾病,需要关注和干预的就是危重病人。

“中国的病床并不缺,每10万人的病床,数字和美国基本相当。但是危重症的病人是需要重症监护病床的,这个床位中国是极缺的”,他说。

按照各国政府公布数字的统计,重症监护病床,在中国每10万人里有3.6个床位,在新加坡,这个数字是11个,美国大约29.4个左右。

就这个短板来看,一旦放开,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那么以中国现有的短板,中国的重症监护病床无法承担,” 陈希说。

与此同时,大量医疗人员都在进行核酸检测,投放在长期准备上的医疗人力更少。

中国11月11日宣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简称20条),宣布取消或暂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通过缩短检疫要求、简化旅行规则和调整隔离制度来放松动态清零政策。

然而在政策的相对放松之后,好处似乎并没有落实到民众头上。北京在撤销了核酸点位后,人们需要花比原来多一倍的时间排队进行核酸检测。在疫情上升的石家庄市,虽然中小学开学,人们的恐慌心理却没有放松,“大家都不敢去。”

“动态清零,国家是希望它更加精准,减少损失。但是地方又很难做到,然后又会层层加码一刀切。所以真正做起来就变得非常复杂,很难做到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耶鲁大学的陈希指出。

“国家的政策想法和地方的实施存在很大的落差”,他补充说。

公共卫生专家高斯廷认为这个二十条政策“太少太晚”。“这确实是个进步,但是中国仍然是唯一一个存在严格旅行限制的国家”,他说。

“尽管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减弱,然而对于那些没有感染过病毒,以及没有注射过mRNA 疫苗的人群来说,它仍然是一个威胁”, 台湾长庚大学新兴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给美国之音的邮件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疫情应对措施,以及减缓对经济影响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新一代的疫苗。”

公共卫生专家高斯廷补充说,中国需要特别确保老年人和易感人群增加高效的mRNA疫苗接种率。“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不承受巨大生命损失的情况下走出来”,他说。

根据中国官方数字,截止2022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全程接种人数2.28亿,全程接种率86.38%,完成疫苗加强免疫接种1.8亿,占68.2%。然而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全城接种率为65.7%,80岁以上老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只有该人群总数的40%。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专家陈希说,如果不能保护这个群体,那么中国的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大。

“这个病主要影响是老人,年轻人是受负面影响最大的,所以年轻人希望放,老人又希望被保护。所以社会的撕裂比较严重,”他说,“如果不能有效的把特别的群体保护起来,那么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矛盾。”

“白纸革命”抗争四起 分析人士:新疆大火唤醒公民意识




2022年11月28日,在中国北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人们在为乌鲁木齐火灾遇难者守夜后,手持白纸抗议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措

台北 — 新疆乌鲁木齐大火导致10名遭封控而无法出逃的民众不幸罹难,引发多个省市群众与数十所大学学生群聚抗议,并要求“习近平下台”等敏感诉求。对此,分析人士说,新疆悲剧让中国人彻底意识到,错误的“动态清零”政策,不仅侵害个人财产跟自由,也恐殃及生命,因此,才会引发这波打破地域与阶级藩篱的大规模抗争。



北京清华大学的学生手举白纸抗议严厉的防疫政策,悼念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死于火灾的至少10名遇难者。 (2022年11月27日)

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的视频显示,近千名学生11月27日聚集在北京清华大学的紫荆园前,人手一张A4大小的白纸,在这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母校校园内高喊“民主法治”、“表达自由”。

其中一名女学生高呼:“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被抹黑就不敢发声,人民都会对我们失望,我作为清华的学生会后悔一辈子。”

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传媒学院等数十所院校在接连两天,都传出类似的抗议,学生们不仅对前来吓阻的校长反唇斥责,被问及姓名时,还争相报上自己的名字。据网上流传的名单,已有近百所高校串连。

乌市火警酿10死 唤醒中国群众意识



在这张从视频截屏的图像中,2022 年 11 月 24 日,消防员在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一栋燃起大火的住宅楼喷水灭火。

这场被称为“白纸革命”的起因是,11月24日晚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住宅大楼火警,由于小区防火巷内的封控围篱疑似挡住了消防车,加上高楼层住户的门都被铁条封住,逃生无门,最终酿成10死9伤的惨剧,包括一名不足三岁的幼童,一生都活在疫情封控中。

尽管当地官员否认封楼害命,当地消防队还归咎于罹难者“缺乏自救的知识”,但官方说辞不仅未能说服人民,反而引发遍地的怒火。

之后的几天内,不仅大学校园,群众的呐喊也回荡在全中国多个省市的街头。



2022年11月27日,上海乌鲁木齐中路举行的抗议示威活动 (照片来源:推特截屏)

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间拥入当地的乌鲁木齐中路,高呼“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紧张的气氛一直延续到隔日,且陆续传出警方抓捕带头发声的人,由于群众持续聚集,上海官方索性于11月27日拆走乌鲁木齐中路的路标并架起蓝色铁皮围篱。

警民对峙中,现场采访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劳伦斯(Edward Lawrence)突遭多名公安拳打脚踢,并在众目睽睽下,被双手反铐,押上警车。

劳伦斯遭拘押数小时后获释,但上海警方卸责,称逮捕他是怕他染疫,遭BBC驳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指责劳伦斯未出示记者证违法,赵立坚于11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有关人士未表明记者身份,亦无自愿出示记者证,呼吁外国传媒在中国境内遵守中国法律法规。”

当被问及抗争事件,赵立坚则回避问题,仅称,他相信在中共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支持下,抗疫战会取得成功。



2022年11月28日,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续扩散之际,北京民众为乌鲁木齐火灾遇难者守夜后,举着白纸抗议中共当局的封控限制。

北京也有群众于11月27日晚间步行至外国使馆聚集的亮马桥,除齐声喊出“上海你好!我是北京”声援,还提出包括“不要核酸要自由”跟“结束文革2.0”等诉求。

另外,四川成都的抗议群众则是喊出“反对独裁”、“要自由!要民主”以及“让人民开口说话”的口号。

吴强:封控粉碎中国社会契约

为何乌鲁木齐单一事件可以快速点燃全中国人民的怒火?

