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美军应挨炸等东风导弹耗尽,再找解放军决战(图)

白杨观察室 0

从8月初开始,解放军一旦发起跨海峡登陆行动,美军进行强行介入时应该怎么对抗解放军就又一次成了美国从军方到民间防务组织讨论的重点话题,毕竟随着美国当局的挑衅愈演愈烈,谁都能看出来,中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很可能没法避免了。所以最近各种机构都在出版中美台海军事冲突的推演报告。



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这两天也出了一份关于台海地区中美之间爆发可能冲突的报告,这份关于‘解放军是否有能力在跨海峡登陆作战当中取得胜利’的推演当中,给出了很多很有些意思的观点。既包括了解放军两栖运输与投送能力严重不足,所以不可能进行两栖登陆战的老生常谈;也有解放军可能会有从低烈度到高烈度的不同预案,美军也应该做好从低烈度对抗到高烈度冲突的不同准备这样的新奇见解;虽然说其中例如在高烈度情况下美军应当出动8个航母战斗群来中国周边的离奇思路,但毕竟作为美国的重要智库机构,很多建议还是值得一看的。

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中国选择与美国之间进行中等烈度的有限冲突,那很可能会选择利用占据优势的火箭军力量对美军在第一岛链上的各种军事基地设施发动突击和压制;在这种时候美军以及盟友应该选择将战机与舰艇后撤到火箭军打击能力范围之外来避免被东风导弹轰炸的直接损失;先熬上一段时间等我军的东风导弹库存耗尽之后,再重新进驻到日韩等第一岛链基地上去,修复机库跑道弹药库油库等设施,与我军的海空军力量进行硬碰硬的实力对决,以决战的方式打赢我军。



应该说,能想出这种思路来也不是很奇怪,毕竟在美国人的眼里,导弹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装备,即使是美军,到目前为止单场战争当中使用远程制导武器数量最多的也就是空袭南联盟,在78天的空袭当中共打出去了不到1500发海基的战斧与空基各型巡航导弹;而按照道理来说,我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技术水准更高,射程更远,我军每年能投入在采购上的军事预算规模也确实不如美军,以美军为参考,觉得我军的火箭军东风备弹在承担压制日韩基地的任务时,只够用上最多一个月,那已经很是料敌从宽了。

就是很可惜,用美军面临的情况来预估解放军的情况,那是难免会犯错的,一方面是我军的装备采购与研发体系还没有到美军那种完全失控的地步,还能够以可控的成本提供符合需求的高性能装备;另一方面是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不能说像造香肠一样造导弹吧,但是数量也不会像美军那样,一年就造数十发的丢人水平。



第一岛链专供弹东风-16/17系列非常能体现出什么叫军事装备研发采购当中的需求导向与性价比思想;与军迷们啥都想要最好的最先进的不同,这两款导弹处处体现着性能够用就行,关键是成本要降下去,产能要提升上来。弹体不要说现在最先进的碳纤维了,就连芳纶都没有使用,直接上了低成本的合金钢;发射药也没有上高性能的N15或者N15B,而是老到不能再老的HTPB;也没有做精雕药柱而是上了机器整体浇筑。总体思路来说就是壳子重就重点,比冲差点就差点,反正有末制导性能差不多就行了。

这种处处简配最后带来的成果就是东风-17的单弹采购成本被压到了1000多万人民币一发的水平;比美军的战术级空射巡航导弹都还要便宜一大截,而且还有巨大的产能,能够实现火箭军的基本管饱。想要先躲一个月,等我军把自己的东风备弹打完再决战,那真是想的太多了。正好作者也在文中担心,如果我军真的能像造香肠一样造导弹怎么办,那咱们得说,这个担心是担心对地方了。



另一方面来说,我军也从来没指望依靠火箭军完成整个战场控制权的抢夺流程,火箭军是一种突击手段而不是一种压制手段,这一点我军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军也将弹道导弹当作打第一波,先迟滞住敌航空出动能力的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打击压制手段。在火箭军完成了对机库,跑道,弹药油料的突袭之后,空军航空兵会接管剩下的‘让敌人飞机飞不起来’的任务的,火箭军突袭航空兵压制这才是完整的夺取制空权的流程,不需要火箭军把自己的弹库给打空了再说。

更何况,美国这智库是不是忽视了一种可能,就是我军拥有强大的侦察与打击效能评估能力了,在多种手段联合侦察之下,美军只要主动撤出一岛链,我军当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这些机场已经成了空设施,为什么还要继续对这种空设施输出呢,当然是利用这种美军实力空白的机会先执行海峡任务;将备弹留到美军回来的那一天再用出去。



如果等到我军的火箭军备弹基本打空,美军是否还有足够的反应速度,来介入可能的台海形势呢?就算按照美国智库预估的,我军用于压制驻日韩美军基地的东风系列会在第一个月耗尽,那美军也会被我军驱逐出岛链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没法将航空兵能力投入到台海上空去,那我军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毕竟台岛一共就数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台军不管战斗力人员素质还是装备水平都不好看,我军一个月还能连个岛都拿不下?到时候台海成了既定事实了,美军再来介入还有任何意义吗?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6734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