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退休也“热衷”劳动 老而不休是福报?(图)

酷玩实验室 0

“(老年人)退休后的生命还有30年之久,中国有着超过3亿的退休人口,中国隐藏着一座积极老龄的金山。”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某专家对比了国内外老人之后表示,中国老人退休后很有劳动热情,城市退休人口热衷于做家务,农村退休人口则坚持从事农耕。

这名专家在另一项调查中发现了另一个特殊现象,中国超94%的老人在养育孙辈。

由此,该专家总结中国的退休人口具备“做家务、务农耕、养孙辈、勤学习、善创造”这五大特点。

说实在的,该专家的每一个结论,都让我大为震撼。

根据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人均寿命约78岁。



那么,3亿退休人口,退休之后的寿命真的还有30年之久吗?

另外,中国的老人,难道就比外国老人“高尚”一大截,退休了也闲不住,一定要热衷做家务、务农、带孩子?

让其他国家发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专家竟然发现这是一座隐藏的金山?

我再一次感觉,我生活的世界,跟专家观察到的世界,好像不是同一个。

远的不说,还是讲讲我身边看到的事情吧。

我租住的小区后面有个公园,每周末我都会去溜达。经常能看到7、8个老年人带着孙辈在公园溜孩子,她们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互相倾诉自己当年生活的艰辛、为儿女付出多少心血。

这或许并不是他们要比惨,而是除此之外,很难找到更多共同话题。

快60岁的刘阿姨听说女儿想要二胎,第一个念头就是反对。刘阿姨给女儿带过一胎,实在太累了。

孩子刚生下没多久就是很严重的湿疹,经常抓自己的脸,又哭又闹。

长久的劳累让她和女儿经常发生争执,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

女儿如果决定生二胎,考虑到女婿那边的父母年事已高,带孩子的任务只能她来。

因为,与其让自己委屈,刘阿姨也不愿意让女儿为难,只能说:生下来,我来带就是。

除了带娃的劳累,以及说不出的委屈,“客居”的老人们更多的是感到孤独。

很多老人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却成了“北漂、深漂、沪漂、广漂”。

有老人会抱怨,“我们也是人,不是带娃的机器人。我在这待了6年,还是不能融入这个城市,还是记挂着老家。老家有朋友,有亲人,能说上话,在这里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

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家里的老人们往往就会被安排到不同的城市照看小孩。

也有老人因此感慨到:“两夫妻年轻的时候都没有分开过,现在老了反而异地分居了。我家老头一辈子没怎么做过家务,现在不得不学习。”

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完全“养”得起“客居”的父母,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来“白吃白喝”的。

有些老夫妻同时进城,经常是一个帮忙带小孩,另一个则在附近找点活干。

他们能干啥呢?

保安、门卫、清洁、小区绿化等,可选择的岗位并不多。

一个普通小区的保安,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两三千,虽然不多,但对他们来说,能补贴家用,有一点是一点。

其实,帮儿女看孩子,也算是“打工”了。

一般的二三线城市,钟点保姆的工资在4000元/月左右,住家保姆稍微高一些,保持在6000元/月左右,上不封顶,主要工作就是做饭和打扫。一二线城市,就更贵了。

只不过,给自己儿女“打工”,一般收不到工资,却经常收到埋怨。

婆媳关系堪称中国最难处的关系之一,有一位有多年带孙子经验的老人总结出一句箴言:

“在儿子家要把自己当保姆,把媳妇当亲戚。”

“所谓把自己当保姆,就是只干活不当家,只帮忙不增加负担,有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媳妇当亲戚,就是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需要的时候就过去,不需要的时候就知趣的回来,当走亲戚。”

一句话既饱含着婆媳相处的“智慧”,背后又包含着多少心酸与无奈。

不过,能进城帮儿女带孩子尽管辛苦、委屈、孤独,总体来说还算是好的,最起码儿女们已经成家了。

还有很多人的儿女,进入城市打拼,但是还没有成家。

截止到2020年,国内青年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1%。另有数据表示,目前国内单身的成年人口约2.4亿。

小城市容不下灵魂,大城市容不下肉身。

你在北上广深,月薪1万,你觉得并不高。回到老家,恐怕连5000块的工作也不好找到。

为此,很多人总结出一套人生哲学:在一线城市打工,在老家的省会城市或者二三线城市买房。

毕竟,房子除了关乎婚姻问题,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资源。为人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尽量站得更高一些。

