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20亿的金丝猴奶糖 26亿卖身美企 现况如何?(图)
记得小时候去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大人小孩儿都爱抓一把桌子上的奶糖放进自己的兜里,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奶糖渐渐被其他的甜品所替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提起知名的国货奶糖品牌,不少人会脱口而出大白兔和金丝猴奶糖,而如今超市的货架上依然可以见到大白兔奶糖的身影,可是金丝猴的名气却大不如从前。
从曾经的“双糖鼎立”,到现在的无人问津,金丝猴奶糖发生了什么?
工厂扭亏为盈
1979年,金丝猴奶糖的创始人赵启三接手了一家拥有37名员工和账上112万负债的电器厂。
彼时,这个工厂的效益不好,可以说是濒临破产。
赵启三上任后,开始积极思索如何把厂子盘活。
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一个村子里都找不到几户家里买得起电视的人家,家电行业自然发展不起来。
赵启三为此多次到一线城市考察,他嗅到了食品行业蕴藏的巨大商机,为此他作出了一个当时很多人质疑的决定:
工厂转型,转为生产食品
赵启三认为,民以食为天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况且老百姓的手上有了钱以后,很多人会选择改善自己的伙食,因此食品行业是一片蓝海。
尽管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但是赵启三力排众议,于是沈丘县农机修配厂改名为沈丘食品总厂。
工厂转型以后,赵启三又为生产什么食品而发愁,整天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他花高价从上海请了5个糕点师傅,又发动员工的力量凑出了接近1000公斤的面粉,让这5个师傅利用面粉做出当时上海最流行的糕点。
当第一批月饼和糕点出炉的时候,赵启三尝了一口,不禁大呼好吃。
事实证明,赵启三的决策是正确的,不久之后工厂就扭亏为盈。
这也给了赵启三思路,多次去上海考察,那阵子上海流行吃什么,就让厂里生产什么,腐竹、牛肉干、罐头等等,都卖得不错。
并且赵启三乐意花大手笔把上海的师傅挖过去,让他们如法炮制美食。
食品厂蒸蒸日上,员工人数变多了,机器设备变多了,厂房面积变大了。
但是赵启三并不满足,决心打造一款属于自己工厂的“爆款”。
发展壮大,谋求上市
1991年底,在上海参加活动的赵启三被一种新型枕氏奶糖所吸引,这种糖外形别致且口感很好。
感到新奇的赵启三当即就买下了这种糖的生产工艺,连夜坐车回到了河南。
他召集当时厂里的高层开了数个会议,决心生产一款类似的枕氏奶糖。
1992年,奶糖正式上市,由于当年是猴年,奶糖也被取名为金丝猴奶糖。
上市后,便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当年的销售额就冲破了两千万的大关。
赵启三一下子成了镇上的名人,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镇的经济发展。
当时在沈丘,无论在哪条街上随意拦下一个路人问金丝猴公司怎么走,他都能给你指出正确的路线。
不久后,赵启三出资合并了上海联营厂,于是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
为了扩大金丝猴奶糖的品牌知名度,赵启三投放了铺天盖地的广告。
“三颗金丝猴,就是一杯奶!”的广告语,在央视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滚动播放。
2008年,受到“三聚氰胺”新闻的影响,众多奶糖品牌都被迫下架,而金丝猴奶糖却安然无恙。
这得力于赵启三的先见之明,之前就在河南、蒙古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
由于“同行的衬托”,金丝猴奶糖在2008年创造了销售额的巅峰20亿元。
同年,公司完成改制,从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变成了金丝猴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在一天天地发展壮大,也需要更多的资金维持生产经营,赵启三也开始谋求上市之路。
一年后,新天域资本、中银国际和北京科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2.4亿元,收购了金丝猴20%的股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上市受阻,卖给好时
谁知就在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这个节骨眼上,金丝猴公司的业绩突然出现了下滑,市场不买账了。
金丝猴奶糖在市场上已经火了十来年,消费者已经吃腻了。
收入下降,市场占有率的减少,让不少投资机构打起了退堂鼓。
于是,上市的计划暂时搁浅了。
2014年,金丝猴奶糖甚至已经跌出了糖果行业的前十名。
眼看着上市遥遥无期,心灰意冷的赵启三出让了80%的股权给美国好时集团。
次年,好时集团宣布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认为当初自己的收购价偏高。
这个原计划以30亿元完成的收购,实际上是以26亿元完成的。
就这样,以26亿元的打包价,赵启三把这个蕴含自己无数心血的公司卖给了美国人。
美国好时集团接过这个烫手山芋之后,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打了空。
当初收购金丝猴时,看重的是他三四线城市的销售渠道。
可是当好时派出自己的销售团队进行对接的时候,原本的经销商发现换了对接人之后,立马转变了态度,表现出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
美国的管理层空降中国以后,也发现美国的企业思维在中国跑不通,手下的员工根本不吃美国那一套。
管理和业务,好时两头受挫。
2017年,由于拖欠员工工资,金丝猴又火了一把,但是负面新闻缠身。
第二年,在金丝猴身上看不到任何曙光的好时集团,把金丝猴以2.7亿元的价格卖给了河南御翔食品有限公司。
就这样,金丝猴又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结语
当初的赵启三靠“跟风”卖糕点,为工厂赚到了第一桶金。
但是当企业发展一定阶段时,便碰到了自己的瓶颈。“抄”这个办法,开始行不通了。
上市受阻的他无奈把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卖给美国人,谁知外方接手后,金丝猴在下坡路的路上越走越远。
曾经知名的奶糖品牌,真让人唏嘘!
金丝猴的案例也启示了现代的企业家,一直跟风,缺少创新的企业,是走不远的。
阅读原文