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学回国创业 我拒绝百万投资用3万改变命运(图)

真实人物采访 0

我是@米克零零,四川人,30岁,一个从北京逃回农村的小伙子。

我从小喜欢画画,并梦想着成为艺术家。上大学后,我在北京成了小有名气的明星造型师,却依然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毕业后,我逃离北京到成都做销售轻松月入2万。2年后,我靠自己买了一套公寓。就在这事业巅峰时,我带着美好的愿景跑欧洲游学。回国后,我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回农村发展事业。



(我的自拍照)

1992年,我出生在四川省大邑县。由于爸爸妈妈比较忙,在10岁以前,我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当时,虽然生活不富裕,但爷爷奶奶总是能想到办法让我开心。

一年级时,我需要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在夏天,奶奶怕我在路上中暑,就提前跟路边小卖铺的老板打好招呼,让他们每天给我一根冰棍,等她去赶集的时候一块结算。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赶集,感觉世界上最高级、最美好的东西都在集市上。每逢赶集,爷爷都会拿出他亲手编的背篓,穿着那双已经有点开胶的军绿色布鞋,走半个小时的泥巴路,背着我去集市。

人一多,集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我总是馋集上一家“血旺”,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每次,我都跟爷爷去那家店,吃上两碗,解一下我的馋虫。我在农村的记忆,满满的全是快乐、轻松、和幸福。



(现在的乡村跟小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

10岁之后,我跟妈妈来到了城里生活。当时,我非常喜欢在墙上、地上画画。一次遇到一位阿姨,她跟妈妈说:“你儿子这么喜欢画画,你为什么不送他去学画画?”在这位阿姨的介绍下,我被送到了从美术家协会退休的老师那里学画画。

因为家庭原因,妈妈一个人抚养我。当时,外公外婆不理解,本身养我的压力就够大了,又要掏钱送我去学一些在他们看来没什么用的东西。但妈妈不顾反对,还是执意送我去学。

那会儿,由于我刚到城里,难免有些胆小、害羞。妈妈觉得,一个男孩子再这样下去不行,就让我去卖报纸。报纸如果当天卖不掉,就成了废纸。我为了不浪费进报纸的钱,也为了挣十块零花钱,就想尽各种办法去推销。

就这样,在五年级暑假,我一边去学国画,一边卖报纸。暑假过后,我明显变得外向自信,敢于展示自己。我开始经常画画送给同学,因为画得好,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找我画。慢慢的,我在学校也有了些名气。



(这是我的妈妈)

就是在那时候,我萌生了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想学习更多跟艺术相关的东西。

这世界上任何归结为艺术的东西都需要天赋。我幸运得有那么一点天赋。当时我们国画班总共三四十人,但到第二年,就只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筛选出来,到老师家上课。

后来,我画得越来越好,并在学校参加了各种艺术展之类的比赛,赢了很多牛奶、鸡蛋之类的奖品。那会儿,我觉得很自豪,这也算补贴家用了。

但有时候,我也不是一直这么热情高涨。我看着别的小朋友,在假期都可以去玩,但我却一天不间断地学习画画,我开始哭闹,使性子。妈妈第一次对我冷下脸说:“既然你选择了它,就不能放弃。”自此,这句话被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2007年,读高中后,我毫不意外地走了艺术生的路线。2008年,因为地震,学校被划为了重灾区,我没办法再住在外地学画画了,就回到了大邑中学。



(我的母校大邑中学)

1%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只有加上99%的汗水,天赋才会开花结果。

学艺术,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我不光要集训艺考的相关科目,还要找老师一对一补习文化课。从高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就一直过着,凌晨起床,午夜睡觉的生活。

到了全国考试单招的日子,这是很多艺考生都经历过的。我考了不同省市的艺术学院单招,像天津的、四川的、广西的。2010年,我最后选择了北京。

到了大学,我的目标很明确,干什么就是要干到最好。大一、大二,在专业上我拼命争第一。在课余时间,为了锻炼自己,我竞选了学生会主席和社团团长,揽了一堆任务,因为我想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大三、大四,我又有了别的安排。由于课不多,我开始找兼职,并想着在毕业之前把工作搞定。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每一步计划得都很清楚,并努力地去靠近它。

