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发酵的一种普遍社会姿势:“无力感”

周掌柜 0



国庆回农村老家多住了几日,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底层社会最为普遍的姿态——并不是“躺平”,而是“无力感”。

说到底,“躺平”更像是城里人自由选择的一种资本和权利,但“无力感”则是包括农村和更广大社会阶层的一种承受挑战、缺少希望却依然需要坚守的煎熬状态,主要体现在抗疫严管控下的经济低迷预期。

实际上,“躺平”底层上和普通中国人勤劳克制的文化基因并不一致,“躺平”是嘴上说的多但有能力践行的人少,而“无力感”正相反,是能准确表达的人少但如此感受的人多。

很多人没有资格“躺平”,但还保留着默默“无力”的权力。你觉得一位需要赡养老人和养育儿女的农民能躺平吗?城市的工薪阶层其实也是如此,躺平结果必然挨饿。你觉得一位在体制里接受安排和指令的工作人员会躺平吗?躺平意味着背叛。甚至你觉得一位所谓财务自由的老板真的可以躺平吗?长时间奋斗的惯性应该已经改写了他的基因密码,彻底归隐田园是做不到的,他们也深爱着自己的事业和这片土地。诸如此类情况很多,真正能躺平的人很少,真正有资格逃离的人更是少中又少,“躺平”或许只是对无力感的一种抱怨。但无力很容易,长期抗疫封控在多个区域被层层加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普通人只有被动跟随并承受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基层和农村很少有人真正能停下来的,否则自己心慌,更会被认为是“好吃懒坐”,但经济不好也会觉得缺少奔头儿。

“无力感”正在全社会发酵,主要和经济发展预期下降相关,所以,这正说明了此种情况事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根基,值得高度重视。这里不妨再具体罗列几个由于经济原因带来的“无力感”场景:

场景一:很多开设实体商铺生意的,他们之前上下打点是可以维系正常运作的,而且经济稳定时期市场竞争下可以发挥创造力赚取利润。但疫情期间,他们面对的是不可挑战、必须遵守的各个部门的严格检查,一位进店客人有风险就会被封控很久,极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往往让他们自身努力价值化为乌有,目前很多人看不到尽头,有“无力感”也在情理之中;

场景二:对于我们老家的农民亲戚而言,他们辛苦积攒并存在银行的钱在过去三四十年都是持续贬值的,但没有投资增值能力,只能无力顺其自然。看着辛苦奋斗的财富贬值,却无能为力,还有一些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攒的钱买了房子之后贬值大半,或者降价也卖不出去,自然带来“无力感”;

场景三:对于大企业家和投资家而言,向前看不乏风险和不确定性,遇到与政府相关的事情只能被动接受,强监管很多地方政府那里超越了法治的轨道,而且地方政府欠下的款项收回也是遥遥无期,吃了不合理不合法的亏无处伸张,剩下的只有“无力感”;

场景四: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知识阶层、文人墨客也多苦于无法自由表达,满肚子牢骚,改变不了什么,睿智也会带来“无力感”;

场景五:甚至很多官员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很难体现个人主见,被驱动和高压管制之下,七品小吏空怀报国救民理想自己都觉得可笑,也只能随波逐流、上行下效,这种“无力感”也很绝望。

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无力感”实际上是社会面对剧烈调整中各个阶层的一种应激反应。这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发酵不仅影响经济的信心,包括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甚至影响很多人对社会的信心,所以,这种情绪需要深入研究并合适处置。

我们继续梳理深挖一下“无力感”背后实际上承载了多种情绪,也是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第一种,“无力感”是因为面对不合理的环境和秩序,改变不了。一种环境和秩序的形成是长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果相依,甚至很多因在四五十年前就种下,没有人可以改变。你不认同的秩序,或许也是之前成就你的秩序,这会让你连吐槽的动机都会自我挑战;

第二种,“无力感”是因为看清楚被束缚的逻辑,但其背后强制力无法撼动。很多人在公司都有不太认同的管理者,甚至极端一点很多大老板喜欢的人遭全公司讨厌,但就是这个让所有人都痛恨的“狗腿子”代表公司强制驱动你,让你无力反抗。没有科学管理基因且强管控的公司最容易让员工产生无力感;

第三种,“无力感”也是因为看到了变化趋势,但失望于趋势进化缓慢,且无法助力。比如你家门前有修一条路,村领导说了1年修成但10年都修不好,是不是让你感觉很痛苦?但你也不能自己修,只能等,空耗生命的等待最为无力。所以,经济一旦停止,老百姓的无力感自然就会上升,可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确实是中国社会优先级最高的政策,也反向印证了国家发展经济政策的英明所在;

第四种,无力感有时候也是一种看着谎言,懒得揭穿的失望。比如,几乎所有的贪官都是伴随着谎言的,表面上说的都是反腐唱廉,私下里贪官干的都是蝇营狗苟。而了解其真相的旁观者,揭露和信服都做不到,剩下的就是一种无力感。但这种情况也侧面印证了国家反腐倡廉的价值;

第五种,无力感有时候也是看到奸佞当道、蠢货横行后,耻于与之为伍的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各行各业都是人才辈出的,但一旦用教条主义开始放大审视言行,最后敢大声说话的必然只是阿谀奉承者,这些人沉渣泛起带来的就是更多人的无力感。无力感背后的逻辑还有很多,恕不一一列举。

综上,一个健康的社会客观上不应该让少数人打鸡血,多数人带着无力感默默承受,这种情况并不稳定,最终必然带来社会精英阶层的失望和外流。眼前迫切要做的是疏导“无力感”宿主自由表达、自由创造、自由参与的权利保障,保护其创造的价值,尊重其合理诉求,制度化保障其享受奋斗果实,带给他们全新的希望。而且确实也需要全社会关注这种社会思潮,用更多积极的信号影响和驱散无力感的根源。

极少数人的高歌猛进和绝大多数人的无力感,是社会癌症,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思想障碍,这种感受最需要的不是干预而是疏导,改革开放至今的这种少有的情绪波动需要有识之士关注和重视了。

经济角度来看:当前面临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问题,不仅应该“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更应该从被鼓励对象角度,深切理解他们的关切和情绪变化,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且需要深刻意识到,“无力感”提示我们重视政策、经济、法治等大系统等深层次挑战,呼唤体制性进化、优化。毋须讳言,全社会正在期待经济政策方面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而获回归。最为关键的预期就是——重新启动带给中国经济成功的大格局“改革开放”新手笔!

重视蔓延的 “无力感”,提振经济信心,推动社会更方面欣欣向荣,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当务之急!(作者:周掌柜,原题目《全社会应重视正在发酵的“无力感”》,原贴已在公众号被屏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2/10/10/11885829.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