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一线城市:洛阳,中国最高开低走的古都?(组图)

环球情报员 0



北京、西安、洛阳和南京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古都”。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元朝前,西安(长安)和洛阳长期以来都是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或陪都。

从元朝开始,北京则成为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而南京则是中原经历内乱后,南方各割据王朝的首选首都。



▲洛阳丽景门,见证过洛阳城繁华

在四座古都中,北京至今依然是中国的首都。南京和西安目前也是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而洛阳却是例外,它不是省会,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

位于中原河洛地区的洛阳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

自东汉定都洛阳以来,洛阳长期作为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陪都存在。



▲洛阳,曾经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


东汉之后的魏晋、隋朝和唐朝等多个封建王朝都曾在洛阳定都。从夏商到北宋,共有13个王朝定都洛阳,洛阳因此被称为“十三朝古都”。



▲洛阳古都


但自宋朝定都开封之后,洛阳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

元朝统一中国之后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今天的地方制度。洛阳所在的中原地区被划分为“河南-江北行省”,省会是开封。



▲现代的河南省地图

元朝灭亡后,行省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开封长期作为河南省会而存在。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洛阳再次失去了成为省会、提升政治级别的机会。

那么,洛阳为什么在四大古都中如此“高开低走”,怎样从首都(陪都)变成现在一个地级市呢?

一、洛阳——凭借位置胜出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它所在的位置因地处黄河的支流洛水北岸(山南水北为“阳”)得名。



▲历史上的洛阳,主城区在洛水北面


历史上,洛阳地处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而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这为洛阳多次定都提供了依据。



▲洛阳,扼守中原进出关中的要道


几千年前,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沛、土壤肥沃。中原地区平原广阔,是理想的农耕之地。这为人类的繁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中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夏商时期的首都都设在中原地区。在古代,中原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周朝地图


西周取代商之后,关中平原凭借着水网稠密,四周群山环绕,战略地位重要的优势,成为了理想的定都场所。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从中原转移到了关中地区。



▲关中平原,多山的河谷地带,利于建都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关中平原的咸阳、长安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核心。西汉取代秦朝之后,首都也定在关中的长安。

公元前114年,张骞开通了连通中国和西方的丝绸之路,长安成为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关中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人口增长迅速。

然而,关中的平原面积相对较小,生产的粮食难以满足统治的要求。统治者需要从广阔的中原地区甚至江南运输粮食,以维系以关中为核心的封建统治。

而洛阳是关中进出中原的必经之路,并且背靠函谷关,因此洛阳成为了守护关中的屏障。



▲洛阳,进出中原和关中的必经之路


洛阳地处黄河之滨和洛水的交汇处。黄河和洛水的水量丰富、水运便利,洛阳成为了陪都或首都的理想选择。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然而新朝的改革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引发战乱。长安成为了主战场,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

公元25年,皇室后裔刘秀打败了新朝军队和起义军,建立东汉。因为洛阳是进出关中的通道,易守难攻。加上刘秀的部队多来自中原地区。东汉选择定都洛阳。

东汉成为了第一个定都洛阳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东汉洛阳城复原图


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从长安变成了洛阳。东汉时期,佛教等外来文化纷纷进入洛阳。



▲洛阳白马寺,佛教进入洛阳的象征


东汉中后期,因王朝腐败爆发了农民起义。东汉统治者不得不依靠地方豪绅帮忙镇压农民起义。在同起义军的作战中,一些地方州牧发展壮大,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

到公元220年之前,刘备、曹操和孙权成为了实力最强的三个军阀。其中,曹操占据中原,刘备占据川蜀,孙权占据江南。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黜汉献帝。东汉灭亡后,三个地方军阀分别称帝,中国进入三国鼎立的时代。曹氏政权建立的魏国定都在洛阳。