位于北京的前清华大学政治系讲师吴强分析,这是因为中国人,尤其城市居民的尊严,在被清零封控政策摧残三年后,第一次被集体唤醒。



中国政治评论人士吴强博士。(照片来自美国之音中文网2020年9月2日)

他说,许多人不仅尊严遭践踏,连过去30年改革开放下积累的财富,3年来都在反复封控中消耗殆尽,尤其讽刺的是,散尽财富换来的住房,现成为封控囚禁他们的牢笼。

吴强告诉美国之音:“过去30年以来,他们财富所系的社会契约,就是不谈政治、不谈自由,但是有一点经济上的自由,在过去3年,尤其是最近的半年实际上是被粉碎了。”

吴强认为,中国正在重蹈1960年代初期,毛泽东“大跃进”政策的错误,当时3年大饥荒刚结束,官方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但现在则是官逼民反。

他说,近日的抗争看似零星,但中国公民社会10年来遭习近平彻底扫荡下,中国人这样的斗争规模和自发性已经展现高度的勇气。

抗争口号直指中共统治惯性

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时事评论员郭宝胜则指出,多数人都期待,动态清零政策会在中共的20大后退场,但等到的却是变本加厉的封控折磨,冲破群众容忍的底线。

在此氛围下,富士康郑州厂11月初传出疫情后,大批工人宁可冲出封锁,徒步多日,也要回家,就是不耐封控折磨。

至于各地抗争群众为何不约而同喊出高度敏感的政治诉求?



人权活动家郭宝胜(美国之音国符拍摄)

郭宝胜分析,此波抗争以年轻人为主体,他们不仅有初生之犊的勇气,且善于网络翻墙,吸收外界的信息,所以更通晓事理。

他说,上海民众喊出要共产党与习近平“下台”,而非过去中共斗争惯用的“打倒”某人,展现出的其实是更温和且符合民主的思维。

郭宝胜告诉美国之音:“浅层次,就是一个封控的问题,但是中国人也不傻,他知道这个封控背后最关键是中共统治的惯性。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序幕,更大的抗争会此起彼伏。”

3年封控形塑抗议群众共识


位于加拿大首都多伦多的约克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沈荣钦指出,近日的抗争还展现出抗议群众共识颇高的特质。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约克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沈荣钦

他说,无论学运、工运或农运,几乎所有社会运动都要仰赖“共同知识”,亦即所有成员对于抗争主题都有基本认识与共同理解,才能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

习近平主政10年来,中国政府实施数字极权,严格控管信息散布,已削弱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势头,但这一回,官方长达3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反让各种封控困境成为打破地域与人际限制的“共同知识”,也让工人、城市中产与学生阶层团结起来,且都有了情感共鸣。

沈荣钦告诉美国之音:“在新疆那个火灾的当场,他(受难者)喊的并不是救火,而是放我出去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影片,都能够立刻理解并同情他,在这种情形下,你如果要去跟别人串联、去沟通,那个成本就会变得非常低。”

“白纸革命”无声抗议

此时,抗议群众手上的那张A4白纸就成了最鲜明、低成本的沟通标志。它在大学校园首度出现时,有人认为,那是在讽刺身着防护服、暴力执法的“大白”,也有人认为,那是复制前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就算手举白纸,也会被秘密警察逮捕,理由是“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在上面写什么吗?”

白纸的标志数日来在中国各地,从校园扩散到城市,甚至连香港中环11月28日晚间也出现港人举着白纸和鲜花快闪抗议,吊唁乌鲁木齐火灾罹难者,虽然很快就遭港警盘查驱散。

中国连日来的抗争在网上被称为“白纸运动”、甚至“白纸革命”,推特11月28日还出现以baizhiyundong为名的账号,且发布《白纸运动发起倡议书》,呼吁推民举白纸上街,表达愤怒。

不过,在微博等中国境内网络上,则有人发文带风向称:“必须严防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疫情防控制造国内矛盾。”该文强调:“现在处于舆论动荡期,严防境外势力浑水摸鱼带偏舆论方向,也要打击境内少数人内外勾结。”

但此说法反而招致不少网民讽刺,有人留言称:“境外势力还巴不得你封上10年吧?最要命的还一堆人信。”

学者:群众抗争恐遭官方镇压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志柔(照片提供:陈志柔)

抗争频传后,乌鲁木齐当于11月26日宣布“社会面基本清零”,将分阶段恢复低风险区生活秩序,看似防疫松绑有望,但分析人士称,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不会因为群众示威而松手。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志柔专精于研究中国的抗争与国家反应。他说,虽然从海外观察,各地抗争看似动摇国本,但在中国境内,仍属于群众情感性的聚集,且零星发生而非有组织的动员,对中国政府不足以构成威胁。

陈志柔告诉美国之音:“你不能看,中国政府在说什么。比如说,乌鲁木齐(官方)说,我们现在已经有秩序地朝向低风险(那条路),可是整个中国政府、地方政府官僚的组织逻辑,仍然是在一个封控的逻辑上。”

陈志柔研判,中共不可能顺应民意,结束动态清零措施,相反地,可能持续一贯的作法,断网删文,运用数字监控,来更严厉地压制人民的声音和潜在的集会抗争。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news.6park.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8045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