因此,即使掏空6个钱包咬咬牙也得上。

但是,买房子不是靠真的咬牙,而是靠挣钱。

所以,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特殊现象”。

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农民工,突然活得“精致”起来,他们熟练的使用染发膏、定型啫喱和婴儿润肤露。

60岁的王兴华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位皮肤粗糙、一辈子都没做过发型、用过护肤品的老汉,总结出了一套化妆品使用方法——先将染发膏挤在塑料盒子上,用牙刷的尾部搅匀了,再用刷头蘸上,仔细地刷到头发上。

62岁的四川籍王小川,头发花白,多次在小卖部买劣质染发膏,用梳子反复涂抹,然后在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烘烤,以达到染发改色的效果。

此外,王小川还会买一些颜色鲜艳的花格子衬衫,涂抹价格低廉、可以增白的护肤霜。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能继续留在工地上搬砖。



大概是在2019年前后,各地就陆续出台政策,清退超龄的农民工。

这些清退令通常给男性的年限是60岁,女性是50岁。超过这个年龄,便不再允许继续从事工地作业。

这些政策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老年农民工的安全着想。

但是,这也意味着老人们赖以为生的“手艺”将再无用武之地,也无法从这份工作中获得收入。

这是老年人“热衷”劳动,还是生活所迫?见仁见智吧。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对很多老人来说,生养了子女就没有停歇的时候。就算给自己的儿女安了家,还要为儿女的儿女担忧。

唐大爷的儿子是一名司机,月工资4000多一点,儿媳是工厂普工,加班后的月工资也才4000。

唐大爷的孙子今年27岁了,明年开春就要结婚。他儿子在三年前提前考虑到成家需要,购置了2万/㎡的商品房,房子的首付七十万。

为了儿子,也为了儿子的儿子,唐大爷将积攒的32万一次性全部拿了出来。

那么,帮完儿女,也帮完了儿女的儿女,老人们是不是就能躺下享享清福了呢?

还不行,为了将来不给儿女“添乱”,还得考虑考虑自己。

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老人通常会自给自足。

比如,我们村大部分老人,都是在周边别人承包的菜园、果园里打零工。一天干满,挣个三十五十。



老人难道没有养老金、退休金吗?

2012年以来,四次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9元。其中,上海最高,达到1100元,贵州最低,只有93元。

这些钱,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明显是不太够的。

尤其是,人到老年,经常光顾医院。

尽管,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覆盖老年患者常见病主流用药,药价平均降幅超过50%。在吃药、看病等问题上,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但是,如果真的得了一场大病,往往还是要动辄几万块,甚至几十万。

有多少子女能在短时间内无压力地拿出这笔钱呢?即使拿出了这笔钱,后续的照料也成问题。

因此,老人们还得趁能动,多打工。

有些老人为了“彻底”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甚至通过退出宅基地、承包地等置换养老服务。

宁夏胜利村村民马占福今年已经68岁,子女都已成家落户县城。

3年前养老院刚建成时,老两口一盘算,最终选择将宅基地、房屋、承包地全部退出,从农村“净身出户”,搬进了养老院“以院为家”。

“宅基地连带自己建的砖房一并交还给集体,政府补贴了8万元,10亩承包地我也退出了承包权,政府按每亩9000元补贴了9万元。这些钱我拿出一部分给老伴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每月能拿1200多元的养老金,足够我们老两口在这里生活了。”马占福说。

但农村土地和房屋的价值,各地都不同,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顺利搬进养老院。

说到底,老人的问题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他们身上的延续。

老人年轻时为了子女掏空自己,老了之后也想给子女们最后助推一把。到最后,还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

以我的观察,没有哪个老人真的愿意成为“金山”。

尾声

孟子提到养老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在中国数千年的理想里,到老了能吃饱穿暖就是理想社会。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这几天召开的大会上,再次强调“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国家战略。

中国的老人,跟全世界的老人都一样,也想安享晚年。并且,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到这一问题。所谓的专家们,应该顺着这个方向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

没想到,专家谈养老,上下嘴皮一碰,肩背重负难以卸下的老人反倒成了一座亟待挖掘的金矿。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

我不能确定我在退休年龄之后,是否还有30年的寿命。但是,我能确定的是,等我老了,我不想具备“做家务、务农耕、养孙辈、勤学习、善创造”这五大特点。

我想拥有“游手好闲”的机会。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7363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