▲三国鼎立,北方的魏国定都洛阳


曹魏后期,权臣司马家族掌权。司马炎废除了曹魏,建立晋朝,定都洛阳。此后,晋统一了中国。洛阳成为了西晋(日后南方割据政权为东晋)的首都。



▲西晋洛阳城

司马炎去世后,西晋的皇室出现内乱,最终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实力。公元316年,西晋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灭,中国北方被游牧民族所占据。

大批北方汉族南下至江南地区建立政权。至此,中国陷入南北分离的局面。南下的汉人政权定都建康(南京)。



▲每当中原内乱,南京都是南方割据王朝的建都首选


北方的鲜卑人占据了中原后,为表示自己的正统身份,不仅仅改说汉语,将鲜卑人的姓氏改成汉姓,将首都迁往洛阳。

经历了几代人的开发,洛阳和长安成为了北方政权的政治中心。



▲北魏洛阳城,复原图

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使得北方汉族地主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们掌握了中央政权。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了北方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公元589年,隋朝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定都南京),中国经历了200多年的乱世,重新实现了统一。

从秦朝到隋朝时期,关中长期以来都是政治中心。隋朝统一后,通过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生产。

隋朝人口增长迅速,使得关中平原难堪重负,面积广阔的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之前,中国北方的大量人口因为逃避战乱南迁。气候温暖,水网密布的南方经历了几代人的开发,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产粮地区。

出于加强南北联系的需要,隋炀帝即位后着力修建贯通南北的大通道—大运河。



▲大运河,洛阳地处水运地区

洛阳是关中进出中原和江南的节点,水运便利,历史上又是多个王朝的定都点,受到了隋炀帝青睐。

隋炀帝即位后,便决定营建东都洛阳。隋朝形成了长安、洛阳双都并立的局面。

隋朝后期因连年战争、繁重的徭役爆发了农民起义。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取代隋朝。

李渊的部下主要是陇西贵族,距离关中近。因此,唐朝初期定都长安。

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之后,经济得到了恢复。随着唐王朝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逐渐繁荣起来。洛阳是南粮北运的重要节点,商业发达,受到唐朝统治者的喜爱,洛阳被打造成东都。



▲电视剧复原的洛阳古城


洛阳曾经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遭受战火洗礼。唐太宗李世民曾下令重修洛阳城,并改名为“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三次来到洛阳城并居住了两年之久。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时期加大了对洛阳的营造力度。到武则天统治时期,修建了上阳宫和明堂(万象神宫),洛阳城进一步发展繁荣。

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开发,到唐玄宗时期,洛阳人口据记载已有100万,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



▲明宫,武则天修建的(电视剧复原)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经济富庶。唐朝也是中国最开放的朝代之一。

作为东都的洛阳吸引了不少粟特人、日本人前来经商、学习。例如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均是仿造唐朝洛阳、北魏洛阳的都城设计。



▲日本的奈良城


二、战火,失去首都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关中和中原都成为了主战场。大批关中、中原士族逃亡江南。

公元763年,唐王朝最终战胜了叛军。但这次叛乱之后,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长安和洛阳的地位随之衰败。



▲安史之乱


从秦朝到唐朝的1000多年里,关中平原经过长期的开发,土壤肥力下降,黄河泥沙含量增加。黄河以及支流洛水、伊河的通航能力下降。

洛阳河道淤塞,漕运改走汴梁(开封)。开封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了中原的经济中心。



▲北宋时期,开封的水运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长安、洛阳双都模式结束。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关中平原因战火屠戮,外加其地狭人稠的劣势,失去了再做帝都的可能性。

面积更加广阔的中原,逐渐成为了新的经济和政治中心。随着关中地位的丧失,地处关中和中原交界处的洛阳的重要性也随之下降,逐渐被边缘化。



▲关中衰落,洛阳从“两地枢纽”变成“边缘地区”


开封则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带,地处通济渠和黄河的交界处,航运发达,受到了中原王朝的青睐。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定都汴梁(开封)。



