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也该整顿一下了!到现在还不知道是谁赋的红码

中青报/经济观察报/风暴圈 0

河南乱赋红码事件:相比问责赋码者 “不知道是谁赋的码”更要深究

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感染者,也未曾涉足任何中高风险地区,河南健康码却突然变红 ——近日,多名与河南村镇银行兑付危机相关的储户,陷入了一场“红码疑云”。 此前有维权储户反映: 他们近期没有外出,手机上的河南健康码却因“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 这一 理由变红,一进郑州就被带走隔离。 也有人刚 到 郑州 时 还是 “ 绿码 ” ,被发现是来讨说法后,很快转为 “ 红码 ” ,变得寸步难行。

对当事人而言,无端被赋“红码”,本身就是对其基本权利的侵犯,倘若因此被强制隔离,更是一场“无妄之灾”。不论这些“红码”因何而变,又是否与当事人的维权行动有关,都应该及时给予回应并纠正。如若不然,不仅对当事人不公平,也会严重折损健康码制度的严肃性,给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额外负担。



图片来源:海峡网

面对不断浮现的个体案例,以及舆论场上的质疑,6月14日,河南郑州市12345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具体是哪个单位或部门赋予的“红码”。郑州市卫健委相关人士明确表示:赋予相关人员“红码”的不是该部门。面对媒体采访,河南省卫健委、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等单位也纷纷表示,相关情况不在其掌控之内。一时间,涉事“红码”的责任归属问题,成了一场扑朔迷离的罗生门。进一步的调查纠正工作,也因此陷入了暂时性的僵局。

随着调查深入,究竟是哪个部门把“红码”强加到维权群众身上,终究会真相大白。然而,当下的混乱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问题。社会舆论之所以高度关注这起事件,不仅是因为人们关心、同情受到影响的维权群众,更是因为所有人都不免担心:其他地方会不会在未来“如法炮制”?从这个角度上看,相比于追究赋码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不知道是谁赋的红码”,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

决定健康码是绿的还是红的,不该取决于任何人的主观判断,而应有一套明确的规则。由谁来执行这套规则,也应该有清楚的规定。对于健康码判定工作,如果什么单位都有权力插上一脚,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必然难以说清。各地之所以设立健康码制度,其初衷当然是防控疫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赋予健康码的权力理当掌控在各地公共卫生部门手里。如果与防疫无关的单位也能随意干预,就难免会有其他利害关系渗透到这项工作之中,扭曲健康码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在事件真相水落石出之前,社会不必急于对哪个具体部门问责。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与其说这起事件暴露出了个别政府部门的问题,不如说它照见了大众心中的某种隐忧:万一健康码被滥用,我们该怎么办?唯有彻查真相、亡羊补牢,以实际行动让公众看到有关部门绝不滥用健康码的决心,才能对冲、消解这份隐忧,让健康码制度健康运行。

在《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表示:健康码是以个人信息的处理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对于个人疫情传播风险的评级和画像,唯一正当化的使用理由就是为了进行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管理。他还说:“如果将健康码的防疫目的拓展到其他方面,甚至演变成‘社会维稳码’,首先违背了健康码本身目的的正当性,也违反法律规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疫情时期的特殊产物,健康码本来就具有“非常性”,其应用必须严守法治边界,避免在防疫需求之外给公民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此前,一些地方因滥用征信制度、滥用考试加分被曝光。乍看起来,这些做法似乎可以成为实现一些目标的“趁手工具”,但是,如果只顾行政方便,却漠视群众利益、违背法治原则,最终会动摇相关制度的信任根基。只有规范好权力边界,依法依规行事,才是良性有效的治理方式。防疫如此,其他政府行为亦如此。

河南红码事件 为什么必须追责?



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行动: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

马飘/文 最近几日以来,民众聚焦于河南滥用健康码事件。河南几家村镇银行的线上储户反映,尽管其来自低风险地区,但赴郑州后,本为正常状态的健康码被转成红码。被赋红码的,还包括一些并未到访郑州的相关储户。

作为电子通行证,健康码具有极强监控力和强制性。按照相关防疫规定,红码持有者应立即向社区疫情防控部门报备,在没有转码前,禁止外出。前述被赋红码的储户,随即被工作人员带往相关隔离点。

所以,尽管在表现形式上,是否赋于某个人红码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在实质上,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人身权利问题。

在疫情爆发期间,健康码通过识别个人数据,对可能有染疫风险的人群予以识别、管理,有其一定的正当性,但这个服务于防疫的功能,并不意味着健康码,可以在其他方面随意使用,就像此次因为事涉存款纠纷的储户被赋红码,一时实质上人身自由受限。

其实,民众高度关注储户红码的问题,不仅仅是“随意红”或者防疫过度。更核心的是,大数据背景下的行政权力如何不被滥用。

这种滥用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当政府掌握海量个人信息,借助大数据手段,很容易限定某些特定人群的权利,包括人身的自由等。

因为疫情防控,政府收集了很多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健康、交通等各方面信息,这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数据安全,乃至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不受侵害等问题,包括相关数据的使用——不能用于非正当的用途。

其次,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从储户红码事件看,更重要的是如何依法依规行事,不越界。