刚到大学时,我就开始专攻戏剧美术和舞台设计专业了。因为非常喜欢专业里服装部分的相关内容,我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份“造型助理”的兼职。



(这是我做造型设计时接触的明星)

当时,去杂志社面试的人很多,面试的总监也非常严格。在回答问题时,我说:“我没有想过工资,我现在是个学生,只是想来学习,并且锻炼自己。”就这样,我和另一个男生被留了下来。中间又陆陆续续来过很多实习生,但一年后,只剩我还在。

那段时间,我每天一睁眼就要马不停蹄地干活,写邮件、联系拍摄、收取快递、整理衣服,一个人干了五六个人的活。到晚上拍摄完以后,我还要回杂志社整理衣服,该还的还,该归位的归位,经常忙到没时间吃饭。

清楚记得,有一次北京的天已经开始转凉,我干完活后,地铁已经停运了。当我打车回到小区楼下时,早餐都开始卖了。

那是我人生中最苦的一段时期,每天都在透支身体。实在受不了了,我就打电话跟妈妈哭。可只要电话一挂,我立刻又会重燃激情,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我必须把它跨过去。



(这是后来我在乡下改造的小院)

慢慢的,我在整个时装圈里,成了一个很出名的小助理。大家对我的认知就是非常肯干,非常能吃苦,愿意把我介绍给更多编辑。只要有工作,大家都会来找我。我也开始接一些明星拍摄的活。

几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在2014年毕业的时候,我选择回到成都。明星造型师的工作虽好,但却解决不了我的温饱,这样是无法追求梦想的。

而且,我也看不到这个职业,在未来到底能挣多少钱。再加上北京的房子也非常贵,我不想让妈妈一直补贴我的生活,不想拖累她。

回到成都后,我依然想做跟服装有关的工作。可在2015年,成都还没有服装杂志,我最后到了一家婚纱店,做销售。老板觉得我太专业,感觉在他们店里是大材小用,就一直想给我介绍其他工作。

恰巧那时候,当地第一家连卡佛商场开业了,要招造型顾问。我就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因为我实习做的就是造型,经验丰富,跟他们要找的人85%契合。经过几轮面试后,我被录取了。



(我在成都开启了职业生涯)

我被录取的那天是2015年5月4日,我刚过完23岁生日不久。这个日子对我非常重要,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一次有了五险一金。

在商场的第一个月,我的业绩冲到了前三名,除去税、保险,拿到手有2万多元。仅仅两年时间,我靠自己的收入,在成都买了一套公寓。

但在生活趋于稳定,渐渐走向一个死循环之后,我对这缺乏新鲜感的职场生活,感到了疲惫。我已经无法从这份工作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迫切希望去一个更远更大的地方,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2017年,我毅然选择了辞职,决定用攒的钱到“时尚之都”巴黎游学。我想趁着年轻,出去看一看,这也得到了妈妈的支持。我就托在巴黎的朋友,帮我找好了学校,去学习艺术品赏鉴。



(这是巴黎铁塔)

刚到巴黎时,我不习惯他们的吃食。一段时间后,我一米八几的个子,瘦的只有115斤。我每次周末帮人代购完,赚了钱,就去吃一顿火锅,犒劳一下自己。在游学期间,我没让家里给过一分钱。

学习之余,我喜欢去当地的市场,买买菜,逛逛街,深入地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我也很喜欢去周边国家旅行,也就是在一次去英国苏格兰旅行后,才使我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苏格兰偏远的乡村,他们的生活很文艺悠哉,每天喂喂羊,种种菜,搞搞庄园,没事儿就去小镇上喝咖啡,看书。我想别人的乡村可以变成这样,我的家乡为什么不行?中国的乡村并不比他们差在哪,只是还没有人去开发而已。

我在苏格兰,看到了乡村的另一种可能性,在满足物质的情况下,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

我突然就很迫切地想回到家乡,去做乡村振兴,带着乡村的人一起致富。也想去尝试努力打造一个,供人精神放松的场地,把我小时候从乡村中感受到的快乐、轻松、满足,带给更多人。