▲从唐末到北宋时期东京(开封)附近的河道


北宋时期,洛阳是进出关中,控制西北的要道,被设立为“西京”,是北宋王朝的三大陪都之一。



▲北宋三个陪都位置,西京为洛阳,北京为大名府(河北大名),南京为河南商丘

开封凭借着发达的水运成为北宋的经济中心。然而,开封作为首都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地处平原中心,地势平坦。除了黄河之外,几乎无险可守。

北宋成立之初,中国北方依然面临着少数民族入侵的危险,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曾计划迁都洛阳。



▲宋太祖赵匡胤,主张迁都

因为迁都成本高,赵匡胤的迁都计划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经历从宋太祖赵匡胤等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宋徽宗时期,首都开封空前繁荣。



▲清明上河图,北宋首都东京汴梁(开封)的繁华


北宋长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国力孱弱。因此,开封的辉煌历史相比于洛阳过于短暂。

公元1127年,北宋被北方女真人(满族祖先)建立的金国灭亡。北宋皇室成员赵构逃亡南方,建立政权,定都杭州,史称“南宋”。

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签订《绍兴和议》,将秦岭、大散关以北割让给金国,南宋成为偏安一隅的“中原王朝”。



▲南宋时期,将开封、洛阳划给金国


至此,包括洛阳、开封在内的中原地区沦入金国手里。

三、洛阳:风光不再?


蒙古人相继灭亡了金和西夏,统一了中国北方。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元朝定都北京,大一统王朝的政治中心从此迁出了中原。

元朝统一中国后设立行省。中原地区设立河南-江北行省。开封在北宋时属都城,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成为了省会,洛阳成为了普通的都府。



▲元朝行省,河南江北的首府汴梁路为开封


元朝为了加强北方和南方的联系,重修大运河。当时,因为大运河航道的东移,元朝修建大运河时,直接绕开了洛阳,足以证明洛阳的地位趋于衰落。



▲元朝的大运河

元朝灭亡后,明朝和清朝都沿用了行省制度。明朝时期,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将河南江北行省缩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的范围。

明清时期的河南省的省会开封成为了中原的经济中心。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河南省会为开封


晚清时期的铁路建设改变了中原城市的命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了列强的半殖民地。列强在中国取得了筑路权。

为了自救,清政府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近代时期,因黄河等北方河流通航能力下降,铁路取代了漕运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着手自己修筑铁路。



▲京汉铁路


1899年,在张之洞的主持下修建京汉铁路(京广铁路的前身)。京汉铁路在黄河选址的时候,水流相对平稳的郑县脱颖而出。

1906年,京汉铁路建城,过黄河穿越郑县。随后,清政府修建了连接开封和洛阳的汴洛铁路,郑县地位日益重要。



▲郑州(当时叫郑县)成为京汉、汴洛铁路交汇点


1931年,郑县更名为郑州,从县城变成了城市。到抗战前,郑州成为了重要的商埠。

新中国成立后,将汴洛铁路和西部重镇兰州、东部重镇连云港连接起来,成为了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和粤广铁路连接成京广线。

两条铁路线延长,成为了连接中国南北和东西的动脉。郑州恰恰地处两条铁路的交汇处。



▲新中国铁路线。陇海、京广线在郑州交汇

中原历来是中国的粮仓、棉花产区。郑州则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兴建大量棉纺织厂,成为了棉纺织中心,逐渐反超洛阳和开封。郑州对于河南全省的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郑州国棉一厂

洛阳地处河南相对靠西的位置,经济实力被郑州全面超越。因此,洛阳失去了成为河南省会的时机。

1954年10月,河南将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了河南政治经济中心。

此时,中国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属于洛阳的巩县和登封划给了郑州。



▲郑州行政区划,巩义、登封原属于洛阳


此后,洛阳成为了河南普通的省辖市。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地方行政调整。洛阳成为了河南省的地级市。



▲现在的洛阳


如今的洛阳虽然是未被选为副省级城市的地级市,但它在河南省却是仅次于郑州的副中心城市。2021年,洛阳在河南省仅次于省会郑州,排名第二。




▲河南2021年各市GDP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news.6park.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8029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