技术拓宽了政府行动的可能性范围,但是并不是所有有能力做的行为,法律都赋其行使的权力。当行政部门获得了更强大的能力之后,必须考虑,怎样做才是合适的。

其三,当有相关部门的越界行为发生时,这时候谁来监督,谁来纠正。

上述三个方面,就储户红码事件看,河南有关部门的表现都没有及格。

就健康码的使用,2020年2月出台的《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针对此次河南发生的“储户红码”事件,法学专家认为,有关做法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乃至相关公职人员可能涉嫌《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等。

但是事件发生到今天,没有一个权威解释,互相推诿,没有谁来纠正、问责。

民众之所以不停追问,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一旦轻易放过了,这种大数据技术的能力和行政权力的滥用捆绑起来,必然有权任性,造成对人的基本权利的肆意侵害,后果不可想象。

此次储户红码事件,并非偶然,之前发生过多起与健康码信息相关的过度防疫甚至滥用行为。

比如,在收麦农忙期间,一地方甚至曝出“没有核酸证明,不能下地割麦”的奇闻;外省人士“入豫即赋黄码”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从全国看,一些地方其实早已出现将健康码集成到其他“码”的延展应用。其法律依据如何、延展应用正当性如何、审查程序如何、个人权利保障如何等等信息,都很难从公开渠道了解。

或许是一批没有被及时纠正和追责的事件,形成了很多人对于法律的轻慢。一定意义上,此次储户红码事件,是上述若干“小病”,最终变“重疾”的结果。

就健康码的储户红码事件,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调查清楚事实,追究直接相关人责任。除此之外,应综合分析问题,理清权责边界、失责情形,追究相关部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行动: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

就健康码的案例,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社会首次全国性、高效率、高精准地收集、掌握个人信息的案例”,也有人认为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规范的非常之举”,是“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

“储户红码事件”,明示了中国数字社会建设和治理的潜在风险已经在不断累积。

终究,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因为各种私利的扭曲,成为危及全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负面因素。

民众期待着所有的过程能够在正确的伦理和法治的轨道上顺利前行。

河南也该整顿一下

唐山风波尚未了,河南平地起波澜。

最近,洛阳市偃师区迎宾社区发出通知:

“由于迎宾社区为无访社区,根据上级政策,今年凡户籍在迎宾社区的中招考生,第一志愿降3分录取。请符合政策的考生持户口本、身份证到迎宾社区报名。”

所谓无访社区,即没有社区居民到京、省、市、县去上访。

上访和信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洛阳给无访社区考生加分的做法,本质上是以政策为诱饵,吸引有考生的家庭不上访。

谁要是敢上访,那便是破坏社区幸福生活的敌对分子,必然会触动其他人的蛋糕,引起众怒,然后自发拦截上访者。

社区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平息事端,省市免去诸多麻烦,有考生的家庭得到加分的优惠,他们每个人都有光明的前途。

唯独利益受到损害、想上访维权的人,得不到任何好处。

但是那又怎样呢,在“大局”面前,极个别人不重要了。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挑动群众斗群众的老套路罢了。

这种见不得光的操作,是害怕人民群众的,于是经过网络曝光发酵,偃师区政府紧急发布说明:

“网上关于我区中考招生降分政策的信息,引发网络关注,经认真研究,目前已停止执行有关政策。”

看看这份说明的措辞,是引发网络关注才停止执行的,并不是他们的觉悟突然提高,觉得自己做错了。

既然不是诚心实意的知错改错,那这种伤害公民权利、违反社会公正的事,极有可能还会发生无数次。

有停止的,自然也有没停止的。

前两个月,河南的4家村镇银行出事,数十万储户的存款取不出来,拖延到现在,便有不少外地储户到郑州讨说法。

但是这些储户的健康码,在上车前还是绿码,进入郑州就莫名其妙的变成红码,被相关部门强制带走隔离。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自己防疫不到位,经过互相交流才知道,健康码绿转红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去郑州讨说法的储户。

也就是,这是有针对性的红码。

想恢复绿色健康码也可以,只要放弃上访讨说法,离开郑州回到户籍所在地,就能用绿色健康码正常生活。

总而言之,红不红,你的身体说了不算,我说了算。

更有甚者,一群女性储户准备到河南银保监局咨询案件进展,刚走到门口,便被十几名壮汉围堵,骗她们说,银保监局的领导在附近等她们,一定会给她们满意的答复。

随后就被生拉硬拽的推上大巴车。

等到了地方,她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领导,只有一群壮汉堵在房间门口,不允许她们自由活动,就连去卫生间都有人贴身陪伴。

想离开这间房子,就要放弃上访,当地用警车送她们去车站,亲眼看着她们坐车回家。

以上是两件事,但归根结底是一件事。

那就是地方上的某些干部,结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方利益集团。

他们把防疫政策和公权力,异化成维护地方利益的工具、维护某些人私人利益的工具,要剥夺人民群众上访的权利,要剥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唐山的事和普通人息息相关,河南的事也和普通人息息相关。

毕竟普通人吃烧烤可能被打,难道就不怕在社区里被针对、把钱存进银行被某些人给吞了?

如果不铲除这些地方利益集团,不把背后的保护伞挖出来,那么就不能震慑其他地方,更不能保护你我的利益。

既然唐山的盖子已经揭开了, 不如趁着这股东风, 把河南也整顿一下, 还中国一片朗朗乾坤, 让人民群众有真正的安全感。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5332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