(苏格兰乡村悠闲文艺的生活让我很是触动)

我规划好了蓝图,就开始频繁去英国的农村考察,策划。回到农村的第一步我应该先干什么?我想到了很久,最后才选了开画室这条路。因为我从小学画画,对它非常熟悉,而且筹备起来也相对简单。

2019年疫情还没爆发的时候,我结束了两年的游学生活,回到了国内,开始筹备自己的画室。为了尽善尽美,我又花了三万块钱,学了三个月的少儿美术相关的内容。我想给家乡孩子带去最专业的画画启蒙。

当我选好了地址,准备开干时,疫情却突然爆发了,我们县也进行了管控,不让开业。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场疫情能持续多久。但我已经开始筹备了,就不能前功尽弃。

我趁着疫情闲赋在家的时间,开始改造装修,所有的项目,包括粉刷、水电、木工……我都亲手完成。同时,我在自媒体账号上记录改造小屋的全过程,并且积累了一些粉丝。



(这是我的画室)

2021年3月28日,县城终于解封,我的画室也正式开业。我的第一位的学员,是当地的一个小男孩,他被颜色鲜艳的画室吸引,自己跑回家带着妈妈来报名。

我更注重的是思维上的教育,努力让孩子从中绘画中感到乐趣。因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创造力是很大的,往往只需要正确的引导,尽责的守护,他们自己就能好好成长。

我会带着孩子去乡野观察花草鱼虫,也允许他们在墙上、衣服上、地上,任何他们喜欢的地方作画。在每节课前半小时,我带着他们看国内外前沿的画作和经典艺术家作品,包括漫画、沙画、装置艺术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为了降低理解难度,我也会借用动画片里的人物角色,场景化地进行讲解。不少家长跟我说,他们的孩子进步很明显,敢画想画,变得敢于表现自己。

这就是我想带给孩子们的东西,不只是增加绘画知识,还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和快乐。随着良好的口碑和实打实的效果,很多外地孩子都被送到了我的小画室。



(我和小朋友一起做的电话亭鱼缸)

一位广东妈妈说:“你这里现在人这么多,孩子在学画,等待的家长却没事儿干。你不如再开一家休息室之类的店,让我们家长在等待时,坐着喝喝茶,聊聊天。”于是,我的第二家店,由此诞生了。

接着,我又租下了第二个地方,开始了装修。依然是我亲自参与设计装修,开画室时只投入两三万元,而开起这家餐饮文艺休闲地,前前后后投入了二十多万元。

自从我回到村里开店以后,村民都说村子慢慢变得有生命力和人气了。一到周末,村里就变得热闹起来,再也不跟以前一样,只有留守老人和稀稀拉拉的过路人。

刚回来装修房子的时候,村民都为我捏了把汗,“谁会跑到农村照顾你生意啊?”生怕我投进去的钱打水漂。现在,他们看我越来越好,也真的为我高兴,常常说:“加油干!以后把村子全包了。”



(从我的画室能看到县里正在建起的高楼)

两家店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在决定回乡创业时我就笃定,这种模式在中国居民经济日益发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必定能成功。

成功的秘诀在于,我开的店更合乎国情,我贩卖的不是死物品,而是一种现在大部分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方式。这也是自己从小到大,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活,可以让人短暂逃离生活的重压,这是乡村最吸引人的地方。

现在,我的收入比在城市里的还多。也有不少人看好我的经营模式,想投资百万给我开分店,但我都拒绝了。我想要做大,但我觉得时机还没有到,我还在摸索阶段。

我想把它当成一个向年轻人展示,在农村也可以过得很好,过得很快乐的试验品。不管它是失败还是成功,我想自己去承担这个风险,不想让别人为我的梦想买单。



(我很喜欢这种静谧的环境)

之前,我只是想回村开店,在解决温饱的同时,慢慢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我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跟我一起投身到这个乡村振兴的事情中来。

未来,我想开一个大型农场,专注自然教育,外加住宿放松休闲一体。让本就富饶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想跟大家说:“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有梦想,为自己喜欢的生活奋斗。”



(在这里可以得到片刻的轻松)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5606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